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擴寫寫景的古詩
給你很多首,包你滿意: 擴寫《四時田園雜興》 四月的時候家鄉總是很早的出去耕田種地,第二天早上總有許多的農民扛著鋤頭在田園中除去雜草,還翻翻土地,使莊稼更加肥沃。
從晝時到酉時才回到家,還滿頭大汗,吃完飯,他與妻便一起搓麻,他們的兒女也非常的孝順,各有各的本領,早早的為家庭付出,當好這個家的一分子,他們就算不懂耕田于搓麻,也會靠進一些陰涼的地方學種地、搓麻、種瓜。啊,農家的小孩是多么的孝順,他們生活的又是多么的充實,他們還會靠自己的勞動來生活,真是四時田園雜興,各有各的興致! 擴寫《詠柳》 賀之章 陽春三月,春光醉人。
一天,詩人賀知章養病在家,心情頗感納悶,便約李白聊天,一解愁緒 因要與好友相聚,賀知章心情格外舒暢,一路上,他一邊哼著小調,一邊欣賞路邊的景色,青的草,綠的葉,艷的花,真是心曠神怡。半路上,賀知章眼前豁然一亮,竟情不自禁地叫出聲來:“好美的柳林!”于是他放慢腳步,慢慢欣賞起來。
只見清澈的湖面上瀾著微波,一只只伶俐的小燕子,一會兒貼著湖面飛行,一會兒沖向對岸,一會兒竄向空中,好不快活。湖中對對鴛鴦在水中追逐嬉戲,岸邊一棵棵柳樹如同碧玉妝成,綠得發亮,綠得醉人,那一個個尖尖的柳芽兒就像用剪刀剛剛剪出的小精靈,一根根柳枝如同絲帶般溫柔地垂下。
微風拂過,那秀發般的枝條隨風輕揚。賀知章陶醉其中。
忽然,他腦中靈感一現,妙語成詩:“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吟畢,他又停步,飛速地在筆記本上記下了這首春天的絕唱。 書罷,他反復吟誦,感到此詩頗佳,正意猶未盡時,突然想起約了李白,心想,我何不拿此詩與李白兄小酌?他便依依不舍地離開了這美麗的風景。
《靜夜思》擴寫 今天是八月十五,原本是家人團聚在一起吃喝談笑的日子,而我卻在異鄉漂泊。唉!第一次感到這么孤獨無助!我不禁喝了一些酒,歪倒在床上,拍著圓滾滾的肚子,心中思緒萬千。
我醉眼朦朧地朝地上瞟了一眼,咦?怎么地上有白霜?我好像在黑夜中碰到一絲安慰,伸手剛想去撫摸一下,可轉念又一想:秋天怎么又有白霜呢?即使有,也不會在屋子里呀!我的酒一下子全醒了,定睛仔細一看,哦,原來是那輕柔的月光,輕如薄紗,又如一泓清水在蕩漾……我抬起頭,望著那一輪金黃的明月。啊,那么大,那么清純的月亮鑲嵌在黑夜中,襯托得那么美,一絲絲黑云飄過,唉,有一絲寂寞,也有一絲凄涼。
我低下頭,不禁想起了故鄉,眼淚一絲一絲漫上眼眶,唉,我孤身一人在完全陌生的城市做小官,現在還貧困潦倒,上天啊,我家人現在可好?故鄉現在怎么樣了?我還完全不知故鄉的音訊,我真孤獨啊! 《春夜喜雨》擴寫 原詩----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今天又下起了雨,這好雨好像真有感知,知道該下了。在這萬物復蘇的季節,它悄悄地輔助大地萬物生長。
雨,隨著陣陣微風輕輕地降落在人間,細細的雨絲悄無聲息地滋潤著那些渴求甘露的小生靈們。 我披衣外出,去欣賞夜里的雨景。
漫步在田間小路上,因為下雨,四周一切都那么灰蒙蒙的,看不清楚,只能看見那毛毛小雨中,新生的草地那嫩嫩的綠色似流動的鮮艷的色彩。遠處,江上漂流的小漁舟上一盞孤獨的燈火,在黑暗中顯得那么明,那么亮! 破曉時分,我立刻走出門,去看雨留下來的美麗的畫卷。
啊,那一顆顆晶瑩剔透的雨珠殘留在鮮紅的花瓣上,似乎加重了花瓣的顏色。那火紅的花把錦官城打扮得似一簇花團,更顯出錦官城的嫵媚,好美麗啊! 《泊船瓜洲》擴寫 原詩句“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清晨,我該啟程了。雖然空中還有薄霧彌漫,雖然我還有些戀戀不舍,不過,迫不得已,我必須得走了。
我滿面愁容地望著腳下滾滾的江水,唉,大江也有它的歸宿,也有它的目標,而我呢?而我呢?我向南岸的京口眺望,它離我所在的瓜州那么近,僅僅只有一條長江相隔,可我卻到達不了那兒,唉! 一陣兒童的歡笑聲打斷了我的思路,我回過頭去,是幾個兒童在扯著一根風箏線,唉,在家鄉的大柳樹下,我經常玩這個游戲呢!我不禁又向南遙望,我的家鄉鐘山就只隔著幾層山,在遙遠的地方,云霧繚繞。我收回了目光,又嘆了一口氣,春風吹阿吹,吹綠了大江兩岸,萬物復蘇了過來,小鳥兒也喳喳歡叫,我的春天什么時候到來呢?我什么時候可以重返官場呢?我好渴望家的溫暖呀!什么時候皎潔的月光可以照著我返回家鄉呢? 《山行》擴寫 我在深秋的一個午后出游,來到林木蕭條的山前,被眼前的景色深深的迷住了;一條石路蜿蜒而上,仿佛在黃綠的草木中華出一條白線,而這白線的頂端是山巔繚繞的白云,白云下面隱約可見一些房屋。
