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含有“錯”字的詩句
《新婚別》(唐代杜甫全集,選自全唐詩:卷217_34)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金錯刀行》(陸放翁作品,選自全唐詩:卷217_34)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鵲橋仙》(陸放翁全集,選自全唐詩:卷217_34)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祝……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采桑子》(清朝納蘭性德全集,選自全唐詩:卷217_34)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情知此后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犁花月又西
《少年問》(唐代白居易全集,選自全唐詩)
少年怪我問如何,何事朝朝醉復歌。號作樂天應不錯,憂愁時少樂時多。
二、含有錯的詩句有哪些
玉樓春-晏幾道
東風又作無情計,艷粉嬌紅吹滿地。碧樓簾影不遮愁,還似去年今日意。
誰知錯管春殘事,到處登臨曾費淚。此時金盞直須深,看盡落花能幾醉!
探春令- 趙長卿
笙歌間錯華筵啟。喜新春新歲。菜傳纖手,青絲輕細。和氣入、東風里。
幡兒勝兒都姑媂.戴得更忔戲。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水調歌頭- 劉過
弓劍出榆塞,鉛槧上蓬山。得之渾不費力,失亦匹如閑。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錯,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別,內外與中間。酒須飲,詩可作,鋏休彈。人生行樂,何自催得鬢毛斑?達則牙旗金甲,窮則蹇驢破帽,莫作兩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識鸮鸞。
清平樂-周密
晚鶯嬌咽,庭戶溶溶月。一樹桃花飛茜雪,紅畫相思暗結。
看看芳草平沙,游韉猶未歸家。自是蕭郎飄蕩,錯教人恨楊花。
望海潮-鄧千江
云雷天塹,金湯地險,名藩自古皋蘭。營屯繡錯,山形米聚,喉襟百二秦關。
戰血猶殷。見陣云冷落,時有雕盤。靜塞樓頭曉月,依舊玉弓變。看看,定遠西還。有元戎閫命,上將齋壇。區脫晝空,兜零夕舉,甘泉又報平安。吹笛虎牙閑。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靈毅魄,長繞賀蘭山。
謁金門- 王庭筠
雙喜鵲,幾報歸期渾錯。盡做舊愁都忘卻,新愁何處著?
瘦雪一痕墻角,青子已妝殘萼。不道枝頭無可落,東風猶作惡。
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新婚別》(唐代杜甫全集,選自全唐詩:卷217_34)
兔絲附蓬麻,引蔓故不長……人事多錯迕,與君永相望。
《金錯刀行》(陸放翁作品,選自全唐詩:卷217_34)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鵲橋仙》(陸放翁全集,選自全唐詩:卷217_34)
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祝……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
《采桑子》(清朝納蘭性德全集,選自全唐詩:卷217_34)
而今才道當時錯心緒凄迷紅淚偷垂滿眼春風百事非情知此后來無計強說歡期一別如斯落盡犁花月又西
《少年問》(唐代白居易全集,選自全唐詩)
少年怪我問如何,何事朝朝醉復歌。號作樂天應不錯,憂愁時少樂時多。
三、詩名里帶錯字的詩詞有哪些
有時又稱作長江四大名樓,一般是指中國長江以南的四個歷史文化悠久的建筑,流傳最廣的說法包括湖南岳陽的岳陽樓、湖北武漢的黃鶴樓、江西南昌的滕王閣和安徽宣州的謝脁樓,但另一說是江南三大名樓,即,除卻安徽宣州的謝脁樓。
