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表達惜花之情的詩詞有哪些
惜花 韓偓
皺白離情高處切,膩香愁態靜中深.眼隨片片沿流去,
恨滿枝枝被雨淋.總得苔遮猶慰意,若教泥污更傷心.
臨軒一盞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綠陰.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
黛玉葬花圖(40張)
紅消香斷有誰憐?
游絲軟系飄春榭①,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未)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②?
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③.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二、表達惜花之情的詩詞有哪些
惜花 韓偓皺白離情高處切,膩香愁態靜中深。
眼隨片片沿流去,恨滿枝枝被雨淋。總得苔遮猶慰意,若教泥污更傷心。
臨軒一盞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綠陰。葬花吟花謝花飛花滿天, 黛玉葬花圖(40張)紅消香斷有誰憐?游絲軟系飄春榭①,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復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未)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天盡頭,何處有香丘②?未若錦囊收艷骨,一抔凈土掩風流③。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于污淖陷渠溝。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三、帶花的情詩詞
【惜花】 蝶散鶯啼尚數枝,日斜風定更離披。
看多記得傷心事,金谷樓前委地時。 【寄人二首】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酷憐風月為多情,還到春時別恨生。
倚柱尋思倍惆悵,一場春夢不分明。 【邊上】 戍樓吹角起征鴻,獵獵寒旌背晚風。
千里暮煙愁不盡, 一川秋草恨無窮。山河慘澹關城閉,人物蕭條市井空。
只此旅魂招未得,更堪回首夕陽中。 【長安道中早行】 客離孤館一燈殘,牢落星河欲曙天。
雞唱未沈函谷月, 雁聲新度灞陵煙。浮生已悟莊周蝶,壯志仍輸祖逖鞭。
何事悠悠策羸馬,此中辛苦過流年。 【洞庭阻風】 空江浩蕩景蕭然,盡日菰蒲泊釣船。
青草浪高三月渡, 綠楊花撲一溪煙。情多莫舉傷春目,愁極兼無買酒錢。
猶有漁人數家住,不成村落夕陽邊。 【春日旅泊桂州】 暖風芳草竟芊綿,多病多愁負少年。
弱柳未勝寒食雨, 好花爭奈夕陽天。溪邊物色堪圖畫,林畔鶯聲似管弦。
獨有離人開淚眼,強憑杯酒亦潸然。 【晚次湘源縣】 煙郭遙聞向晚雞,水平舟靜浪聲齊。
高林帶雨楊梅熟, 曲岸籠云謝豹啼。二女廟荒汀樹老,九疑山碧楚天低。
湘南自古多離怨,莫動哀吟易慘凄。主 【惆悵吟】 秋風丹葉動荒城,慘澹云遮日半明。
晝夢卻因惆悵得, 晚愁多為別離生。江淹彩筆空留恨,壯叟玄譚未及情。
千古怨魂銷不得,一江寒浪若為平。 秋晚過洞庭 征帆初掛酒初酣,暮景離情兩不堪。
千里晚霞云夢北, 一洲霜橘洞庭南。溪風送雨過秋寺,澗石驚龍落夜潭。
莫把羈魂吊湘魄,九疑愁絕鎖煙嵐。 【題華嚴寺木塔】 六街晴色動秋光,雨霽憑高只易傷。
一曲晚煙浮渭水, 半橋斜日照咸陽。休將世路悲塵事,莫指云山認故鄉。
回首漢宮樓閣暮,數聲鐘鼓自微茫。 【經舊游】 暫到高唐曉又還,丁香結夢水潺潺。
不知云雨歸何處,歷歷空留十二山。 【碧戶】 碧戶扃魚鎖,蘭窗掩鏡臺。
落花疑悵望,歸燕自裴回。 詠絮知難敵,傷春不易裁。
恨從芳草起,愁為晚風來。 衣惹湘云薄,眉分楚岫開。
香濃眠舊枕,夢好醉春杯。 小障明金鳳,幽屏點翠苔。
寶箏橫塞雁,怨笛落江梅。 卓氏仍多酒,相如正富才。
莫教琴上意,翻作鶴聲哀。 【芍藥】 香清粉澹怨殘春,蝶翅蜂須戀蕊塵。
