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諷刺不公平事的詩詞
1、《詠針》
清·文映江
百煉千錘一根針,一顛一倒布上行。
眼晴長在屁股上,只認衣冠不認人。
2、《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江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3、《憫農二首》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4、《雜作》
明·董應舉
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事親能若此,豈不成孝子。
5、《白鷺》
宋·唐庚
說與門前白鷺群,也須從此斷知聞。
諸公有意除鉤黨,甲乙推求恐到君。
6、《聊齋》
你也反腐敗,他也反腐敗,
喜怒哀樂一起都到心頭來。
奇也不必奇,怪也不必怪,
五子登科--總比兩袖清風更可愛。
臺前發宏論,幕后發邪財,
幾分莊嚴、幾分虛偽、幾分堅定、幾分徘徊、
此中奧妙,誰能解得開。
7、《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8、《詩經·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9、《七步詩》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0、《詠史》
晉·左思
郁郁澗底松,離離原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居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11、《嘲魯儒》
唐·李白
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
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足道上遠游履,首戴方山巾。
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
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12、《絕句》
唐·杜甫
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13、《蠶婦》
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二、諷刺不公平事的詩詞
1、《詠針》 清·文映江 百煉千錘一根針,一顛一倒布上行。
眼晴長在屁股上,只認衣冠不認人。 2、《泊秦淮》 唐·杜牧 煙籠寒江月籠紗,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3、《憫農二首》 唐·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4、《雜作》 明·董應舉 小官事大官,曲意逢其喜。
事親能若此,豈不成孝子。 5、《白鷺》 宋·唐庚 說與門前白鷺群,也須從此斷知聞。
諸公有意除鉤黨,甲乙推求恐到君。 6、《聊齋》 你也反腐敗,他也反腐敗, 喜怒哀樂一起都到心頭來。
奇也不必奇,怪也不必怪, 五子登科--總比兩袖清風更可愛。 臺前發宏論,幕后發邪財, 幾分莊嚴、幾分虛偽、幾分堅定、幾分徘徊、 此中奧妙,誰能解得開。
7、《出塞》 唐·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8、《詩經·相鼠》 相鼠有皮,人而無儀。 人而無儀,不死何為? 相鼠有齒,人而無止。
人而無止,不死何俟? 相鼠有體,人而無禮。 人而無禮,胡不遄死? 9、《七步詩》 魏·曹植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10、《詠史》 晉·左思 郁郁澗底松,離離原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居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藉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11、《嘲魯儒》 唐·李白 魯叟談五經,白發死章句。
問以經濟策,茫如墜煙霧。 足道上遠游履,首戴方山巾。
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 時事且未達,歸耕汶水濱。 12、《絕句》 唐·杜甫 殿前兵馬雖驍雄,縱暴略與羌渾同。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13、《蠶婦》 宋·張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三、關于對不公平感到無奈的古詩
