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規范字的古詩詞
方言誠可貴,
外語價更高。
若為普通話,
二者皆可拋。
普通話,即標準漢語。普通話是中國不同民族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主要通行于中國大陸長江以北地區,長江以南則一般不說普通話,因為各地都有漢語方言,不依賴于普通話” 。其中,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通行廣東話,中國臺灣地區在官方場合也使用普通話,但是口音與大陸的普通話略有差別。
規范漢字:在中國大陸境內,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規范標準的漢字。在中國大陸,規范漢字是指經過整理簡化并由國家以《簡化字總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簡化字和未被整理簡化的傳承字,《簡化字總表》實收2274個簡化字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個簡化偏旁,精簡了漢字系統的字數(有不少字“簡化”時被合并,比如稻谷的谷和山谷的谷,本來是兩個字)和許多字的筆畫。不規范字主要指:繁體字和異體字(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七條對允許繁體字、異體字保留或使用的“特殊”情形作出了規定:1.文物古跡;2.姓氏中的異體字;3.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4.題詞和招牌中的手書字;5.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6.經**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二簡字(1977年公布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不久廢止)、錯別字和生造字。
二、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詩
1. 學習普通話,我們都愛。
2. 做個中國人,必須學好它普通話,真奇妙,心相印,話相通。
3. 人人都說普通話,四海一家語相連。
4. 規范字,從小練,志須定,心要靜。
仔細看,認真寫,有節奏,求呼應。
用筆靈,講造型,意境深,明氣韻。
既悅目,又賞心,一筆一畫皆生命。
普通話,規范字,奔向社會喜多多。
5. 我們都是中國娃,開口就說普通話,提筆便寫規范字,五千文化放光華。
平翹音,要分清,外鄉人,別擔心。
普通話,友誼橋,全在你我嘴里邊。
三、關于“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詩歌有哪些
1、最愛喝的水呀永遠是黃河水,給咱一身太陽色能把那雪融化。
最愛吃的菜是那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摻假。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
最愛說的說永遠是中國話,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最愛做的事兒呀是報答咱媽媽,走遍天涯心不改永遠愛中華。 2、中華千年多文豪,神州萬里留思潮。
我輩幸為炎黃孫,熟讀詩詞與文騷。無奈鍵盤敲得響,寫字不及外國佬。
橫平豎直本是寶,莫使國粹毀今朝。 3、方言誠可貴,外語價更高。
若為普通話,二者皆可拋。 普通話釋義:即標準漢語。
普通話是中國不同民族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主要通行于中國大陸長江以北地區,長江以南則一般不說普通話,因為各地都有漢語方言,不依賴于普通話” 。
其中,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通行廣東話,中國臺灣地區在官方場合也使用普通話,但是口音與大陸的普通話略有差別。 規范漢字:在中國大陸境內,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規范標準的漢字。
在中國大陸,規范漢字是指經過整理簡化并由國家以《簡化字總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簡化字和未被整理簡化的傳承字,《簡化字總表》實收2274個簡化字及14個簡化偏旁,精簡了漢字系統的字數和許多字的筆畫。不規范字主要指:繁體字和異體字。
四、有關說普通話,寫規范字的詩歌
范文一: 中華千年多文豪,神州萬里留思潮。
我輩幸為炎黃孫,熟讀詩詞與文騷。 無奈鍵盤敲得響,寫字不及外國佬。
橫平豎直本是寶,莫使國粹毀今朝。 范文二: 最愛喝的水呀永遠是黃河水,給咱一身太陽色能把那雪融化,最愛吃的菜是那小蔥拌豆腐, 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摻假,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 最愛說的說永遠是中國話。
