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菊花與酒的詩句
陶淵明《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對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和郭主簿
晉·陶淵明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馀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二、陶淵明飲酒提到菊花的詩句
陶淵明《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對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和郭主簿 晉·陶淵明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馀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三、【有關菊花的古詩著名的詩句】
描寫菊花詩句名句一瞥 ⑴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元稹《菊花》) ⑵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黃巢《題菊花》) ⑶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盡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菊花》) ⑷ 王孫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鬃毛. 露濕秋香滿池岸,由來不羨瓦松高. (鄭谷《菊》) ⑸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范曾大《重陽后菊花三首》) ⑹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后,勢利交親不到門. (范曾大《重陽后菊花三首》) ⑺ 羞與春花艷冶同,殷勤培溉待西風. 不須牽引淵明此,隨分籬邊要幾叢. (劉克莊《菊》) ⑻ 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味濃.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墮北風中! (鄭思肖《寒菊》) ⑼ 瘦菊依階砌,檐深承露難. 莫言根蒂弱,翻足奈秋寒. (陳佩《瘦菊為小婢作》) ⑽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由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朱淑真《黃花》) 陶淵明 飲酒-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鄭板橋在《畫菊與某官留別》中寫道:“進又無能退又難,宦途踞蹐不堪看.吾家頗有東籬菊,歸去秋風耐歲寒.” 冷吟秋色詩千首,醉酹寒香酒一杯”是大文學家曹雪芹的心境. 李清照以菊花自比,寫下了“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黃巢:“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和令狐相公玩白菊 劉禹錫 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裝.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向風搖羽扇,含露滴瓊漿.高艷遮銀井,繁枝覆象床. 桂叢慚并發,梅蕊妒先芳.一人瑤華詠,從此播樂章. 菊 袁崧 靈菊植幽崖,擢穎凌寒飆. 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條. 重陽席上賦白菊 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人少年場.。
四、贊美菊花的和酒詩句
贊美菊花的和酒詩句
陶淵明詠菊詩
(一)
秋菊有佳色,不同桃李枝.成蹊在其下,秾艷能幾時?
惟愛此霜杰,單含貞秀姿,故人都壺至,賞趣聊賦詩.
(二)
今生幾叢菊,花色又新變.披甲老鑄金,西風任酣戰.
群芳爭媚春,晚節孰為殿.結契渾忘言,應為人所羨.
(三)
采菊東籬下,晨光猶熹微.繁霜拂我帽,零露沾我衣,
寒英自禿發,敗葉徒翻飛.榮枯有常理,吾意且忘機.
(四)
芳菊開林耀,因風傳冷香.荷鉏不知倦,時為栽花忙.
豈止供欣賞,還宜充糗糧.食之可延壽,有酒須盡觴.
(五)
菊解制頹齡,斯為卻老藥.花葉附枝干、未嘗見凋落.
吾生雖有涯,此命久已托.無酒空服華,閑淫亦云樂.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乃瞻衡字,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對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和郭主簿
晉·陶淵明
和澤周三春,清涼素秋節.
露凝無游氛,天高肅景澈.
陵岑聳逸峰,遙瞻皆奇絕.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銜觴念幽人,千載撫爾訣.
檢素不獲展,厭厭竟良月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憂物,遠我遺世情.
一觴雖獨進,杯盡壺自傾.
日入群動息,歸鳥趨林鳴.
嘯傲東軒下,聊復得此生.
世短意常多,斯人樂久生.
日月依辰至,舉俗愛其名.
露凄暄風息,氣澈天象明.
往燕無遺影,來雁有馀聲.
酒能祛百慮,菊解制頹齡.
如何蓬廬士,空視時運傾
陶淵明《飲酒》其五
五、陶淵明詠酒和菊花的詩詞
源遠流長的中國詩酒文化 中國是一個以詩傳世的古國,又是一個盛產名酒的古國.詩,是人類精神勞動產生的高雅的文學奇葩;酒,是人類物質生產的精華瓊漿.在中國,從遠古以來,詩與酒就交織在一起,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而形成獨具中國特色的“中國詩酒文化”.在中國文化漫長發展過程中,詩依從文學而出現,在其他文學樣式尚處于胎眠時期,詩就在人們精神勞動中脫穎而出.詩是概括生活,濃縮語言,凝煉真情,富于內在,旋律優美的文學樣式.她為時代脈搏跳動,是人們精神世界最敏銳的觸須.以詩的總體而論,她是人類進入文明的象征.在人類精神領域和文化藝術領域里,她對哲理、道德、文學、美學進行廣泛而深遠的探索,從中凝聚、提煉詩的真諦.詩的廣義被人們推崇為至高無上的美學代名詞,如論述到古代的燦爛文化,泛稱為詩;談到每個民族,每個國家輝煌的歷史,稱為史詩.推而廣之,贊美大自然中的山川江海,以至于事物、境界、語言、品德、情操,都冠之以詩.酒,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含糖的物質在酶的作用下變成酒精,再加其他物質進行勾兌,便成為各種香型的酒.大自然不停地運行,某種物質由于天氣的溫度、濕度、光照等諸條件在適合演變規律之下,天然地造化出酒.中國早年就有“猿猴造酒”的傳奇之說.無獨有偶,法國也有鳥類造酒的傳說.這就證明,酒存在于大自然的物質世界,由于各種條件符合釀成的必然,于是就出現了酒.人類,在自然規律的啟迪下,發現酒,進而自覺地釀造酒,這是順理成章的行為了.關于酒,在中國的出現,有文字記載最早的有“儀狄造酒”、“杜康造酒”之說.從歷史年代推算,儀狄在前,傳說她是舜的女兒,與禹同時代,而杜康是西周之后的春秋時代的人.可是,在我國龍山文化遺址中出土了樽、缶、杯、斝等形狀古樸的新石器時代酒器;從西安半坡村遺址出土的陶器中,發現如甲骨文、金文中“酉”字形狀的陶罐,這種陶罐距現在約有七千余年;從山東大汶口遺址也出土了大量樽、缶、杯、斝等盛酒的陶器.由此證明,早在儀狄時代的四千年前,中國不但有了酒和酒器,而且飲酒已比較普遍了.從遠古起,在中國,詩與酒就交融在一起.古代帝王祭祀山川、祖宗和舉行朝廷大典,都奉獻酒誦頌詩;唐朝在鄉試飲酒禮中要誦《鹿鳴》之詩,稱之為“鹿鳴宴”.從宮廷到民間,酒與詩不僅是人們物質生活的需要,也成為人們一種精神生活的需要.古代飲酒誦詩,非常注重禮儀,在《詩經?賓之初宴》篇中有:“飲酒孔嘉,維其令儀”(飲酒是美好的享受,要保持高雅的風度).古往今來,在中國詩酒文化形成的過程中,涌現出許多傳誦至今的佳話.魏晉時代,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成為廣為傳誦的名句.東晉詩人陶淵明的詩有一半談到酒,如“試酌百情遠,垂觴忽忘天”.唐代,詩歌大盛,詩人們嗜酒成風.