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關于智謀的成語
你好! 田忌賽馬 圍魏救趙 草船借箭 三顧茅廬 淝水之戰 草船借箭 ( cǎo chuǎn jiè jiàn ) 解 釋 運用智謀,憑借他人的人力或財力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個智謀故事見于《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諸葛亮在推動孫劉聯盟的建立和運籌對曹軍作戰的方略中,所表現出的遠見卓識和超人才智,使器量狹小的周瑜妒火中燒。
為解除諸葛亮對他的威脅,周瑜又設下置諸葛亮于死地的圈套。 周瑜的如意算盤是:一方面以對曹軍作戰急需為名,委托諸葛亮在10日之內督造10萬枝箭;一方面吩咐工匠故意怠工拖延,并在物料方面給諸葛亮出難題,設置障礙,使諸葛亮不能按期交差。
然后周瑜再名正言順地除掉諸葛亮。圈套布置好的第二天,周瑜就集眾將于帳下,并請諸葛亮一起議事。
當周瑜提出讓諸葛亮在10日之內趕制10萬枝箭的要求時,諸葛亮卻出人意外地說:“操軍即日將至,若候10日,必誤大事。”他表示:只須3天的時間,就可以辦完復命。
周瑜一聽大喜,當即與諸葛亮立下了軍令狀。在周瑜看來,諸葛亮無論如何也不可能在3天之內造出10萬枝箭,因此,諳葛亮必死無疑。
諸葛亮告辭以后,周瑜就讓魯肅到諸葛亮處查看動靜,打探虛實。諸葛亮一見魯肅就說:“3日之內如何能造出10萬枝箭?還望子敬救我!”忠厚善良的魯肅回答說:“你自取其禍,教我如何救你?”諸葛亮說:“只望你借給我20只船,每船配置30名軍卒,船只全用青布為幔,各束草把千余個,分別樹在船的兩舷。
這一切,我自有妙用,到第三日包管會有10萬枝箭。但有一條,你千萬不能讓周瑜知道。
如果他知道了,必定從中作梗,我的計劃就很難實現了。”魯肅雖然答應了諸葛亮的請求,但并不明白諸葛亮的意思。
他見到周瑜后,不談借船之事,只說諸葛亮并不準備造箭用的竹、翎毛、膠漆等物品。 周瑜聽罷也大惑不解。
諸葛亮向魯肅借得船只、兵卒以后,按計劃準備停當。可是一連兩天諸葛亮卻毫無動靜,直到第三天夜里四更時分,他才秘密地將魯肅請到船上,并告訴魯肅要去取箭。
魯肅不解地問:“到何處去取?”諸葛亮回答道:“子敬不用問,前去便知。”魯肅被弄得莫名其妙,只得陪伴著諸葛亮去看個究竟。
當夜,浩浩江面霧氣霏霏,漆黑一片。諸葛亮遂命用長索將20只船連在一起,起錨向北岸曹軍大營進發。
時至五更,船隊已接近曹操的水寨。這時,諸葛亮又教士卒將船只頭西尾東一字擺開,橫于曹軍寨前。
然后,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制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 魯肅見狀,大驚失色,諸葛亮卻心底坦然地告訴他說:“我料定,在這濃霧低垂的夜里,曹操決不敢貿然出戰。
你我盡可放心地飲酒取樂,等到大霧散盡,我們便回。” 曹操聞報后,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
他急調旱寨的弓弩手6000人趕到江邊,會同水軍射手,共約1萬余人,一齊向江中亂射,企圖以此阻止擊鼓叫陣的“孫劉聯軍”。 一時間,箭如飛蝗,紛紛射在江心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之上。
過了一段時間后,諸葛亮又從容地命令船隊調轉方向,頭東尾西,靠近水寨受箭,并讓士卒加勁地擂鼓吶喊。等到日出霧散之時,船上的全部草把密密麻麻地排滿了箭枝。
此時,諸葛亮才下令船隊調頭返回。他還命令所有士卒一齊高聲大喊:“謝謝曹丞相賜箭!”當曹操得知實情時,諸葛亮的取箭船隊已經離去20余里,曹軍追之不及,曹操為此懊悔不已。
