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殺戮的詩句大全
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黃金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千古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
尸填巨港之岸,血埋長城之窟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許馬革裹尸還
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前軍夜戰洮河北,以報生擒吐谷渾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黃城足今古,白骨亂蓬篙
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平原忽兮路遙遠;
帶長劍兮挾秦弓,首身離兮心不懲;
誠既勇兮又以武,終剛強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靈,子魂魄兮為鬼雄。 (屈原 九歌)
殺人如翦草,劇孟同游遨。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叱咤萬戰場,匈奴盡波濤。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羞入原憲室,荒徑隱蓬蒿。
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
你可以參照 岳飛等豪放派的詩詞,還有像李賀等邊塞詩人多以描寫戰爭場面見長。
此外李白的辭,他寫過很多專為歌配的,是描寫戰爭及人民疾苦的場面的。
手打如果有錯歡迎大家指正~
二、形容動物被殘害的詩句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唐·李商隱《無題》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元·馬致遠《天凈沙·秋思》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樂府詩集·木蘭詩》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
唐·崔顥《黃鶴樓》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唐·杜甫《春望》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李清照 五年花下醉騎行,臨賣回頭嘶一聲。 項籍顧騅猶解嘆,樂天別駱豈無情。
唐 白居易 賣駱馬 白馬 【唐】杜甫 白馬東北來,空鞍貫雙箭。 可憐馬上郎,意氣今誰見。
近時主將戮,中夜商於戰。 喪亂死多門,嗚呼淚如霰。
詠馬 【唐】韓琮 曾經伯樂識長鳴,不似龍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鹽車猶駕瘦何驚。
難逢王濟知音癖,欲就燕昭買駿名。 早晚飛黃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鸞鳴。
老馬 【唐】姚合 臥來扶不起,唯向主人嘶。惆悵東郊道,秋來雨作泥。
詠臥牛 【唐】李家明 曾遭甯戚鞭敲角,又被田單火燎身。 閑向斜陽嚼枯草,近來問喘為無人。
病牛 【宋】李綱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鵝兒 【唐】李郢 臘后閑行村舍邊,黃鵝清水真可憐。
何窮散亂隨新草,永日淹留在野田。 無事群鳴遮水際,爭來引頸逼人前。
風吹楚澤蒹葭暮,看下寒溪逐去船。 詠死兔 【唐】蘇颋 兔子死蘭彈,持來掛竹竿。
試將明鏡照,何異月中看。 田野狐兔行 【唐】元稹 種豆耘鋤,種禾溝甽。
禾苗豆甲,狐榾兔翦。 割鵠喂鷹,烹麟啖犬。
鷹怕兔毫,犬被狐引。 狐兔相須,鷹犬相盡。
日暗天寒,禾稀豆損。 鷹犬就烹,狐兔俱哂。
