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天臺山的詩句
游天臺山
張祜
崔嵬海西鎮,靈跡傳萬古。群峰日來朝,累累孫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猶塊土。傍洞窟神仙,中巖宅龍虎。
名從乾取象,位與坤作輔。鸞鶴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媧女徒巧補。視聽出塵埃,處高心漸苦。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仰看華蓋尖,赤日云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見山腳雨。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昏晨邈千態,恐動非自主。控鵠大夢中,坐覺身栩栩。
東溟子時月,卻孕元化母。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縷。
石梁屹橫架,萬仞青壁豎。卻瞰赤城顛,勢來如刀弩。
盤松國清道,九里天莫睹。穹崇上攢三,突兀傍聳五。
空崖絕凡路,癡立麋與麈。邈峻極天門,覷深窺地戶。
金庭路非遠,徒步將欲舉。身樂道家流,惇儒若一矩。
行尋白云叟,禮象登峻宇。佛窟繞杉嵐,仙壇半榛莽。
懸崖與飛瀑,險噴難足俯。海眼三井通,洞門雙闕拄。
瓊臺下昏側,手足前采乳。但造不死鄉,前勞何足數。
二、描寫天臺山的詩句
唐李白:《瓊臺:“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臺去。
碧玉連環八面山,山中亦有行人路。青衣約我游瓊臺,琪木花芳九葉開。
天風飄香不點地,千片萬片絕塵埃。我來正當重九后,笑把煙霞俱抖擻。
明朝拂袖出紫微,壁上龍蛇空自走。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家喻戶曉。
這位舉世聞名的唐代詩人,曾經兩次踏入天臺山,留下了《瓊臺》、《天臺曉望》等多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龍樓鳳闕不肯住,飛騰直欲天臺去”這句詩,堪稱宣傳天臺山的最佳廣告詞。
連帝王宮闕都不想住,卻要到天臺山來,可見天臺山在詩人的心目中是何等的有吸引力。李白來天臺山,既是來看望他的老朋友——隱居在天臺山修道的司馬承禎,也是體驗孫綽《游天臺山賦》中描述的“山水神秀,仙源佛窟”的神秘。
他在《天臺曉望》一詩中所寫的“門標赤城霞,樓棲滄島月”詩句中,“赤城霞”就源于孫綽“赤城霞起而建標,瀑布飛流以界道”。他在詩中表達了對天臺山的無比喜愛與留戀,寫出了“安得生羽翰,千秋臥蓬闕”的愿望,希冀自己長出翅膀,作鯤鵬,得羽化,從此生活在天臺山。
。
三、寫天臺山的詩句
《望天臺山二絕》年代: 宋 作者: 陳恬嵩陽不得到,華頂可徘徊。
當知吾性分,自有一天臺。《送道友人天臺山作》年代: 唐 作者: 馬戴卻憶天臺去,移居海島空。
觀寒琪樹碧,雪淺石橋通。漱齒飛泉外,餐霞早境中。
終期赤城里,披氅與君同。《游天臺山》年代: 唐 作者: 張祜崔嵬海西鎮,靈跡傳萬古。
群峰日來朝,累累孫侍祖。三茅即拳石,二室猶塊土。
傍洞窟神仙,中巖宅龍虎。名從乾取象,位與坤作輔。
鸞鶴自相群,前人空若瞽。巉巉割秋碧,媧女徒巧補。
視聽出塵埃,處高心漸苦。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
仰看華蓋尖,赤日云上午。奔雷撼深谷,下見山腳雨。
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昏晨邈千態,恐動非自主。
控鵠大夢中,坐覺身栩栩。東溟子時月,卻孕元化母。
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縷。石梁屹橫架,萬仞青壁豎。
