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詩中表達鄉愁的詩句30句以上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8.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9.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鄉 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別離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鄉 愁 余光中 小時候 后來啊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這頭 我/在外頭 母親/在那頭 母親/在里頭 長大后 而現在 鄉愁/是—張/窄窄的/船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 卞之琳 在這座古城的靜夜里, 聽到了在故鄉聽過的明笛, 雖說是千山萬水的相隔罷, 卻也有同樣憂傷的歌唱。
偶然間憶到了心頭的, 卻并非久別的父和母, 只是故園旁邊的小池塘, 蕭風中,池塘兩岸的蘆與荻 。 <<鄉愁>> 余光中 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放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二、古代詩人表達鄉愁的詩句
《回鄉偶書》
——唐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天凈沙?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夜上受降城聞笛》
——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商山早行》
晨起動征鐸,客行悲故鄉。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槲葉落山路,枳花明驛墻。因思杜陵夢,鴻雁滿回塘。
《渡漢江》
——[初唐]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夏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邯鄲至除夜思家》
——白居易
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萸少一人。
《雜 詩》
——王維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秋 思》
——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逢入京使》
——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鄉 愁》
——余光中
小時候,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我在這頭,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三、古詩中表達鄉愁的詩句30句以上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8.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9.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鄉 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響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
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別離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鄉 愁
余光中
小時候 后來啊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這頭 我/在外頭
母親/在那頭 母親/在里頭
長大后 而現在
鄉愁/是—張/窄窄的/船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
卞之琳
在這座古城的靜夜里,
聽到了在故鄉聽過的明笛,
雖說是千山萬水的相隔罷,
卻也有同樣憂傷的歌唱。
偶然間憶到了心頭的,
卻并非久別的父和母,
只是故園旁邊的小池塘,
蕭風中,池塘兩岸的蘆與荻 。
<<;鄉愁>>
余光中
小時侯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放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彎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鄉愁 席慕蓉
故鄉的歌是一支清遠的笛/總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
故鄉的面貌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惘/仿佛霧里的揮手別離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回鄉偶書 賀知章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四、寫幾句古代詩人表達鄉愁的詩句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秋宵月下有懷 (孟浩然)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
佳期曠何許!望望空佇立。 中秋月(晏殊) 十輪霜影轉庭梧 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 玉蟾清冷桂花孤 中秋月(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中秋待月(陸龜蒙) 轉缺霜輸上轉遲 好風偏似送佳期 簾斜樹隔情無限 燭暗香殘坐不辭 最愛笙調聞北里 漸看星瀠失南箕 何人為校清涼力 欲減初圓及午時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應是嫦娥擲與人。 宋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
一杯未盡銀闕涌,亂云脫壞如崩濤。 誰為天公洗眸子,應費明河千斛水。
遂令冷看世間人,照我湛然心不起。 西南火星如彈丸,角尾奕奕蒼龍蟠。
今宵注眼看不見,更許螢火爭清寒。 何人艤舟昨古汴,千燈夜作魚龍變。
曲折無心逐浪花,低昂赴節隨歌板。 青熒滅沒轉山前,浪風回豈復堅。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鳴露草。
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
明朝人事隨日出,恍然一夢瑤臺客。 中秋登樓望月 (宋 米芾)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 倪莊中秋(元好問) 強飯日逾瘦 狹衣秋已寒 兒童漫相憶 行路豈知難 露氣入茅屋 溪聲喧石灘 山中夜來月 到曉不曾看 詩中鄉情 1.君自故鄉來。
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宋之文《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 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
(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并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卻望并州是故鄉。
(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白居易思鄉詩三首 望驛臺 靖安宅里當窗柳,望驛臺前撲地花。 兩處春光同日盡,居人思客客思家。
邯鄲冬至夜思家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南浦別 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 一看腸一斷,好去莫回頭。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8.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9.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2008年09月19日 星期五 14:33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
五、表達鄉愁的詩句有哪些
一、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譯文:
一個人獨自在他鄉作客,每逢節日加倍思念遠方的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滿茱萸只少我一人。
二、次北固山下
唐代: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譯文:
郁郁蔥蔥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碧波蕩漾的江上正好行船。
潮水漲滿,兩岸之間水面寬闊,順風行船恰好把帆兒高懸。
夜幕還沒有褪盡,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還在舊年時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氣息。
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三、秋思
唐代:張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譯文:
洛陽城里刮起了秋風,心中思緒翻涌想寫封家書問候平安。
又擔心時間匆忙有什么沒有寫到之處,在送信之人即將出發前再次打開信封檢查。
四、長相思·山一程
清代: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譯文:
山涉水走過一程又一程,將士們馬不停蹄地向著山海關進發。夜已經深了,千萬個帳篷里都點起了燈。
帳篷外風聲不斷,雪花不住,聲音嘈雜打碎了思鄉的夢,而相隔千里的家鄉沒有這樣的聲音啊。
五、渡荊門送別
唐代: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譯文:
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游覽。
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一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云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里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六、春夜洛城聞笛 / 春夜洛陽城聞笛
唐代: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
是誰家精美的笛子暗暗地發出悠揚的笛聲,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
在這客居之夜聽到《折楊柳》的曲子,誰又能不生出懷戀故鄉的深情?
