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李清照悲傷的詩詞
武陵春 李清照 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這首詞是宋高宗紹興五年(1135)作者避難浙江金華時所作。
當年她是五十三歲。那時,她已處于國破家亡之中,親愛的丈夫死了,珍藏的文物大半散失了,自己也流離異鄉,無依無靠,所以詞情極其悲苦。
首句寫當前所見,本是風狂花盡,一片凄清,但卻避免了從正面描寫風之狂暴、花之狼藉,而只用“風住塵香”四字來表明這一場小小災難的后果,則狂風摧花,落紅滿地,均在其中,出筆極為蘊藉。而且在風沒有停息之時,花片紛飛,落紅如雨,雖極不堪,尚有殘花可見;風住之后,花已沾泥,人踐馬踏,化為塵土,所余痕跡,但有塵香,則春光竟一掃而空,更無所有,就更為不堪了。
所以,“風住塵香”四字,不但含蓄,而且由于含蓄,反而擴大了容量,使人從中體會到更為豐富的感情。次句寫由于所見如彼,故所為如此。
日色已高,頭猶未梳,雖與《鳳凰臺上憶吹簫》中“起來慵自梳頭”語意全同,但那是生離之愁,這是死別之恨,深淺自別。 三、四兩句,由含蓄而轉為縱筆直寫,點明一切悲苦,由來都是“物是人非”。
而這種“物是人非”,又決不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變化,而是一種極為廣泛的、劇烈的、帶有根本性的、重大的變化,無窮的事情、無盡的痛苦,都在其中,故以“事事休”概括。這,真是“一部十七史,從何說起”?所以正要想說,眼淚已經直流了。
前兩句,含蓄;后兩句,真率。含蓄,是由于此情無處可訴;真率,則由于雖明知無處可訴,而仍然不得不訴。
故似若相反,而實則相成。 上片既極言眼前景色之不堪、心情之凄楚,所以下片便宕開,從遠處談起。
這位女詞人是最喜愛游山玩水的。據周輝《清波雜志》所載,她在南京的時候,“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
冬天都如此,春天就可想而知了。她既然有游覽的愛好,又有需要借游覽以排遣的凄楚心情,而雙溪則是金華的風景區,因此自然而然有泛舟雙溪的想法,這也就是《念奴嬌》中所說的“多少游春意”。
但事實上,她的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豈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釋?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經預料到愁重舟輕,不能承載了。設想既極新穎,而又真切。
下片共四句,前兩句開,一轉;后兩句合,又一轉;而以“聞說”、“也擬”、“只恐”六個虛字轉折傳神。雙溪春好,只不過是“聞說”;泛舟出游,也只不過是“也擬”,下面又忽出“只恐”,抹殺了上面的“也擬”。
聽說了,也動念了,結果呢,還是一個人坐在家里發愁罷了。 王士稹《花草蒙拾》云:“‘載不動許多愁’與‘載取暮愁歸去’、‘只載一船離恨向兩州’,正可互觀。
‘雙槳別離船,駕起一天煩惱’,不免徑露矣。”這一評論告訴我們,文思新穎,也要有個限度。
正確的東西,跨越一步,就變成錯誤的了;美的東西,跨越一步,就變成丑的了。象“雙槳”兩句,又是“別離船”,又是“一天煩惱”,惟恐說得不清楚,矯揉造作,很不自然,因此反而難于被人接受。
所以《文心雕龍·定勢篇》說:“密會者以意新得巧,茍異者以失體成怪。”“巧”之與“怪”,相差也不過是一步而已。
李后主《虞美人》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只是以愁之多比水之多而已。
秦觀《江城子》云:“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則愁已經物質化,變為可以放在江中,隨水流盡的東西了。
李清照等又進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隨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來載。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中的《仙呂·點絳唇纏令·尾》云:“休問離愁輕重,向個馬兒上馱也馱不動。”
則把愁從船上卸下,馱在馬背上。王實甫《西廂記》雜劇《正宮·端正好·收尾》云:“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些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又把愁從馬背上卸下,裝在車子上。從這些小例子也可以看出文藝必須有所繼承,同時必須有所發展的基本道理來。
這首詞的整個布局也有值得注意之處。歐陽修《采桑子》云:“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欄干盡日風。
笙歌散盡游人去,始覺春空,垂下簾櫳,雙燕歸來細雨中。”周邦彥《望江南》云:“游妓散,獨自繞回堤。
芳草懷煙迷水曲,密云銜雨暗城西,九陌未沾泥。桃李下,春晚未成蹊。
墻外見花尋路轉,柳陰行馬過鶯啼,無處不凄凄。”作法相同,可以類比。
譚獻《復堂詞話》批歐詞首句說:“掃處即生。”這就是這三首詞在布局上的共有特點。
掃即掃除之掃,生即發生之生。從這三首的第一句看,都是在說以前一階段情景的結束,歐、李兩詞是說春光已盡,周詞是說佳人已散。
在未盡、未散之時,芳菲滿眼,花艷掠目,當然有許多動人的情景可寫,可是在已盡、已散之后,還有什么可寫的呢?這樣開頭,豈不是把可以寫的東西都掃除了嗎?及至讀下去,才知道下面又發生了另外一番情景。歐詞則寫暮春時節的閑淡愁懷,周詞則寫獨步回堤直至歸去的凄涼意緒,李詞則寫由風住塵香而觸發的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
而這些,才是作家所要表現的,也是最動人的部。
二、描述李清照悲傷感情的詩詞有哪些
浣溪沙 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鐘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 浣溪沙 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浣溪沙 髻子傷春慵更梳,晚風庭院落梅初,淡云來往月疏疏, 玉鴨薰爐閑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
浣溪沙 繡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面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編輯本段訴衷情 訴衷情 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時。
編輯本段菩薩蠻 菩薩蠻 歸鴻聲斷殘云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菩薩蠻 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沈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三、形容痛苦的詩句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樓昨夜又東風, -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闌玉砌依然在, ^ 只是朱顏改。
