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說古詩中關于“洛陽”的詩句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
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莊 13爭得大裘長萬丈, 與君都蓋洛陽城。 白居易 14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 杜甫 16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宋 司馬光 17何人不愛洛陽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清 劉灝 18曾為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唐 歐陽修 19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李白 21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唐 歐陽修 22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唐 王維 23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 獨上洛陽橋。 唐 李益 24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唐 李頎 25洛陽吹別風, 龍門起斷煙。 唐 李賀 26俯視洛陽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在三湘。 唐 賈至 28今我不樂思洛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語洛陽使, 為傳邊塞情。 唐 崔顥 30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唐 陳子昂 31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唐 李白 32漢有洛陽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陽城東西, 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 今來花似雪。 34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吳均 35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晉 蕭衍 36既乏瑯邪政, 方憩洛陽社。
唐 謝珧 37悠悠遠行歸,經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唐 崔顥 38洛陽三月梨花飛, 秦地行人春憶歸。 唐 崔顥 39傳聞合浦葉, 遠向洛陽飛。
唐 江左 40洛陽誰不死? 戡死聞長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唐 白居易 42風起洛陽東, 香過洛陽西. 三國 曹鄴 43洛陽之興衰,天下治亂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業, 永懷河洛間. 宋 陸游 45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周易》 46長安重游俠, 洛陽富財雄。 唐 盧照鄰 47欲問古今興廢事, 請君只看洛陽城! 宋 司馬光 48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三國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里。
晉 左思 《三都賦》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漢 司馬遷 52人間佳節惟寒食, 天下明園重洛陽。
宋 邵雍 53洛陽牡丹甲天下。 宋 54漢魏文章半洛陽。
漢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國魏 曹植 56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陽名園歌舞沉, 亂鴉啼破林幾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 晉 潘岳 60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唐 白居易 61洛陽訪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古詩十九首之三》 63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華林滿芳景,洛京遍陽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唐 王昌齡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許敬宗 68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唐 張九齡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賢 70銘開武巖側,圖薦洛川中. 唐 武則天 71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 72今到白氏詩句出,無人不詠洛陽秋。 唐 徐凝 73記得歸詩章,花多屬洛陽. 唐 白居易 74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離緒亦紛紛.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陽陌,光景麗天中. 唐 張九齡 77東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 唐 蘇颋 78緣憂武昌柳, 遂憶洛陽花。
唐 李商隱 79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新亭墮淚. 宋 文及翁 80人間何曾識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楊萬里 81千嬌百媚看不夠,魂牽三月洛陽花。
唐 木蘭花 82古來利與名,俱在洛陽城。 唐 于鄴。
二、步步驚心中的詩詞
詩經·國風·邶風·擊鼓 擊鼓其鏜, 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 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 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 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 爰喪其馬? 于以求之? 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 與子成說。 執子之手, 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 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 不我信兮。
《法句經》從喜生憂患,從喜生怖畏;離喜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是故莫愛著,愛別離為苦。若無愛與憎,彼即無羈縛。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 晚家南山陲。 興來美獨往, 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 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 談笑無還期。
卜算子 ——嚴蕊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