《樂府詩集·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 鷹 【唐】章孝標 星眸未放瞥秋毫,頻掣金鈴試雪毛。
會使老拳供口腹,莫辭親手啖腥臊。 穿云自怪身如電,煞兔誰知吻勝刀。
可惜忍饑寒日暮,向人鵮斷碧絲絳。鷹 【唐】徐夤 害物傷生性豈馴,且宜籠罩待知人。
惟擒燕雀啖腥血,卻笑鸞皇啄翠筠。 狡兔穴多非爾識,鳴鳩脰短罰君身。
豪門不讀詩書者,走馬平原放玩頻。 白鷹 【唐】劉禹錫 毛羽斒斕白纻裁,馬前擎出不驚猜。
輕拋一點入云去,喝殺三聲掠地來。 綠玉觜攢雞腦破,玄金爪擘兔心開。
都緣解搦生靈物,所以人人道俊哉。 畫鷹 【唐】杜甫 素練風霜起,蒼鷹畫作殊。
聳身思狡兔,側目似愁胡。 絳鏇光堪摘,軒楹勢可呼。
何當擊凡鳥,毛血灑平蕪。 畫眉鳥 【宋】歐陽修 百囀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翠碧鳥 【唐】韓偓 天長水遠網羅稀,保得重重翠碧衣。
挾彈小兒多害物,勸君莫近市朝飛。 犬離主 【唐】薛濤 出入朱門四五年,為知人意得人憐。
近緣咬著親知客,不得紅絲毯上眠。 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其日牛馬嘶,新婦入青廬。奄奄黃昏后,寂寂人定初。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
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
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孔雀東南飛》南朝陳國徐陵、宋代郭茂倩、創作時間大致是東漢獻帝建安年間,作者不詳,全詩340多句,1700多字,是我國古代文學史上最早的一首長篇敘事詩,也是我國古代最優秀的民間敘事詩。
是漢樂府敘事詩發展的高峰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現實主義詩歌發展中的重要標志。白馬 【唐】賈至 白馬紫連錢,嘶鳴丹闕前。
聞珂自蹀躞,不要下金鞭。 3、詠雁【唐】李遠 早晚辭沙漠,南來處處飛。
關山多雨雪,風水損毛衣。碧海魂應斷,紅樓信自稀。
不知矰繳外,留得幾行歸。離燕歸時,家何處。
鳴望家道,巢已莫。……出處不詳!登黃鶴樓 [作者]崔顥[全文]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希望有用望采納哦!。
三、寫一句形容殺戮的句子
屠戮還在繼續。
頓時,空氣中布滿了血的味道,整個世界仿佛在顫抖,山崩地裂。剎那間,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化為烏有。
他們好像千刀萬剮一樣,透露,肢體崩裂著,軀干支離破碎。在這被血光吞噬的時刻,已經分不清什么是武器。
血紅的手,鋒利的牙齒,迫不及待地將一張張臉孔撕碎。腦中早已失去了理性,失控似的去滿足自己殺戮的欲望。
現在看來,世界上最美妙的感覺就是能用自己的雙手抹殺一切的快感。傍晚時分了,遠遠望去,早已分不清是夕陽還是鮮血染紅了大地……描寫的是誰?戰士,劍客,殺人狂,還是精神病(——)?我也不知道(很糾結啊)。
還是你自己去構造這樣的一個人物吧。
四、關于祭祀陣亡將士的詩詞
原文: 是誰浩劫催成,馬革分歸①,蟲沙競化②,更摧殘瘴雨蠻煙;試回看,越裳殄瘁③,漢幟蒼茫④,這無限國殤,各向天涯遙布奠⑤。
何處巫陽招得⑥,關門月黑,塞上云昏⑦,盡淹滯忠魂義魄⑧;倘他日,三界輪回⑨,九幽度脫⑩,愿都為壯士,重來邊塞愾同仇。 注解: ①馬革,為“馬革裹尸”,用馬皮把尸體包裹起來,指軍人戰死 于沙場。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馬援傳》:“男兒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何能臥床上在兒女手中邪?” ②蟲沙,比喻戰死的將士或因戰亂而死的人民。韓愈《送區弘南歸》詩:“穆昔南征軍不歸,蟲沙猿鶴伏以飛。
③越裳,古代國名,也有說越裳即越南。殄瘁(tiǎn cuì),殄:盡,絕;瘁:病。
形容國家病困,陷于絕境。 ④漢幟,漢王劉邦軍隊的旗幟。
《漢書·韓信傳》:“拔趙幟,立漢幟”,這里指中國抗法軍隊的旗幟。蒼茫,指遼闊無邊的意思。
