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蘇東坡在惠州寫的詩句
紹圣元年十一月,蘇東坡住在惠州水東的嘉佑寺,當他看到 松風亭下盛開的梅花,禁不住寫下了他的第一首梅花詩:《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 盛開》:
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
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延蟲雨 愁黃昏。?
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
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艷排冬溫。?
松風亭下荊棘里,兩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
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
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尊。
第二首,《再用前 韻》:?
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
紛紛初疑月掛樹,耿耿獨與參橫昏。?
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鶴棲荒園。?
天香國艷肯相顧,知我酒熟詩清溫。?
蓬萊宮中花鳥使,綠衣倒掛扶桑暾。?
抱叢窺我方醉臥,故遣啄木先敲門。?
麻姑過君急掃灑,鳥能歌舞花能言。?
酒醒人教山寂寂,惟有落蕊粘空樽。
第 三首是《花落復次前韻》:
玉妃謫墮煙雨村,先生作詩與招魂。?
人間草木非我對,奔月偶桂成幽昏。?
暗香入戶尋短夢,青子綴枝留小園。?
披衣連夜喚客飲,雪膚滿地聊相溫。?
松明照座愁不睡,井華入腹清而暾。?
先生年來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門。?
多情好事馀習氣,惜花未忍終無言。?
留連一物吾過矣,笑領百罰空壘尊。
惠州一絕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游惠山(并敘)】
余昔為錢塘倅,往來無錫未嘗不至惠山。即去五年,復為湖州,與高郵秦太虛、杭僧參寥同至,覽唐處士王武陵、竇群、朱宿所賦詩,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追用其韻,各賦三首。
夢里五年過,覺來雙鬢蒼。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俯窺松桂影,仰見鴻鶴翔。炯然肝肺間,已作冰玉光。虛明中有色,清凈自生香。還従世俗去,永與世俗忘。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濕人。蕭蕭松徑滑,策策芒鞋新。嘉我二三子,皎然無緇磷。勝游豈殊昔,清句仍絕塵。吊古泣舊史,疾讒歌小旻。哀哉扶風子,難與巢許鄰。(謂竇群。)
敲火發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吾生眠食耳,一飽萬想滅。頗笑玉川子,饑弄三百月。豈如山中人,睡起山花發。一甌誰與共,門外無來轍。
【贈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闌,將心到處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嚴》已不看。欹枕落花馀幾片,閉門新竹自千竿。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
【焦千之求惠山泉詩】
茲山定空中,乳水滿其腹。遇隙則發見,臭味實一族。淺深各有值,方圓隨所蓄。或為云洶涌,或作線斷續。或鳴空洞中,雜佩間琴筑。或流蒼石縫,宛轉龍鸞蹙。瓶罌走四海,真偽半相瀆。貴人高宴罷,醉眼亂紅綠。赤泥開方印,紫餅截圓玉。傾甌共嘆賞,竊語笑僮仆。豈如泉上僧,盥灑自挹掬。故人憐我病,蒻籠寄新馥。欠伸北窗下,晝睡美方熟。精品厭凡泉,愿子致一斛。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二、蘇東坡在惠州寫的詩句