【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 袁了凡 《了凡四訓》過去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
桐華原創 心若浮云,自在來去。非關風月,只為真心。
【同生不可求,共死亦無緣。】 【明年芳草綠,故人不同看。
】 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 ——北宋·賀鑄 【重過閶門萬事非,同來何事不同歸!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 原上草,露初晞。
舊棲新壟兩依依。】 空床臥聽南窗雨,誰復挑燈夜補衣。
山中送別 ——王維 山中相送罷, 日暮掩柴扉。 芳草明年綠, 王孫歸不歸?《中論》【若離于色因,色則不可得;若當離于色,色因不可得。
】 題畫六首 ——愛新覺羅·胤祥 其二 赤欄橋外柳毿毿,千樹桃花一草庵。 正是春光三月里,依稀風景似江南。
其三 片月銜山出遠天,笛聲悠揚晚風前。 白鷗浩蕩春波闊,安穩輕舟淺水邊。
《道德經·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屈原《離騷》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
紛吾既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
汩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
不撫壯而棄穢兮, 何不改乎此度也?乘騏驥以馳騁兮, 來吾道夫先路也!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湯顯祖·《牡丹亭》【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 朝飛暮卷,云霞翠軒,雨絲風片,煙波畫船,錦屏人忒看的這韶光賤。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兒閑尋遍,在幽閨自憐。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
】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宇,載欣載奔。
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
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
】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
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景翳翳以將入,扶孤松而盤垣。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
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
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丘。
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 無俗念 ——丘處機 春游浩蕩,是年年、寒食梨花時節。白錦無紋香爛漫,玉村瓊葩堆雪。
靜夜沈沈,浮光靄靄,冷浸溶溶月。人間天上,爛銀霞照通徹 。
渾似姑射真人,天姿靈秀,意氣舒高潔。【萬化參差誰信道,不與群芳同列。
浩氣清英,仙材卓犖(與“洛”音同),下土難分別。瑤臺歸去,洞天方看清絕。
】 桐華原創 夜宴同笑 酒飲雙歌 情濃處 雪落驚人夢 月雪一色 香落只影 徘徊時 梅綻又是春 虞美人·秋夕信步 清·納蘭容若 愁痕滿地無人省,露濕瑯玕影。閑階小立倍荒涼。
還剩舊時月色在瀟湘。 【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
紅箋向壁字模糊】 ,憶共燈前呵手為伊書。虞美人 清·納蘭容若 【曲闌深處重相見】,勻淚偎人顫。
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 半生已分孤眠過,山枕檀痕涴。
憶來何事最銷魂,第一折技花樣畫羅裙。卜算子 北宋·李之儀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六州歌頭·少年俠氣 ——北宋 賀鑄 少年俠氣,交結五都雄。
肝膽洞,毛發聳。立談中,死生同。
一諾千金重。推翹勇,矜豪縱。
輕蓋擁,聯飛鞚,斗城東。轟飲酒壚,春色浮寒甕,吸海垂虹。
閑呼鷹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樂匆匆。
似黃粱夢。辭丹鳳,明月共,漾孤篷。
官冗從,懷倥傯,落塵籠。簿書叢。
鹖弁如云眾。供粗用,忽奇功。
三、說說古詩中關于“洛陽”的詩句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
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莊 13爭得大裘長萬丈, 與君都蓋洛陽城。 白居易 14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
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 杜甫 16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宋 司馬光 17何人不愛洛陽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清 劉灝 18曾為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唐 歐陽修 19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李白 21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唐 歐陽修 22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唐 王維 23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那堪好風景, 獨上洛陽橋。 唐 李益 24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唐 李頎 25洛陽吹別風, 龍門起斷煙。 唐 李賀 26俯視洛陽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在三湘。 唐 賈至 28今我不樂思洛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語洛陽使, 為傳邊塞情。 唐 崔顥 30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唐 陳子昂 31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唐 李白 32漢有洛陽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陽城東西, 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 今來花似雪。 34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吳均 35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晉 蕭衍 36既乏瑯邪政, 方憩洛陽社。
唐 謝珧 37悠悠遠行歸,經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唐 崔顥 38洛陽三月梨花飛, 秦地行人春憶歸。 唐 崔顥 39傳聞合浦葉, 遠向洛陽飛。
唐 江左 40洛陽誰不死? 戡死聞長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唐 白居易 42風起洛陽東, 香過洛陽西. 三國 曹鄴 43洛陽之興衰,天下治亂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業, 永懷河洛間. 宋 陸游 45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周易》 46長安重游俠, 洛陽富財雄。 唐 盧照鄰 47欲問古今興廢事, 請君只看洛陽城! 宋 司馬光 48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三國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里。