代表人物首推詩仙李白,其中“李白斗酒詩百篇”,更是成為詩酒交融的名句.“酒渴思吞海,詩狂欲上天”的杜甫在為眾詩人畫像的《飲中八仙歌》中生動地描繪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位詩仙在《將進酒》中吟到:“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在《把酒問月》中唱到“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杜甫的詠酒絕唱,稱著于世.與李白同代的愛酒詩人,先后還有賀知章、孟浩然、王昌齡、白居易、劉禹錫、元稹、李商隱、皮日休等等.從唐代詩人嗜酒,詩歌繁榮,可以看出詩酒交融的盛況.白居易的名作《琵琶行》,是在他飲酒微醉中寫成的.無獨有偶,北宋時的詩人蘇東坡,在山東密州(現諸城),中秋節飲酒,喝到微醉時,詩興大發,寫下豪邁悲涼的千古絕唱《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南宋時,詩人陸游曾感慨地詠吟:“百歲光陰半歸酒,一生事業略存詩”…….中國是一個慕古文化國家,從遺留下來如煙海的詩與酒交融的史料中,摘取點點,可窺豹一斑了.對獨具中國特色的詩酒文化的形成,筆者與艾青同志曾探討過,從史料上看,詩的形成到酒的出現,兩者即結合在一起,詩酒撞擊的燦爛火花,一直照耀著詩酒文化漫長的畫卷.中國詩酒文化,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獨立文化體系.縱觀詩酒文化發展史,酒醉詩情,詩美酒醉;詩借酒神采飛揚,酒借詩醇香飄溢.詩與酒,相映生輝,形成絢爛的文明景觀.詩人艾青把詩酒交融,比喻為“詩酒聯姻,源遠流長”.詩人賀敬之把詩酒交融譽為“詩情如酒,酒意如詩”.詩人綠原對詩酒從各自的內涵向對方伸延,說:“詩是水中酒,酒是文中詩”.從古至今,詩酒交融,詩酒聯姻的軼聞趣事,膾炙人口,傳為佳話,豐富美化了人的感情世界.。
六、關于菊花的詩句
相關詩詞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 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 卓為霜下杰。 唐·黃巢《不第后賦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 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 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 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 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 復結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 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 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 芭蕉新折敗荷傾。
耐寒唯有東籬菊, 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 (詳見詞條:菊花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劉禹錫《菊花》 家家菊盡黃,梁園獨如霜。
瑩靜真琪樹,分明對玉堂。 仙人披雪氅,素女不紅裝。
粉蝶來難見,麻衣拂更香。 向風搖羽扇,含露滴瓊漿。
高艷遮銀井,繁枝覆象床。 桂叢慚并發,梅蕊妒先芳。
一人瑤華詠,從此播樂章。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黃金裙, 亭亭白玉膚。
極知時好異, 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 抱技寧自枯。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 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 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 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 升君白玉堂。
唐·黃巢《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 蕊寒香冷蝶難來。 他年我若為青帝, 報與桃花一處開。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 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 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陽后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 依前金屋照泥沙。 世情幾女無高韻, 只看重陽一日花。
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 重陽錯把配萸技。 開遲愈見凌霜操, 堪笑兒童道過時。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 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 猶得車清觴。
宋·朱淑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 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 不隨黃葉舞秋風。
宋·朱淑貞《菊花》 菊花如志士, 過時有余香。 粲粲滋夕合, 英英傲晨霜。
七、關于菊花的詩句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
唐·黃巢《詠菊》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還持今歲色,復結后年芳。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元稹《菊花》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唐·吳履壘《菊花》
粲粲黃金裙,亭亭白玉膚。極知時好異,似與歲寒俱。 墮地良不忍,抱技寧自枯。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宋·范成大《重陽后菊花》: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宋·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
宋·朱淑貞《菊花》: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唐·黃巢《題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
宋·朱淑貞《菊花》
菊花如志士,過時有余香。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
八、關于菊花的詩句
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唐·太宗《賦得殘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 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 還持今歲色,復結后年芳。
唐·白居易《詠菊》: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唐·李商隱《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 陶令籬邊色,羅含宅里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 愿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
宋·蘇軾《趙昌寒菊》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
明·唐寅《菊花》
故園三徑吐幽叢,一夜玄霜墜碧空。多少天涯未歸客,盡借籬落看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