⑤國殤,詩歌名,是中國偉大浪漫主義詩人屈原作品《九歌》中的一首,這首詩歌是祭祀保衛國土戰死的將士的祭歌,歌頌了將士的英雄氣概和壯烈的精神,對雪洗國恥寄予熱望,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的高尚感情。“國殤”又喻為為國戰死者:國殤,殤魂,現寓意國家的悲傷。
“這無限國殤,各向天涯遙布奠”,表達了岑毓英憂國憂民、惜懷死難將士的悲壯心情!“布奠”,即寫上逝者姓名、籍貫系在各自發辮的布條作祭奠。正是:“布奠傾觴,哭望天涯。
天地為愁,草木凄悲。吊祭不至,精魂何依。”
(見唐朝李華《吊古戰場》) ⑥巫陽,古代傳說中的女巫。《楚辭·招魂》:“帝告巫陽曰:‘有人在下,我欲輔之。
魂魄離散,汝筮予之。’” 王逸注:“女曰巫,陽,其名也。”
韓愈《陸渾山火和皇甫湜用其韻》:“又詔巫陽反其魂,徐命之前問何冤。” 宋蘇軾《澄邁驛通潮閣》詩:“馀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陽招我魂。”
古直《感事》詩之二:“滾滾珠江水盡寃,巫陽不下復何言。” ⑦關門,關口上的門戶。
《周禮·地官·司關》:“國兇札,則無關門之征。” 鄭玄 注引鄭司農曰:“無關門之征者,出入關門無租稅。”
唐岑參《陪使君早春西亭送王贊府赴選》詩:“客舍草新出,關門花欲飛。”這里指邊關。
塞上,指邊境地區。 ⑧淹滯,原意為有才德者而久淪下位,也為拖延、久留的意思,這里是遲滯、積壓之意。
⑨三界輪回,萬物演變、升級、破滅得到的循環就是三界輪回。三界輪回是不可能有重生的道理,只有相似的演變、升級、破滅。
好比人死了,還有其它人活著一樣,總是有人的存在。 ⑩地獄九重,又稱“九幽”;度脫:佛、道教語,說是超度解脫人世的生死苦難,到達仙佛境界。
《云笈七簽》卷七九:“累禱名山,愿求度脫;校計功過,殆已相掩。” 背景: 1885年4月4日,中法兩國代表在巴黎簽訂了停戰條件草約,中法戰爭結束。
中國軍隊不敗而敗,清廷命滇軍班師回關。1885年7月,岑毓英奉朝命被迫回師關內,在河口等地布兵留守邊關,并在河口蓮花灘祭祀得意門生、部將楊玉科等陣亡將士,這是岑毓英寫下的八十八字祭祀長聯,挽聯的內容充分體現了岑毓英當時悲壯的情愫且報國壯志未酬的復雜心情。
在整個中法戰爭期間,無論東南沿海閩臺戰場,還是越南戰場上的東線,清軍都有不同程度的潰敗。只有西線滇軍在岑毓英的指揮下,無論進退,都保持戰場上的主動。
馮子材組織鎮南關--諒山反擊戰,使人們信服地承認他是一個抗法的民族英雄。岑毓英兩次出關,組織宣光攻城戰,取得了宣光、臨洮大捷,并勢如破竹,直搗越南河內,形成了徹底消滅法軍收復越南之勢。
因此,岑毓英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抗法民族英雄……當時戰爭的慘烈程度可想而知,僅宣光包圍戰,是岑毓英任西線統帥,親自指揮的最大一次攻城戰,從1885年的1月26日到3月3日,丁槐部4000人,唐景崧部2000人,何秀林部3500人,聯合攻城,滇軍死1000多人,傷2000多人。又,諸軍屯戍安南未歸之際,重嶂疊嶺中煙嵐成瘴,士卒染疫歿者甚重。
班師時無法將戰死將士運回,只得剪下死者發辮,書寫犧牲將士姓名、籍貫于布條系在發辮上,足足用了八十余匹軍馬馱運,岑毓英于河口蓮花灘約諸將設醮薦祭死者忠魂。這副長聯,正是岑毓英當時親題垂于齋壇的挽聯。
釋義: 是誰浩劫?造成多少男兒浴血沙場以馬革裹尸還,英勇的將士們競相在戰場上犧牲,更有甚者還被惡劣的瘴雨蠻煙所殘害;暮然回頭看,越國似病入膏盲陷于如此絕境,飄揚著茫茫一片的戰旗更顯得如此蒼涼,這無限國殤啊,為國捐軀的忠魂,祭祀你的只有各自在向著茫茫天際搖曳著的布奠。 何處巫陽?招得如此邊關門戶煞人的風高月黑地,邊境上烏云彌漫地暗天昏的景象,盡然在遲滯著烈士的忠魂義魄傾凄悲;倘若有他日,眾將士們有三界輪回可以重生,毅然超凡脫俗地從九重地獄中奪胎超度,愿都為壯士啊,誓死為保疆護國,帶著錚錚鐵骨重來故國的邊塞同仇敵愾奮勇殺敵! 岑宏澤 于2011年7月20日大理觀音塘里的軟文大師岑毓英 從小接觸到的歷史教育、文化宣傳,潛移默化的在腦子里形成農民起義值得膜拜、王朝末期反動派橫行的定論,以致于看到“八路”兩個字都覺得像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