卻瞰赤城顛,勢來如刀弩。盤松國清道,九里天莫睹。
穹崇上攢三,突兀傍聳五。空崖絕凡路,癡立麋與麈。
邈峻極天門,覷深窺地戶。金庭路非遠,徒步將欲舉。
身樂道家流,惇儒若一矩。行尋白云叟,禮象登峻宇。
佛窟繞杉嵐,仙壇半榛莽。懸崖與飛瀑,險噴難足俯。
海眼三井通,洞門雙闕拄。瓊臺下昏側,手足前采乳。
但造不死鄉,前勞何足數。《憶天臺山》年代: 唐 作者: 劉昭禹常記游靈境,道人情不低。
巖房容偃息,天路許相攜。霞散曙峰外,虹生涼瀑西。
何當塵役了,重去聽猿啼。《天姥岑望天臺山》年代: 唐 作者: 靈澈天臺眾峰外,華頂當寒空。
有時半不見,崔嵬在云中。《天臺山》年代: 宋 作者: 釋文珦天臺仙圣宅,隔斷世間塵。
春夏長留雪,峰巒半入云。溪行多病淑,樵徑少逢人。
欲覓誅茅地,同流儻見分。《送呂道師還天臺山》年代: 宋 作者: 王铚結宇孤峰蘚徑危,身閑鷗鳥信忘機。
水聲山色何今古,物態人情果是非。子踏白云來問道,我垂華發自生輝。
赤城歸去松門晚,萬里秋風上客衣。《贈日本僧寂照禮天臺山》年代: 宋 作者: 無名氏滄波泛瓶錫,幾月到天朝。
鄉信日邊斷,歸程海面遙。秋泉吟裹落,霜葉定中飄。
為愛花風住,扶桑夢自消。《天臺山中》年代: 明 作者: 吳鼎芳白云伴衾宿,開戶云飛去。
出戶尋白云,蒼厓濕芒屨。峰頭異域僧,洞口先朝樹。
流水帶余花,從來不知處。
四、形容天臺山的詩句
走到天臺山的腳下,
就會看見蝴蝶灘,
那里四季鮮花盛開,美不勝收,
所以招引來了五彩繽紛的蝴蝶,
讓我們猶如走進了美麗的春天。
看完蝴蝶灘,走上半山腰,
就能看到一個使人心醉的雨竹林。
外面本是烈日當空,
當我們進入雨竹林后,
里面卻是竹影斑藍。
在那環形的小溪里,
我們劃著精致的小竹伐慢慢的逆流而上,
隨著竹伐的漂游,
拍打起綠色的小水珠,
飄在我們的身上,
讓我們感到涼爽且有幾分寒意。
過池邊小橋,越三嶺。
溪回山合,木石森麗,
一轉一奇,殊慊滿足所望。
二十里,過上方廣,至石梁,
禮佛曇花亭,不暇細觀飛瀑。
下至下方廣,仰視石梁飛瀑,忽在天際。
聞斷橋、珠簾尤勝,
僧言飯后行猶及往返,遂由仙
筏橋向山后。越一嶺,
沿澗八九里,水瀑從石門瀉下,
旋轉三曲。上層為斷橋,
五、與“天臺山”有關的詩句都有哪些
唐代:孟浩然 · 《尋天臺山》 吾友太乙子,餐霞臥赤城。
欲尋華頂去,不憚惡溪名。 歇馬憑云宿,揚帆截海行。
高高翠微里,遙見石梁橫。唐代:張祜 · 《游天臺山》 崔嵬海西鎮,靈跡傳萬古。
群峰日來朝,累累孫侍祖。 三茅即拳石,二室猶塊土。
傍洞窟神仙,中巖宅龍虎。 名從乾取象,位與坤作輔。
鸞鶴自相群,前人空若瞽。 巉巉割秋碧,媧女徒巧補。
視聽出塵埃,處高心漸苦。 才登招手石,肘底笑天姥。
仰看華蓋尖,赤日云上午。 奔雷撼深谷,下見山腳雨。
回首望四明,矗若城一堵。 昏晨邈千態,恐動非自主。
控鵠大夢中,坐覺身栩栩。 東溟子時月,卻孕元化母。
彭蠡不盈杯,浙江微辨縷。 石梁屹橫架,萬仞青壁豎。
卻瞰赤城顛,勢來如刀弩。 盤松國清道,九里天莫睹。
穹崇上攢三,突兀傍聳五。 空崖絕凡路,癡立麋與麈。
邈峻極天門,覷深窺地戶。 金庭路非遠,徒步將欲舉。
身樂道家流,惇儒若一矩。 行尋白云叟,禮象登峻宇。
佛窟繞杉嵐,仙壇半榛莽。 懸崖與飛瀑,險噴難足俯。
海眼三井通,洞門雙闕拄。 瓊臺下昏側,手足前采乳。
但造不死鄉,前勞何足數。唐代:馬戴 · 《送道友入天臺山作》 卻憶天臺去,移居海島空。
觀寒琪樹碧,雪淺石橋通。 漱齒飛泉外,餐霞早境中。
終期赤城里,披氅與君同。唐代:劉昭禹 · 《憶天臺山》 常記游靈境,道人情不低。
巖房容偃息,天路許相攜。 霞散曙峰外,虹生涼瀑西。
何當塵役了,重去聽猿啼。唐代:靈澈 · 《天姥岑望天臺山》 天臺眾峰外,華頂當寒空。
有時半不見,崔嵬在云中。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有關天臺山詩句或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