一、誰會寫出有趣的標點符號就是把古詩或句子斷句
有趣的標點符號 一。
古詩亂點成異趣1。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這是唐代詩人杜牧膾炙人口的名作。你想過沒有?僅憑標點,就可以讓它變化文體。
且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變成長短句了。再看:[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 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變成劇本了。
2.王之渙《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清朝有個書法家,他把王之渙的此詩書寫成條幅,送給慈禧太后,誰料不慎,把其中的一個“間”字漏掉了,慈禧太后大怒。認為這是愚弄她不懂詩文。
書法家被這“欺君之罪”嚇壞了,急中生智,說他寫的字幅是根據王之渙的詩意而改的詞:“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慈禧太后見他說得有理,只好作罷,并賜酒壓驚.二、古人的游戲1《先生合約》:相傳,有一個富翁,生性吝嗇。有一次,他聘請一個教書先生,講明膳食很微薄。
當時,這位教書先生一口應允,但借說口說無憑,要求立一張憑據。那個富翁滿口答應。
教書先生就寫了一張合約:“每天膳食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富翁看著這張合約,細讀一次:“每天膳食,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就欣然在合約上簽了字。
哪知吃第一頓飯時,教書先生就大叫起來:“怎么盡是青菜,沒有魚肉呢?我們不是約定每餐要有肉食的嗎?”講完后,對著富翁將合約讀了一次。這個富翁聽后,啞口無言。
以后每頓飯都做有魚肉的菜給這個教書先生吃。請想一想,這個教書先生是怎樣讀這一合約的。
(答案:每天膳食:無雞,鴨亦可;無魚,肉亦可;青菜一碟,足矣。)2《標點遺書》:從前有一個老翁,花甲得子,興奮異常,結果中風不起,在床上拖了5年。
臨終前,他給5歲幼兒和女婿,留下了一份遺書。遺書上這樣寫著:“六十老兒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
數年以后,幼子成年,要與姐夫分家。家產田園歸誰呢?兩人爭執不休,只好去衙門打官司。
女婿申辯道:“岳父大人遺書上寫得清清楚楚:六十老兒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 縣令對無標點的遺書仔細琢磨,想出另外一個點法,把遺產斷與了幼子。
試問:縣官是怎樣標點的呢?(答案:六十老兒生一子,人言非,是我子也!家產田園盡付與。女婿外人,不得爭執。)
3酒店的對聯 有一個人開酒坊同時也造醋,而且用下腳料養豬,但是此人以吝嗇聞名。一次他請了一位秀才給他的作坊寫對聯,要求祝福作坊的生意興隆,也要保佑他家人丁興旺,財源茂盛。
秀才寫了沒有標點的上下聯及橫批,讀給他聽:釀酒缸缸好,做醋壇壇酸;養豬頭頭大,老鼠只只死。橫批:人多,病少,財富。
此人聽了很高興,但是卻不肯按照事先講定的價錢付款,只給了一半。秀才并不與他討價還價,拿著錢走了。
第二天,許多人圍在酒坊的門前哄笑,此人出門觀看,發現對聯已經加注了標點,可意思全反了,氣得他直翻白眼。你知道標點是怎么加注的嗎?(答案:釀酒缸缸好做醋,壇壇酸。
養豬頭頭大老鼠,只只死。橫批:人多病,少財富。)
4逐客令 某個下雨的日子,一個人到了他的朋友家,不能離開,只好暫住在朋友家里。可是這個朋友是個很吝嗇的人,不愿接待了。
這個朋友又不好意思直說,只好寫了一張便箋留在書桌上。便箋上是這樣寫的:“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沒有標點。
這個過路的人讀后,覺得朋友很不夠意思,于是提起筆來,在原條上加了標點,成了直接的問詢。你知道兩人是怎么斷句的嗎?【答案】路過的朋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吝嗇的朋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5.吉祥話 一個人總是挨官司。過年時,他對家人說:“今年誰都不能打官司。”
并且貼了一幅對聯,上面寫著“今年好,晦氣少,不得打官司。”只是沒加標點。
結果小兒子來探親時讀出了這幅對聯,讓全家十分驚訝。他讀的是:“今年好晦氣,少不得打官司。”