歷史上不同的江南四大名樓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湖南岳陽樓、武漢黃鶴樓、江西滕王閣、安徽宣城謝脁樓; 第二種說法:湖南岳陽樓、武漢黃鶴樓、江西滕王閣、江蘇南京閱江樓; 第三種說法:湖南岳陽樓、武漢黃鶴樓、江西滕王閣、湖南新洪江芙蓉樓; 第四種說法:湖南岳陽樓、武漢黃鶴樓、江西滕王閣、廣西容縣真武閣; 第五種說法:湖南岳陽樓、武漢黃鶴樓、江西滕王閣、江西上饒德興聚遠樓。 岳陽樓 是江南四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筑,它的建筑藝術價值無與倫比。
1988年1月被**確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年8月被列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保護區。2001年元月核準為首批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是長江黃金旅游線上湖南境內的唯一景點,是岳陽市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和岳陽旅游業的龍頭。
滕王閣 中國四大名樓之一。位于江西南昌市贛江邊。
唐永徽四年(653) ,高祖子滕王李元嬰督洪州時營建 ,并以封號為名 。上元二年(675),洪州都督閻伯玙在此大宴賓客,王勃即席作《滕王閣序》,成為千古傳誦的名篇。
滕王閣歷時1300多年 ,屢毀屢建 ,1926年為北洋軍閥鄧如琢燒毀 。后又重建。
黃鶴樓 中國四大名樓之一。樓址在湖北武漢市蛇山的黃鵠磯頭 。
相傳始建于三國吳黃武二年(223) ,歷代屢毀屢建,1884年最后一次焚毀。歷代名人如崔顥、李白、白居易、陸游等均有題詩。
1985年,在蛇山的高觀山西坡重建,樓高五層(加夾層為十層),高50.4米,主樓建筑面積約4000平方米。頗具民族風格,是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的仿古建筑。
洪江芙蓉樓 ◆芙蓉樓坐落在沅、舞水匯流之處的湖南洪江市黔城鎮湖南省省級歷史文化名城黔陽古城,為古典園林建筑,占地4250平方米,北廓臨江,依林踞阜。筑疊巧思、錯落有致,被譽為“楚南上游第一勝跡”,是歷代文人墨客吟詩作畫之處。
芙蓉樓一色青瓦屋面,屋頂泥塑豐姿多彩,地方風味濃郁,它雖無皇家園林之氣勢,蘇州園林之精致,卻也飛檐卷垛,儲蓄淡雅,清秀宜人。 ◆1956年6月,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芙蓉樓"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國家多次撥款對"芙蓉樓"進行復修、維修,并擴建了芙蓉樓西園修建了根雕陳列室,陳列有一直徑1.98米,高1.54米,總重約800公斤千年樟樹超大型樹根雕,刻有30多個民間傳說與典故,100多個傳說人物和150多個精怪禽獸,實為稀罕物品。 ◆據傳,唐天寶七年(748年),王昌齡被貶為龍標(即今黔陽縣)尉后,曾建芙蓉樓,為飲酒賦詩、宴賓送客之地。
因年久失修,舊址荒蕪。清嘉慶二十年(1815),當地為紀念這位著名詩人,在城西香爐巖辟地作園,依名修建芙蓉樓。
現建筑為清道光十九年(1839)重修。 芙蓉樓有“楚南上游第一勝跡”之譽。
主樓背廊臨江,純木結構,正面三間,重檐歇山頂,二層有明軒可供遠眺。周圍有冰心玉壺亭、聳翠樓、半月亭等古跡,與自然的山石、江水、林木巧成布局,構成了“登眺則群山拱翠,俯視則萬木交陰,沅水自北來環其下”的壯麗景象。
芙蓉樓側堅立80多塊歷代題詩作賦的鐫刻、碑石,其中有《王昌齡宦楚詩》十五首,以及顏真卿、岳飛、米芾等人的手跡。四周竹木相錯,綠蔭如蓋,奇草生芳,環境十分清幽。
◆芙蓉樓主樓上的楹聯:“樓上題詩,石壁尚留名士跡;江頭送客,冰殼如見故人心”。雅韻猶存,樓后正中一池,亦名“芙蓉池”,中蹲怪石,柑桔、石榴并植巖上。
相傳有“芙蓉仙子月夜吟詩弄風簫”的美好傳說。池后為“半月亭”,左五十步則為“聳翠樓”、“三角亭”,右數步高阜間的梧桐綠蔭下,“玉壺亭”掩映其間。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辛丑狀元、江西布政使龍啟瑞合篆“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壺形鐫石,仍豎亭間。園南,碑廊橫列,刊有顏真卿、米芾、黃庭堅、岳飛、趙孟兆頁等歷史名人脾刻鐫石八十余方。
河邊梅花石畔建有“送客亭”。 【芙蓉樓文學】 ◆芙蓉樓,歷史文化源流久遠,今天亦煥發著青春活力。
當代很多文人學士都曾有歌頌芙蓉樓的詩篇和文章,對芙蓉樓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 [編輯本段]謝脁樓 謝脁樓位于宣城市區中心陵陽山顛,是一座文化名樓。
