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絕句這首詩的作者是被稱為什么的唐代大詩人杜甫
絕句這首詩的作者是被稱為“詩圣” 的唐代大詩人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
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唐代大詩人杜甫的生平
杜甫作為我國唐代年間杰出的現實主義大詩人,他一生坎坷,雖然出生北方的富裕士家,但經歷了盛唐走向衰落的轉折時期,社會動蕩,政權不穩,他一心報國卻沒有門路,心系百姓卻流離戰亂,中年仕途不順,老年病無所依,留下了許許多多憂國憂民的詩文,感動了世世代代后人。
1、人生經歷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本襄陽人,后徙河南鞏縣。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小時候的生活環境很不錯,家境優越富足,家族文化氣息濃厚,自小就在文學詩歌方面深有天賦,且為人勤奮創作,據悉他私底下的習作能足足裝滿一麻袋。
杜甫早年間也如李白般縱情四海,十幾二十歲時到處游歷,也是在此期間與李白相識,兩人一見如故,杜甫對李白甚是崇敬,即使在兩人分離后,杜甫也還是常常在詩文中提及這位年長的大詩人。 此后,杜甫在官場沉浮,仕途非常坎坷,始終未能得志,生活十分清苦。
當時由于宰相李林甫排斥賢士,因此杜甫無論參加科考或者轉投權貴之門均無果,后來即便得到唐玄宗的賞識也未能得到一官半職。他的小兒子也在那個時候餓死了,后被授予一個無用小職,國家爆發戰爭,杜甫也就四處漂泊,躲避戰亂,在友人們在幫助下,暫居于成都草堂。
此后嚴武的職位調動,杜甫一家也隨之流離,最終嚴武去世后,杜甫也就沒了依靠,生活得很艱辛。大歷三年,由于倍思鄉,杜甫踏上歸鄉的渡船,可惜生活艱險,社會動蕩,最后病死在一條小船上,享年59歲。
2、杜甫的號 “號”字在古代實在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古人們熱衷于別號的稱呼,尤其是深有學識的大家,一個人的名號除了含有自己內心的寓意之外,還與個人的經歷有關。例如著名偉大愛國詩人杜甫這樣的憂國憂民之人,除了他自取的一個審視奪度的號之后,后人還給他加上了不少尊稱名號。
據歷史資料了解,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這一自號源自于其曾居住在古長安城南的少陵,而根據史料顯示,大多數詩人世家都喜歡將曾經居住過的地名改之為號,大概都有一份眷戀之情,特別是杜甫,對于長安城,對于大唐和百姓,始終憂國憂民的他難免對這片土地愛之戀之,所以自稱為少陵野老,世人則稱之為杜少陵。 因為杜甫生在大唐由盛轉衰的特殊歷史階段,恰逢亂世,后生不得不顛肺流離,他有很長一段時間都定居在天府之國四川,此時在友人的幫助下,他在成都郊外建起一座草堂,這段時期是他創作產量極高的階段,也被成為杜草堂。
唐肅宗時期,杜甫任職左拾遺,后來因社會動蕩流入蜀地,在嚴武的推薦下,他擔任劍南節度府參謀,加檢校工部員外郎。因此后世又稱他杜拾遺、杜工部。
杜甫在中國詩歌史上占領著具足輕重的地位,一生憂國憂民的“詩圣”杜甫其詩作更被譽為“詩史”,從后人給他的譽稱中可以看出他無疑是我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3、杜甫代表作 杜甫為現實主義詩人,其所寫之詩最大的特點便是能夠很好的將現實社會和個人生活密切結合,使其思想內容和藝術形式得到高度統一,他早年的詩歌多為偉大抱負,在他漫游時期,詩歌多表現放蕩不羈狂傲的一面,有內心宏偉之志也有山河雄偉之象。
在杜甫客居長安期間和經歷“安史之亂”時期,詩歌多為表現仕途不順、動蕩年代的社會全貌,深刻的反映了現實的同時也通過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了詩人的情感變化。 杜甫的代表作也在這期間產生,不僅使用獨特的創作風格,而且很好的表達情感,使人產生共鳴,在文學造詣上達到一個新高度。
其中“三吏”、“三別”是杜甫看到人民不僅要忍受戰爭的殘酷還要受到統治者的壓迫,其中感受他們所受的苦難所寫的,分別是《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成為著名的詩集。 在“安史之亂”爆發的時候,杜甫心系國家興亡,滿腔憤怒之情通過《悲陳陶》、《悲青坂》、《春望》、《哀江頭》等詩爆發悲憤之情。
在杜甫回鄉探望,心系家人也有幾篇很具代表的著作《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北征》這都表現了杜甫在旅途所經歷的悲苦之事還有見家庭貧困的現狀以此表達對當時局勢的見解和無奈。 杜甫生平作詩一千五百多首,是唐代詩人中流傳下來的詩最多的,其中不乏名垂千古的佳作,對后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由于其中年所作詩歌風格大多沉郁憂慮,心系國民,且展現了當時的社會面貌,因此他的詩被稱作“詩史”。其中尤為著名的是他的三吏三別,流傳甚廣,意味深長。
三吏三別是杜甫的六首詩作,其中三吏是指《新安吏》、《石壕吏》、《潼關吏》,而三別則分別是《新婚別》、《無家別》、以及《垂老別》,在這幾部作品中,杜甫深刻地表達出了民生疾苦以及自己身處亂世中漂離游蕩的孤寂,流露了詩人對于在戰亂中飽受摧殘的人民百姓的同情與痛心。 這“三吏三別”系列組詩將杜甫的愛國衷誠表現得淋漓盡致,一顆渴望和平以及關懷百姓的心,直至如今還深深地感染著后人。
三、著名唐代詩人杜甫都有哪些詩
著名唐代詩人杜甫有很多詩。如;譴懷、昔游、卜居、堂成、蜀相、為農、有客 、狂夫、田舍 、江村 、野老 、遣興、南鄰、恨別、客至、江亭、可惜、獨酌 、寒食、石鏡 、琴臺 、病柏、枯棕、不見、大雨、四松 、歸雁、去蜀、除草、成都府、丈人山、石筍行、贈花卿 、少年行 、大麥行、題桃樹 、漫城二詩
