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描寫臨沂的詩句
蒙山高,沂水長,沂蒙山區好地方。
素以沂蒙山區而著稱的山東省臨沂市,位于山東省東南部,轄三區九縣,面積1.72萬平方公里,人口1000萬,是山東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行政區。 臨沂市地處東南沿海,地理位置優越,區位優勢明顯,基礎設施完善。
區位上,東靠日照港、嵐山港和連云港,屬新亞歐大陸橋東方橋頭堡范疇,處于山東和江蘇兩個經濟大省的交界處,南北交匯,海陸兼濟,發展空間廣闊。經過建國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臨沂市已奠定了良好的發展基礎。
臨沂飛機場通達全國十幾個城市,京滬高速公路、日東高速公路、新亞歐大陸橋鐵路、沿海鐵路大通道在臨沂市境內縱橫交錯,構成了一個非常便捷的陸海空立體交通主干網,加上不斷完善的現代化通訊網,使得沂蒙大地對外聯系的時空距離大大縮短,客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在這里多緯交匯,內外雙向互動,輻射海內外,一個大開放、大交融、大發展的格局已經初步形成。 臨沂市地貌類型多樣,融北國的粗獷風光與南國的魚米之鄉風韻于一體,鐘靈毓秀,儀態萬方。
北部是綿延起伏的群山,中部是逶迤的丘陵,南部是一望無際的沖積平原。北部的蒙山,以“天然氧吧”、“養生長壽”而聞名,橫亙數百里,七十二主峰、三十六洞天,集險、奧、幽、曠、奇、雄、秀于一體,遙對泰山,雄奇壯美。
蜿蜒的沂河,如鑲嵌的玉帶,縱貫全境,充滿靈氣。南部的臨郯蒼平原,沃野萬頃,稻花飄香。
優美的《沂蒙山小調》唱出了臨沂無限秀美的風光。 臨沂市是一塊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
幾十萬年前的沂河兩岸就活動著人類祖先的足跡,臨沂古城已有2400多年的歷史。聞名中外的《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竹簡就出土在這里,擁有精美的漢畫像石刻的沂南北寨漢墓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臨沂市博物館存有文物萬余件,其中國家級文物300余件。
臨沂還是一代名相諸葛亮、書圣王羲之、書法家顏真卿、算圣劉洪,以及曾子、匡衡、王祥等的故鄉。他們燦若星辰,光照千秋,折射著沂蒙大地人杰地靈、鐘靈毓秀的光輝。
臨沂市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戰爭年代,沂蒙人民為抗擊外來侵略和中國革命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三萬沂蒙的優秀兒女獻身疆場。
車輪滾滾的支前隊伍、送子送郎參軍的動人場面、紅嫂的感人故事、名垂青史的孟良崮戰役記下了這一段光榮的革命業績。 臨沂市資源豐富,人民勤勞樸實,是一塊充滿活力的熱土。
從**同志批示過的歷家寨,到全國第一個電氣化村劉團村,再到艱苦奮斗的新典型羅莊、沈泉莊、九間棚,體現了臨沂人民吃苦耐勞、自強不息的精神風貌。改革開放的春風使沂蒙大地生機勃勃,萬象更新,工、農、商、旅、交通、城建、通訊、電力及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臨沂西郊批發城聞名全國,位居全國綜合批發市場第三位,成為魯、蘇、豫、皖地區最大的商品集散地,現正致力于發展現代物流形式,建設區域性現代物流中心,一座歷史古城正在以昂揚的姿態和嶄新的面貌迅速崛起,發展成就令人刮目相看。
臨沂市也是山東省的旅游資源大市。良好的生態環境,悠久的歷史,昌達的文化和革命老區的光榮傳統為臨沂市提供了豐富多彩的高品位的旅游資源。
立足這些旅游資源優勢,近幾年臨沂市的旅游業快速發展。在“十五”計劃中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具有臨沂特色的“沂蒙好風光”戰略,旅游開發突出了“綠色沂蒙”、“紅色風情”、“文韜武略”三大主題,沂蒙旅游的形象和品牌正在越來越鮮明,越來越突出。
【臨沂的資源】 臨沂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區東南部和魯東丘陵南部,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北而南,有魯山、沂山、蒙山、尼山四條主要山脈呈西北東南向延伸,控制著沂沭河上游及其主要支流的流向。以沂沭河流域為中心,北、西、東三面群山環抱。
向南構成扇狀沖積平原。地形復雜,差異明顯,山區重巒迭嶂,千峰凝翠,丘陵逶迤蜿蜒,連綿起伏,平原坦蕩如砥,一望無際,河道縱橫交差,碧水如練。
山地、丘陵、平原面積各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山地集中分布在沂水、沂南、蒙陰、平邑、費縣、莒南等縣。
地勢較高,一般海拔400米以上。山地植被比較茂密,是發展林果業、畜牧業的主要基地,黃煙、花生、小麥、地瓜等農作物亦有種植。
丘陵主要分布于山區外圍,沂水、沂南、莒南、蘭山、蒼山、臨沭、郯城、平邑等地都有分布, 以沭河以東分布最廣,一般海拔200米—400米。丘陵地帶的土壤砂性大,適耕性好,土層較簿,保水肥能力差, 適宜發展防護林和經濟林,是花生、地瓜、玉米、黃煙等作物的的主要產地。
平原有沂沭河沖積平原、山間溝谷平原、澇洼平原。沂沭河沖積平原主要分布在沂水南部、沂南東部、河東、蘭山、羅莊、蒼山、郯城。
臨郯蒼平原土層深厚,土質肥沃,是糧食和蔬菜主要產區, 素有“糧倉”之譽。 山間溝谷平原主要分布在費縣、平邑中部,蒙山前平坦谷地,蒙陰、沂南、沂水等縣的山間溝谷之中,土層深厚,質地適中,多種小麥、玉米等作物。
澇洼地平原主要分布于蒼山和郯城南部,土壤粘重,排水不暢,易澇,多種小麥、水稻、蔬菜等作物。 本市內地質構造復雜, 地層發。
二、描寫春天的詩句
春曉 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詠柳 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
清平樂(詞) 黃庭堅 春歸何處?寂寞無行路。若有人知春去處,喚取歸來同住。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百囀無人能解,因風飛過薔薇。
其他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宋 王安石《泊船瓜洲》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唐 戴叔倫《蘇溪亭》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唐 杜甫《春望》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春無蹤跡誰知?除非問取黃鸝。