船隊返營后,共得箭10余萬枝,為時不過3天。魯肅目睹其事,極稱諸葛亮為“神人”。
諸葛亮對魯肅講:自己不僅通天文,識地利,而且也知奇門,曉陰陽。更善長行軍作戰中的布陣和兵勢,在3天之前已料定必有大霧可以利用。
他最后說:“我的性命系之于天,周公理豈能害我!”當周瑜得知這一切以后,大驚失色,自嘆不如。 。
二、關于計謀的詩句
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此宜禽獸夷狄所不忍為,而其人自視以為得計,聞子厚之風,亦可以少愧矣。”
明·無名氏《臨潼斗寶》頭折:“未知那小將軍,怎生排兵布陣,運智鋪謀,有何計策,保某赴會去也。”
元·鄭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哥也,你可憐見同衙共府,你休要運計鋪謀。”
唐·陸贄《論兩河及淮西利害狀》:“(王)武俊蕃種,有勇無謀。”
尚書·五子之歌》:“明明我祖,萬邦之君,有典有則,貽厥子孫。”《詩經·大雅·文王有聲》:“詒厥孫謀,以燕翼子。”
《三國志·蜀志·龐統傳》“親待亞于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傳》:“此誠出于險涂,非萬全之計也。”
《后漢書·王渙傳》:“又能以譎數發擿奸伏,京師稱嘆,以為渙有神算。
漢·張衡《南都賦》:“爾其則有謀臣武將,皆能攫戾執猛,破堅摧剛。”
元·馬致遠《漢宮秋》第一折:“不要倒好了他,眉頭一縱,計上心來。”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汝依違觀望其間,并不見出奇畫策,無非因人成事。”
宋·朱熹《朱文公文集·與楊子直書》:“而近年一種議論,乃欲周旋于二者之間,問互委曲,費盡心機。”
三、關于智謀的成語(30則)古詩(十首)名言二十條
足智多謀 神機妙算 未卜先知 瞞天過海 圍魏救趙 借刀殺人 以逸待勞 趁火打劫 聲東擊西 無中生有 暗渡陳倉 隔岸觀火 笑里藏刀 李代桃僵 順手牽羊 打草驚蛇 借尸還魂 調虎離山 欲擒故縱 拋磚引玉 擒賊擒王 釜底抽薪 混水摸魚 關門捉賊 遠交近攻 假途伐虢 反客為主 偷梁換柱 指桑罵槐 假癡不顛 上屋抽梯 樹上開花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
——**1965年1月題武侯祠 **,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共創始人之一,原國家副主席。(注)此聯刻木懸掛于武侯祠內正廳。
一番晤對:指劉備與諸葛亮隆中對策。千百年來,“三顧茅廬”一直被視為禮賢下士的典范,而《隆中對》更是千古絕唱。
董老對此大加謳歌。 伯仲之間見伊呂;先生有道出羲皇。
——黎天才集杜甫句題武侯祠 黎天才,1863年出生,民國將領,曾任職于張學良手下。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楹柱上。
道:立國策略和治國方略。羲皇:神話傳說中的帝王,一作伏羲、宓犧、包犧。
傳說他很有圣道,教人們結網捕魚,造字畫卦。聯句集杜甫詩句,上聯見《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下聯出自杜甫《醉時歌》。
二表深心透武略;三分鼎足見文韜。 ——王學仲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正廳兩側楹柱。
透:顯露。武略:武藝,即治國理民、戰略戰術方面的才華。
文韜:文才。二表:指前、后《出師表》。
三分,指預定天下三分的《隆中對》。 問鼎三分三顧地;出師兩表兩朝心。
——閻鈞天題武侯祠 聞鈞天,湖北浠水人,花鳥畫家。此聯落款署有“壬戌七月,閻鈞天八十三歲時書”。
