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絲綢的詩句
絲綢是紡織品里的“貴族”,優裕而從容,不需要涂脂抹粉。
它的品質就是它的招牌,一出生就耀眼一方。絲綢,讓人聯想到湖泊,微風,輕輕的海浪,團扇,茉莉,蝴蝶,瀟湘館的竹。
絲綢應該屬于古典女人,尤其應該屬于東方女子。做一件長袖襯衫,做垂地的長裙,做披巾等等,幽雅,含蓄,內斂,可以襯托出東方女性的味道。
正因為絲綢像女人,嬌嫩的,不能粗暴,需要用心地服侍。織回文之重錦,艷傾國之妖質。
鳴梭靜夜,促杼春日,布葉宜疏,安花巧密。寫庭葵而不欠,擬山鳥而能悉。
績縷嫌遲,顰蛾慕疾;乍離披而成段,或煥爛而成匹。言濯春流,鳴環乃出。
於是近深沈,傍清 ;朱顏始映,珍篋方啟。其始入也,疑芳樹影落澗中;少將安焉,若晴霞色照潭底。
奪五 長風未散,泫百花微雨新洗。爾乃曝林崖,出泉洞;遲日徐轉,和風緩送。
稍變回鸞,全分舞鳳。戲蝶時遠,嬌鶯欲弄。
乘春景而方收,俟王正而入貢。懿其彩色足重,鮮明可嘉,青為禁柳,紅作宮花。
絲綢,從鮮活的生命里游離出來,蠶的冰清玉潔的生命,而后因緣際會來你身邊,完成另一次破繭,從此偎著你,安靜之中,知你心里許多的事情,也把她自己告訴你。絲綢,是低到了睫毛里去的語音,你沒在聽的時候,它就自己說給自己,神思渺遠,沒有陰影地孤單和美麗。
驕陽里穿上絲綢,燥熱便一路低了分貝地靜下去。肌膚細滑,心境涼爽,神思清逸。
這時候絲綢便如碧荷之上浮著的一脈清氣,有綠的味道,水的味道,清早窗戶洞開的味道,眼里油然沁出的欣喜的味道;便如惺忪間散開的發縷,又給你松松一握隨意綰起的螺髻。這時候你就離開眼前到高高的山林去了,在露氣濕潤的石徑上走了。
絲綢隨你趟進如水的風里,或許游離你的肌膚,以便用那么點距離,讓你更輕快舒爽地呼吸,而她也沉浸于歡喜,輕輕飄逸。于是,你就這樣地把自己走成一抹微云,回到一些失而復得的遙遠而優美的情境。
天涼的時候絲綢也會漸次褪去溫婉的暖色,沉靜如傍晚無人的水域,由著最輕的風從眼底拂到遠處去,軟軟的樣子像給裝上了慢鏡頭。曾經的清空里再不見那朵云是否還抹在水底。
當季節再往深里去,便兀自瘦成孤山幽馨的梅,清寒靜寂。而其實她最涼的神情,也不過是有月亮的山里面那支悠遠的簫。
絲綢,淡出一些情愫,不必撐著油紙傘結著愁怨走進幽深的雨巷。目光舒坦,甚至毋需內斂,也絕不束縛。
飄逸委婉,純凈淡然。她算不得嫵媚,抑或也談不上華麗。
陪伴著你,可以富貴可以貧寒,可以高調亮麗,可以落寞沉寂。即使日子的一隅布滿蒼苔,即使置身幽暗,或被深鎖柜底,也一定在磨花的舊銅鏡里,在留聲機尖細的嗓音里沉湎于自己。
無關木格子窗外,彌漫著哪朝哪代、哪個季節的陽光或者濕冷的雨的氣息,不沾人間煙火地頹唐和貴氣。 絲綢,可以是玻璃般瀏亮的晨光,可以是水一樣清泠的夜氣;可以是秀發翩然的鄰家女孩,可以是溫暖安詳的年邁的母親。
絲綢如雪,只屬于女性,再溫柔的先生眼里也蔓延不出絲一般的神情。如果她應邀向你遞過手來,當永遠也不會著力,只輕輕一碰,便滑落下去。
因此把消磨這等粗礪的字眼用在絲綢身上定會讓人滿眼疼惜。可絲綢總要舊的,她也飄泊在風月里。
舊了的絲綢,容顏也會黯淡,鬢發漸浮霜華。而當你為她扼腕的時候,她一定沒有絲毫惆悵、太息的神情,只微微笑著對你,語氣輕緩柔和:“那有什么關系呢?”所以很舊的絲綢還被我典藏,如今滑過腕間,依然貴氣流暢。
喜歡品味她臉龐漾過的歲月細膩的輕痕,希望有一天,我也是那樣。有絲綢的日子,語氣都只從目光里輕輕流露出來,飄在風里。
于是蟬鳴般的煩燥一點點漫沒到碧潭深處,波瀾不驚。沉靜之中,漸漸就感覺到了內心的某種蘊蓄開始涌動,那是一股冰清玉潔的濃稠,飽滿得想要溢出來,與富含氧氣的時空融合,與美好的生活融合,這樣地,成就了絲。
眼里這痕亮晶晶的絲,原來也可以從自己的生命里抽出來,由此織就絲綢的日子。云淡風清的絲綢啊,讓人情不自禁想用她細膩委婉地、低低地呵護撫慰來到身邊的日子和人,從此恬然安謐,忘了紛擾的過往,全身心地,回到流淌著絲綢的時光。