^ 問君能有幾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宋.辛棄疾> 辛苦糟蓬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鳳飄絮 身老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 長嘯亦何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鳳和雨 多情自古傷別離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朝酒醒何處 楊柳岸 曉風殘月 才始送春歸 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 千萬和春住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獨吟秋潭》 楓葉落了一回 天更涼 坐禪溪旁 夜闌風寒 沒有欲望 失去了冥想 一泓清冽的休止符 凝住了九曲回腸 秋去也 誰惆悵 欲箋心事 獨吟秋潭 難難難 沉靜的水面 倒映著月光 一道清凜的剪影 把我的容顏 拉的很瘦很長。
四、形容痛苦的詩句
酒力不能久,愁恨無可醫.
老去漸知時態薄,愁來惟愿酒杯深.
離愁漸行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撩亂邊愁聽不盡,高高秋月照長城.
綠楊芳草幾時休?淚眼愁腸先已斷.
落日五湖游,煙波處處愁.
夢江南 (唐)溫庭筠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菽洲!
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其二愁 【唐】曹鄴 澗草短短青,山月朗朗明. 此夜目不掩,屋頭烏啼聲.
其三愁 【唐】曹鄴 別家鬢未生,到城鬢似發. 朝朝臨川望,灞水不入越.
其一愁 【唐】曹鄴 遠夢如水急,白發如草新. 歸期待春至,春至還送人.
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鵲橋仙 (宋)秦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相思怨 (李冶)人道海水深,不抵相思半.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攜琴上高樓,樓虛月華滿.彈著相思曲,弦腸一時斷.
人言柳葉似愁眉,更有愁腸似柳絲.
三杯和萬事,一醉解千愁.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填新賦強說愁.
是落紅帶愁流處,記當日門掩梨花,剪燈深夜語.
是他春帶愁來,春歸何處,卻不解帶將愁去.
思帝鄉 (唐)韋莊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五、形容痛苦的詩句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 ^ 往事知多少。
^ 小樓昨夜又東風, - 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 雕闌玉砌依然在, ^ 只是朱顏改。
^ 問君能有幾多愁, - 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宋.辛棄疾<< 丑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辛苦糟蓬起一經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鳳飄絮 身老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 零丁洋里嘆零丁 我為靈芝仙草不為朱唇丹臉 長嘯亦何為 醉舞下山去明月逐人歸 此水幾時休 此恨何時已 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 更著鳳和雨 多情自古傷別離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朝酒醒何處 楊柳岸 曉風殘月 才始送春歸 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 千萬和春住 李清照《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蝶戀花 蘇軾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 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 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
笑漸不聞聲漸悄。 多情卻被無情惱。
《獨吟秋潭》 楓葉落了一回 天更涼 坐禪溪旁 夜闌風寒 沒有欲望 失去了冥想 一泓清冽的休止符 凝住了九曲回腸 秋去也 誰惆悵 欲箋心事 獨吟秋潭 難難難 沉靜的水面 倒映著月光 一道清凜的剪影 把我的容顏 拉的很瘦很長。
六、表示傷心,悲傷的詩句
表示傷心,悲傷的詩句:
1、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
2、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江城子》 蘇軾
3、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刺史》柳宗元
4、醉別西樓醒不記,春夢秋云,聚散真容易.斜月半窗還少睡,畫屏閑展吳山翠。
5、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蝶戀花》 晏幾道
6、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7、萬事都歸一夢了。曾向邯鄲,枕上教知道。百歲年光誰得到。其間憂患知多少。
8、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9、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10、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11、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12、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13、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14、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15、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有一般滋味在心頭。
16、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7、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18、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19、秋心一字捻作灰,是何滋味?是何滋味,臥讀琴譜卻為誰?
