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用什么詞語來描述蟋蟀的叫聲
描述蟋蟀叫聲的詞語:唧唧吱
蟋蟀的讀音:[xī shuài]
釋義:
1,蟋蟀科的跳躍昆蟲的通稱,以雄性摩擦前翅的特化部分發出唧唧聲而著稱。
2, 觸角較身軀為長
造句:
1、蟋蟀像個絮絮叨叨的老太婆愛在任何時間鳴叫。
2、在我們的課本中還描寫了蟋蟀的住宅,它用自己小小的,柔軟的身體,建造出復雜又細致的工程,令人佩服,正當我看著它,讀著它的時候,一不留神這個小東西逃跑了,哎,我的蟋蟀標本做不成了。
3、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戶,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4、當四周像睡著一樣安靜的時候,蟋蟀就開始唱起歌來。
5、微斜的門口,經過仔細耙掃,收拾得很平坦這就是蟋蟀的平臺。
二、蛐蛐的叫聲怎么形容
第一次回答可《外國詩兩首》 ●問題齊商量 (1)《蟈蟈與蛐蛐》一詩中,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你是怎樣理解的? 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
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做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 (2)《蟈蟈與蛐蛐》一詩的構思有什么特點? 這首詩構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氣。
全詩分為前后對應的兩部分,分別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和“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開頭,點明主旨;又分別描繪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并通過聯想使兩者巧妙地聯系起來,生動地表現了“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這首詩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而沒有描繪春、秋兩季的景象;僅僅描寫了蟈蟈、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而沒有去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但它所表現的卻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景象,歌頌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
全詩謳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無限生機,著墨不多卻能以少勝多,富有內涵,給人以廣闊的想像空間,角度新穎獨到,構思頗具匠心。 (3)《夜》這首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 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三、贊美蟋蟀的詩句有哪些
1,《蟋蟀》先秦 佚名 蟋蟀在堂,歲聿其莫。
今我不樂,日月其除。無已大康,職思其居。
好樂無荒,良士瞿瞿。 譯文:天寒蟋蟀進堂屋,一年匆匆臨歲暮。
今不及時去尋樂,日月如梭留不住。行樂不可太過度,本職事情莫耽誤。
正業不廢又娛樂,賢良之士多警悟。 2,《游子吟》唐代 顧況 泬寥群動異,眇默諸境森。
苔衣上閑階,蟋蟀催寒砧。 譯文:天氣晴朗各種動物們都出來覓食,在那一望無際的森林里隨處可見。
因少有人來石階上已長滿青苔,不時傳來的蟋蟀聲更讓人覺得凄冷蕭瑟。 3,《九辯》先秦 宋玉 澹容與而獨倚兮,蟋蟀鳴此西堂。
心怵惕而震蕩兮,何所憂之多方。 譯文:徘徊不止獨自徙倚啊,聽西堂蟋蟀的鳴聲傳透。
心中驚懼大受震動啊,百般憂愁為何縈繞不休? 4,《蟋蟀》唐代 齊己 聲異蟪蛄聲,聽須是正聽。無風來竹院,有月在莎庭。
譯文:蟋蟀的聲音和蟪蛄聲音不一樣,聽來聽去很好聽。沒有風的話就在有竹子的院子里,有月亮就在莎庭里。
5,《齊天樂·蟋蟀》宋代:姜夔 丙辰歲,與張功父會飲張達可之堂。聞屋壁間蟋蟀有聲,功父約予同賦,以授歌者。
功父先成,辭甚美。予裴回末利花間,仰見秋月,頓起幽思,尋亦得此。
蟋蟀,中都呼為促織,善斗。好事者或以三二十萬錢致一枚,鏤象齒為樓觀以貯之。
庾郎先自吟愁賦,凄凄更聞私語。露濕銅鋪,苔侵石井,都是曾聽伊處。
哀音似訴。正思婦無眠,起尋機杼。
曲曲屏山,夜涼獨自甚情緒?西窗又吹暗雨。為誰頻斷續,相和砧杵?候館迎秋,離宮吊月,別有傷心無數。