它不僅是宣城的地方標志,而且也是中國傳統詩歌文學的一處標志。謝脁樓歷來與岳陽樓、黃鶴樓、滕王閣并稱為江南四大名樓。
抗日戰爭時期(1937年)該樓被日機炸毀。 謝朓樓1987年在宣州市第9屆人民代表大會上,18名人大代表聯名提出重建謝朓樓;1990年市長常務會上正式通過;1997年8月8日破土動工,翌年竣工。
1998年5月,謝脁樓遺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遺址為一座高6米、面積1500平方米的高臺。
為保護謝脁樓遺址,劃定的保護范圍是遺址基座四周各50米;劃定的建設控制地帶是保護范圍之外向南100米,向西80米,向東、北各50米。 現已建立謝脁公園,并成立了謝脁樓管理處。
。
四、關于有錯字的古詩
推敲的故事
賈島初次參加科舉考試,住在京里.一天他在驢背上想到兩句詩:“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又想用“推”字,煉字定不下來,便在驢背上吟詠,伸出手來做推敲的姿勢,看到他這樣的人都很驚訝.當時韓愈作代理京城地方的長官,正帶著車馬出巡,賈島不知不覺地走到韓愈儀仗的第三節,還在不停地作著手勢.這樣一下不被左右的侍從推到韓愈面前.賈島如實地回答說出所得的詩句,不知用了“誰”還是用“敲”字無法確定,所以思想離開了眼前的事物,不知道要回避.韓愈停下馬思考了好一會兒,對賈島說:“用‘敲’字好.”于是兩人并排騎著驢回家,一同議論作詩的方法,互相舍不得離開,呆了好幾天,韓愈因此與賈島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五、我要含有錯別字的句子啊,真的急
1.那青山碧嶺中隨風起伏的陣陣林濤聲,仿佛是大自然奏響的一枝交響樂。
(枝—支)2.系好小舟,拄著捌杖,踏著青青的苔蘚,來到老友家做客。 (捌—拐)3.突然,雷聲大作,先是漂下幾滴雨點,接著雨如柱。
(漂-飄 ;柱-注)4.他在事實面前無耐地低下頭。(耐-奈 ;地-的)5.我們提倡節約用水,反對豪無節制地用水,浪廢水資源地行為。
(豪-毫 ;廢-費)6.在這次學校舉行的聯歡晚會上,演員們都表演得很精采,全場暴發出一陣喝彩聲。(精采-精彩 ;得-的 ;暴-爆)7.李斌做什么都不犯觸。
(觸—怵 )8.請你不要對什么事都無動于忠。(忠—衷 )9.姐姐從來不遷讓我。
( 遷—謙)10.耕耘生命的慌坡。( 慌—荒)11.風帆畜電池亮劍國際市場。
(畜—蓄)12.思考能使文章鞭辟入里,沉著委琬。(琬—婉 )13.父母給你姓名,自己打造品碑。
( 碑—牌)14.成功的另一個名字叫再接再歷。( 歷—厲)15.有一種罄香叫寬容。
(罄—馨 )16.學習不能靠繞幸。( 繞—僥)。
六、誰能幫我找到這幾首古詩(千萬別有錯別字,只要古詩原文不要別的)
漢樂府民歌 長歌行(青青園中葵) 青青園中葵,朝露待日??。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常恐秋節至,?j黃華葉衰。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民歌 為焦仲卿妻作(孔雀東南飛) 孔雀東南飛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織素 十四學裁衣 十五彈箜篌 十六誦詩書 十七為君婦 心中常苦悲 君既為府吏 守節情不移 賤妾留空房 相見常日稀 雞鳴入機織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斷五疋 大人故嫌遲 非為織作遲 君家婦難為 妾不堪驅使 徒留無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時相遣歸 府吏得聞之 堂上啟阿母 兒已薄祿相 幸復得此婦 結發同枕席 黃泉共為友 共事二三年 始而未為久 女行無偏斜 何意致不厚 阿母謂府吏 何乃太區區 此婦無禮節 舉動自專由 吾意久懷忿 汝豈得自由 東家有賢女 自名秦羅敷 可憐體無比 阿母為汝求 便可速遣之 遣去慎莫留 府吏長跪告 伏惟啟阿母 今若遣此婦 終老不復娶 阿母得聞之 槌床便大怒 小子無所畏 何敢助婦語 吾已失恩意 會不相從許 府吏默無聲 再拜還入戶 舉言謂新婦 哽咽不能語 我自不驅卿 逼迫有阿母 卿但暫還家 吾今且報府 不久當歸還 還必相迎取 以此下心意 慎勿違我語 新婦謂府吏 勿復重紛紜 往昔初陽歲 謝家來貴門 奉事循公姥 進止敢自專 晝夜勤作息 伶俜縈苦辛 謂言無罪過 供養卒大恩 仍更被驅遣 何言復來還 妾有繡腰襦 葳蕤自生光 紅羅復斗帳 四角垂香囊 箱簾六七十 綠碧青絲繩 物物各具異 種種在其中 