現刻木懸掛于正廳兩側楹柱。問鼎: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之寶,楚子向王孫滿問鼎,有覬覦周室之意,后遂以問鼎喻篡奪。
《晉書·王敦傳》:“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這里借喻策劃重振漢室,一統天下。
當年正氣扶元氣;萬世人心仰赤心。 ——靜軒題武侯祠三義殿 靜軒,襄樊人,在書法、美術、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
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偏廳“三義殿”門側楹柱。元氣:中國哲學概念,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
《言毒》:“萬物之生,皆稟元氣”。這里借喻漢統。
空山蘋藻思靈澤;故國松楸夢惠陵。 ——佚名題武侯祠 抱膝夢回梁父吟;鞠躬淚灑老臣心。
——襄陽王樹人題武侯祠 抱膝:《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亮“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吟”。宋劉光祖《祭諸葛丞相文》:“究厥抱膝,伊呂比縱”。
三顧草廬知節操;兩出師表見精忠。 ——襄陽王樹人題武侯祠 節操:氣節,操守。
左思《詠史》:“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聯句意為:三顧方知亮氣節,兩表反映臣忠心。
岡枕南陽,依舊田園談泊;統開西蜀,尚留遺像清高。 ——佚名題武侯祠 這副對聯是建筑武侯祠時嵌入大殿正門兩側的。
南陽:南陽郡,東漢屬郡之一,時轄37縣,郡治宛(今河南南陽市)。隆中當屬南陽郡鄧縣所轄,故稱。
大猷是經,謀國早讀隆中對;談泊明志,慕公好為梁父吟。 ——襄陽縣政府地方財務委員會題武侯祠 此聯落款署有“重修諸葛武侯祠落成紀念,襄陽縣政府地方財務委員會謹志”。
大猷:道術,法則。鄭玄箋:“猷,道也”。
《書經·周宦》:“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經:被推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典籍。
兩表一對,鞠躬盡瘁酬三顧;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曹立庵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楹柱。
兩表:前、后《出師表》。一對:《隆中對》。
酬:酬謝。鼎足:比喻三分鼎峙,猶如鼎之三足。
《史記·淮陰侯列傳》:“天下三分,鼎足而居”。孚:為人信服。
《左傳·莊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隆中山育英才,英才弼國家;武侯祠敬先賢,先賢作楷模。
——佚名題武侯祠 滄海正橫流,策筆敢忘天下計;云霄一羽毛,耕桑長見古人心。 ——徐源泉題武侯祠 徐源泉,湖北黃岡人,生活于民國時期。
此聯落款“癸酉季夏重建武侯祠落成。黃岡徐源泉”橫流:海水四處奔放,這里比喻政治混亂,社會動蕩不安。
云霄一羽毛:指鸞鳳。這里稱諸葛亮的才干和品德于萬古的歷史長河中像在高空中飛翔的鸞鳳。
見:顯現。 畫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氣周瑜、辱司馬、擒孟獲,古今流傳。
——李云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正廳兩側楹柱上,落款署有“民國甲戊孟秋,黃岡李云題”。畫:謀劃,預定。
