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盾牌的詩句
《沁園春 保寧佛殿即鳳凰臺,太白留題在焉。》
年代: 元 作者: 白樸
刻御書王荊公贈僧詩云,紛紛擾擾十年間,世事何常不強顏,亦欲心如秋水靜,應須身似嶺云間。意者當時南北擾攘,國家蕩析,磨盾鞍馬間,有經營之志,百未一遂,此詩若有深契于心者以自況。予暇日來游,因演太白荊公詩意,亦猶稼軒水龍吟用李延年淳于髡語也。我望山形,虎踞龍盤,壯哉建康。憶黃旗紫蓋,中興東晉,雕蘭玉砌,下逮南唐。步步金蓮,朝朝瓊樹,宮殿吳時花草香。今何日,尚寺留蕭姓,人做梅妝。長江。不管興亡。謾流盡、英雄淚萬行。問烏衣舊宅,誰家作主,白頭老子,今日還鄉。吊古愁濃,題詩人去,寂寞高樓無鳳凰。斜陽外,正漁舟唱晚,一片鳴榔。
《木蘭花慢·請諸君著眼》
年代: 宋 作者: 廖瑩中
請諸君著眼,來看我、福華編。記江上秋風,鯨嫠漲雪,雁徼迷煙。一時多人物,只我公、只手護山川。爭睹階符瑞象,又扶紅日中天。
因懷下走奉橐鞬。磨盾夜無眠。知重開宇宙,活人萬萬,合壽千千。鳧鹥太平世也,要東還、赴上是何年。消得清時鐘鼓,不妨平地神仙。
《十二月十一日視筑堤》
年代: 宋 作者: 陸游
江水來自蠻夷中,五月六月聲摩空。
巨魚穹龜牙須雄,欲取闤市為龍宮。
橫堤百丈臥霽虹,始誰筑此東平公。
今年樂哉適歲豐,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織萬籠,船舸載石來亡窮。
橫陳屹立相疊重,置力尤在水廟東。
我登高原相其沖,一盾可受百箭攻。
蜿蜿其長高隆隆,截如長城限羌戎。
安得椽筆記始終,插江石崖堅可礱。
二、描寫"盾牌"的詩句有哪些
龍盾之合,鋈以觼軜。
——佚名《小戎》 釋義:龍紋盾牌并一起,銅環轡繩串成行。吾盾之堅 , 物莫能陷也 。
——韓非《矛與盾》 釋義:我的盾堅固無比,沒有什么東西能夠穿透它。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
——司馬遷《鴻門宴》 釋義:于是樊噲拿著劍,持著盾牌,沖入軍門。金甲雕戈,記當日、轅門初立。
磨盾鼻、一揮千紙,龍蛇猶濕。——劉克莊《滿江紅·夜雨涼甚忽動從戎之興》 釋義:想當初,在帥府,穿金甲持雕戈;軍中作檄,揮筆寫完千紙,筆墨都還未干。
王于興師,修我矛戟。——佚名《秦風·無衣》 釋義:君王發兵去交戰,修整我那矛與戟。
不據山河據平地,長戈利矛日可麾。——李商隱《韓碑》 釋義:自恃強大,不去占山河卻來割據平地;夢想揮戈退日,膽敢反叛作亂。
清人在軸,駟介陶陶。左旋右抽,中軍作好。
——佚名《清人》 釋義:清邑軍隊駐在軸,駟馬披甲任疾跑。左轉身子右拔刀,軍中好像準備好。
方茂爾惡,相爾矛矣。既夷既懌,如相酬矣。
——佚名《節南山》 釋義:你剛才還肆意為惡抖威風,兩眼盯著矛戟想和人作戰。很快又平息戾氣悅色和顏,猶如賓朋對坐把酒來言歡。
不據山河據平地,長戈利矛日可麾。——李商隱《韓碑》 釋義:自恃強大,不去占山河卻來割據平地;夢想揮戈退日,膽敢反叛作亂。
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韓非《矛與盾》 釋義: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與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時存在于這個世界上。
三、描寫盾牌的詩句
《沁園春 保寧佛殿即鳳凰臺,太白留題在焉。
》年代: 元 作者: 白樸刻御書王荊公贈僧詩云,紛紛擾擾十年間,世事何常不強顏,亦欲心如秋水靜,應須身似嶺云間。意者當時南北擾攘,國家蕩析,磨盾鞍馬間,有經營之志,百未一遂,此詩若有深契于心者以自況。
予暇日來游,因演太白荊公詩意,亦猶稼軒水龍吟用李延年淳于髡語也。我望山形,虎踞龍盤,壯哉建康。
憶黃旗紫蓋,中興東晉,雕蘭玉砌,下逮南唐。步步金蓮,朝朝瓊樹,宮殿吳時花草香。
今何日,尚寺留蕭姓,人做梅妝。長江。
不管興亡。謾流盡、英雄淚萬行。
問烏衣舊宅,誰家作主,白頭老子,今日還鄉。吊古愁濃,題詩人去,寂寞高樓無鳳凰。
斜陽外,正漁舟唱晚,一片鳴榔。《木蘭花慢·請諸君著眼》年代: 宋 作者: 廖瑩中請諸君著眼,來看我、福華編。
記江上秋風,鯨嫠漲雪,雁徼迷煙。一時多人物,只我公、只手護山川。
爭睹階符瑞象,又扶紅日中天。 因懷下走奉橐鞬。
磨盾夜無眠。知重開宇宙,活人萬萬,合壽千千。
鳧鹥太平世也,要東還、赴上是何年。消得清時鐘鼓,不妨平地神仙。
《十二月十一日視筑堤》年代: 宋 作者: 陸游江水來自蠻夷中,五月六月聲摩空。巨魚穹龜牙須雄,欲取闤市為龍宮。