擬行路難 瀉水置平地,各自東西南北流。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嘆復坐愁? 酌酒以自寬,舉杯斷絕歌路難。 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
作為詠嘆人生苦悶的抒情組詩,《擬行路難十八首》在抒述角度上有兩個不同的類型:一是作者自己出面直抒胸臆,另一是作者不露面,假借詩中特定人物角色來抒發情感。前兩首以思婦身分出現的言情之作,屬于后一類型。
此篇則屬前一類型,著重表現詩人在門閥制度壓抑下懷才不遇的憤懣與不平。 詩歌開首兩句由瀉水于地起興,以水流方向的不一,來喻指人生窮達的各殊。
這是一個很有名的比喻,它能夠從平凡的日常生活現象中揭示深刻的哲理,耐人咀嚼,叫人感悟。當然,這個比喻可能亦有所本。
清人錢振倫為《鮑參軍集》作注時,曾引《世說新語·文學》里的一段記載:“殷中軍問:‘自然無心于稟受,何以正善人少惡人多?’劉尹答曰:‘譬如寫(通“瀉”)水著地,正自縱橫流漫,略無正方圓者。’一時絕嘆,以為名通。”
可見用“瀉水置地”打比方,在當時的玄學清談中早已出現,并非鮑照首創。不過細心剖析一下,劉尹的答話是用水形的規整與否來喻指人性的善惡不齊,而鮑詩則是以水流方向各別來顯示人生遭際的殊異,其內涵并不等同。
相比之下,劉說更富于學理氣息,而鮑喻則更接近生活,更為生動自然,也更適合于詩的表現。從這個意義上看,詩人的獨創性仍是無可置疑的。
次二句承接上文:既然人的貴賤窮達就好比水流的東西南北一樣,是命運注定、不可勉強的,那就不必煩愁苦怨、長吁短嘆不已了。表面上,這是叫人們放寬心胸,承認現實,其實內里蘊蓄著無限的酸辛與憤慨。
這關鍵就在一個“命”字上。大“命”當頭,誰也不能強爭強求,只能聽憑它貴者自貴,賤者自賤。
但反過來問一聲:“命”就真的那么公正合理嗎?為什么人人必須服從它呢?低頭認“命”,原是無可奈何的事;把社會生活中一切不正常的現象歸之于“命”,這本身就包含著無言的控訴。 再往下,詩思的發展仍然循著原來的路子。
認了“命”,就應設法自我寬解,而喝酒正是消愁解悶的好辦法。詩人于是斟滿美酒,舉起杯盞,大口大口地喝將起來,連歌唱《行路難》也暫時中斷了,更不用說其余的牢騷和感嘆。
那末,矛盾就此解決了,詩就不用得著寫下去了。不然。
“心非木石豈無感”一句陡然翻轉,用反詰語氣強調指出:活著的心靈不同于無知的樹木、石塊,怎么可能沒有感慨不平!簡簡單單七個字,把前面諸種自寬自解、認命聽命的說法一筆抹倒,讓久久掩抑在心底的悲憤之情如火山般噴射出來,其熱度和力度足以令人震顫。讀者仿佛看到詩人扔下手中的酒杯,橫眉怒目,拍案而起,正要面對不公平的命運大聲抗辯。
可是,他并未由此再進一步發泄這種感憤,卻輕輕一掉,用“吞聲躑躅不敢言”一句收結全詩,硬是將已經爆發出來的巨大的悲慨重又吞咽下去。“不敢言”三字蘊藏著無窮的含意,表明詩人所悲、所感、所憤激不平的并非一般小事,而有著重要的社會政治內容;愈是不敢言說,愈見出感憤的深切。
經過詩篇結末兩句這樣一縱一收、一揚一抑,就把詩人內心悲憤難忍、起伏頓宕的情緒,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套用一句老話,謂之“筆力足以扛鼎”。
這首詩在音節上也有它獨到的地方。它不像前面第一、第三首詩采用純七言句,而是用的長短相間的雜言體。
雜言似乎不及七言整齊,但有個好處,就是能靈活組織句子,便于選擇合適的聲腔,以配合文情的傳遞。此詩頭上六句正是巧妙地運用了五七言句式的交錯,建構起一短一長、一張一弛的節奏形式,給人以半吐半吞、欲說還休的語感。
而到了結尾處,則又改為連用七言長調,有如洪水滔滔汩汩地涌出閘門,形成了情感的高潮。聲情并茂,可以說是鮑照樂府歌行的一大特點,它對唐人歌行體詩篇也產生過極其深遠的影響,值得讀者細心玩味。
[。
四、表現被不公平對待的詩句有哪些
1. 唐·杜牧《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2. 唐·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3. 唐·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4. 唐·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5. 唐·李商隱《春雨》
悵臥新春白夾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宵猶得夢依稀。
玉珰緘札何由達,萬里云羅一雁飛。
五、諷刺不公平待遇的詩句
泊秦淮 唐代:杜牧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譯文 浩渺寒江之上彌漫著迷蒙的煙霧,皓月的清輝灑在白色沙渚之上。
入夜,我將小舟泊在秦淮河畔,臨近酒家。金陵歌女似乎不知何為亡國之恨黍離之悲,竟依然在對岸吟唱著淫靡之曲《玉樹后庭花》。
2、紅線毯 唐代:白居易 宣城太守加樣織,自謂為臣能竭力。 百夫同擔進宮中,線厚絲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兩絲。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奪人衣作地衣。