經霜后的楓林在落日的映照下,每一片葉子都像燃燒的火焰,比二月的春花更紅艷。我停下車來,靜對這自然生命的壯觀,心里充滿感動,不由得發出贊嘆:霜葉比二月花還紅呀!我不得不馬上作一首詩。
在這遠遠望去,山很深很高。
二、用寫景的詩句用描寫的表達方式進行擴寫
柔美悠遠的意境,清新飄逸的風格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抒發的是什么呢?三句話概括:是一種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后的感傷之情。意是主觀思想感情;境是詩內描寫的客觀景物。何謂意境?是人物的主觀思想情感和客觀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個性色彩的藝術畫面,既稱為有意境。當然我們欣賞徐志摩的詩和欣賞別的詩一樣,需要調動對生活的積累,需要調動我們對知識的積累,然后我們一節節的講這首詩。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云彩"這句詩若分析的話,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還有,還加上一句,作別西天的云彩,西天的彩霞給我們一個印象,就是為后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用這句話來概括,為這個詩定下了一個基調。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這句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里"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蕩漾",把牽掛表現的非常形象。當然他的手法是比擬的手法(擬人、擬物),與第三句話合在一起講,"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這一句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一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著詩人的到來。再次,我覺得它不是完全脫離中國詩歌的意境的,它和中國的古詩有相同的地方,就是物我合一。第二句是化客為主,第三句是移主為客,做到兩相交融,物我難忘。這兩句詩正好表現出徐志摩和康橋的密切關系。這就是我們前面所講的三個方面:確定了理想,步入了詩壇,美妙的風光中,抒發自己的情感。三者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通過具體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感情。而我們欣賞詩也是從形象入手,來逐漸接受詩人的心靈的。第四節是轉折點,"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這句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征手法的運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一片紅光,是實寫。但是,潭水上漂了很多的水藻,擋住了一部分霞光,零零碎碎的,有的紅,有的綠,好像柔水一般,非常形象。這個"揉"寫的很好,同時也是自己夢想的破滅。那么這個夢引起我們什么感覺呢?這使我想起了聞一多先生紀念它的長女夭折時寫的一首詩。他用了一個比喻"像夏天里的一個夢,像夢里的一聲鐘",大家知道夢時美好的,鐘時悠揚的,然而是短暫的,所以彩虹似的夢似美麗而短暫的。1927年他的夢想破滅了,又與陸小曼不和,很消沉。
