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多求賢若渴的詩句
1、賈生
唐代:李商隱
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
譯文
漢文帝求賢,宣示召見被貶臣子。賈誼才能,確實高明無人能及。
2、己亥雜詩·其二百二十
清代: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譯文
只有狂雷炸響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然而社會政局毫無生氣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3、武帝求茂才異等詔
兩漢:劉徹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負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駕之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異等可為將相及使絕國者。
譯文
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業,必須依靠特殊的人才。有的馬奔跑踢人,卻能行千里;有的人受到世俗譏諷,卻能建立功名。這些不受駕馭的馬和放縱不羈的人,也在于如何駕馭他們罷了。我命令:各州各郡要發現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優秀才能,超群出眾,可擔任將相及出使遠方的人才。
4、大風歌
兩漢: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譯文
大風勁吹啊浮云飛揚,我統一了天下啊衣錦還鄉,怎樣才能得到勇士啊為國家鎮守四方!
5、過汪氏別業
唐代:李白
疇昔未識君,知君好賢才。
隨山起館宇,鑿石營池臺。
星火五月中,景風從南來。
數枝石榴發,一丈荷花開。
恨不當此時,相過醉金罍。
譯文
過去和您不相識,就聽說您喜歡結交賢才。您的別墅中隨著山勢建起樓閣,鑿石營造池塘亭臺。大火在天正中約五月里,仲夏的風從南方吹來。數枝石櫻吐著如火的花朵,丈把高的荷葉中有蓮花盛開。我恨不得在這個時候趕到您的別墅,同飲共開懷。
二、關于“求賢若渴”的詩詞有哪些
1.《古風·其十五》 唐代:李白 燕昭延郭隗,遂筑黃金臺。
劇辛方趙至,鄒衍復齊來。 奈何青云士,棄我如塵埃。
珠玉買歌笑,糟糠養賢才。 方知黃鵠舉,千里獨徘徊。
2.《短歌行》 兩漢: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大風歌》 兩漢:劉邦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4.《文王》 先秦:佚名 文王在上,于昭于天。
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有周不顯,帝命不時。
文王陟降,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令聞不已。
陳錫哉周,侯文王孫子。文王孫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顯亦世。
世之不顯,厥猶翼翼。思皇多士,生此王國。
王國克生,維周之楨;濟濟多士,文王以寧。 穆穆文王,于緝熙敬止。
假哉天命。有商孫子。
商之孫子,其麗不億。上帝既命,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天命靡常。殷士膚敏。
裸將于京。厥作裸將,常服黼冔。
王之藎臣。無念爾祖。
無念爾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殷之未喪師,克配上帝。宜鑒于殷,駿命不易! 命之不易,無遏爾躬。
宣昭義問,有虞殷自天。上天之載,無聲無臭。
儀刑文王,萬邦作孚。 5.《論詩五首·其二》 清代:趙翼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三、古文中有哪些“求賢若渴”的文篇
曹操的《短歌行》是眾人皆知的。
------------------- 求賢令① 自古受命②及中興之君,曷嘗③不得賢人君子與之共治天下者乎?及其得賢也,曾不出閭巷④,豈幸相遇哉?上之人求取之耳⑤。今天下尚未定,此特求賢之急時也。
“孟公綽為趙⑥、魏老則優,不可以為滕、薛大夫。”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⑦!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⑧?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⑨?二三子其佐我明揚仄陋⑩,唯才是舉,變得而用之。
【字詞注釋】 ①選自《曹操集》。②受命:即受于天命,指開國。
③曷(h6)嘗:哪有。曷,何。
④閭(l+)巷:里弄,古代二十五家為一“里”,里門叫“閭”。⑤上之人求取之耳:上層的人去尋求他。
上之人:指君主。⑥孟公綽為趙:孟公綽,魯國大夫,廉士。
做晉國世卿趙、魏的家臣才力有余,但沒有能力去做滕、薛這樣小國的大夫。⑦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則齊桓其何以霸世:齊桓即齊桓公。
如果一定要廉士方可使用,那齊桓公怎么能稱霸當世。⑧今天下得無有被褐懷玉而釣于渭濱者乎:被,同“披”;褐,古代貧賤人穿的粗布衣服。
被褐懷玉:比喻身份低下而懷有真才實學的人。釣于渭濱:相傳姜子牙80歲時在渭水邊釣魚被周文王訪得,拜為丞相,后又為武王起兵伐紂,完成了興國大業。
⑨又得無有盜嫂受金而未遇無知者乎:盜嫂受金,指的是陳平被魏無知推薦給漢高祖劉邦當謀臣,有人攻擊他,說他同嫂子私通,接受賄賂,但劉邦不予理睬,仍然重用。⑩仄(z8)陋:狹隘、卑賤,指身份貧賤而被埋沒的人才。
【詩文翻譯】 自古以來開國和中興的君主,哪有不是得到有才能的人和他共同治理國家的呢?當他們得到人才的時候,往往不出里巷,這難道是偶爾僥幸碰到的嗎?不!只是執政的人去認真訪求罷了!當今天下還未平定,這是特別要訪求人才的最迫切的時刻。“孟公綽做趙、魏兩家的家臣才力有余,卻不能勝任像滕、薛那樣小國的大夫。”
如果一定要所謂廉士方可使用,那么齊桓公怎能稱霸當世!現在天下難道沒有身穿粗衣而懷揣真才干像姜子牙那樣在渭水邊釣魚的人嗎?又難道沒有像陳平那樣蒙受“盜嫂受金”污名還未遇到魏無知的人嗎?你們要幫助我發現那些地位低下而被埋沒的人才,只要有才能就推薦出來,讓我們能夠任用他們。 -------------------------- 原文: 高帝求賢詔(出自《古文觀止》) 漢高祖 蓋聞王者莫高于周文,伯者莫高于齊桓,皆待賢人而成名。
今天下賢者智能豈特古之人乎?患在人主不交故也,士奚由進! 今吾以天之靈,賢士大夫定有天下,以為一家,欲其長久,世世奉宗廟亡絕也。賢人已與我共平之矣,而不與吾共安利之,可乎?賢士大夫有肯從我游者,吾能尊顯之。
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御史大夫昌下相國,相國酂侯下諸侯王,御史中執法下郡守,其有意稱明德者,必身勸,為之駕,遣詣相國府,署行、義、年。
有而弗言,覺,免。年老癃病,勿遣。
大意: 聽說古代圣王中沒有能超過周文王的,霸主中沒有高出齊桓公的,周文王、齊桓公都是依靠賢人的幫助而成名,現在天下賢人的智慧才能難道不及古時候的人才嗎?憂慮的是君主不去和他們結交,不去結交,賢士怎么能夠來呢?現在我依靠上天神靈的保佑以及賢士大夫的幫助,平定了天下,把天下統一成一家。我希望這個天下能長久地保持下去,世世代代奉祀祖先的宗廟以至無窮。
賢人已經與共同平定天下了,而不與我共同治理天下,使人民幸福,這可使得么?賢士大夫有肯跟我交游的,我能夠尊敬他,讓他做大官,特把這個詔令布告天下,讓大家明白我的意思。 御史大夫周昌把這詔令下達給丞相,丞相酂侯下達給諸侯王,諸王的御史中丞下達給郡的太守,那些確實稱得上德行賢明的人,郡守應該去勸他們出來,并為之駕車,送他們到丞相府,登記其經歷、容貌和年齡。
如果有那樣的賢人而郡守不上報,發覺之后就罷免他的官,年老體弱多病的賢人,不要送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