宋· 黃庭堅《清平樂》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宋· 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唐 杜甫《春夜喜雨》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唐 韓愈《晚春》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唐 崔護《題都城南莊》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 趙嘏《喜張?h及第》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唐 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宋· 王安石《元日》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宋· 王安石《春夜》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宋· 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滿園春色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宋 葉紹翁《游園不值》 楊柳不遮春色斷,一枝紅杏出墻頭 宋· 陸游《馬上作》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宋 宋祁《玉樓春》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唐· 白居易《憶江南》: 一春常是雨和風,風雨晴時春已空 宋· 陸游《豆葉黃》 細聽春山杜宇啼,一聲聲是送行詩 宋· 辛棄疾《浣溪沙》 春陰垂野草青青,時有幽花一樹明。
宋· 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 宋· 姜夔《揚州慢》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南唐 李煜《虞美人》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南唐 李煜《虞美人》。
三、關于我的家鄉臨沂的作文
我的家鄉---臨沂蒙山著錦八百里,沂河泛銀五千年。
――題記臨沂――我的家鄉,這座地處沂蒙山區的古老城市,五千年的燦爛文化連綿不斷發展而來,這厚重的歷史是怎樣的神秘柔美啊!從蒙山到沂河,從古老到現代,綺麗的風光給臨沂增添了一絲耀眼的亮色。一代書圣王羲之為臨沂的文化增光添彩,《蘭亭序》的美名天下聞名;一代名將孫武、孫臏為臨沂的歷史書寫新的篇章,《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天下景仰……抗日戰場灑熱血,改革開放勇爭前。
我們不會忘記沂蒙紅嫂的舉動,不會忘記自衛軍的勇猛,更不會忘記沂蒙人民的赤誠;我們同樣不會忘記**的批示,不會忘記帶頭人的淳樸,更不會忘記沂蒙人民的精神。我們不會忘記,歷史也同樣銘記! 于是,有了這座歷史文化名城。
歷史的腳步翻開新的篇章,臨沂――我的家鄉,這座地處沂蒙山區的古老城市,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如今正煥發出勃勃生機。“人人那個都說哎,沂蒙山好……”沂蒙山好地方,沂河泛銀,蒙山綿延,高山流水的美景令人心曠神怡。
臨沂變了,變得越來越美麗了。每天清晨,推開窗戶,撲面而來的是清新的空氣和淡淡的花草的清香。
這些“輕描淡寫”也許微不足道,但濱河大道兩旁的“濃妝艷抹”卻不能不讓人眼前一亮。嫩綠的草叢、嬌艷的鮮花,錯落有致的廣場,如詩如畫,美不勝收。
于是,一座山水生態城拔地而起。歷史再次演繹新的神話,臨沂――我的家鄉,這座地處沂蒙山區的古老城市,正向著新的太陽昂首前進。
小商品市場琳瑯滿目,南北商業的物流中心,臨沂正向著現代化、商業化的進程奮然前行。我們可以驕傲地說:“臨沂是一座名副其實的物流城!”因為來自四海八方的朋友證實了這一點,又以他們的行動繼續開拓創新。
于是,山東臨沂――物流天下。啊,臨沂,你每天都有新的面孔,每天都發生著新的變化,唯有不變的是那傳承臨沂歷史、深深直根于沂蒙。
四、搜集關于描寫戰場的詩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 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揮手自茲去, 蕭蕭班馬鳴。 (李白:《送友人》) 好山好水看不足, 馬蹄催趁月明歸。
(岳飛《池州翠微亭》) 云橫秦嶺家何在? 雪擁南關馬不前。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山回路轉不見君, 雪上空留馬行處。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岑參)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飲琵琶馬上催。 (王翰《涼州詞》) 射人先射馬, 擒賊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王昌齡《出塞》) 胡馬依北風, 越鳥巢南枝。
(《古詩十九首》之《行行重行行》) 馬作的盧飛快, 弓如霹靂弦驚。 (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五、關于勞動的名言或詩詞 臨沂人知道哪些
1.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杜荀鶴
2.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四時田園雜興》
3.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4.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5. 開門半山月,立馬一庭霜。方夔《早行》
6.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古風二首其二》
7. 怪禽啼曠野,落日恐行人。賈島《暮過山村》
8. 得魚不自飽,辛苦為誰忙。《題畫》
9.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10. 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情寸功。杜荀鶴《題弟侄書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