三分:天下三分。博望:古縣名,西漢置,治所在今河南方城西南。
祁山:在甘肅祁縣東,漢代在西漢水北岸筑城,即今祁山堡,為軍事必爭之地。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
周瑜:三國時吳國名將,曾助孫策創立孫吳政權,后輔孫權。司馬:司馬懿,魏大臣,多智謀,善權變,數與諸葛亮戰。
《晉書·宣帝紀》:“亮數挑戰,帝(司馬懿)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孟獲:三國時彝族首領之一。
建興三年,諸葛亮南征,他被七擒七縱,心悅誠服。后仕蜀。
草廬三顧,鼎足三分,不朽當年三義;君臣一德,兄弟一心,無雙后漢一人。 ——靜軒題武侯祠三義殿 此聯落款署有“辛酉冬,靜軒書”。
朽:磨滅、消失。三義:指劉、關、張桃園三結義。
德:德操。聯中稱諸葛亮是無雙的國士。
使先帝不三顧茅廬,笑布。
四、有關智謀的古詩
樓上的,你嘛給我拜托拜托好不好?人家說的是古詩,不是名人名言。
不知道曹植的《七步詩》算不算?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還有杜牧的《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予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還有這里有很多三國時候的詩詞,都跟計謀和歷史有關的。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 1.英雄露穎在今朝,一試矛兮一試刀。
初出便將威力展,三分好把姓名標。 2.運籌決算有神功,二虎還須遜一龍。
初出便能垂偉績,自應分鼎在孤窮. 3.人情勢利古猶今,誰識英雄是白身?安得快人如翼德,盡誅世上負心人! 4.十萬貔貅十萬心,一人號令眾難禁。如今割發權代首,方見曹瞞詐術深。
都 江 堰 此愁何時盡? 此恨何時了? 喋血沙場三十年, 空留《出師表》。 身外無他物, 心中有父老。
試看千年都江堰, 汗流知多少。 5. 官渡之戰 何日蕩冠仇? 沖天怒氣貫斗牛。
忍辱含垢多少事? 堪羞: 羞與鼠輩共神州! 拼將少年頭, 縱死不令萬事休。 雷霆萬鈞對天吼, 泰斗: 打遍天下無敵手! 6. 赤壁之戰 東吳精兵廣, 西蜀多強將。
同舟共濟譜一曲, 絕唱: 千百年來猶回蕩。 飲酒中軍帳, 既生周瑜何生亮? 天下無人出其上, 狂妄: 長江為之翻波浪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 白發漁喬江諸上, 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赤壁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予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贊子龍: 血染爭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征戰扶危主,唯有常山趙子龍。 贊云長 赤面秉赤心,騎赤兔追風,趨馳時不忘赤帝。
青燈觀青史,丈青龍偃月,隱微處無愧青天。 贊張飛 紅光罩體困龍飛,征馬沖開長坂圍。
