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求描寫洛陽城市面貌的古代詩句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莊
13爭得大裘長萬丈, 與君都蓋洛陽城。 白居易
14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 杜甫
16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宋 司馬光
17何人不愛洛陽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清 劉灝
18曾為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唐 歐陽修
19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李白
21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唐 歐陽修
22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唐 王維
23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那堪好風景, 獨上洛陽橋。 唐 李益
24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唐 李頎
25洛陽吹別風, 龍門起斷煙。 唐 李賀
26俯視洛陽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在三湘。 唐 賈至
28今我不樂思洛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語洛陽使, 為傳邊塞情。 唐 崔顥
30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唐 陳子昂
31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唐 李白
32漢有洛陽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陽城東西, 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 今來花似雪。
34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吳均
35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晉 蕭衍
36既乏瑯邪政, 方憩洛陽社。 唐 謝珧
37悠悠遠行歸,經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唐 崔顥
38洛陽三月梨花飛, 秦地行人春憶歸。 唐 崔顥
39傳聞合浦葉, 遠向洛陽飛。 唐 江左
40洛陽誰不死? 戡死聞長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唐 白居易
42風起洛陽東, 香過洛陽西. 三國 曹鄴
43洛陽之興衰,天下治亂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業, 永懷河洛間. 宋 陸游
45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周易》
46長安重游俠, 洛陽富財雄。 唐 盧照鄰
二、描寫洛陽的詩句多寫幾個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功夫織得成.唐·劉克莊《鶯梭》 3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 4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5掛林風景異, 秋似洛陽春 .唐·王績《野望》 6花開花落二十日, 一城之人皆若狂 唐 白居易 7唯有牡丹真國色, 花開時節動京城. 唐 劉禹錫 8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唐 歐陽修 9當春天地爭奢華, 洛陽園苑尤紛拏. 唐 韓愈 10香車傾一顧, 驚動洛陽塵.唐·韓愈《李花二首》 11北邙山頭少閑土, 盡是洛陽人舊墓. 唐 王建 12洛陽城里春光好, 洛陽才子他鄉老. 唐 韋莊 13爭得大裘長萬丈, 與君都蓋洛陽城. 白居易 14玉樓金闕慵歸去,且插梅花醉洛陽.朱敦儒(宋) 15白日放歌須縱酒, 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唐 杜甫 16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宋 司馬光 17何人不愛洛陽花,占斷城中好物華. 清 劉灝 18曾為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 唐 歐陽修 19春風一夜吹鄉夢,又逐春風到洛城. 唐 武元衡 20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唐 李白 21直須看盡洛陽花,始共春風容易別. 唐 歐陽修 22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唐 王維 23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那堪好風景, 獨上洛陽橋. 唐 李益 24鄭國游人未及家,洛陽行子空嘆息. 唐 李頎 25洛陽吹別風, 龍門起斷煙. 唐 李賀 26俯視洛陽川, 茫茫走胡兵. 唐 李白 27柳絮飛時別洛陽,梅花發后在三湘. 唐 賈至 28今我不樂思洛陽,身欲奮飛病在床. 唐 杜甫 29寄語洛陽使, 為傳邊塞情. 