6.媒人的狡猾 古時候,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當時,有個媒婆替大戶人家的少爺說親,寫了一行字:漆黑頭發全無麻子腳不大周正.還說保證姑娘的容貌就如紙條上所寫的那樣.大戶一看,心花怒放,允許了那門親事. 他們把這行字念成:漆黑頭發,全無麻子,腳不大,周正.可到了把新娘迎娶進門,送入洞房后,才發現新娘是個禿頭,瘸腿,一臉麻子的丑八怪。大戶找媒婆算帳.媒婆不認帳,說她紙條上寫得明明白白:漆黑,頭發全無,麻子,腳不大,周正. 三、現代故事1.誰恐慌?一位英文教授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的句子:“女人沒有她(她的)男人什么也不是”,要求學生正確地標上標點符號。
男同學是這樣標的:“女人,沒有她的男人,什么也不是。” 女同學是這樣標的:“女人:沒有她,男人什么也不是。”
2.孩子的日記 一個小朋友寫日記的時候把標點符號寫錯了地方,使爸爸和媽媽產生。
二、有趣的標點改古詩
比較經典的標點該古詩,是對杜牧《清明》一詩的改動:1、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2、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說明:清明時節(時間),雨紛紛(場景), 路上行人(人物),欲斷魂(心情)。
借問酒家何處(臺詞)?有牧童遙指(動作),杏花村(地點)。 望天門山 1.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
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
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杜牧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 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樓臺煙雨中。 改: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三、誰會寫出有趣的標點符號就是把古詩或句
是指文字敘述中的引用嗎
直接引語是直接引用的話,也就是把別人的話或現成的語句(格言、古文、古詩、俗語等)照原樣引錄下來,不加改動。為了跟作者本人的話區別開來,直接引語要用引號加以標明。間接引語則不是直接引用的話,也就是并不照錄別人的原話原文,而只是把他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轉述出來,轉述的話(間接引語)是不能用引號的。
例如:①老人圍著泉水轉了轉說:“我有十年 不上山了,怎么有塊碑不見了?我記得碑上 刻的是‘夢趕泉’。”接著又告訴我們一個故 事,說是元朝有個皇帝來游山,倦了,睡在這兒,夢見身子坐在船上,腳下翻著波浪,醒來叫人一挖腳下,果然冒出股泉水,這就 是“夢趕泉”的來歷。(楊朔:《香山紅 葉》)
例①前半段是直接引用老人所說的話,因此加了引號,后半段只是轉述老人的話,所以未加引號。
四、誰會寫出有趣的標點符號就是把古詩或句
是指文字敘述中的引用嗎直接引語是直接引用的話,也就是把別人的話或現成的語句(格言、古文、古詩、俗語等)照原樣引錄下來,不加改動。
為了跟作者本人的話區別開來,直接引語要用引號加以標明。間接引語則不是直接引用的話,也就是并不照錄別人的原話原文,而只是把他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轉述出來,轉述的話(間接引語)是不能用引號的。
例如:①老人圍著泉水轉了轉說:“我有十年 不上山了,怎么有塊碑不見了?我記得碑上 刻的是‘夢趕泉’。”接著又告訴我們一個故 事,說是元朝有個皇帝來游山,倦了,睡在這兒,夢見身子坐在船上,腳下翻著波浪,醒來叫人一挖腳下,果然冒出股泉水,這就 是“夢趕泉”的來歷。
(楊朔:《香山紅 葉》)例①前半段是直接引用老人所說的話,因此加了引號,后半段只是轉述老人的話,所以未加引號。
五、有趣的標點改古詩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改為: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渡玉門關
這首詞是一位書法家為慈禧太后的扇子題詩時改的。他本來要題王之渙的《涼州詞》,不料緊張之中漏寫了一個“間”字。慈禧大怒,要把他斬首。他靈機一動,把沒有“間”字的《涼州詞》改成了這首詞:“黃河遠上,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