紹圣元年十一月,蘇東坡住在惠州水東的嘉佑寺,當他看到 松風亭下盛開的梅花,禁不住寫下了他的第一首梅花詩:《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風亭下梅花 盛開》:春風嶺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斷魂。
?豈知流落復相見,蠻風延蟲雨 愁黃昏。?長條半落荔支浦,臥樹獨秀桄榔園。
?豈惟幽光留夜色,直恐冷艷排冬溫。?松風亭下荊棘里,兩株玉蕊明朝暾。
?海南仙云嬌墮砌,月下縞衣來扣門。?酒醒夢覺起繞樹,妙意有在終無言。
?先生獨飲勿嘆息,幸有落月窺清尊。第二首,《再用前 韻》:?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
?紛紛初疑月掛樹,耿耿獨與參橫昏。?先生索居江海上,悄如病鶴棲荒園。
?天香國艷肯相顧,知我酒熟詩清溫。?蓬萊宮中花鳥使,綠衣倒掛扶桑暾。
?抱叢窺我方醉臥,故遣啄木先敲門。?麻姑過君急掃灑,鳥能歌舞花能言。
?酒醒人教山寂寂,惟有落蕊粘空樽。第 三首是《花落復次前韻》:玉妃謫墮煙雨村,先生作詩與招魂。
?人間草木非我對,奔月偶桂成幽昏。?暗香入戶尋短夢,青子綴枝留小園。
?披衣連夜喚客飲,雪膚滿地聊相溫。?松明照座愁不睡,井華入腹清而暾。
?先生年來六十化,道眼已入不二門。?多情好事馀習氣,惜花未忍終無言。
?留連一物吾過矣,笑領百罰空壘尊。惠州一絕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黃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惠山謁錢道人烹小龍團登絕頂望太湖】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連。
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石路縈回九龍脊,水光翻動五湖天。
孫登無語空歸去,半嶺松聲萬壑傳。 游惠山(并敘)】 余昔為錢塘倅,往來無錫未嘗不至惠山。
即去五年,復為湖州,與高郵秦太虛、杭僧參寥同至,覽唐處士王武陵、竇群、朱宿所賦詩,愛其語清簡,蕭然有出塵之姿,追用其韻,各賦三首。 夢里五年過,覺來雙鬢蒼。
還將塵土足,一步漪瀾堂。俯窺松桂影,仰見鴻鶴翔。
炯然肝肺間,已作冰玉光。虛明中有色,清凈自生香。
還従世俗去,永與世俗忘。 薄云不遮山,疏雨不濕人。
蕭蕭松徑滑,策策芒鞋新。嘉我二三子,皎然無緇磷。
勝游豈殊昔,清句仍絕塵。吊古泣舊史,疾讒歌小旻。
哀哉扶風子,難與巢許鄰。(謂竇群。)
敲火發山泉,烹茶避林樾。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
吾生眠食耳,一飽萬想滅。頗笑玉川子,饑弄三百月。
豈如山中人,睡起山花發。一甌誰與共,門外無來轍。
【贈惠山僧惠表】 行遍天涯意未闌,將心到處遣人安。山中老宿依然在,案上《楞嚴》已不看。
欹枕落花馀幾片,閉門新竹自千竿。客來茶罷空無有,盧橘楊梅尚帶酸。
【焦千之求惠山泉詩】 茲山定空中,乳水滿其腹。遇隙則發見,臭味實一族。
淺深各有值,方圓隨所蓄。或為云洶涌,或作線斷續。
或鳴空洞中,雜佩間琴筑。或流蒼石縫,宛轉龍鸞蹙。
瓶罌走四海,真偽半相瀆。貴人高宴罷,醉眼亂紅綠。
赤泥開方印,紫餅截圓玉。傾甌共嘆賞,竊語笑僮仆。
豈如泉上僧,盥灑自挹掬。故人憐我病,蒻籠寄新馥。
欠伸北窗下,晝睡美方熟。精品厭凡泉,愿子致一斛。
【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 江城地瘴蕃草木,只有名花苦幽獨。嫣然一笑竹籬間,桃李漫山總粗俗。
也知造物有深意,故遣佳人在空谷。自然富貴出天姿,不待金盤薦華屋。
朱唇得酒暈生臉,翠袖卷紗紅映肉。林深霧暗曉光遲,日暖風輕春睡足。
雨中有淚亦凄愴,月下無人更清淑。先生食飽無一事,散步逍遙自捫腹。
不問人家與僧舍,拄杖敲門看修竹。忽逢絕艷照衰朽,嘆息無言揩病目。
陋邦何處得此花,無乃好事移西蜀。寸根千里不易到,銜子飛來定鴻鵠。
天涯流落俱可念,為飲一樽歌此曲。明朝酒醒還獨來,雪落紛紛那忍觸。