唐 崔顥 30悠悠洛陽去, 此會在何年. 唐 陳子昂 31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唐 李白 32漢有洛陽子, 少年明是非. 宋 王安石 33洛陽城東西, 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 今來花似雪. 34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唐 吳均 35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晉 蕭衍 36既乏瑯邪政, 方憩洛陽社. 唐 謝珧 37悠悠遠行歸,經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唐 崔顥 38洛陽三月梨花飛, 秦地行人春憶歸. 唐 崔顥 39傳聞合浦葉, 遠向洛陽飛. 唐 江左 40洛陽誰不死? 戡死聞長安. 唐 白居易 41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唐 白居易 42風起洛陽東, 香過洛陽西. 三國 曹鄴 43洛陽之興衰,天下治亂之喉也. 宋 李格非 44惶惶祖宗業, 永懷河洛間. 宋 陸游 45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 《周易》 46長安重游俠, 洛陽富財雄. 唐 盧照鄰 47欲問古今興廢事, 請君只看洛陽城! 宋 司馬光 48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 三國魏 曹植 50崤函有帝皇之宅,河洛為王者之里. 晉 左思 《三都賦》 51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間. 漢 司馬遷 52人間佳節惟寒食, 天下明園重洛陽. 宋 邵雍 53洛陽牡丹甲天下. 宋 54漢魏文章半洛陽. 漢魏 55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三國魏 曹植 56生在蘇杭,葬在北邙. 唐 57洛陽名園歌舞沉, 亂鴉啼破林幾深. 宋 58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59終童山東之英妙,賈生洛陽之才子. 晉 潘岳 60朝來渡口逢京使,說道煙塵近洛陽. 唐 白居易 61洛陽訪才子,江岑作流人. 唐 孟浩然 62驅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古詩十九首之三》 63洛陽三月飛胡沙,洛陽城中人怨嗟. 唐 李白 64華林滿芳景,洛京遍陽春. 唐 李世民 65鼓吹威夷狄,旌軒溢洛陽. 唐 李隆基 66南渡洛陽津,西望十二樓.明堂坐天子,月朔朝諸侯. 唐 王昌齡 67何如御京洛,流霰下天津. 唐 許敬宗 68三年一上計,萬國趨河洛.唐 張九齡 69京洛皇居,芳禊春馀. 唐 崔智賢 70銘開武巖側,圖薦洛川中. 唐 武則天 71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唐 韓愈 72今到白氏詩句出,無人不詠洛陽秋. 唐 徐凝 73記得歸詩章,花多屬洛陽. 唐 白居易 74洛陽芳樹映天津,灞岸垂楊窣地新. 唐 李隆基 75洛京千里近,離緒亦紛紛. 唐 武元衡 76行看洛陽陌,光景麗天中. 唐 張九齡 77東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會公卿. 唐 蘇颋 78緣憂武昌柳, 遂憶洛陽花. 唐 李商隱 79回首洛陽花石盡,煙渺黍離之地,更不復、新亭墮淚. 宋 文及翁 80人間何曾識姚魏,相公新移洛中裔. 宋 楊萬里 81千嬌百媚看不夠,魂牽三月洛陽花. 唐 木蘭花 82古來利與名,俱在洛陽城. 唐 于鄴記得采納啊。
三、描寫“贊美洛陽”的古詩詞有哪些
《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唐·韋莊、《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宋·歐陽修、《秋思》唐·張籍 1、原文:《菩薩蠻·洛陽城里春光好》唐·韋莊 洛陽城里春光好,洛陽才子他鄉老。
柳暗魏王堤,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譯文:春暖花開,萬象更新。
洛陽城里,春光明媚,嬌好異常。可是,我這個天涯浪子,卻只能異地漂泊,老死他鄉。
眼前的魏王堤上,楊柳依依,濃蔭茂密。而我心懷隱痛,滿心凄迷,惆悵不已。
桃花嫣紅,春水碧綠,煙籠柳堤,水浴鴛鴦。此物之出雙入對,相守相依,更勾起我這個離人永隔之悲苦。
無以釋解,只好把一腔相思相憶之情凝結成的絲絲愁恨,化解到落日西沉的余暉之中。遠方的人兒呵,遙遠的故國呵,你知道不,我這是在懷念著你呵! 賞析: 這首詞是韋莊在公元九世紀(唐僖宗中和年間)避亂洛陽時的作品。
韋莊客居洛陽,正是國家多事之秋,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自己則浪跡他鄉一事無成。所以詞一開頭,就以排比偶句寫景抒慨。
上句寫景,洛陽多花,春光確實很好;下句抒慨,洛陽多才子,但他們卻因為生不逢時而垂老他鄉。洛陽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觸發了他的隱憂,可見這位“洛陽才子”此時感慨頗深。
這里,“春光好”是淡寫,“他鄉老”卻是重筆,情景兩兩對舉,比照十分鮮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現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卻在“他鄉”、雖“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戲劇家湯顯祖讀到這里說“可憐可憐,使我心惻”(湯顯祖評本《花間集》卷一),可見“他鄉老”一語,既是韋莊一類晚唐士人的慨嘆,也是歷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塊壘。