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 , 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最愛做的事兒呀是報答咱媽媽,走遍天涯心不改永遠愛中華。 范文三: 積極推廣普通話,齊心協力奔小康。
普及民族共同語,增強中華凝聚力。 普通話,情感的紐帶,溝通的橋梁。
說普通話,迎四方賓客。用文明語,送一片真情。
說好普通話,方便你我他。普通話,讓生活精彩,讓社會溫馨。
說普通話,同青春攜手。 用文棱語,和時尚并肩。
說好普通話,融匯東西南北情,深入男女老少心。普通話,使你我靠得更近。
說普通話,面向現代化,朋友遍天下。用文明語,四海同音,九州一體。
說好普通話,心相印,語相通,共奔小康樂融融。 擴展資料: 普通話(Standard Mandarin/Putonghua)是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官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的現代標準漢語。
普通話作為聯合國工作語言之一,已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和外國人學習中文的首選語言。截至2015年,中國70%人口具備普通話應用能力,尚有約4億人只局限于聽懂的單向交流。
《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普及攻堅工程實施方案》計劃“到2020年,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具體為全國普通話普及率平均達到80%以上。 清末已出現“普通話”一詞,清廷1909年規定北京官話為“國語”,民國時期多次制定國語讀音,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規定國家通用語言為普通話。
國語的前身是明清官話,更早之前則稱為雅言。 沿革:1909年清政府將北京官話命名為國語;民國時多次制定標準,1918年北洋政府公布了第一套國家認可的國音注音字母,1923年國語統一籌備會第五次會議決定基于現代中國北方官話的白話文語法和北京話語音制定語音,1932年經國民政府教育部頒布《國音常用字匯》后,確定國語標準;新中國成立后1953年以北京市、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為普通話標準音的主要采集地,制定標準后于1955年向全國推廣。
200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確立了普通話和規范漢字作為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法律地位。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普通話。
五、關于 說普通話 寫規范字 的詩歌
范文一:中華千年多文豪,神州萬里留思潮。
我輩幸為炎黃孫,熟讀詩詞與文騷。無奈鍵盤敲得響,寫字不及外國佬。
橫平豎直本是寶,莫使國粹毀今朝。范文二:最愛喝的水呀永遠是黃河水, 給咱一身太陽色能把那雪融化, 最愛吃的菜是那小蔥拌豆腐,一青二白清清白白做人不摻假,最愛穿的鞋是媽媽納的千層底,站得穩走得正踏踏實實闖天下, 最愛說的說永遠是中國話。
字正腔圓落地有聲說話最算話, 最愛寫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塊字 ,橫平豎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最愛做的事兒呀是報答咱媽媽, 走遍天涯心不改永遠愛中華。 范文三:方言誠可貴,外語價更高。
若為普通話,二者皆可拋。普通話,即標準漢語。
普通話是中國不同民族間進行溝通交流的通用語言,以北京語音為基礎音,以北方方言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范。“主要通行于中國大陸長江以北地區,長江以南則一般不說普通話,因為各地都有漢語方言,不依賴于普通話” 。
其中,中國香港、中國澳門通行廣東話,中國臺灣地區在官方場合也使用普通話,但是口音與大陸的普通話略有差別。規范漢字:在中國大陸境內,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頒布的規范標準的漢字。
在中國大陸,規范漢字是指經過整理簡化并由國家以《簡化字總表》形式正式公布的簡化字和未被整理簡化的傳承字,《簡化字總表》實收2274個簡化字及讠[訁]、饣[飠]、纟[糹]、钅[釒]等14個簡化偏旁,精簡了漢字系統的字數(有不少字“簡化”時被合并,比如稻谷的谷和山谷的谷,本來是兩個字)和許多字的筆畫。不規范字主要指:繁體字和異體字(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第十七條對允許繁體字、異體字保留或使用的“特殊”情形作出了規定:1.文物古跡;2.姓氏中的異體字;3.書法、篆刻等藝術作品;4.題詞和招牌中的手書字;5.出版、教學、研究中需要使用的;6.經**有關部門批準的特殊情況)、二簡字(1977年公布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不久廢止)、錯別字和生造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