、春夜喜雨、草堂即事、絕句二首、絕句六首
、絕句四首、春水生二絕、戲作花卿歌、春日江村五首、春夜喜雨、酬高使君相贈、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江南逢李龜年、天末懷李白、月夜憶舍弟、兵車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樓。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于河南鞏縣。[1-3]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四、絕句這首詩的作者是被稱為什么的唐代大詩人杜甫
絕句這首詩的作者是被稱為“詩圣” 的唐代大詩人杜甫。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河南鞏縣(今河南鞏義)人,出身京兆杜氏分支之一的襄陽杜氏。 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后人稱為“詩圣”,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后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并不顯赫,但后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五、唐代詩人杜甫寫的絕句的詩意
詩意:這首《絕句》是詩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時寫的,描寫了草堂周圍明媚秀麗的春天景色。
原文: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譯文:兩只黃鸝在翠綠的柳樹間婉轉地歌唱,一隊整齊的白鷺直沖向蔚藍的天空。我坐在窗前,可以望見西嶺上堆積著終年不化的積雪,門前停泊著自萬里外的東吳遠行而來的船只。
《絕句》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作者簡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后被尊為“詩圣”,與李白并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
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于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于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郁為主;語言精煉,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擴展資料
此詩描寫早春景象。四句詩描繪四幅圖景,分開來如四扇條屏,合在一起又組成一幅生動優美的風景畫。首句寫草堂周圍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愉悅景象,呈現一片生機,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具有喜慶的意味。
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晴空萬里,一碧如洗,白鷺在“青天”映襯下,色彩極其鮮明。兩句中一連用了“黃”“翠”“白”“青”四種鮮明的顏色,織成一幅絢麗的圖景。第三句寫憑窗遠眺西山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
“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圖畫。末句再寫從門外可以見到停泊在江岸邊的船只。“萬里船”三字意味深長,因為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阻絕,船只不能暢行,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能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
“萬里船”與“千秋雪”相對,一言空間之廣,一言時間之久。詩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載,視通萬里,胸次開闊。詩一開始表現出草堂的春色,詩人的情緒是陶然的,而隨著視線的游移、景物的轉換,江船的出現,便觸動了他的鄉情。
全詩對仗精工,著色鮮麗,動靜結合,聲形兼俱,四句詩宛然組成一幅咫尺萬里的壯闊山水畫卷。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絕句
六、唐代詩人杜甫寫的古詩
《春望》【唐】杜甫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宿左省》【唐】杜甫
花隱掖垣暮,啾啾棲鳥過.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不寢聽金鑰,因風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數問夜如何?
《江南逢李龜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望岳》【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詩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