三四句承上,一句寫景,一句寫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貞觀中,以賜魏王泰”而得名,它是東都洛陽的游賞勝景。
但安史亂后,東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況此時游賞,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著一“暗”字,雖是煙籠柳堤的實景描繪,但也確是作者的虛筆映襯,從中透露出一種歷史與人生的迷蒙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時心轉迷”的心態。
眼前所見的是春光繚亂、煙柳迷茫之景,胸中翻騰的是懷才不遇、心志凄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憂傷之中。
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詩中所寫的“魏王堤畔柳如煙,有客傷時獨扣舷”的情與景,不過這里情景更為密合,意旨更為蘊藉。 過片與首句呼應,具體描繪春光之好:桃花紅艷,春水清澈,鴛鴦雙雙,嬉戲水上,一片明麗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
寫到這里,作者似乎已從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脫出來,陶醉于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實并不,后面兩句說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來表現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達自己的心迷:“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這里,詞人面對殘暉,一方面是恨意郁結,家國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頭凝結。下一“凝”字,極共沉重。
另方面是深切憶念,故國之憶,親友之憶,都化成怨在心底激蕩。下一 “憶”字,格外深摯。
“君不知”三字,以怨對方的不知、無情、無動于衷,曲折表達自己的憶念之深、之切、之誠、之純,真是“無限低徊,可謂語重心長矣”(丁壽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詞》乙篇)。吳蘅照在《蓮子居詞話》中說:“韋相清空善轉”。
這首詞,以恨轉憶,以景迷轉心迷,以情景反差轉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吳蘅照說他“善轉”是不錯的。 洛陽是詞人的第二故鄉,因而他對洛陽有著深厚的感情。
此詞開頭,即疊用“洛陽”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這種感情的具現。“洛陽才子”是詞人自指,因為他的成名之作《秦婦吟》就是在洛陽寫的,并獲得了“秦婦吟秀才”的美譽。
洛陽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陰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蔭游人;二是桃花水暖,鴛鴦雙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楊柳依依,更添離別之情;鴛鴦喁喁,益增寂寞之感。
這些都是詞人在洛陽所習見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喚。 2、《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宋·歐陽修 洛陽正值芳菲節,秾艷清香相間發。
游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杏花紅處青山缺,山畔行人山下歇。
今宵誰肯遠相隨,惟有寂寥孤館月。 譯文:洛陽春濃花滿城,姹紫嫣紅香正濃。
游絲有意,苦留游客絲縈繞。楊柳無情,爭相送別為那般。
杏花紅處,遮去青山一片青。山路遠,行人山下歇驛站。
相去遠,今宵誰能與我伴,唯有寂寞、孤館與明月。 賞析: 用“洛陽正值芳菲節”開頭,一下子就把讀者帶進了離人所的滿城春色的地方。
但作者并不滿足于此,他又用“秾艷清香相間發”來進一步渲染“芳菲節”,使洛陽的春色變得更為具體可感。“秾艷”一句不僅使人想見花木繁盛、姹紫嫣紅的景象,而且還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陣陣春風吹送過來的陣陣花香。
接下去兩句“游絲有意苦相縈,垂柳無端爭贈別”既是寫景,又已暗含眷戀送別者的感情。“游絲”是蜘蛛所吐的絲,春天飄蕩空中,隨處可見。
庾信的《春賦》就曾用“一叢香草足礙人,數尺游絲即橫路”來點染春景。游絲和垂柳原是無情之物,但惜別者眼中,它們卻仿佛變得有情了。
這里作者用擬人化的手法,說游。
四、寫出關于洛陽的詩句
洛陽春日最繁花,紅綠蔭中十萬家。
誰道群花如錦繡,人將錦繡學群花。
這是司馬光《洛陽看花》一詩中的詩句。
關于洛陽牡丹牡丹曾有這樣一個傳說:牡丹花本來是長安多,有一年冬天,武則天寫下詔令:
明朝游上苑,火急報春知。
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
到次日凌晨,百花皆開,只有牡丹不放。武則天大怒,把它們貶植洛陽。誰知牡丹一到洛陽,居然競相怒放。武則天下令用火來燒,結果火雖燒焦了枝干,花卻更為奪目。
還有: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五、求關于洛陽的詩句和有關的歷史