譯文 宣州太守為表對上位者的盡心竭力,令織工翻新花樣、精織勤獻。線毯線厚絲多不好卷送,費就千百勞力擔抬入貢。
得享高官厚祿的宣州太守怎會想到,織就一丈毯,需費千兩絲,多么勞民傷財,不要再奪走人民賴以織衣保暖的絲去織就地毯,地不知冷暖,勞苦人民卻靠這生存啊。 3、過華清宮絕句三首 唐代: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新豐綠樹起黃埃,數騎漁陽探使回。
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來。 萬國笙歌醉太平,倚天樓殿月分明。
云中亂拍祿山舞,風過重巒下笑聲。 譯文 在長安回頭遠望驪山宛如一堆堆錦繡,山頂上華清宮千重門依次打開。
一騎馳來煙塵滾滾妃子歡心一笑,無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鮮果來。綠樹環繞的新豐一帶不時可見黃塵四起,那是前往漁陽的探使返回。
他們謊報軍情,唐玄宗和楊貴妃仍舊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祿山起兵,中原殘破。 全國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驪山上宮殿樓閣在月光下顯得格外分明。
安祿山拖著肥胖的身體翩翩作胡旋舞,引發了楊貴妃的笑聲隨風飄揚越過層層山峰。 4、馬嵬·其二 唐代:李商隱 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聞虎旅傳宵柝,無復雞人報曉籌。 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
如何四紀為天子,不及盧家有莫愁。 譯文 徒然聽到傳說,海外還有九州,來生未可預知,今生就此罷休。
空聽到禁衛軍,夜間擊打刀斗,不再有宮中雞人,報曉敲擊更籌。六軍已經約定,全都駐馬不前,遙想當年七夕,我們還嗤笑織女耕牛。
如何歷經四紀,身份貴為天子,卻不及盧家夫婿,朝朝夕夕陪伴莫愁。 5、田家 唐代:聶夷中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倉。 譯文 父親在山上耕田,兒子在山下開荒。
六月的季節,田中稻谷還沒有抽穗,而官家收稅倉庫早已修好等待征斂。
六、關于對“不公平”感到無奈的古詩
1、木蘭花·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代: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一作:卻道故心人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一作:淚雨零 / 夜雨霖)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2、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宋代: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3、登科后
唐代:孟郊
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
4、蝶戀花·檻菊愁煙蘭泣露
宋代: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雙飛去 一作:雙來去 離恨苦 一作:離別苦)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
5、節婦吟寄東平李司空師道
唐代:張籍
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
妾家高樓連苑起,良人執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恨不相逢未嫁時。
七、關于"不公平"的句子有哪些
1 .看淡生活的不公平,因為大部分的不公平都有一個公平的存在理由。
2 .世界是不公平的,你要學會適應。
3 .要么變強改變一切,要么一直做被傷害的人。 這世界上所有的不公平都是因為當事人能力的不足。
4 .雨下給富人,也下給窮人,下給義人,也下給不義的人;其實,雨并不公道,因為下落在一個沒有公道的世界上。–老舍
5 . 你明明知道你需要放手卻放不下,因為你還是在等待不可能的發生,這種感覺真的很難受。
6 .真正的弱者,就是只能對最親近的人發脾氣,卻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的人。
7 .這個世界本來就不公平,自己的幸福如果放棄了,那就會變成別人的。
8 .好人是什么時候變壞的?當他覺得不公平的時候。
9 .有時候我可以看得很淡然、有時候我又執著得有些不堪。
10 .生命的悲哀是衰老死亡,在這之前,誰也別看不起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