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多求賢若渴的詩句
1、賈生
唐代: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譯文
漢文帝求賢,宣示召見被貶臣子。賈誼才能,確實高明無人能及。
2、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清代: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譯文
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武帝求茂才異等詔
兩漢:劉徹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譯文
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業,必須依靠特殊的人才。有的馬奔跑踢人,卻能行千里;有的人受到世俗譏諷,卻能建立功名。這些不受駕馭的馬和放縱不羈的人,也在于如何駕馭他們罷了。我命令:各州各郡要發現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優秀才能,超群出眾,可擔任將相及出使遠方的人才。
4、大風歌
兩漢: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譯文
大風勁吹啊浮云飛揚,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5、過汪氏別業
唐代:李白
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
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臺。
星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
數枝石榴發,一丈荷花開。
恨不當此時,相過醉金罍。
譯文
過去和您不相識,就聽說您喜歡結交賢才。您的別墅中隨著山勢建起樓閣,鑿石營造池塘亭臺。大火在天正中約五月里,仲夏的風從南方吹來。數枝石櫻吐著如火的花朵,丈把高的荷葉中有蓮花盛開。我恨不得在這個時候趕到您的別墅,同飲共開懷。
二、招賢納士的詩句
有關“招賢納士”的詩句有:
1.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賈生》唐代:李商隱
譯:漢文帝求賢,宣示召見被貶臣子。賈誼才能,確實高明無人能及。
2. 征衫,便好去朝天,玉殿正思賢。——《木蘭花慢·滁州送范倅》宋代:辛棄疾
譯:趁旅途的征衫未換,正好去朝見天子,而今朝廷正思賢訪賢。
3. 重耳任五賢,小白相射鉤。——《重贈盧諶》魏晉:劉琨
譯:重耳流亡時多虧了五位賢臣相助,小白用管仲做丞相不計較射鉤前嫌。
4. 巨海納百川,麟閣多才賢。——《金門答蘇秀才》唐代:李白
譯:麟閣之廣集才賢,猶巨海之受納百川。
5. 海內賢豪青云客,就中與君心莫逆。——《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唐代:李白
譯:天下多少賢士豪杰與立德立言高尚之人,我只與您是心心相印成莫逆之交。
6. 群賢無邪人,朗鑒窮情深。——《送楊少府赴選》唐代:李白
譯:朝廷群賢聚集,沒有邪心壞腸之人,明鑒民情,深入民心。
7. 但愿諸賢集廊廟,書生窮死勝侯封。——《二月二十四日作》宋代:陸游
譯:只愿有眾多的忠臣賢士云集在朝廷,我這書生便是窮困而死,也勝過侯王升封!
8.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蜀相》唐代:杜甫
譯:定奪天下先主曾三顧茅廬拜訪,輔佐兩朝開國與繼業忠誠滿腔。
9. 魚水三顧合,風云四海生。——《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贈長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唐代:李白
譯:劉備三顧諸葛亮于臥龍崗茅廬,如魚之得水,叱咤風云于天下。
10.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神童詩》宋代:汪洙
譯:皇上器重英雄豪杰,讀書教你們如何博得皇上的歡心!
參考資料
古詩文網:http://**
三、關于“求賢若渴”的詩詞有哪些
1.《古風·其十五》 唐代: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
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 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
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方知黃鵠舉,千里獨徘徊。
2.《短歌行》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大風歌》 兩漢: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文王》 先秦:佚名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
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
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
假哉天命。有商孫子。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
裸將于京。厥作裸將,常服黼冔。
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
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5.《論詩五首·其二》 清代: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四、關于古代納賢的詩詞有哪些
1、《雜詩》
年代: 清 作者: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2、《賈生》
年代: 唐 作者: 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
3、《科舉》
年代: 宋 作者: 王柏
紛紛衿佩止時文,競巧趨新做日程。
一試奔馳天下士,三年冷暖世間情。
清朝不許人心壞,舉子安知天爵榮。
所用是人行是學,不知何日可升平。
4、《再贈尋賢相士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姚勉
逢人說相不求錢,春色湖邊一醉顛。
眼法自高人幾看,不尋富貴只尋賢。
5、《贈尋賢趙相士》
年代: 宋 作者: 王柏
赤腳佯聾術有神,賢才未必要賢尋。
尋賢牌子非賢物,自是君王坐右箴。
五、人才難得感慨萬分的詩句
在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已有周文王善于求賢的記載:“思皇多士,生此王國。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見《詩經·大雅·文王》)周文王尊賢禮士,身邊賢才濟濟,在位五十年,國勢強盛。
戰國時期,燕昭王筑臺招賢的佳話屢屢入詩:陳子昂《薊丘覽占》詩云:“隗君亦何幸,遂起黃金臺。”
李白《古風》:“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
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可謂求才若渴:“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培養人才要放手在實踐中去鍛煉。《離騷》中屈原以香草為喻,寄寓了廣育人才的理想:“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畦留夷與揭車兮,雜杜衡與芳芷。”屈原希望“冀枝葉之峻茂”,主張“舉賢而授能。”
柳宗元則以樹木為喻,對人才的缺乏培養表示憂慮,他在《行路難》中說:“南山棟梁益稀少,愛材養育誰復論。”
陸游對人才的培養和放手使用是直抒胸臆:“人才自古要養成,放使干宵戰風雨。”(見《苦筍》)他主張對人才要在實踐中培養。
要善于在一定的環境中識別人才。唐太宗《賜蕭踽》:“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以及白居易的《放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主張時間考驗人才。
左思《詠史》:“何世無奇才,遺之在草澤”。主張從民間發現人才。
在用才上要揚長避短、量才適用。屈原《楚辭·卜居》:“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其喻意是人才各有長短,在使用上不必求全。
清代顧嗣協《雜興》:“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慎勿多苛求。”以比喻的手法,形象而生動地闡明了一條重要的用人原則:揚長避短,因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