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敬業的詩句
1、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蜀相》
原詩
《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譯文
去哪里尋找武侯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樹茂密的地方。碧草照映臺階自當顯露春色,樹上的黃鸝隔枝空對婉轉鳴唱。三顧茅廬頻繁的商論天下大計,輔佐兩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可惜出師伐魏未捷而病亡軍中,常使歷代英雄感慨淚濕衣襟!
2、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出自唐代詩人羅隱的《蜂》
原詩
《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
無論是在平地,還是在山峰,及其美好的風景都被蜜蜂占有。蜜蜂啊,你采盡百花釀成了花蜜,到底為誰付出辛苦,又想讓誰品嘗香甜?
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出自宋代詩人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原詩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譯文
回想我早年由科舉入仕歷盡千辛萬苦,如今戰火消歇已經過四年的艱苦歲月。國家危在旦夕似那狂風中的柳絮,自己一生的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無根,時起時沉。惶恐灘的慘敗讓我至今依然惶恐,可嘆我零丁洋里身陷元虜自此孤苦無依。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出自唐代詩人李商隱的《無題》
原詩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相見很難,離別更難,何況在這東風無力、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燒成灰燼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妝照鏡,只擔憂如云的鬢發改變顏色,容顏不再。長夜獨自吟詩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萊山離這兒不算太遠,卻無路可通,煩請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
5、功名萬里忙如燕,斯文一脈微如線。
出自元代詞人薛昂夫的《塞鴻秋·功名萬里忙如燕》
原詞
《塞鴻秋·功名萬里忙如燕》
功名萬里忙如燕,斯文一脈微如線。光陰寸隙流如電,風霜兩鬢白如練。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
譯文
為了功名,像燕子一樣千里奔忙。那一脈文雅脫俗的傳統,已微弱如同絲線。時間像白駒過隙,又如閃電奔馳。飽經風霜的兩鬢忽然間已經像素練一樣雪白。都說馬上就不再做官了,可在山林里哪里曾經見到過?直到現在,彭澤縣令陶淵明那樣的歸隱者,也還是寂寞無朋的。
二、與敬業有關的詩句
與敬業有關的詩句: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王安石: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值了而樂!(同事、老師、領導都可以換詞著用的,乃懂的!)
老師: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句已是公認的了!
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三、【需要敬業與樂業的詩句或名言,最好不是真理的.越多越好
不滿足是向上的車輪.——魯迅 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今日復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為,此事何時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成大事者,爭百年,不爭一息.——馮夢龍 游人五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平生一片心.--孟浩然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鄭板橋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少年易學老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嚴真卿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樂府詩集》 做學問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吳玉章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 三人同行,必有我師焉.——孔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拳不離手,曲不離口.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知之者不如好之后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安其居,樂其業.敬業樂群.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飯.主一無事便是敬.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坐這山,望那山,一事無成.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四、有關于“愛崗敬業”的詩詞有哪些
1、《無題》
唐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2、《過零丁洋》
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3、《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
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4、《卜算子 詠梅》
宋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5、《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宋 :陸游
風卷江湖雨暗村,四山聲作海濤翻。
溪柴火軟蠻氈暖,我與貍奴不出門。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五、關于敬業的詩(完整)
出師表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pí)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xiè)于內,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于陛下也。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先帝遺(yí)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sè)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zhì )罰臧(zāng)否(pǐ),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侍中、侍郎郭攸(yōu)之、費祎(yī)、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wèi)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bì)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于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háng )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于桓、靈也。