三、蘇東坡寫過哪些有關惠州的詩句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據元代龍輔《女紅余志》記載,惠州有一溫姓女子名超超,到了十五歲都不肯嫁人。當聽說東坡到了惠州,才歡喜地說:“這才是我的夫婿。”天天徘徊在蘇軾的窗外聽他吟詩作賦。后來,蘇軾發覺超超對自己的仰慕之情,恐有不便之處,就匆匆離開了惠州。
數年后他故地重游,聽人說超超已死,葬在沙地里,悚然動容,為她寫了首《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四、蘇軾在惠州的詩
蘇軾寓惠期間,共創作詩187首,詞18首。
這些詩詞較深刻地體現了他晚年的政治觀點、思想實質和人生態度。展卷重讀,淺為探析。
蘇軾寓惠詩詞深刻地反映出他被貶后思想上已經發生變化。蘇軾生長在書香門第,從小就受到祖國傳統文化和儒家思想的教育與熏陶,因而“奮厲有當世志”。
(《東坡先生墓志銘》)他少年時代就表示要堅持反對宦官專權誤國的東漢名士范滂作為學習的榜樣。(據《宋史》)在他賴以考取進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一文中,也大贊堯舜禹湯文武等名君之治,反映出他要“致君堯舜上”的雄心宏愿。
他在朝中所寫的許多策論也有力地證明了這一點。但是,當他看到朝廷黨爭激烈,互相傾軋,自己的政治抱負無法實現,并且屢遭貶謫之后,思想就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這種變化屢見于他的寓惠詩詞作品中。他喟嘆道:“我今身世兩相違,西流白日東流水。”
(《寓居合江樓》)“誓將閑送老,不著一行書。”(《無題》)“吾生本無待,俯仰了此世。”
(《遷居》)這些詩句表明,他當年的經世濟時之志,現在已轉化為“樂天知命”的思想。這種變化還集中表現在他40多首的“和陶詩”中。
他在這些詩中寫道:“我飽一飯足,薇蕨補食前。……斗酒與只雞,酣歌餞華顛。”
可見他已改變初衷,厭倦官場,羨慕陶淵明式的田園生活了。 蘇軾熱愛惠州山水,在他的詩詞作品中反復詠嘆,認為“此邦宜住玉堂仙”。
他一到惠州,地方長官便待以殊禮,請他住進三司衙內的合江樓。他開窗暸望,立即寫詩贊道:“海山蔥昽氣佳哉,二江合處朱樓開。
蓬萊方丈應不遠,肯為蘇子浮江來。”安居之后,遍覽本州風物。
他愛羅浮山、湯泉、白水山、更愛西湖。他夜游西湖往往“逮曉乃歸”,感受彌新。
其《江月五首》首章寫道:“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正似西湖上,涌金門外看。
(按:此兩句是說惠州西湖可與杭州西湖媲美)冰輪橫海闊,香霧入樓寒。停鞭且莫上,照我一杯殘。”
月明之夜,物我皆忘,把自己融入西湖的景色中了。 蘇軾熱愛人民,關心民瘼,與普通老百姓息息相通,“杖履所及,雞犬皆相識。”
這在他的寓惠吟詠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他在夜訪翟秀才時寫道:“林行婆家初閉戶,翟夫子舍尚留關。”
“中原北望無歸日,鄰火村舂自往還。”紹圣二年三月,他游覽白水山佛跡巖,在歸途中遇到一位80多歲村叟,便與之暢談,老者熱情地請他飲酒,并約他待荔枝成熟時再來一游。
隨后他便寫詩記其事:“有酒持飲我,不問錢有無。”“步從父老語,有約吾敢違?”(《和陶歸園田居六首》)寓惠期間,蘇軾為惠州人民做了不少好事,如助建東新、西新二橋,倡建水碓 ,推廣秧馬,呈請改革稅賦繳納辦法等等,足見他不是在詩歌中玩弄文字,空喊口號,而是出于真情實感。
他在惠寫成的光照千古的《荔支嘆》,是其“民為貴,君為輕”的民本思想的集中體現。“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之句,也不是姑妄言之。
蘇軾寓惠詩詞視野開闊,題材多樣,自然酣暢,揮灑自如,但也夾雜著莊子、佛老思想的消極成分。不過,他感悟的一些人生哲理,對人們是有一定啟迪作用的。
早在他謫居黃州時,在《前赤壁賦》中就借曹操的故事并托客言作了第一次的闡述:“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里,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喟嘆人生須臾,事業有極。及謫惠州,他亦往往把這一哲理寫入詩詞中。
