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沒有關于相忘于江湖的句子或是文章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原鄉,與我坐望于光陰的兩岸。
彼處桃花盛開,絢爛滿天凄艷的紅霞,你笑得清淺從容,而我卻仍在這里守望,落英如雨,印證我佛拈花一笑的了然。
愛,如此繁華,如此寂寥。
起身,然后落座,知道,與你的緣份,也只有這一盞茶而已。結局早已先我抵達,蟄伏于四月的一場雨,十分鐘,或許不夠一生回憶,卻足以老去所有年華。
四月的天空潑滿青釉,你瓷青的衣襟在風里飄拂。陽光遍地,你信手拾起一枚,放進我手里,說:“我愛你!”三字成讖,我被你一語中的,從此,沉重的枷鎖背負我每個夢境,明知無望,卻固守著僅存的堅持,以為,終究可以將你守候成最美的風景。
若青春可以作注,我已押上一切籌碼,只待你開出一幅九天十地的牌九,示我以最終的輸贏。誰知,你竟中途離開,衣袖隨長風斜過,拂亂了賭局。無人坐莊,這一局牌宛然三月桃花,錯落于五月的湖面,飄散了滿湖的灰飛煙滅。
遂重新檢視命運,看它如何寫就這一段際遇。暮色四合,天邊的浮云已漸暗。人走,茶亦涼,有明月,照你的背影涉水而過,十丈紅塵飾你以錦繡,千朵芙蓉衣你以華裳,而你竟無半點回顧,就這樣,輕易穿越我一生的滄桑。
攤開手掌,陽光菲薄,一如你的許諾。太愛你,所以希望你以許諾勾兌眼淚,以永恒明見柔情,卻不曾料到,歲月將你的微笑做了伏筆,只待風沙四起,塵埃遍野,便折戟揚刀,殺一個回馬槍,陷我于永無翻身之日的險境。
沒有狂歌當哭的勇氣,卻在倒地時明心見性,瞥見萬里風沙之上,有人沉腕撥鐙,疾書一行字:“相忘于江湖”。朱砂如血,觸目驚心。
忘,談何容易?煙水亭邊,你用青色絲絳挽就了我的心結,江南的水光瀲滟了你的眼,你已是我一生的水源,潤我干涸的視線,柔我冷硬的心痂,忘記你,不如忘記我自己。
而夜幕,卻依舊如期降臨,深冬的風替換曾經的煙花三月,舉目四望,偌大的桌邊只我一人,空對,一盞冰冷的茶。
竟是不能不忘。
也罷,且學你拂袖而去,菩提樹下覓一方青石,靜待,看滄海變桑田。
你已到達彼岸,水草豐美,桃花怒放,便是落雨,也有一番風細柳斜的心事。我只能做到起身離席,卻仍無法與你同步。其實,又何曾與你同步過?一盞茶的愛,終我一生,也只有這一盞茶的溫度,由暖而涼,片刻而已。
你抬手落筆,轉折勾挑出青春的天書,我是你無法辯識的狂草,短短一行,被你飛快地寫下,翻過。再提起,只怕也要在多年以后,由闊達圓和的魏體悄然重寫,方可看清。當初的揮毫潑墨,竟是如此輕易,如此不堪。
回憶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一場宿醉。醒來時,天依舊清亮,風仍然分明,而光陰的兩岸,終究無法以一葦渡杭,我知你心意。
無須更多言語,我必與你相忘于江湖,以滄桑為飲,年華果腹,歲月做衣錦華服,于百轉千回后,悄然轉身,然后,離去。
二、“相忘于江湖”是誰的詩句﹖
相忘于江湖(《莊子·大宗師》語句)
“相忘于江湖”出自《莊子·大宗師》,原指兩條魚因泉水干涸,被迫相互呵氣,以口沫濡濕對方來保持濕潤。它們不禁懷念昔日在江湖中互不相識,自由自在的生活。現多指在塵世中忘卻彼此,不通音訊。亦多見于情感散文中,指放下對某種情感過于執著的追求,彼此放手。臺灣現代女作家簡媜有散文《相忘于江湖》。
出處與解析: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這段話意思應該是:與其大家在困難的時候互相幫助、互相攙扶,不如大家互不相識而能夠自由自在地生活。它提醒人們要見微知著,謹慎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免得把自己置于困難境地。
三、“不如相忘于江湖”是誰的詩句﹖
此句源自《莊子*內篇*大宗師》:"泉涸,魚相處于陸,相噓(左"口"右"句")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直譯這一段大概是這樣的:泉水干了后,魚兒們一同困在陸地上,互相呼吸著口中的濕氣,互相用口中的唾沫濕潤著對方,(即便如此)還不如在江湖中相互忘記。與其贊譽堯而謄罵桀,到不如把二者都忘掉同化于大道。看樣子莊周說的很明白,其實即使瀕臨絕滅但仍相守在一起的魚兒并不比盡管放棄堅守但可以游樂于江湖的魚兒高尚或者值得敬佩到哪里去。就如同所謂人世間的好壞一樣,其實原本是沒有什么分別的,只要你順其自然,或無為或無所不為,一樣可以殊途同歸證于大道。其實,孔子的一段話倒是可以作為注解—孔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以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于是,莊子的所謂"相忘于江湖"的含義已經昭然若揭了,于是也呼應了他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之者,殆而已矣(齊物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枯了,兩條相愛的魚呆在了陸地上,它們只有互相哈氣濕潤對方,但是像這樣茍延殘喘的生活,還不如在江湖中互相忘卻的好。
四、有一句話是相忘于江湖,完整的句子是什么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此句源自《莊子*內篇*大宗師》:"泉涸,魚相處于陸,相噓(左"口"右"句")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直譯這一段大概是這樣的:泉水干了后,魚兒們一同困在陸地上,互相呼吸著口中的濕氣,互相用口中的唾沫濕潤著對方,(即便如此)還不如在江湖中相互忘記。與其贊譽堯而謄罵桀,到不如把二者都忘掉同化于大道。看樣子莊周說的很明白,其實即使瀕臨絕滅但仍相守在一起的魚兒并不比盡管放棄堅守但可以游樂于江湖的魚兒高尚或者值得敬佩到哪里去。就如同所謂人世間的好壞一樣,其實原本是沒有什么分別的,只要你順其自然,或無為或無所不為,一樣可以殊途同歸證于大道。其實,孔子的一段話倒是可以作為注解—孔子曰:"魚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以養給;相造乎道者,無事而生定。故曰:魚相忘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于是,莊子的所謂"相忘于江湖"的含義已經昭然若揭了,于是也呼應了他的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矣。已而為之者,殆而已矣(齊物論)"。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泉水干枯了,兩條相愛的魚呆在了陸地上,它們只有互相哈氣濕潤對方,但是像這樣茍延殘喘的生活,還不如在江湖中互相忘卻的好。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相忘于江湖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