七、逢入京使
唐代: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
向東遙望長安家園路途遙遠,思鄉之淚沾濕雙袖難擦干。
在馬上匆匆相逢沒有紙和筆.,只有托你捎個口信,給家人報平安。
九、除夜作
唐代:高適
旅館寒燈獨不眠,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霜鬢明朝又一年。(霜鬢 一作:愁鬢)
譯文:
旅館里透著凄冷的燈光,映照著那孤獨的遲遲不能入眠的客人。這孤獨的旅人是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
故鄉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遠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鬢發已經變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歲。
六、表現鄉愁的古詩
古詩中的鄉愁 思鄉,自古以來一直是詩歌表現的主題之一。
尤其是在交通、通訊極不發達的古代,一旦離鄉,前路漫漫,何日是歸年;關山重重,鄉書誰人傳遞?于是,遠在他鄉異地的詩人,常常不禁悲從中來,美麗而憂傷的詩句便汩汩而出,成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詩篇。 觸景生情。
詩人們魂牽夢縈的思鄉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種機緣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懸、夕陽西下、塞外蘆笛等等,都會牽動詩人對故土的思念。
詩人往往因之而揮灑自己的詩情。被稱做中國第一思鄉詩的《靜夜思》便是如此: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觸發詩人思鄉之情的便是秋夜的明月。
深秋之夜,一輪滿月掛在天邊,月光透過窗戶,照在詩人的床前,那么皎潔,以至詩人疑是“地上霜”。一個“霜”字,不僅寫出了月色之白,更給人以清冷孤寂之感。
接著詩人不禁一“舉”頭、一“低”頭,由“望”而“思”。細致的動作逼真地寫出了詩人的心理活動。
詩人仰望著玉盤的明潔,月桂的婆娑,思緒聯翩:今夜的月兒多圓啊,可人呢?怎能團圓!于是詩人想起了故鄉。想起了故鄉的什么呢?詩人沒有具體講。
還是讓我們讀者去想象吧。 再來看李益的《夜上受降城聞笛》: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這首詩中,也寫了月色如霜,也渲染了冷清凄涼的氛圍。
這樣的景色加上戍卒將士長年在邊關要塞,更覺寂寞。在這樣的氛圍中,忽然不知從何處傳來蘆笛聲,婉轉悲切,如泣如訴。
這裊裊之音,深深地觸動了將士們的懷鄉之情。“一夜”可見思緒持續時間之長;“盡望”點出感染范圍之大。
同樣,李白也寫過“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的詩句。都以蘆笛聲為誘因,表現深切的思鄉之情。
悲涼哀怨,感人至深。 遙思遠憶。
上一類的古詩往往是詩人因景物而引起思鄉之情,而思鄉的具體內容,詩人并沒說明。還有一類詩則是通過思念故鄉的具體情景來表現詩人的鄉愁。
如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便插茱萸少一人。
佳節,本是家人親友團聚的日子,但詩人卻“獨”在“異”鄉,因而“倍思親”。詩人思念什么呢?詩中構想了這樣一幅情景:在這重陽佳節,家里的兄弟都登高去了。
他們一個個唱著跳著,歡快熱鬧。可就在他們挨個插遍茱萸的時候,遺憾地發現還少了一個人。
兄弟們也許一下子安靜下來,手執多出的一棵茱萸念叨著遠行的我呢。這里,由“遍插”到“少一人”自然引起了情思。
詩人通過想象出來的情景,曲折地表現自己的鄉愁,顯得婉約動人。 無獨有偶,白居易的《邯鄲至除夜思家》也是如此: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遠在異鄉的詩人,在冬至的夜里,形影相吊。
此時只有燈影相伴,寒氣逼人,所以“抱膝”而坐。孤燈加上冷清,自然會想起家里的溫暖,親情的溫馨。
但詩人并沒有寫自己如何想家,而是猜想家人此時也會坐到深夜,同樣在想著自己。他們此時大概正在念叨著我在外地的生活怎樣吧。
其實詩人猜想家人想自己,正曲筆表現出自己對家人的深切思念。質樸而深情。
問訊梅菊。“美不美,家鄉水;親比親,故鄉人。”
遠在異地,當見到從故鄉來的人時,那種激動欣喜之情可想而知了。見面時一下子涌上心頭的一定有許多情況要打聽:家人是否平安?故鄉的父老鄉親生活怎樣?等等。
但有這樣的一位詩人,他并不問這些,而只是問綺窗前的寒梅開了沒有: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詩》 熱愛家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表現在熱愛家鄉的山水、土地、風物、人情,以至一草一木上。
你看,詩人問家鄉寒梅時是那么仔細——“綺窗前”,那么關切——“著花未?”從中可見詩人對家鄉時時懷念的赤子之心。梅花常是高尚圣潔的象征,詩中的寒梅顯然是代表故鄉的。
故鄉在詩人心目中是何等的美好啊!詩歌從小處著眼,表面看來,似一杯淡水。其實于平淡處,含有濃郁的詩情,表現了詩人對故鄉的強烈眷戀。
我常想,王維寫這首詩是不是受南朝陳文學家江總的啟發呢?《長安九日》: 心逐南云逝,形隨北雁來。 故園籬下菊,今日幾花開? 詩中先寫自己“心”與“形”的南轅北轍,形象而精練地寫出了羈旅遠方的心卻飛回了故鄉。
詩人想念故鄉,想象著那籬笆邊純潔美麗的菊花,“今日幾花開?”是開了一朵、兩朵,還是三朵、四朵呢?讀著這樣的詩句,我們仿佛看到詩人還要一一去點數似的,那急切之狀、癡情之態,躍然紙上,真是一往情深啊! 修書傳語。關山難越,錦書難寄。
思鄉的人啊,往往只能對月空吟,對影沉思。此時,要是遇到趕往故鄉去的人,那叫詩人們多么欣喜啊!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秋思》 終于可以給家鄉捎封信了!詩人把全部的思鄉之情都傾注在家書中。
他寫了又寫,看了又看。覺得該說的全說了,才把信封上。
但在行人要出發的時候,詩人還是禁不住又拆開封,再看看。生怕還有什么沒說清楚。
詩中的“欲”、“復”、“又”等。
七、寫幾句古代詩人表達鄉愁的詩句
昔我往兮,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
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行行重行行》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度大庾嶺》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薩蠻》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烽火連三月, 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杜甫《夜憶舍弟》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無名氏《明月皎夜光》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王安石《泊船瓜洲》