晉 左思 《三都賦》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漢 司馬遷 52人間佳節惟寒食, 天下明園重洛陽。
宋 邵雍 53洛陽牡丹甲天下。 宋 54漢魏文章半洛陽。
漢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國魏 曹植 56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陽名園歌舞沉, 亂鴉啼破林幾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 晉 潘岳 60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唐 白居易 61洛陽訪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古詩十九首之三》 63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華林滿芳景,洛京遍陽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
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唐 王昌齡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許敬宗 68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唐 張九齡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賢 70銘開武巖側,圖薦洛川中. 唐 武則天 71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 72今到白氏詩句出,無人不詠洛陽秋。 唐 徐凝 73記得歸詩章,花多屬洛陽. 唐 白居易 74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離緒亦紛紛.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陽陌,光景麗天中. 唐 張九齡 77東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 唐 蘇颋 78緣憂武昌柳, 遂憶洛陽花。
唐 李商隱 79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新亭墮淚. 宋 文及翁 80人間何曾識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楊萬里 81千嬌百媚看不夠,魂牽三月洛陽花。
唐 木蘭花 82古來利與名,俱在洛陽城。 唐 于鄴。
四、步步驚心中所有出現過的詩詞歌賦
1.從喜生憂患,從喜生怖畏;離喜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是故莫愛著,愛別離為苦。若無愛與憎,彼即無羈縛
2.由愛生嗔,由愛生恨,由愛生癡,由愛生念。從別后,嗔恨癡念,皆化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時,可還怨我恨我,惱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風清處,筆墨紙硯間,若曦心中沒有皇帝,沒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親,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曲闌深處重相見,日日盼君至。
3.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4.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5.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此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6.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7.人生一夢,白云蒼狗。錯錯對對、恩恩怨怨,終不過日月無聲、水月無痕。所難棄者,一點癡念而已!當一人輕描淡寫地說出“想要”二字時,他已握住了開我心門的鑰匙;當他扔掉傘陪我在雨中挨著、受者、痛著時,我已徹底向他打開了門;當他護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時,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之后是是非非,不過是越陷越深而已。
8.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刻骨銘心的狂,過盡千帆皆不盼的是若水三千的癡。
9.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唯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五、步步驚心里面很經典的話語或詩詞
胤禛:
人生一夢,白云蒼狗。錯錯對對,恩恩怨怨,終不過日月無聲、水過無痕。所難棄者,一點癡念而已!當一人輕描淡寫地說出"想要"二字時,他已握住了開我心門的鑰匙;當他扔掉傘陪我在雨中挨著、受著、痛著時,我已徹底向他打開了門;當他護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時,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之后是是非非,不過是越陷越深而已。
話至此處,你還要問起八爺嗎?
由愛生嗔,由愛生恨,由愛生癡,由愛生念。從別后,嗔恨癡念,皆化為寸寸相思。不知你此時,可還怨我恨我?惱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風清處,筆墨紙硯間,若曦心中沒有皇帝,沒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親,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曲闌深處重相見,日日盼君至。
若曦
個人認為,沒有比這個更經典的了。
如果滿意,請您采納~
六、請問步步驚心最后出現的詩叫什么名字,還有告訴我是什麼意思 愛問知
以下便是節選自《步步驚心》的那一段 其時恰巧一陣風過,滿樹桃花簌簌而落,彷若一陣紅雨而下,落得若曦滿身都是,月白群衫上點點嫣紅。
漫天飛舞的緋紅花瓣下,允禵紋絲不動地坐了良久,忽地緊緊摟住若曦,頭抵著若曦的烏發,一顆眼淚順著面頰滑下,恰滴落在若曦眼角,欲墜未墜,倒好似若曦眼中滴下的淚。 忽強忽弱的藏歌遙遙回蕩在桃花林間,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倉央嘉措的《十誡詩》 2006年發表的《步步驚心》,結尾有兩句話,引自倉央嘉措:第一最好是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是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用相思。(原文是藏語,這是于道泉的翻譯,《步步驚心》上的翻譯是桐華根據一個青海人民出版社的版本,自己有一定加工的翻譯。
) 其后,《步步驚心》的讀者白衣悠藍,添加成了第三,第四,反響強烈,再之后,白衣繼續創作,把這首詩添加成了第十。 大概大家太喜歡這首詩了,所以傳播效果驚人,中國網友轉載引用時又不喜歡注明出處,后來,就變成了整首詩都是倉央嘉措所寫。
最后到今天,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個第十是倉央嘉措所寫,甚至出現在正式的出版書中,再次對各位讀者形成誤導。
七、說說古詩中關于“洛陽”的詩句
登郢州白雪樓——白居易
白雪樓中一望鄉,青山簇簇水茫茫。
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洛橋晚望——孟郊
天津橋下冰初結, 洛陽陌上行人絕.