豳詩漫與。笑籬落呼燈,世間兒女。
寫入琴絲,一聲聲更苦。 譯文:詩人庾信先是在吟《愁賦》,接著又聽到一陣凄切的私語聲,原來是蟋蟀在叫。
露水打濕了門上的銅環,青苔侵入了井邊的石板,這些地方都曾聽到過它的叫聲。 哀怨的聲音好像是在傾訴著什么,正當思婦失眠,起來尋找機杼,想織錦書寄給遠方的時候。
在列著畫有青山的曲折屏風的閨房里,夜氣涼透,孤居獨宿,那是怎么樣的心情啊! 黑暗中西窗外又刮起了風雨,為什么這蟲聲老是應和著砧杵聲,斷斷續續地響個不停呢?它在旅舍里迎接寒秋,在離宮中憑吊冷月,該是另有許多傷心的事罷! 《詩經·豳風》中的《七月》篇曾描寫過它,那些詩句像是率意而為之的。可笑的是世上那些無知小兒女,他們蹲在籬笆旁,興高采烈地喊叫著:快拿燈來,有蟋蟀!殊不知如果將此蟲聲譜成琴曲,一聲聲地彈奏出來,聽上去一定是更加悲苦的。
四、蟋蟀的鳴叫聲是由什么來決定的
蟋蟀的鳴叫聲聽起來很悅耳,實際上,它只能單調地變化聲音的強弱。
蟋蟀的鳴聲是由它發音的方法決定的,靠左右前翅的開閉和往復動作發出聲音的。當翅膀使勁地閉合時,瞬間發出一個音;翅膀鼓起時不發音。
就這樣一鼓一閉得到連續的脈沖,形成猝發音。蟋蟀翅膀鼓起閉合動作的往復速度,隨不同種類而異,從最慢的每秒10次(10赫茲)到最快的每秒150次(150赫茲)。
對于頻率低的,人們聽起來似顫音,快的就覺得是連續音似的。 更有趣的是,在撼蟀眾多的品種中還有幾種不具有發音器而不能鳴叫的。
盡管那幾種雄蟠蟀不能發出聲音,但是它們用特殊的方法向雌蟋摔傳遞信息。這種方法是震動身軀,靠著身體部分的物理震動來傳遞聲波。
當然這樣的聲音是極微弱的,震動頻率僅40赫茲左右。甭說人類聽不到,即使蟋蟀本身也不可能通過聽覺器聽到,估計是通過物體傳導來的震動感覺到的。
不過這種震動的波形與鳴聲的波形完全一樣,實在令人感到驚訝。
五、【用兩三句話描寫蛐蛐或蟈蟈的叫聲
第一次回答可《外國詩兩首》 ●問題齊商量 (1)《蟈蟈與蛐蛐》一詩中,詩人把夏天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稱為“大地的詩歌”,你是怎樣理解的?美好的詩歌是動人心弦的,因為它是生命的歌吟.詩人把蟈蟈和蛐蛐當做大自然的歌手,把它們的鳴唱當做大自然的詩歌,借以歌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和勃勃生機,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無限熱愛和由衷贊美之情.(2)《蟈蟈與蛐蛐》一詩的構思有什么特點?這首詩構思巧妙,短小精致而又十分大氣.全詩分為前后對應的兩部分,分別以“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和“大地的詩歌呀,從來沒有停息”開頭,點明主旨;又分別描繪盛夏“蟈蟈的樂音”和冬天“蛐蛐的歌兒”,并通過聯想使兩者巧妙地聯系起來,生動地表現了“大地的詩歌從來不會死亡”的主題.這首詩僅僅勾勒了夏、冬兩幅小景,而沒有描繪春、秋兩季的景象;僅僅描寫了蟈蟈、蛐蛐這兩種昆蟲的鳴唱,而沒有去寫大地上其他百鳥千蟲的歌唱,但它所表現的卻是大自然一年四季“歌聲”不斷的景象,歌頌了大自然周而復始、生命不息的永恒美.全詩謳歌大自然的無限美好、無限生機,著墨不多卻能以少勝多,富有內涵,給人以廣闊的想像空間,角度新穎獨到,構思頗具匠心.(3)《夜》這首詩傳達出詩人怎樣的心境?傳達出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他安適、寧靜的心境.。
六、描寫蛐蛐的詩句有哪些
1、促織甚微細,哀音何動人。——唐 杜甫《促織》
譯文:兩只蟋蟀在草根下表達愛慕的鳴聲因動情而時高時低、時緩時急。
2、札札草間鳴,促促機上聲。——宋 梅堯臣 《促織》
譯文:蛐蛐在草叢里發出札札的鳴叫,織布機上發出陣陣機杼聲。
3、十月蟋蟀入我床下。——先秦《詩經·七月》
譯文:十月蟋蟀到我床下藏。
4、蟋蟀在堂,歲聿其逝。——先秦《詩經·唐風》
譯文:蟋蟀在堂屋,一年將到頭。
5、蟋蟀在堂,歲聿其莫。——先秦《詩經·唐風》
譯文:蟋蟀在堂屋,一年快要完。
6、晨風懷苦心,蟋蟀傷局促。——漢·佚名《東城高且長名》
譯文:鷙鳥在風中苦澀地啼叫,蟋蟀也因寒秋降臨而傷心哀鳴。
7、梧桐上階影,蟋蟀近床聲。——唐·白居易《夜坐》
譯文:梧桐樹的影子倒映在臺階上,能聽見蟋蟀靠近床邊的聲音。
8、停梭借蟋蟀,留巧付蜘蛛。——唐·宋之問《七夕》
譯文:停下織布的活兒找來蟋蟀,準備用來對付蜘蛛。
9、書牀鳴蟋蟀,琴匣網蜘蛛。——唐·白居易《東南行一百韻》
譯文:書架上蟋蟀在鳴叫著,琴盒里結滿了蜘蛛網。
10、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漢·佚名《明月皎夜光》
譯文:皎潔的月光灑滿了深秋的夜,東壁的蟋蟀在低吟著。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蛐蛐的叫聲詩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