例如《和陶詠三良》詩云“仕宦豈不榮,有時纏憂悲。”《西江月》詞云:“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說明理想與現實往往是矛盾的,人生道路充滿了曲折與坎坷,我們應當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慨當以慷,泰然處之,才不至于心為形役。
五、蘇東坡與惠州
http://**198201/* <--找的 蘇東坡與惠州西湖 惠州西湖,原名豐湖。
由于它富有“葦藕蒲魚之利,歲數萬”,湖水又可灌田數百頃,給當地居民帶來豐裕的收獲,故稱豐湖。至于西湖,它是由蘇東坡南來而得名的。
北宋紹圣元年(一○九四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反對新法的蘇軾便以“譏訕先朝”的罪名被貶到惠州。
這一年的十月二日,他以寧遠軍節度副使的身份南來,原來他以為粵東的惠州是蠻荒瘴癘之地,誰知下車伊始,一看山川風物,美不勝收,不禁高聲贊美“海山蔥蘢氣佳哉”!于是消除了政治上失意之感,表示“不辭長作嶺南人”。一住就住了三年,寫下了一百九十多首詩詞和數十篇散文序跋。
后來因為他寫了“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的詩句,傳到章恬耳里,章認為他的貶謫生活太閑適了,這才再貶到海南儋縣。 蘇東坡在惠州居留的三年間,所謂“東坡居惠,勇于為義”,他見惠州駐軍無固定營房,雜居市內,對考百姓有干擾,建議建兵營三百座。
他對西湖的建設頗為熱心:為了修筑“蘇堤”和“六如亭”,連身上的犀帶也捐獻了;還捐出大內賞賜的錢和黃金,資助道士鄧守安建筑東新橋,資助和尚希固建筑西新橋和大堤。更難得的是,他親自與建筑民工為伍,巡視施工進度,監督施工開支。
因此到西橋竣工之日,他與全城父老共同慶祝,盡情歡宴了三日。他常常月夜游豐湖,登合江樓、入逍遙堂,過豐樂橋,踏遍西湖山水,以至“達曉乃歸”,游興是極酣的。
他月流連于唐代的泗州塔下,欣賞塔影平湖,寫下了“一更山吐月,玉塔臥微瀾”的名句,這“玉塔微瀾”成為西湖十景乏一。 蘇東坡左惠州,也有一段傷心事,就是他的愛妾王朝云在這里病死。
朝云是浙江錢塘人,字子霞,為人聰敏,有見地,是東坡在杭州做官時里的歌姬,不識字,后已粗通文墨,學書,“粗有楷法”。東坡被貶時,姬妾相繼離去,只有她隨東坡二十三年,至死不渝。
死時只三十四歲。她死后,東坡與樓霞寺僧葬她于寺旁的松林間。
傳說朝云死后,東坡每晚仍夢見朝云回家給他的幼子哺乳,她每次回家,下衣總是濕漉漉的,問她何故,朝云說因要涉水過湖所致。東坡夢醒后,于是在平湖與豐湖之間構筑起一道新堤,讓朝云晚上不用涉水回家,這成了蘇堤的來歷。
東坡在西湖三年,廣泛地接觸了各個階層的群眾。由于他之大得人心,因此,西湖的許多建筑物留有紀念他的名字,如蘇公橋(西新橋)、遲蘇寺、東坡亭、東坡祠、蘇堤、……甚至東坡肉,東坡扣肉、東坡酒家等。
惠州西湖有五湖六橋之勝。湖區面積約八十平方公里。
五湖即菱湖、鱷湖、平湖、豐湖和南湖;六橋是煙霞橋、迎仙橋、拱北橋、西新橋、明勝橋和團通橋。菱湖在西湖西北面,大抵從前種有菱;鱷湖在豐湖之南,不知是否以前有鱷魚,也許是附會;平湖在鱷湖之東,南為豐湖,再過去便是南湖了。
西新橋西接泗州塔,被列為西湖第一橋,它與蘇堤都是游人喜愛的“游屐所趨之處”;煙霞橋在菱湖之上,如今只留殘跡;迎仙橋在平湖的玄妙觀與芳華洲之間,也廢圯已久;拱北橋在平湖北端,疊石壘成,俗稱五眼橋;明勝橋橫貫豐湖;園通橋在豐湖與南湖之間。圓通橋北望,堤橋如帶,亭榭掩映,洲渚縱橫,雜花生樹,曾大為嶺南畫家高奇峰所賞識。
評為西湖第一。 西湖的風景區主要在豐湖與平湖之間,《惠州府志》的西湖八景,便有“豐湖漁唱”一景,想見當時豐湖是相當廣袤并有漁舟來往的。
那里有百花洲,明月灣、九曲橋,點翠洲,芳華洲和新建的紅棉水榭。百花洲是一個湖心島,集園林花樹于一洲,上有雕欄石砌,紅墻綠瓦的展覽館,在這里可以看到惠州自漢至宋的出土文物:銅錢、瓷器和窯具,還有革命文物。
館前有百花盛放的花壇。 從泗州塔跨平湖過新修建的九曲橋到點翠洲,是一條游湖的路徑。
點翠洲青松翠竹,飛花點翠,其中有一株鳳凰老樹,花開時節,似一片紅云,如節日焰火。洲上有新建的長廊,扮白的亭榭以及古色古香的留舟閣,這便是惠州八景中的“留丹點翠”,加上那條重新粉飾,彎環如帶的九曲長橋,就使游人流連忘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