四十二年真命主,將軍因得顯神威。 嘆何進: 漢室傾危天數終,無謀何進作三公; 幾番不聽忠臣諫,難免宮中受劍鋒. 贊赤兔馬: 奔騰千里蕩塵埃,渡水登山紫霧開. 掣斷絲韁搖玉轡,火龍飛下九天來. 少帝作: 天地易兮日月翻,棄萬乘兮退守藩. 為臣逼兮命不久,大勢去兮空淚潸. 唐妃作: 皇天將崩兮,后土頹;身為帝姬兮,恨不隨. 生死異路兮,從此別:奈何煢速兮,心中悲! 贊伍孚: 漢末忠臣說伍孚,沖天豪氣世間無. 朝堂殺賊名猶在,萬古堪稱大丈夫. 贊關公溫酒斬華雄: 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冬冬. 云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 道三英戰呂布: 漢朝天數當桓靈,炎炎紅日將西傾. 奸臣董卓廢少帝,劉協懦弱魂夢驚. 曹操傳檄告天下,諸侯奮怒皆興兵. 議立袁紹作盟主,誓扶王室定太平. 溫侯呂布世無比,雄才四海夸英偉. 護軀銀鎧砌龍鱗,束發金冠簪雉尾. 參差寶帶獸平吞,錯落錦袍飛鳳起. 龍駒跳踏起天風,畫戟熒煌射秋水. 出關搦戰誰敢當?諸侯膽裂心惶惶. 踴出燕人張翼德,手持蛇矛丈八槍. 虎須倒豎翻金線,環眼圓睜起電光. 酣戰未能分勝敗,陣前惱起關云長. 青龍寶刀燦霜雪,鸚鵡戰袍飛蛺蝶. 馬蹄到處鬼神嚎,目前一怒應流血. 梟雄玄德掣雙鋒,抖擻天威施勇烈. 三人圍繞戰多時,遮攔架隔無休歇. 喊聲震動天地翻,殺氣迷漫牛斗寒. 呂布力窮尋走路,遙望家山拍馬還. 倒拖畫桿方天戟,亂散銷金五彩幡. 頓斷絨絳走赤兔,翻身飛上虎牢關. 贊貂嬋: 原是昭陽宮里人,驚鴻宛轉掌中身, 只疑飛過洞庭春.按徹<<梁州>>蓮步穩, 好花風裊一枝新,畫堂香暖不勝春. 又詩曰: 紅牙催拍燕飛忙,一片行云到畫堂. 眉黛促成游子恨,臉容初斷故人腸. 榆錢不買千金笑,柳帶何須百寶妝. 舞罷高簾偷目送,不知誰是楚襄王. 嘆貂嬋間呂布董卓: 司徒妙算托紅裙,不用干戈不用兵. 三戰虎牢徒費力,凱歌卻奏鳳儀亭. 嘆董卓: 霸業成時為帝王,不成且作富家郎. 誰知天意無私曲,鹛塢方成已滅亡. 嘆蔡邕: 董卓專權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當時諸葛隆中臥,安肯輕身世亂臣. 贊王允: 王允運機籌,奸臣董卓休. 心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 英氣連霄漢,忠誠貫斗牛. 至今魂與魄,猶繞鳳凰樓.贊呂布轅門射戟: 溫侯神射世間稀,曾向轅門獨解危. 落日果然欺后羿,號猿直欲勝由基. 虎筋弦響弓開處,雕羽翅飛箭到時. 豹子尾搖穿畫戟,雄兵十萬脫征衣.嘆陳宮: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 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梁材. 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 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嘆呂布: 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 空余赤兔馬千里,漫有方天戟一枝. 縛虎望寬今太懦,養鷹休飽昔無疑. 戀妻不納陳宮諫,枉罵無恩'大耳兒'論玄德: 傷人餓虎縛休寬,董卓丁原血未干. 玄德既知能啖父,爭如留取害曹瞞? 贊玄德煮酒論英雄之隨機應變: 勉從虎穴暫趨身,說破英雄驚殺人. 巧借聞雷來掩飾,隨機應變信如神. 贊玄德離開曹操: 束兵秣馬去匆匆,心念天言衣帶中. 撞破鐵籠逃虎豹,頓開金鎖走蛟龍. 嘆袁術: 漢末刀兵起四方,無端袁術太猖狂. 不思累世為公相,便欲孤身作帝王. 強暴枉夸傳國璽,驕奢妄說應天祥. 渴思蜜水無由得,獨臥空床嘔血亡. 嘆禰衡: 黃祖才非長者儔,禰衡珠碎此江頭. 今來鸚鵡洲邊。
五、描寫智謀的成語
大智若愚 神機妙算 聰明伶俐 點頭會意 見經識經 見精識精 精明能干 精明強干 伶俐乖巧 伶牙俐齒 巧捷萬端 千伶百俐 手疾眼快 手急眼快 四清六活 別具慧眼 百伶百俐 冰雪聰明 聰明絕世 聰明伶俐 聰明一世 聰明正直 大巧若拙 福慧雙修 好漢不吃眼前虧 慧心妙舌 慧心巧思 好行小慧 絕頂聰明 精明能干 精明強干 絕圣棄智 敬謝不敏 謹謝不敏 錦心繡腸 口齒伶俐 蘭質蕙心 目達耳通 弄巧反拙 偶變投隙 七竅玲瓏 剔透玲瓏 秀外慧中 小黠大癡 右手畫圓,左手畫方 穎悟絕倫 穎悟絕人 予智予雄。