橫堤百丈臥霽虹,始誰筑此東平公。今年樂哉適歲豐,吏不相倚勇赴功。
西山大竹織萬籠,船舸載石來亡窮。橫陳屹立相疊重,置力尤在水廟東。
我登高原相其沖,一盾可受百箭攻。蜿蜿其長高隆隆,截如長城限羌戎。
安得椽筆記始終,插江石崖堅可礱。
四、形容盾牌的詞語
擋箭牌,干城之將,執干戚舞,自相矛盾,枕干而寢
1.擋箭牌
【拼音】:dǎng jiàn pái
【詞義】:
盾牌。比喻推辭或掩飾的托詞:我并不是要存心拿你做擋箭牌的。
2.干城之將
【拼音】:gān chéng zhī jiàng
【簡拼】:gczj
【解釋】:干城:盾牌和城墻,比喻捍衛者。指保衛國家的大將。
【出處】:《詩經·周南·兔罝》:"糾糾武夫,公侯干城。"
【示例】: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 漢·孔鮒《孔叢子·居衛》
【近義詞】:得力干將、國之干城
【反義詞】:
【語法】:作賓語;指保衛國家的將士
【成語故事】:孔子之孫子思在衛國向衛侯推薦茍變為將,說茍變可以指揮五百輛戰車。但衛侯說此人為吏時曾吃人兩個雞蛋,不可用。子思說,圣人用人如同木匠用木材,取其所長,棄取所短,像幾抱粗的梓木,不能因為一寸朽爛便舍棄不用
3.執干戚舞
干、戚:盾牌和大斧,古時的兩種兵器。用武器作跳舞的工具。比喻以美德代替武力來感化敵人,治服敵人。
4.自相矛盾
【拼音】:zì xiāng máo dùn
【簡拼】:zxmd
【解釋】: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后抵觸。
【出處】:《韓非子·難一》:"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之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應也。"
【示例】:這些理論~。
【近義詞】:格格不入、桿格不入
【反義詞】:自圓其說、無懈可擊、天衣無縫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于說話或文章
5.枕干而寢
【拼音】:zhěn gān ér qǐn
【簡拼】:zgeq
【解釋】:干:盾。枕著盾牌睡覺。形容時刻不忘復仇。
【出處】:《禮記·檀弓上》:"子夏問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寢苫,枕干,不仕,弗與天下也。’"
【示例】:~,見星而行,號泣不絕聲者千里,水漿不入口者數日。(唐·楊炯《瀘川都督王湛神道碑》)
【近義詞】:
【反義詞】:
【語法】:作謂語、定語;用于書面語
五、形容盾牌的詞語
犀楯 ·犀櫓 ·犀渠 ·牌子 ·牌刀 ·牌手 ·彭排 ·漂櫓 ·圓排 ·楊楯 ·團牌 ·蠻牌 ·磨盾鼻 ·蒙伐 ·龍盾 ·捍牌 干城之將 干城:盾牌和城墻,比喻捍衛者。
指保衛國家的大將。 出處:《詩經·周南·兔罝》:“糾糾武夫,公侯干城。”
《孔叢子·居衛》:“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 流血漂鹵 鹵:通“櫓”,大盾牌。
血流得能將櫓浮起來。形容死傷極多。
亦作“流血漂忤”。 朱干玉戚 干:盾;戚:斧。
朱紅的盾牌、玉飾的斧頭。原為古時禮器。
后也作為儀仗之用。 出處:《禮記·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自相矛盾。
六、形容盾牌的詞語
犀楯 ·犀櫓 ·犀渠 ·牌子 ·牌刀 ·牌手 ·彭排 ·漂櫓 ·圓排 ·楊楯 ·團牌 ·蠻牌 ·磨盾鼻 ·蒙伐 ·龍盾 ·捍牌
干城之將 干城:盾牌和城墻,比喻捍衛者。指保衛國家的大將。
出處:《詩經·周南·兔罝》:“糾糾武夫,公侯干城。”《孔叢子·居衛》:“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焉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者也。”
流血漂鹵 鹵:通“櫓”,大盾牌。血流得能將櫓浮起來。形容死傷極多。亦作“流血漂忤”。
朱干玉戚 干:盾;戚:斧。朱紅的盾牌、玉飾的斧頭。原為古時禮器。后也作為儀仗之用。
出處:《禮記·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
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