榆柳蕭疏樓閣閑, 月明直見嵩山雪
別詩——范云
洛陽城東西,
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
今來花似雪。
行路難——吳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
經霜觸浪困嚴風。
昔時抽心耀白日,
今旦臥死黃沙中。
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規心學明月,
珊瑚映面作風花。
帝王見賞不見忘,
提攜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張女彈,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對君子,
遙遙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棄鳴篪,
爭先拂拭生光儀。
茱萸錦衣玉作匣,
安念昔日枯樹枝。
不學衡山南嶺桂,
至今千年猶未知。
莫愁歌——蕭衍
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織綺,
十四采桑南陌頭。
十五嫁為盧家婦,
十六生兒字阿侯。
盧家蘭室桂為梁,
中有郁金蘇合香。
頭上金釵十二行,
足下絲履五文章。
珊瑚掛鏡爛生光,
平頭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貴何所望,
恨不嫁與東家王。
八、步步驚心里面的古詩詞
《東門之墠》東門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則邇,其人甚遠 東門之栗,有踐家室.豈不爾思?子不我即《詩經·邶風·式微》式微,式微1! 胡不歸? 微君之故, 胡為乎中露! 式微,式微! 胡不歸? 微君之躬, 胡為乎泥中! 《詩經 鄭風》 出其東門, 有女如云。
雖則如云, 匪我思存。 縞衣綦巾, 聊樂我員。
出其闉阇, 有女如茶。 雖則如茶, 匪我思且。
縞衣茹蘆, 聊可與娛。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九、步步驚心中所有出現過的詩詞歌賦
1.從喜生憂患,從喜生怖畏;離喜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從愛生憂患,從愛生怖畏;離愛無憂患,何處有怖畏? 是故莫愛著,愛別離為苦。
若無愛與憎,彼即無羈縛 2.由愛生嗔,由愛生恨,由愛生癡,由愛生念。從別后,嗔恨癡念,皆化為寸寸相思。
不知你此時,可還怨我恨我,惱我怒我?紫藤架下,月冷風清處,筆墨紙硯間,若曦心中沒有皇帝,沒有四阿哥,只有拿去我魂魄的胤禛一人!相思相望不相親,薄情轉是多情累,曲曲柔腸碎。紅箋向壁字模糊,曲闌深處重相見,日日盼君至。
3.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4.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5.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此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6.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7.人生一夢,白云蒼狗。
錯錯對對、恩恩怨怨,終不過日月無聲、水月無痕。所難棄者,一點癡念而已!當一人輕描淡寫地說出“想要”二字時,他已握住了開我心門的鑰匙;當他扔掉傘陪我在雨中挨著、受者、痛著時,我已徹底向他打開了門;當他護住我,用自己的背朝向箭時,我已此生不可能再忘。
之后是是非非,不過是越陷越深而已。 8.曾經滄海難為水是刻骨銘心的狂,過盡千帆皆不盼的是若水三千的癡。
9.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唯夫黨人之偷樂兮,路幽昧以險隘。
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步步驚心里有關洛陽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