六、求關于智謀的詩成語句
三十六計:金蟬脫殼、拋磚引玉、借刀殺人、以逸待勞、擒賊擒王、趁火打劫、關門捉賊、渾水摸魚、打草驚蛇、瞞天過海、反間計、笑里藏刀、順手牽羊、調虎離山、李代桃僵、指桑罵槐、隔岸觀火、樹上開花、暗渡陳倉、走為上、假癡不癲、欲擒故縱、釜底抽薪、空城計、苦肉計、遠交近攻、反客為主、上屋抽梯、偷梁換柱、無中生有、美人計、借尸還魂、聲東擊西、圍魏救趙、連環計、假道伐虢。
足智多謀 神機妙算 未卜先知 瞞天過海 圍魏救趙 借刀殺人 以逸待勞 趁火打劫 聲東擊西 無中生有 暗渡陳倉 隔岸觀火 笑里藏刀 李代桃僵 順手牽羊 打草驚蛇 借尸還魂 調虎離山 欲擒故縱 拋磚引玉 擒賊擒王 釜底抽薪 混水摸魚 關門捉賊 遠交近攻 假途伐虢 反客為主 偷梁換柱 指桑罵槐 假癡不顛 上屋抽梯 樹上開花三顧頻煩天下計;一番晤對古今情。 ——**1965年1月題武侯祠 **,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共創始人之一,原國家副主席。
(注)此聯刻木懸掛于武侯祠內正廳。一番晤對:指劉備與諸葛亮隆中對策。
千百年來,“三顧茅廬”一直被視為禮賢下士的典范,而《隆中對》更是千古絕唱。董老對此大加謳歌。
伯仲之間見伊呂;先生有道出羲皇。 ——黎天才集杜甫句題武侯祠 黎天才,1863年出生,民國將領,曾任職于張學良手下。
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楹柱上。道:立國策略和治國方略。
羲皇:神話傳說中的帝王,一作伏羲、宓犧、包犧。傳說他很有圣道,教人們結網捕魚,造字畫卦。
聯句集杜甫詩句,上聯見《詠懷古跡五首》之五,下聯出自杜甫《醉時歌》。 二表深心透武略;三分鼎足見文韜。
——王學仲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正廳兩側楹柱。透:顯露。
武略:武藝,即治國理民、戰略戰術方面的才華。文韜:文才。
二表:指前、后《出師表》。三分,指預定天下三分的《隆中對》。
問鼎三分三顧地;出師兩表兩朝心。 ——閻鈞天題武侯祠 聞鈞天,湖北浠水人,花鳥畫家。
此聯落款署有“壬戌七月,閻鈞天八十三歲時書”。現刻木懸掛于正廳兩側楹柱。
問鼎:夏、商、周三代以九鼎為傳國之寶,楚子向王孫滿問鼎,有覬覦周室之意,后遂以問鼎喻篡奪。《晉書·王敦傳》:“有問鼎之心,帝畏而惡之”。
這里借喻策劃重振漢室,一統天下。 當年正氣扶元氣;萬世人心仰赤心。
——靜軒題武侯祠三義殿 靜軒,襄樊人,在書法、美術、文學、歷史學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詣。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偏廳“三義殿”門側楹柱。
元氣:中國哲學概念,指產生和構成天地萬物的原始物質。《言毒》:“萬物之生,皆稟元氣”。
這里借喻漢統。 空山蘋藻思靈澤;故國松楸夢惠陵。
——佚名題武侯祠 抱膝夢回梁父吟;鞠躬淚灑老臣心。 ——襄陽王樹人題武侯祠 抱膝:《三國志·諸葛亮傳》注引《魏略》:亮“每晨夜從容,常抱膝長吟”。
宋劉光祖《祭諸葛丞相文》:“究厥抱膝,伊呂比縱”。 三顧草廬知節操;兩出師表見精忠。
——襄陽王樹人題武侯祠 節操:氣節,操守。左思《詠史》:“功成恥受賞,高節卓不群”。
聯句意為:三顧方知亮氣節,兩表反映臣忠心。 岡枕南陽,依舊田園談泊;統開西蜀,尚留遺像清高。
——佚名題武侯祠 這副對聯是建筑武侯祠時嵌入大殿正門兩側的。南陽:南陽郡,東漢屬郡之一,時轄37縣,郡治宛(今河南南陽市)。
