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體現詩人憂國憂民的詩句有哪些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宋?陸 游>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 游>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 唐?杜牧>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尸還。 清?徐錫麟> 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清?秋 瑾>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宋?辛棄疾 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宋?范仲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 《塞下曲》,唐代樂府名。
李白的《塞下曲》共有六首,反映唐代反擊西北部少數民族侵擾戰爭情況。這里選的是第一首,描寫了邊塞生活的艱苦,表現戍邊將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
詩的前四句描寫景物,極寫邊地的酷寒,以表現戍邊將士為國御敵不怕艱難困苦的精神,全從側面寫出,意脈貫通,措語天然,不拘格律。詩的后四句刻畫人物,表現軍旅生活的緊張和戍邊將士的英勇、警惕。
從結構上看,前四句對艱苦環境的描寫,正是為后四句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作鋪墊,足見作者構思的匠心。 作者善于抓住具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概括生活,表現主題。
如以五月天山寒冷、無花無柳而只能聞《折楊柳》曲來襯托邊塞環境的艱苦。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注:劍外,指劍門關以南,也稱劍南,這里代指古代蜀地。
薊北,即薊州,指今河北北部及遼寧西南部一帶,是安史叛軍舉兵叛亂地。 由于個人的生活遭遇和身處復雜動蕩的時代,杜詩大多都有沉郁、悲涼、凝重的色彩,但此詩卻不同,它一掃往昔沉郁悲壯的氣氛,寫得大喜若狂、輕快明朗。
首聯點明事實原委,寫詩人雖偏居“劍外”,但聽到官軍收復了遙遠的“薊北”后,喜極而泣。河南河北被收復,曾給廣大人民帶來深重災難的安史之亂被平定,想著自己即將會與廣大人民一樣獲得安定的生活,詩人怎能不喜極而泣、熱淚縱橫呢? 頷聯兩句以轉作承,著筆深化,寫出了詩人的妻兒子女笑逐顏開、歡天喜地的心情,這使得詩人更是激動萬分,從而漫卷詩書、興高采烈。
此兩句妙筆傳神,詩人那種大喜欲狂的情狀,躍然紙上,惟妙惟肖。 詩的后兩聯,繼續就喜意升華,由前面的國喜、家喜,轉入寫喜歸,表達了詩人意欲開懷痛飲,放聲高歌,準備趁著大好春光早日返鄉的心情。
這是一首有名的“快詩”,開篇伊始,即運筆如飛,四聯八句,一氣呵成,情感熾烈。它之所以 膾炙人口,千古傳唱,主要在于它深刻而形象地表現了詩人關心國家、人民的愛國主義思想感情 南 園 ----李賀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注釋:吳鉤,一種形似劍而彎的刀。春秋時吳人善鑄鉤,故稱。
這里泛指武器。凌煙閣,古代朝廷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繪有功臣像的高閣。
這是李賀所寫《南園》詩十三首的第五首,表達棄文就武,為國家統一事業建功立業的的愿望。 詩的首句“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勢急切,氣魄豪邁,既是泛問,也是自問,在鼓動別人的同時,也在鼓勵自己,抒發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使命感和愛國情。
接下來的次句承前啟后,氣勢磅礴,喊出揮刀殺敵、馳騁戰場、收復失地的心聲,字里行間表現了一種強烈的希望國家統一的思想感情。這兩句詩一氣呵成,節奏明快,令人讀了為之精神振奮。
詩的后兩句則是呼吁有志男兒“帶吳鉤”效命沙場,以鼓勵別人和鞭策自己能像凌煙閣上那些功臣一樣,為國建功立業。(當然,聯系作者的身世來看,詩中也流露出作者懷才不遇的憤激之情。)
全詩運用設問、借代等修辭手法,語言通俗易懂,壯志豪情與愛國熱情溢于字里行間。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注:輪臺,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這里泛指邊地。
詩的前兩句點明自己雖然年邁力衰獨處孤村,但并不悲哀絕望,還想著替國家出征防守邊關,表達出詩人對復國大業充滿勝利信心。“不自哀”以“僵臥孤村”來反襯,更顯出詩人堅定不移的報國之志和憂國憂民的拳拳之念! 后兩句是前兩句的深化,寫得形象感人。
詩人心頭始終郁結著慷慨之情,所以當夜深人靜、聽窗外風雨時,觸景生情——由風雨大作的氣勢聯想到官軍殺敵的神威,詩人激動不已,即便入夢也是鐵馬冰河,從而抒發了詩人寶刀不老,愿為收復中原大地而馳騁殺敵的壯志豪情,并以此喻寫、襯托抗金義士的堅強勇武及收復失地的壯志。全詩意境開闊,氣魄恢宏,洋溢著作者強烈的愛國熱,具有很強的藝術概括力。
金 陵 驛 ----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夕輝,孤云飄泊復何依?山河風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杜鵑帶血歸。
注:離宮,即行宮,皇帝出巡臨時。
二、屈原名句中的憂國憂民的名句都有什么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屈原·離騷)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屈原·離騷) 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漁父)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
(屈原·涉江) 余將董道而不豫兮,固將重昏而終身。 (屈原·涉江) 茍余心之端直兮,雖僻遠其何傷? (屈原·涉江) 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 買駿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衣 滄狼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大司命 廣開兮天門 紛吾乘兮玄云 令飄風兮先驅 使凍雨兮灑塵 君回翔兮以下 逾空桑兮從女 紛總總兮九州 何壽夭兮在予 高飛兮安翔 乘清氣兮御陰陽 吾與君兮齊速 導帝之兮九坑 靈衣兮被被 玉佩兮陸離 壹陰兮壹陽 眾莫知兮余所為 折疏麻兮瑤華 將以遺兮離居 老冉冉兮既極 不寖近兮愈疏 乘龍兮轔轔 高馳兮沖天 結桂枝兮延佇 羌愈思兮愁人 愁人兮奈何 原若今兮無虧 固人命兮有當 疏離合兮可為 國殤 操吳戈兮被犀甲 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 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 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 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 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 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 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 魂魄毅兮為鬼雄。
三、憂國憂民的詩句
1、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出自[宋] 陸游《示兒》 釋義: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沒能親眼看到祖國的統一。 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出自唐代: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釋義: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喜笑顏開,房屋遇到風雨也不為所動安穩得像山一樣。 3、誰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釣魚翁。
故國且回首,此意莫匆匆。——出自宋代:楊炎正《水調歌頭·把酒對斜日》 釋義:試問誰是中原豪杰,借我舟楫浮泛五湖,當一個釣魚翁。
回望這淪陷的故國,這田園歸意莫要太匆匆。 4、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出自唐代:杜甫《春望》 釋義: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
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5、盡道豐年瑞,豐年事若何。
長安有貧者,為瑞不宜多。——出自唐代:羅隱《雪》 釋義:都說瑞雪兆豐年,豐年情況將如何?在長安還有許多饑寒交迫的人,即使是瑞雪,也還是不宜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