閑倚晚風生悵望, 靜留遲日學因循。休將薜荔為青瑣,好與玫瑰作近鄰。
零落若教隨暮雨,又應愁殺別離人。 【春晚謠】 雨微微,煙霏霏,小庭半拆紅薔薇。
鈿箏斜倚畫屏曲, 零落幾行金雁飛。蕭關夢斷無尋處,萬疊春波起南浦。
凌亂楊花撲繡簾,晚窗時有流鶯語。 【所思】 空塘水碧春雨微,東風散漫楊柳飛。
依依南浦夢猶在, 脈脈高唐云不歸。江頭日暮多芳草,極目傷心煙悄悄。
隔江紅杏一枝明,似玉佳人俯清沼。休向春臺更回望, 銷魂自古因惆悵。
銀河碧海共無情,兩處悠悠起風浪。 【春夕言懷】 風透疏簾月滿庭,倚欄無事倍傷情。
煙垂柳帶纖腰軟, 露滴花房怨臉明。愁逐野云銷不盡,情隨春浪去難平。
幽窗謾結相思夢,欲化西園蝶未成。 【春江雨】 雨溟溟,風泠泠,老松瘦竹臨煙汀。
空江冷落野云重, 村中鬼火微如星。夜驚溪上漁人起,滴瀝篷聲滿愁耳。
子規叫斷獨未眠,罨岸春濤打船尾。
四、惜花 白居易 可憐夭艷正當時,剛被狂風一夜吹
在群芳斗艷的花季里,被譽為國色天香的牡丹花總是姍姍開遲,待到牡丹占斷春光的時候,一春花事已經將到盡期。歷代多愁善感的詩人,對于傷春惜花的題材總是百詠不厭。而白居易這首《惜牡丹花》卻在無數惜花詩中別具一格。人們向來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詩一反常情,卻由鮮花盛開之時想到紅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鮮立意表現了對牡丹的無限憐惜,寄寓了歲月流逝、青春難駐的深沉感慨。
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氣跌宕回環,語意層層深入。首句開門見山,點出題意:“惆悵階前紅牡丹”,淡淡一筆,詩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紅艷,都已歷歷分明。“惆悵”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開敗的錯覺,立即將讀者引入惜花的惆悵氣氛之中。第二句卻將語意一轉:“晚來唯有兩枝殘。”強調到晚來只有兩枝殘敗,讀者才知道滿院牡丹花還開得正盛。“唯有”、“兩枝”,語氣肯定,數字確切,足見詩人賞花之細心,只有將花枝都認真數過,才能得出這樣精確的結論,而“唯有”如此精細,才見出詩人惜花之情深。這兩句自然樸質,不加雕飾,僅用跌宕起伏的語氣造成一種寫意的效果,通過惜花的心理描繪表現詩人黃昏時分在花下流連忘返的情景,情篤而意深。
既然滿院牡丹只有兩枝殘敗,似乎不必如此惆悵,然而一葉知秋,何況那還是兩枝。詩人從兩枝殘花看到了春將歸去的消息,他的擔心并非多余。“明朝風起應吹盡”,語氣又是一轉,從想象中進一步寫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許未必起風,“應”字也說明這只是詩人的憂慮。但天有不測風云,已經開到極盛的花朵隨時都會遭到風雨的摧殘。一旦風起,“寂寞萎紅低向雨,離披破艷散隨風”,那種凄涼冷落實在使詩人情不能堪。但是詩人縱有萬般惜花之情,他也不能拖住春天歸去的腳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來的風雨。古人說過:“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古詩十九首》)那么,趁著花兒尚未被風吹盡,夜里起來把火看花,也等于延長了花兒的生命。何況在搖曳的火光映照下,將要衰謝的牡丹越發紅得濃艷迷人,那種美麗而令人傷感的情景又自有白天所領略不到的風味。全篇詩意幾經轉折,詩人憐花愛花的一片癡情已經抒發得淋漓盡致,至于花殘之后詩人的心情又會如何,讀者也就不難體味了。
五、"惜花人去花無主"是哪首詞的句子
蝶戀花
蕭瑟蘭成看老去。為怕多情,不做憐花句。閣淚倚花愁不語,暗香飄盡知何處。
重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休說生生花里住,惜花人去花無主。
【看老去】
古代如果有形象指導,或者是經紀人行業的話,南朝的庾信應該可以做到行業的翹楚。庾信小字蘭成,長大后才名卓著。可惜平生際遇坎坷,著有《傷心賦》等詩文,自我塑造的落魄傷心的形象頗為成功,且對后世影響甚大。杜甫《詠懷古跡》詩:“庾信平生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容若習慣以他自比,取其同是傷心人之意。