人賤物亦鄙 不足迎后人 留待作遣施 于今無會因 時時為安慰 久久莫相忘 雞鳴外欲曙 新婦起嚴妝 著我繡夾裙 事事四五通 足下躡絲履 頭上玳瑁光 腰若流紈素 耳著明月當 指如削蔥根 口如含珠丹 纖纖作細步 精妙世無雙 上堂謝阿母 母聽怒不止 昔作女兒時 生小出野里 本自無教訓 兼愧貴家子 受母錢幣多 不堪母驅使 今日還家去 念母勞家里 卻與小姑別 淚落連珠子 新婦初來時 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驅遣 小姑如我長 勤心養公姥 好自相扶將 初七及下九 嬉戲莫相忘 出門登車去 涕落百余行 府吏馬在前 新婦車在后 隱隱何甸甸 俱會大通口 下馬入車中 低頭共耳語 誓不相隔卿 且暫還家去 吾今且赴府 不久當還歸 誓天不相負 新婦謂府吏 感君區區懷 君既若見錄 不久望君來 君當作磐石 妾當作蒲葦 蒲葦韌如絲 磐石無轉移 我有親父兄 性行暴如雷 恐不任我意 逆以煎我懷 舉手長勞勞 二情同依依 入門上家堂 進退無顏儀 阿母大拊掌 不圖子自歸 十三教汝織 十四能裁衣 十五彈箜篌 十六知禮儀 十七遣汝嫁 謂言無誓違 汝今何罪過 不迎而自歸 蘭芝懟阿母 兒實無罪過 阿母大悲摧 還家十余日 縣令遣媒來 云有第三郎 窈窕世無雙 年始十八九 便言多令才 阿母謂阿女 汝可去應之 阿女含淚答 蘭芝初還時 府吏見叮嚀 結誓不別離 今日違情義 恐此事非奇 自可斷來信 徐徐更謂之 阿母白媒人 貧賤有此女 始適還家門 不堪吏人婦 豈合令郎君 幸可廣問訊 不得便相許 媒人去數日 尋遣丞請還 說有蘭家女 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 嬌逸未有婚 遣丞為媒人 主簿通語言 直說太守家 有此令郎君 既欲結大義 故遣來貴門 阿母謝媒人 女子先有誓 老姆豈敢言 阿兄得聞之 悵然心中煩 舉言謂阿妹 作計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 后嫁得郎君 否泰如天地 足以榮汝身 不嫁義郎體 其往欲何云 蘭芝仰頭答 理實如兄言 謝家事夫君 中道還兄門 處分適兄意 那得自任專 雖與府吏約 后會永無緣 登即相許和 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 諾諾復爾爾 還部白府君 下官奉使命 言談大有緣 府君得聞之 心中大歡喜 視歷復開書 便利此月內 六合正相應 良吉三十日 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 交語速裝束 絡繹如浮云 青雀白鵠舫 四角龍子幡 婀娜隨風轉 金車玉作輪 躑躅青驄馬 流蘇金縷鞍 齋錢三百萬 皆用青絲穿 雜采三百疋 交廣市鮭珍 從人四五百 郁郁登郡門 阿母謂阿女 適得府君書 明日來迎汝 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舉 阿女默無聲 手巾掩口啼 淚落便如瀉 移我琉璃榻 出置前廳下 左手持刀尺 右手執綾羅 朝成繡夾裙 晚成單羅衫 暗暗日欲暝 愁思出門啼 府吏聞此變 因求假暫歸 未至二三里 摧藏馬悲哀 新婦識馬聲 躡履相逢迎 悵然遙相望 知是故人來 舉手拍馬鞍 嗟嘆使心傷 自君別我后 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 又非君所詳 我有親父母 逼迫兼弟兄 以我應他人 君還何所望 府吏謂新婦 賀君得高遷 磐石方且厚 可以卒千年 蒲葦一時韌 便作旦夕間 卿當日勝貴 吾獨向黃泉 新婦謂府吏 何意出此言 同是被逼迫 君爾妾亦然 黃泉下相見 勿違今日言 執手分道去 各各還家門 生人作死別 恨恨那可論 念與世間辭 千萬不復全 府吏還家去 上堂拜阿母 今日大風寒 寒風摧樹木 嚴霜結庭蘭 兒今日冥冥 令母在后單 故作不良計 勿復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 四體康且直 阿母得聞之 零淚應聲落 汝是大家子 仕宦于臺閣 慎勿為婦死 貴賤情何薄 東家有賢女 窈窕艷城郭 阿母為汝求 便復在旦夕 府吏再拜還 長嘆空房中 作計乃爾立 轉頭向戶里 漸見愁煎迫 其日牛馬嘶 新婦入青廬 奄奄黃昏后 寂寂人定初 我命絕今日 魂去尸長留 攬裙脫絲履 舉身赴清池 府吏聞此事 心知長別離 徘徊庭樹下 自掛東南枝 兩家求合葬 合葬華山傍 東西植松柏 左右種梧桐 枝枝相覆蓋 葉葉相交通 中有雙飛鳥 自名為鴛鴦 仰頭相向鳴 夜夜達五更 行人駐足聽 寡婦起彷徨 多謝后世人 戒之慎勿忘 陶淵明 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