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在外奔波的人的詩句有哪些
1. 《鄉愁》
作者:余光中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面
母親在里面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2. 《西江月》
作者:辛棄疾
輕薄人情似紙,遷移世事如棋。
今來古往不勝悲,何用虛名虛利?
遇景且須行樂,當場謾共銜杯。
莫教花落子規啼,懊恨春光去矣。
翻譯:明亮的月光驚起了正在棲息的鳥鵲,它們離開枝頭飛走了。在清風吹拂的深夜,蟬兒叫個不停。稻花香里,一片蛙聲,好像是在訴說好年成。不一會,烏云遮住 了月亮。只有遠方的天邊還有七八顆星星在閃爍,山 前竟然落下幾點雨。行人著慌了:那土地廟樹叢旁邊過去明明有個茅店可以避雨,現在怎么不見了?他從小橋過溪,拐了個彎,茅店就出現在他的眼前。
二、關于奔波的詩句有哪些
1. 去歲奔波逐馀寇,驊騮不慣不得將。
譯:去年的時候奔波追逐倭寇,牲畜不慣將領也不安。
2. 蘇武天山上,田橫海島邊。萬重關塞斷,何日是歸年?——《奔亡道中五首》唐 李白
譯:蘇武在天山腳下呆了很久啊,田橫在海邊流放許久,萬重關也堵塞斷開,什么時候才是我回家的年月呢。
3. 堪笑當年明上座,狼忙馳逐太奔波。——《偈頌九十三首》宋 釋梵琮
譯:怎呢笑去年明上座,十分匆忙十分奔波。
4. 翻嗤浮世,要津攙進,奔波逐利。——《水龍吟·碧潭新漲浮花》宋 李昴英
譯:翻嗤在世上漂泊,要點在攙扶著前行,奔波中追逐利益。
5. 猿馬牢擒鎖。慧劍磨。六賊三尸盡奔波。
譯:猿馬被牢牢的拴在鎖,劍也被磨,流賊也到處奔波亡命。
6. 衲子奔波,剛然不顧。——《偈六十三首》 宋 釋道寧
譯:你在奔波,什么也不顧。
7. 苦海奔波,荊山勞役,欲救寶璧嘉祥。——《滿庭芳 述懷》元 王處一
譯:在痛苦中輾轉,在服勞役中,還想著救寶。
8. 競利名、來往奔波,忒勞嚷勞踉。《清心鏡 贈王庵主》——年代: 元 作者: 馬鈺
譯:追逐名利,來回奔波中,十分勞累,踉蹌
9. 途冬沙風緊,旌旗颯凋傷。——李白 《雜曲歌辭·出自薊北門行》
譯:路途中風沙很大,軍旗也被吹傷,
10.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唐 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 西門》
譯:溪云突起紅日落在寺閣之外,山雨未到狂風已吹滿咸陽樓。
三、描寫奔波的詩句有哪些
1.《送客之杭》
作者:牟融
西風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暫留。
帆帶夕陽投越浦,心隨明月到杭州。
風清聽漏驚鄉夢,燈下聞歌亂別愁。
懸想到杭州興地,尊前應與話離憂。
2.《宿金河戍》
朝代:唐代
作者:張震
原文:
朝發鐵麟驛,夕宿金河戍。奔波急王程,一日千里路。
但見容鬢改,不知歲華暮。悠悠沙漠行,王事彌多故。
3.《江上漁者》
作者:范仲淹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一.基本內容
拼音:bēn bō
釋義:①辛苦,忙忙碌碌地往來奔走。 ②奔騰的波濤。
近義詞:① 奔走:跑,為一定目的而到處活動。 ②奔忙:奔走操勞。
反義詞: 閑適:清靜,空閑,安逸
二.造句
1.他為張家長李家短的瑣事奔波,常常是席不暇暖。
2.此計讓敵軍忙于奔波,好讓我軍以逸待勞,將他們一舉殲滅。
3.去家木,路傍徨,到處奔波人皆謗。
4.每天的奔波勞碌,加上和賣方的“博弈”,讓她身心俱疲。
5.我奔波一輩子了,就是想讓你舒舒服服地過,永遠別為錢打轉兒。
三.詞語解釋
◎ 奔波 bēnbō
(1) 辛苦地往來奔走
孫中山先生奔波一世
(2)奔騰的波濤
奔波聒天。——《水經注·漸江水》
奔波bēn bō
奔流的水。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漸江水:「濬流驚急,奔波聒天。」近跋涉
形容人勞碌奔走。唐.韓愈.論佛骨表:「老少奔波,棄其業次。」儒林外史.第三十九回:「我自幼空自學了一身武藝,遭天倫之慘,奔波辛苦,數十余年。」
四、形容漂泊在外的人的成語
跋涉山川 形容遠道奔波之苦。參見“跋山涉水”。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棄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餐風露宿 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餐風咽露 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清·宣鼎《夜雨秋燈錄·青天白日》:“餐風咽露,跋涉奔波。”
戴霜履冰 形容不怕嚴寒,奔波于外。
出處:晉·葛洪《抱樸子·勖學》:“于是莫不蒙塵觸雨,戴霜履冰,懷黃握白,提清絜肥,以赴邪徑之近易,規朝種而暮獲矣!”
顛沛流離 顛沛:跌倒,比喻窮困,受挫折;流離:浪落。由于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
出處:《詩經·大雅·蕩》:“人亦有言,顛沛之揭。”《漢書·薛廣德傳》:“竊見關東困極,人民流離。”
顛仆流離 由于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同“顛沛流離”。
出處: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己酉冬,金自江西犯饒信,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顛仆流離道上。”
東奔西跑 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出處:元·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東奔西走 到處奔波。多指為生活所迫或為某一目的四處奔走活動。
出處:元·魏初《沁園春·留別張周卿韻》:“甚年來行役,交情契闊,東奔西走,水送山迎。”
東飄西泊 指四處漂泊,行蹤無定。
五、爸媽常年在外奔波,我常想起詩句
我想這首詞更能表達子女對在外父母的四年。
徐再思的《水仙子.夜雨》
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三更歸夢三更后。落燈花,棋未收,嘆新豐孤館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
此曲寫旅人的離愁別緒,情景交融,言短意長。起三句鼎足對,妥帖自然,沒有一點做作的痕跡,見出作者的功力。中間段點出痛苦根源,由感而發,語淡味濃。各種情景均古已有之,文人騷客早已描寫盡致,在作者筆端卻自有一番滋味,全因末三句:“枕上十年事, 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十年之間經歷了多少事,而遠在江南的雙親卻總在為久客不歸的游子擔心。這里作者巧妙地運用了側面落筆的手法,不寫自己如何思念故鄉,思念親人,而以年邁雙親的憂思烘托出更加濃烈的親情。遂使此曲更加獨特,深扣人心。末句“都在心頭”四字戛然而止,欲語還休,卻有引人遐思,蕩氣回腸之功。
{不知道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