水一樣滑膩,煙一樣輕軟,云一樣飄逸,如一幅水墨,在雨絲輕風的浸潤下,方渲染得煙絲醉軟的質感。織為云外秋雁行,染作江南春水色。
像癡情仙子亭亭玉立在梨花叢中拂淚自憐楚楚動人的身影,像多情少年脈脈思念在夕陽河邊苦苦凝望孤獨寂寞的心靈。凄美憂怨的風景啊,月晚水滴回聲空靈的依戀,雨夜怨魂長嘆情切的纏綿。
窈窕淑女,清水出芙蓉。何以不為這清韻典雅浮香,流連于都市古樸香醇。
別具一格的民族服裝,映襯了秋月春華。那一回眸,淺笑芬芳,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在摩挲的身姿下輕舞飛揚。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君不見那綾羅綢緞,艷之韻之,蕓蕓眾神贊,飄飄仙子舞。
美哉!隰桑有阿,其葉有難,既見君子,其樂如何。隰桑有阿,其葉有沃,既見君子,云何不樂。
隰桑有阿,其葉有幽,既見君子,德音孔膠。心乎愛矣,遐不謂矣,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二、怎么形容自己雖然穿了綾羅綢緞但不是制造的那句話
全宋詩 第31部 張俞 卷01 蠶婦昨日到城廓,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還有說是無名氏所做:參見:【四溟詩話卷3】明·謝榛 凡詩債業委,固有緩急,亦當權變。
若先作難者,則殫其心思,不得成章,復作易者,興沮而語澀矣。難者雖緊要,且置之度外。
易者雖不緊要,亦當冥心搜句,或成三二篇,則妙思種種出焉,勢如破竹,此所謂"先江南而后河東"之法也。 于濆《辛苦吟》:"壟上扶犁兒,手種腹長饑。
窗下擲梭女,手織身無衣。"此作有關風化,但失之粗直。
李紳《憫農》詩:"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無名氏《蠶婦》詩:"遍身綺羅者,不是養蠶人。
"二作氣平意婉,可置前列,但互相祖襲爾。《鹽鐵論》曰:"歐冶能因國君銅鐵作金鐘大鏞,而不能自作一鼎盤。
"此論高古,乃三詩之源,夐然氣象不同。
三、描述“旗袍”的詩句有哪些
一襲青衣,染就一樹芳華,
兩袖月光,訴說絕世風雅 。
行走在芳菲的流年里,
身著旗袍的女子,
永遠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芊芊淑女,婀娜旗袍著身,曼妙多姿,笑顏如花綻,玉音婉轉流,皎皎兮似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回風之流雪。君不見那綾羅綢緞,艷之韻之,蕓蕓眾神贊,飄飄仙子舞。美哉!天之仙子莫過于典雅高貴的中國服飾國粹——旗袍。說旗袍是詩一點也不過分,它以其流動的旋律和濃郁的詩情表現了女子的賢淑、典雅和溫柔,它是中國女人的一種情結、一種夢幻,是鐫刻在中國女人骨子里的美麗。不管在哪里,只要有中國女人的地方,就有美麗旗袍的靚影。
喜歡這樣的畫面:江南的春天,煙雨迷蒙,撐著油傘的婀娜女子,著一襲素色旗袍,挺高了脖子,略帶哀怨的眼神,恍然若有所思,就這樣在雨中漫步……我一直對旗袍情有獨鐘,喜歡它的合體,它的雅致。
四、帶“綾羅”的詞語
成語如下:
綢繆桑土
綢繆束薪
綢繆帷幄
綢繆帷帳
未雨綢繆
綢繆牖戶
綢繆帳扆
綾羅綢緞
桑土綢繆
未雨綢繆
【綢緞】綢子和緞子,泛指絲織品.
【綢繆】chóumóu)纏綿:情意~.
【綢紋紙】一種印照片、放大照片用的紙,上面有象綢子的紋理(紋理比布紋紙細).
【綢舞】我國漢族舞蹈.舞者手持長綢揮舞,可舞單綢或雙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