容若雖然愛以蘭成自比,可是既沒有庾信的坎坷際遇,也沒有所謂的懷才不遇。一身蕭瑟只是因為他作繭自縛,太看不開。贊美他癡情也可,說他癡蠻卻也不委屈他。人生百事可為,何況又是個男兒身?連探春都曉得講,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走了,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這才是正確的人生觀和態度,符合時代進步的需要。重情是好的,但一個大男人在“情”這棵樹上吊死,真是不值當。
此闋《蝶戀花》寫自己舊地重游,想起昔日和愛人把臂同游花間的情景。容若抒寫的詞意倒是很合詞牌的字面的意思。
明月路照惜花人。記憶中的風景如畫。如今只有愛如花香殘留指間,為我證明。我曾擁有過你。我將懷抱著卻你的記憶死去,可是老去,老去是如斯緩慢,我們要到哪一天才可以兩兩相忘?是否惟有死亡的黑暗降臨覆滅時,我才會不再為你感到寂寞。
《飲水詞》每多出現“花”和“惜花人”的指代,這應該是他和他的愛情隱語。這里的“惜花人”應指已經故去的“她”而非容若自己。這和將男子比做“惜花人”,將女子比做“花”的習慣有差異。想來。是容若自認如蘭草般清高出塵,而伊人明了他的心志,容若視她為知音,因此稱“她”為“惜花人”。
我所喜和不喜的一切,在這首詞中都顯露無疑了。這首詞婉約中帶出欲說還休的凄涼。用詞的精巧和意境的雕琢是很值得玩賞的。“為怕多情,不做憐花句”一言道破心底的矛盾,而深情難遣,欲罷不能,更是頗能引起人共鳴。
納蘭詞,雖是王國維極許的“未染漢人習氣”,但許是這位公子飽讀詩書的緣故。容若翻用前人詩句的次數和頻率都太高了,這首詞里就有四句是有清楚出處——“閣淚”句:語本宋佚名《鷓鴣天》詞:“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袖口”句:語本宋晏幾道《西江月》詞:“醉帽檐頭風細,征衫袖口香寒。”;“心比”句:語本宋晏幾道《生查子》詞:“遺恨幾時休,心抵秋蓮苦。”;“惜花”句:語本宋辛棄疾《定風波》詞:“畢竟花開誰為主,記取,大多花屬惜花人。”雖然用的恰好,甚至比之原著毫不失色,可我認為容若的才氣應該不止如此而已。
清時人用典像蹩腳的小賊,怎么看行藏太露。不似盛唐北宋,用典用得出神入化宛如探囊取物,是我家的東西我愛怎么顯擺怎么顯擺。讀了許多《蝶戀花》,認為最好的還是柳永那首——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欄意?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三變的詞由景入情,生動飽滿,既有《短歌行》的蕭壯,也有月落河塘的溫柔繾綣,也用典,卻用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整體感覺是如此地一氣呵成,叫人不忍終篇。結句“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不是普通的經典啊!再經王國維《人間詞話》里這么一點撥,流傳的不是一般廣泛啊!基本上語文成績及格的中國人應該都知道。兩闋《蝶戀花》相比不說高下立判吧,至少也強弱懸殊。
不但人會老,連詩詞歌賦也會有老去的一天。無力惋惜這種衰微。這世間必有超越萬物時間存在永恒的道,然而那又注定不被人限小的生命輕易觸及。
六、惜花 姜宸英詩人是如何表達惜花之情的
姜宸英這首詩,是一首閨怨詩,作者從“惜
花”談起,說明了凡是花,都擺脫不了凋謝的命
運,而楊柳也會平添憂愁,春愁,無處不在。
一個春天中,大半是春愁。春天的花或者是
淺白或者是長紅,都會凋謝付之東流。剩下的只
有垂楊吹不斷,但垂楊,絲絲柳條也會綰(wan)
著離愁別緒上高樓。
春愁花愁人亦愁。這首詩中的“絲絲綰恨上
高樓”,意為柳絲系著離恨上高樓。綰,系也,
這一句,想必是從王昌齡的《閨怨》詩演化而來: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
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
這首詩,寫得是《惜花》,實際上是襯托人
的無奈心情。試想,凡是花都會凋謝,這花,能
愛惜得了嗎?
——轉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