侍中、尚書、長(zhǎng)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愿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wèn)達于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wěi)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后值傾覆,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yòu )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sù)夜憂嘆,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shù)竭駑(nú)鈍,攘(rǎng)除奸兇,興復漢室,還于舊都。
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于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jiù)。陛下亦宜自謀,以咨諏(zōu)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
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先帝創辦基業還不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
現在,天下已分成魏、蜀、吳三國,我們蜀漢貧困衰弱,這實在是形式危急決定存亡的關鍵時刻啊。然而,侍衛大臣們在宮廷內毫不懈怠,忠誠有志的將士在邊疆奮不顧身的原因,都是為追念先帝在世時對他們的特殊待遇,想在陛下身上報答啊。
陛下應該擴大圣明的聽聞,發揚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揚志士們的氣概;不應該隨隨便便地看輕自己,言談中稱引譬喻不合大義(說話不恰當),以致堵塞忠臣進諫勸告的道路。皇宮中和朝廷中都是一個整體,獎懲功過好壞不應因在皇宮中或朝廷中而有所不同。
如果有做奸邪之事,犯科條法令以及盡忠做好事的人,應交給主管的官吏,由他們評定應得的處罰或獎賞,用來表明陛下公正嚴明的治理方針。不應偏袒徇私,使得宮內和宮外有不同的法則。
侍中郭攸之、費祎、侍郎董允等,他們都是善良誠實的人,他們的志向和心思忠誠無二,因此先帝把他們選拔出來留給陛下使用。我認為宮中的事情,無論大小,陛下都應征詢他們,然后再去實施,這樣一定能彌補缺點和疏漏的地方,獲得更好的效果。
向寵將軍,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軍事,從前經過試用,先帝稱贊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議推舉他做中部督。我認為軍營中的事務,都應與他商量,這樣一定能使軍隊團結協作,好的壞的各得其所。
親近賢臣,疏遠小人,這是前漢興隆昌盛的原因;親近小人,疏遠賢臣,這是后漢所以傾覆衰敗的原因。先帝在世時,每次與我談論這些事,沒有一次不對桓、靈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遺憾的。
侍中,尚書,長史,參軍,這些都是忠貞賢良能夠以死報國的忠臣,希望陛下親近他們、信任他們,那么漢室的興隆就指日可待了。我本來是一介平民,在南陽親自種田,只求能在亂世中茍且偷生,不謀求在諸侯前揚名做官。
先帝不認為我身世卑微、見識短淺,降低自己的身份,親自三次到草廬里來看望我,向我征詢對當今天下大事的意見,我因此十分感動激動,于是答應先帝愿為他奔走效勞。后來遇到失敗,我在戰敗的時候接到委任,在危難的時候接受使命,從那時到現在已經二十一年了。
先帝(劉備)知道我做事謹慎,因此在臨終前把國家大事托付給我(諸葛亮)。自從接受遺命以來,我日夜憂慮嘆息,惟恐先帝之所托不能實現,以至有損先帝的知人之明。
所以我在五月渡過瀘水,深入到不長草的地方(作戰)。現在南方已經平定,武器裝備已經準備充足,應當鼓舞并率領三軍,向北方平定中原。
希望全部貢獻出自己平庸的才能,鏟除奸邪兇惡的曹魏,復興漢室,回到原來的都城洛陽。這是我用來報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職責本分。
至于處理事務,斟酌情理,有所興革,毫無保留的進獻忠誠的建議,那是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責任了。 希望陛下把討伐奸賊、復興漢室的任務交給我,如果沒有完成,就請治我的罪,來告慰先帝在天之靈。
如果沒有勸勉陛下宣揚圣德的忠言,就責罰郭攸之、費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來揭露他們的過失;陛下自己也應該認。
六、關于敬業的古詩詞有哪些
關于敬業的古詩詞:1、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李商隱《無題》 譯文: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2、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杜甫《蜀相》 譯文:出師還沒有取得最后的勝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淚滿衣襟。 3、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杜甫《春夜喜雨》 譯文:春雨隨著春風在夜里悄悄地落下,悄然無聲地滋潤著大地萬物。 4、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羅隱《蜂》 譯文:蜜蜂采盡百花釀成甜美的蜜后,不知這些甘甜的蜂蜜讓誰去享用,蜜蜂的辛苦是為了誰呢? 5、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譯文: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殘余的生命。
6、粉身碎骨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 譯文:(石頭)只有經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
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7、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龔自珍《己亥雜詩》 譯文:花不是無情之物,落在泥土里成了綠肥,還可以哺育花。 8、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蝶戀花》 譯文:人消瘦了,衣帶越來越寬松,我始終不曾懊悔,為了思念她,我寧可自己容顏憔悴。 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譯文:自古以來,人終不免一死!但死得要有意義,倘若能為國盡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 10、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譯文: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涼的鄉村里,沒有為自己的處境而感到悲哀,心中還想著替國家防衛邊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