20、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宋代李清照的《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譯文:
荷已殘,香已消,冷滑如玉的竹席,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的脫下羅綢外裳,一個人獨自躺上眠床。仰頭凝望遠天,那白云舒卷處,誰會將錦書寄來?正是雁群排成“人”字,一行行南歸時候。月光皎潔浸人,灑滿這西邊獨倚的亭樓。花,自顧地飄零,水,自顧地漂流。一種離別的相思,牽動起兩處的閑愁。啊,無法排除的是——這相思,這離愁,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作者介紹: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號易安居士,漢族,山東省濟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七、描寫李清照的詩句
暈,李清照負詞名,詩卻很少。
那么多你都要? 詞?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五絕?絕句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詞?醉花陰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
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注釋】①瑞腦:龍腦香。
②金獸:獸形銅香爐。③紗廚:有紗帳的小床。
【評解】這是一首著名的重陽詞。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寫中,加入自己濃重的感情色彩,使 客觀環境和人物內心的情緒融和交織。
用黃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上片詠節令,“半夜涼初透”句,尖新在一“透”字。
下片“簾卷西風”兩句,千古艷傳;不惟句意秀穎,且以“東籬”、“暗香”,為“黃花”預作照應,有水到渠成之妙。 【集評】胡仔《苕溪漁隱叢話》:“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此語亦婦人所難到也。
伊士珍《瑯嬛記》:易安作此詞,明誠嘆絕,苦思求勝之,乃忘寢食三日夜,得十五闋,雜易安作以示陸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絕佳。
柴虎臣《古今詞論》:語情則紅雨飛愁,黃花比瘦,可謂雅暢。陳廷焯《白雨齋詞話》:深情苦調,元人詞曲往往宗之。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情深詞苦,古今共賞。起言永晝無聊之情景,次言重陽佳節之感人。
換頭,言向晚把酒。著末,因花瘦而觸及己瘦,傷感之至。
尤妙在“莫道”二字喚起,與方回之“試問閑愁知幾許”句,正同妙也。 詞?聲聲慢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注釋】①將息:將養休息。
②怎生:怎樣,怎么。③這次第:這一連串的情況。
【評解】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動詞壇的名作。通過秋景秋情的描繪,抒發國破家亡、天涯淪落的悲苦,具有時代色彩。
在結構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詞一氣貫注,著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訴,感人至深。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形象地抒寫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點點滴滴”又前后照應,表現了作者孤獨寂寞的憂郁情緒和動蕩不安的心境。全詞一字一淚,纏綿哀怨,極富藝術感染力。
【集評】羅大經《鶴林玉露》:起頭連疊七字,以婦人乃能創意出奇如此。楊慎《詞品》:宋人中填詞,易安亦稱冠絕,使在衣冠,當與秦七、黃九爭,不獨爭雄于閨閣也。
其詞名《漱玉集》,尋之未得,《聲聲慢》一詞,最為婉妙。張端義《貴耳集》:此乃公孫大娘舞劍手,本朝非無能詞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疊字者,用《文選》諸賦格。
后疊又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又使疊字,俱無斧鑿痕。更有一奇字云:“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黑”字不許第二人押。
婦人有此文筆,殆間氣也。徐釚《詞苑叢談》: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
劉體仁《七頌堂隨筆》:易安居士“最難將息”“怎一個愁字了得”深妙穩雅,不落蒜酪,亦不落絕句,真此道本色當行第一人也。周濟《介存齋詞選序論》:李易安之“凄凄慘慘戚戚”,三疊韻,六雙聲,是鍛煉出來,非偶然拈得也。
許昂霄《詞綜偶評》:易安此詞,頗帶傖氣,而昔人極口稱之,殆不可解。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后幅一片神行,愈唱愈妙。
陸鎣《問花樓詞話》:《聲聲慢》一詞,頓挫凄絕。吳灝《歷朝名媛詩詞》:易安以詞專長,揮灑俊逸,亦能琢煉。
其《聲聲慢》一闋,其佳處在后又下“點點滴滴”四字,與前照應有法,不是草草落句,玩其筆力,本自矯拔,詞家少有,庶幾蘇、辛之亞。 梁紹壬《兩般秋雨庵隨筆》:李易安詞:“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連上十四疊字,則出奇制勝,真匪夷所思矣。
梁啟超《中國韻文里頭所表現的情感》:那種煢獨恓惶的景況,非本人不能領略;所以一字一淚,都是咬著牙根咽下。 詞?永遇樂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瑕,記得偏重三五,鋪翠冠兒,捻金雪柳,簇帶爭濟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鬢,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注釋】①落日熔金:落日的顏色好象熔化的黃金。②合璧:象璧玉一樣合成一塊。
③吹梅笛怨:指笛子吹出《梅花落》曲幽怨的聲音。④次第:接⑦鋪翠冠兒:飾有翠羽的女式帽子。
⑧捻金雪柳:元宵節女子頭上的裝飾。 ⑨簇帶:妝扮之意。
【評解】這首詞通過南渡前后過元宵節兩種情景的對比,抒寫離亂之后,愁苦寂寞的情懷。上片從眼前景物抒寫心境。
下片從今昔對比中抒發國破家亡的感慨,表達沉痛悲苦的心情。全詞情景交融,跌宕有致。
由今而昔,又由昔而今,形成今昔盛衰的鮮明對比。感情深沉、真摯。
語言于樸素中見清新,平淡中見工致。 【集評】張端義《貴耳集》:易安居士李氏,趙明誠之妻。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形容痛苦的詩句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