隆中當屬南陽郡鄧縣所轄,故稱。 大猷是經,謀國早讀隆中對;談泊明志,慕公好為梁父吟。
——襄陽縣政府地方財務委員會題武侯祠 此聯落款署有“重修諸葛武侯祠落成紀念,襄陽縣政府地方財務委員會謹志”。大猷:道術,法則。
鄭玄箋:“猷,道也”。《書經·周宦》:“若昔大猷,制治于未亂,保邦于未危。”
經:被推為典范的著作或宗教典籍。 兩表一對,鞠躬盡瘁酬三顧;鼎足六出,威德咸孚足千秋。
——曹立庵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祠內楹柱。兩表:前、后《出師表》。
一對:《隆中對》。酬:酬謝。
鼎足:比喻三分鼎峙,猶如鼎之三足。《史記·淮陰侯列傳》:“天下三分,鼎足而居”。
孚:為人信服。《左傳·莊公十年》:“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隆中山育英才,英才弼國家;武侯祠敬先賢,先賢作楷模。 ——佚名題武侯祠 滄海正橫流,策筆敢忘天下計;云霄一羽毛,耕桑長見古人心。
——徐源泉題武侯祠 徐源泉,湖北黃岡人,生活于民國時期。此聯落款“癸酉季夏重建武侯祠落成。
黃岡徐源泉”橫流:海水四處奔放,這里比喻政治混亂,社會動蕩不安。云霄一羽毛:指鸞鳳。
這里稱諸葛亮的才干和品德于萬古的歷史長河中像在高空中飛翔的鸞鳳。見:顯現。
畫三分、燒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氣周瑜、辱司馬、擒孟獲,古今流傳。 ——李云題武侯祠 此聯刻木懸掛于正廳兩側楹柱上,落款署有“民國甲戊孟秋,黃岡李云題”。
畫:謀劃,預定。三分:天下三分。
博望:古縣名,西漢置,治所在今河南方城西南。祁山:在甘肅祁縣東,漢代在西漢水北岸筑城,即今祁山堡,為軍事必爭之地。
諸葛亮北伐曹魏,六出祁山。周瑜:三國時吳國名將,曾助孫策創立孫吳政權,后輔孫權。
司馬:司馬懿,魏大臣,多智謀,善權變,數與諸葛亮戰。《晉書·宣帝紀》:“。
七、形容智謀的詞語有哪些
操勝算,用妙計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變通 兵略 才略 策略 乘機 乘勢 乘虛 從權 大略 膽略 多謀 活便 活動 活泛 活絡機變 機動 機謀 計策 計略 計謀 將略 良策 靈活 妙策 謀略 巧計 權變 權略 權宜上策 勝算 施計 識相 圖謀 下策 獻策 心機 心計 心路 心術 心數 尋隙 圓通 戰略智略 智謀 智術 中策反間計 空城計 苦肉計 連環計 靈活性 美人計 木馬計 頭腦活 有機變 有心計 走為上百年大計 擺迷魂陣 便宜行事 變通辦法 捕捉戰機 乘勢前進 乘虛而入 從權處理 打草驚蛇膽略過人 調虎離山 多謀善斷 耳軟心活 反客為主 費盡心機 釜底抽薪 隔岸觀火 工于心計關門捉賊 緩兵之計 渾水摸魚 機動靈活 機動掌握 及鋒而試 計出萬全 計謀深遠 假癡不癲 見風使舵 見機而作 見機行事 將錯就錯 將計就計 借刀殺人 借尸還魂 金蟬脫殼 錦囊妙計舉無遺策 看風使舵 窺測方向 老謀深算 李代桃僵 臨機處置 靈活機動 靈活運用 六韜三略瞞天過海 腦瓜子靈 盤馬彎弓 旁敲側擊 拋磚引玉 棄卒保車 千方百計 擒賊擒王 窮寇勿追權宜之計 人定勝天 軟硬兼施 三十六計 善自為謀 上屋抽梯 深謀遠慮 神機妙算 神通廣大聲東擊西 樹上開花 順風轉舵 算無遺策 隨風轉舵 隨機應變 通權達變 偷梁換柱 退兵之計萬全之策 萬全之計 為人聰明 圍魏救趙 文韜武略 無中生有 相機而動 相機行事 心眼活泛胸中甲兵 雄才大略 虛張聲勢 研桑心計 以毒攻毒 以攻為守 以求一逞 以退為進 以一持萬以逸待勞 因地制宜 因時制宜 陰謀詭計 有機可乘 有勇無謀 欲擒故縱 遠交近攻 運籌帷幄智略過人 智術短淺 走為上計 足智多謀 遵時養晦 坐收漁利 智勇雙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