第五節,既然談到夢,那么這次再來康橋,再回母校,是不是來尋夢的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處放歌。"這句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他在康橋生活的兩年,悠哉悠哉。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征的意味。
最好的詩詩第三句詩。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回到現實仍然是哀傷,所以"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句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這句詩就需要聯系別的詩,包括古詩來理解。"悄悄是離別的笙蕭"是暗喻的手法。例如,蘇軾的《前赤壁賦》中描述了蕭聲是低沉的哀怨的,而笛聲是歡悅的,所以"蕭"來比喻"悄悄"來說明詩人的心境,因此,"悄悄"的動作帶有詩人的感情,接著"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詩歌講究精練,為什么一再重復"沉默""悄悄""輕輕"?這不是浪費語言,而恰恰是他的重點。
三、幫忙擴寫一句古詩 兩百字左右 謝謝
一、桃花源——孤山探梅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林和靖愛梅,愛的純粹。隱居孤山四十載,從未踏出山門一步,無心仕途與名利,只在自己的桃源中享受一種遠離塵世的寧靜。
他靜靜的嗅著梅花暗香百排,默默地注視著這孤高冷傲的花兒悄然滑落,然后用布衣兜起片片落紅,微笑看著它們釋放最后一次幽香。抬首,天邊飄落點點白雪,灑在那一抹艷紅之上,轉瞬,不見,徹骨清寒。兩只鶴在他身邊,羽毛亦潔白如雪。只一眼,便是飄飄然似羽化而登仙的離世。
梅妻鶴子啊,以梅為妻,以鶴為子。隱于孤山,死于孤山,葬于孤山。他這一生,活的超然,在他的“桃花源”里,不問世俗,不入凡塵,悠然把酒,且自逍遙。很少有人能像林逋一樣,真正的活于自己的桃源,平靜的了卻殘生。
四、選取你所熟悉的一句寫景的古詩,發揮合理想象,將它擴張成一段150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正值雨過天睛,虹消云散,陽光朗煦,淡紅色的煙霞伴著夕陽沉醉,婉若驚鴻一瞥隨孤鶩消失在天邊。然而細看來卻不知究竟是天還是水。長空凌駕于秋水之上,又與秋水交融為一體,雄偉,遼闊卻仍舊總是充滿了柔美和恬淡。青天與碧水,天水更相接,上下渾然一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蕩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水草、魚蝦,這分明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朦朧的景象仿佛綺麗的夢幻!讓人看不真切,亦真亦假。在天邊,孤鶩就像是一個匆匆過客,踏著云彩翩然而過,鳴聲唳唳,回蕩在衡陽的水邊,不一會兒,就已經變成斑駁的幾點連成一條細線。落霞如同神話中的飛天騰空而起,五彩斑斕,耀映天際;秋水也給長天頻送秋波,艷羨其亮麗,終于兩情相悅,水天一色,融為一體。
五、寫景的唐詩宋詞擴寫
我來試試,蘇軾的《定風波》,原文: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衰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譯文:不用注意那些穿林打葉的風雨聲,不如試試一邊吟唱一邊慢慢趕路。這竹杖和草鞋比馬還輕快呢,有什么可怕的?我披著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我的一生。
春風微涼,吹散了我的酒意,,我覺得有點冷,我抬起頭看到了那山上的斜陽正在覺悟地迎接我。我回過頭看了看了看我過去走過的路,蕭瑟凄涼。走吧,對于我來說,既無所謂風雨,也無所謂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