望故鄉緬邈,歸思難收——柳永的《八聲甘州》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范仲淹《蘇幕遮》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未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李益《夜上受降城聞笛》
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
————白居易《邯鄲至除夜思家》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時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維《雜詩》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張籍 《秋思》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崔顥《黃鶴樓》
故鄉的歌 是一支清遠的笛
總在有月亮的晚上 響起
故鄉的面貌 卻是一種模糊的悵望
仿佛霧里的 揮手別離
離別后
鄉愁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
永不老去
————席慕容《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啊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余光中《鄉愁》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酒一樣的長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鄉愁的滋味
給我一瓢長江水啊長江水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血一樣的海棠紅
沸血的燒痛
是鄉愁的燒痛
給我一張海棠紅啊海棠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樣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鄉愁的等待
給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母親一樣的臘梅香
母親的芬芳
是鄉土的芬芳
給我一朵臘梅香啊臘梅香
——————余光中《鄉愁四韻》
八、表達思鄉的詩句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唐.李白>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王維>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旅館寒燈獨不眠,
客心何事轉凄然。
故鄉今夜思千里,
霜鬢明朝又一年。 除 夜 作 〔唐〕高 適
慈母吟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嶺外音書斷,
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
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
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人春才七日,
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后,
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
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客舍并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干水,
卻望并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戍鼓斷人行,
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
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
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黃鶴樓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
九、寫鄉愁的詩句
黃鶴樓
崔灝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靜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次北固山下
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泊船瓜州
王安石
京口瓜州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夏歷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一、關于鄉愁的詩句
1.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漢樂府民歌《悲歌》
3.胡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孟郊《游子吟》
5.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唐.宋之問《度大庾嶺》
6.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王維《雜詩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8.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薩蠻》
9.每逢佳節倍思親——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10.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唐.司空圖《漫書五首》
12.唯有門前鏡湖水,春風不改舊時波——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二首》
13.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唐.賀知章《回鄉偶書》
14.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別離——戰國.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漢《古詩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歸落雁后,思發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