歷史: 戲答元珍——歐陽修詩句: 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始見花.殘雪壓枝猶有桔,凍雷驚筍欲抽芽.夜聞歸雁增鄉思,病入新年感物華.曾是洛陽花下客,野芳雖晚不須嗟.歷史: 賈生——王安石詩句:漢有洛陽子,少年明是非.所論多感慨,自信肯依違.死者若可作,今人誰與歸?應須蹈東海,不但涕沾衣.歷史:洛陽牡丹——歐陽修詩句: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
我昔所記數十種,于今十年半忘之。開圖若見故人面,其間數種昔未窺。
客言近歲花特異,往往變出呈新枝。洛人驚夸立名字,買種不復論家資。
比新較舊難優劣,爭先檀價各一時。當時絕品可數者,魏紅窈窕姚黃肥。
壽安細葉開尚少,朱砂玉版人未知。傳聞千葉昔未有,只從左紫名初馳。
四十年間花百變,最后最好潛溪緋。今花雖新我未識,未信與舊誰妍媸。
當時所見己云絕,豈有更好此可疑。古稱天下無正色,似恐世好隨時移。
鞓紅鶴翎豈不美,**色如避新來姬。何況遠說蘇與賀,有類后世夸嬙施。
造化無情疑一概,偏此著意何其私。又疑人心愈巧偽,天欲斗巧窮精微。
不然元化樸散久,豈特近歲尤澆漓。爭新斗麗若不已,更后百載知何為。
但令新花日愈好,惟有我老年年衰。歷史:送應氏——曹植 詩句: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
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
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氣結不能言。歷史: 擬行路難——鮑照詩句: 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千斫復萬鏤,上刻秦女攜手仙。
承君清夜之歡娛,列置幃里明燭前。外發龍鱗之丹彩,內含麝芬之紫煙。
如今君心一朝異,對此長嘆終百年。歷史:別詩——范云詩句: 洛陽城東西,長作經時別。
昔去雪如花,今來花似雪。 行路難——吳均 洞庭水上一株桐, 經霜觸浪困嚴風。
昔時抽心耀白日, 今旦臥死黃沙中。 洛陽名工見咨嗟, 一翦一刻作琵琶。
白璧規心學明月, 珊瑚映面作風花。 帝王見賞不見忘, 提攜把握登建章。
掩抑摧藏張女彈, 殷勤促柱楚明光。 年年月月對君子, 遙遙夜夜宿未央。
未央采女棄鳴篪, 爭先拂拭生光儀。 茱萸錦衣玉作匣, 安念昔日枯樹枝。
不學衡山南嶺桂, 至今千年猶未知。 莫愁歌——蕭衍 河中之水向東流, 洛陽女兒名莫愁。
莫愁十三能織綺, 十四采桑南陌頭。 十五嫁為盧家婦, 十六生兒字阿侯。
盧家蘭室桂為梁, 中有郁金蘇合香。 頭上金釵十二行, 足下絲履五文章。
珊瑚掛鏡爛生光, 平頭奴子提履箱。 人生富貴何所望, 恨不嫁與東家王。
落日悵望——謝眺 昧旦多紛喧, 日晏未遑舍。 落日余清陰, 高枕東窗下。
寒槐漸如束, 秋菊行當把。 借問此何時, 涼風懷朔馬。
已傷歸暮客, 復思離居者。 情嗜幸非多, 案牘偏為寡。
既乏瑯邪政, 方憩洛陽社。 遇長安使寄裴尚書——江總 傳聞合浦葉, 遠向洛陽飛。
北風尚嘶馬, 南冠獨不歸。 去云目徒送, 離琴手自揮。
秋蓬失處所, 春草屢芳菲。 太息關山月, 風塵客子衣。
哭孔戡——白居易 洛陽誰不死?戡死聞長安。 我是知戡者,聞之涕泫然。
戡佐山東軍,非義不可干。 拂衣向西來,其道直如弦。
從事得如此,人人以為難。 人言明明代,合置在朝端。
或望居諫司,有事戡必言。 或望居憲府,有邪戡必彈。
惜哉兩不諧,沒齒為閑官。 竟不得一日,謇謇立君前。
形骸隨眾人,斂葬北邙山。 平生剛腸內,直氣歸其間。
賢者為生民,生死懸在天。 謂天不愛人,胡為生其賢? 謂天果愛民,胡為奪其年? 茫茫元化中,誰執如此權? 楊柳枝——白居易 陶令門前四五樹, 亞夫營里百千條。
何似東都正二月, 黃金枝映洛陽橋。 四望樓——曹鄴 樓在洛陽東,今廢。
秦時有貴公子賈虛每日宴其上。 背山見樓影,應合與山齊。
座上日已出,城中未鳴雞。 無限燕趙女,吹笙上金梯。
風起洛陽東,香過洛陽西。 公子長夜醉,不聞子規啼。
春夜別友人——陳子昂 銀燭吐清煙,金尊對綺筵。 離堂思琴瑟,別路繞山川。
明月懸高樹,長河沒曉天。 悠悠洛陽去,此會在何年。
遼西作————崔顥 燕郊芳歲晚,殘雪凍邊城。 四月青草合,遼陽春水生。
胡人正牧馬,漢將日征兵。 露重寶刀濕,沙虛金鼓鳴。
寒衣著已盡,春服與誰成? 寄語洛陽使,為傳邊塞情。 渭城少年行————崔顥 洛陽三月梨花飛,秦地行人春憶歸。
揚鞭走馬城南陌,朝逢驛使秦川客。 驛使前日發章臺,傳道長安春早來。
棠梨宮中燕初至,葡萄館里花正開。 念此使人歸更早,三月便達長安道。
長安道上春可憐,搖風蕩日曲江邊。 萬戶樓臺臨渭水,五陵花柳滿秦川。
秦川寒食盛繁華,游子春來不見家。 斗雞下杜塵初合,走馬章臺日半斜。
章臺帝城稱貴里,青樓日晚歌鐘起。 貴里豪家白馬驕,五陵年少不相饒。
雙雙挾彈來金市,兩兩鳴鞭上渭橋。 渭城橋頭酒新熟,金鞍白馬誰家宿。
可憐錦瑟箏琵琶,玉臺清酒就倡家。 下婦春來不解羞,嬌歌一曲楊柳花。
贈輕車 ————崔顥 悠悠遠行歸,經春涉長道。 幽冀桑始青,洛陽蠶欲老。
憶昨戎馬地,別時心草草。 烽火從北來,邊城閉常早。
平生少相遇,未得展懷抱。 今日杯酒間,見君交情好。
寄韓諫儀注————杜甫 今我。
六、洛陽城里風光好的詩詞
山水詩是唐代詩歌流派,是繼承東晉陶淵明的山水田園派。
代表人物有盛唐的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中唐的韋應物、柳宗元等。
詩歌多以反映田園生活、描繪山水景物為主要內容。其中以王維成就為高,他是詩人,又是畫家,能以畫理通之于詩,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于李杜之外,別立一宗,對后世影響很大。
山水詩:
《鹿柴》王維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影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春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鳥鳴澗》王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竹里館》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山中》王維
荊溪白石出,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山居秋瞑》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過故人莊》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飲酒》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七、關于洛陽的古詩詞有哪些
1、鄉書何處達? 歸雁洛陽邊。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譯文:寄出去的家信不知何時才能到達,希望北歸的大雁捎到洛陽去。 2、洛陽三月花如錦,多少工夫織得成。
唐·劉克莊《鶯梭》 譯文:洛陽三月,百花爭奇斗艷,競相開放,猶如錦繡。費了多么大的工夫,才織成如此壯麗迷人的春色啊! 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唐·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譯文:朋友啊,洛陽親友若是問起我來;就說我依然冰心玉壺,堅守信念! 4、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唐·張籍《秋思》 譯文:一年一度的秋風,又吹到了洛陽城中,身居洛陽城內的游子,不知家鄉的親人怎么樣了;寫封家書問候平安,要說的話太多了,又不知從何說起。
5、白玉誰家郎,回車渡天津。看花東陌上,驚動洛陽人。
——唐代:李白《洛陽陌》 譯文:那個面白如玉的是誰家的少年郎?他已回車過了天津橋。在城東的大道上看花,驚動得洛陽人都來看他。
6、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顏容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
——唐代:王維《洛陽女兒行》 譯文:洛陽有一位女子住在我家對門,正當十五六的芳年容顏非常美麗。她的丈夫騎一匹青白相間的駿馬,馬具鑲嵌著珍貴的美玉。
她的婢女捧上黃金的盤子,里面盛著烹制精細的鯉魚。
八、關于洛陽所有的古詩詞
洛陽女兒行年代:【唐】 作者:【王維】 體裁:【樂府】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幃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熏香坐。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注釋】越女:指未入宮時的西施。
【簡析】:本詩是詩人十六歲時的作品。詩中的“女兒”似是一小家碧玉而驟名成為貴婦人,但她的生活并不幸福,除了陪丈夫玩樂之外,就只余下“妝成只是熏香坐”的空虛。
和浣紗的越女究竟誰可憐?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作迥然不同的理解。詩的主旨是諷喻的,但也透出憐惜之情。
和夢得洛中早春見贈七韻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體裁:【五古】 眾皆賞春色,君獨憐春意。春意竟如何,老夫知此味。
燭余減夜漏,衾暖添朝睡。恬和臺上風,虛潤池邊地。
開遲花養艷,語懶鶯含思。似訝隔年齋,如勸迎春醉。
何日同宴游,心期二月二。 社 日王駕 鵝湖山下稻粱肥, 豚柵雞棲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 家家扶得醉人歸。 芙蓉樓送辛漸 唐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忘名字了)洛陽自古多才子,唯愛春風爛漫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洛陽女兒行》 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秋思》 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九、描述洛陽的句子
洛陽是一座底蘊深厚、名重古今的歷史文化圣城。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歷史上先后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是我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都城。沿洛河一字排開的夏都二里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舉世罕見。現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余萬件。
洛陽是一座底蘊深厚、名重古今的歷史文化圣城。作為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歷史上先后有13個王朝在洛陽建都,是我國建都最早、歷時最長、朝代最多的都城。沿洛河一字排開的夏都二里頭、偃師商城、東周王城、漢魏故城、隋唐洛陽城五大都城遺址舉世罕見。現有全國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余萬件。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關于描寫洛陽城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