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云南大理三塔的名句
詠雪 (元)吳澄 臘轉鴻鈞歲已殘,①東風剪水下天壇。
剩添吳楚千汪水,②壓倒秦淮萬里山。 風竹婆娑銀鳳舞,③云松偃蹇玉龍寒。
④ 不知天上誰橫笛,吹落瓊花滿世間。 【注釋】 ①臘:臘月,農歷十二月。
鴻鈞:指自然界的變化。 ②吳楚:泛指今江蘇、安徽、湖北一帶,這里古代分屬吳國和楚國。
③婆娑:形容盤旋的樣子。 ④偃蹇(yǎn jiǎn):形容屈曲盤繞的狀態。
【解析】 這是一首描寫冬日雪景的詩。詩的大意說:大自然運轉到臘月,一年也就快過完了,寒冷的東北風把水剪成片片雪花,降落到天壇。
大雪紛紛,鋪天蓋地,更加增添了吳楚一帶的千條江水。皚皚白雪,氣勢磅礴,仿佛要壓倒秦淮流域的萬里群山。
雪壓竹枝,在陣風的吹拂下,搖曳不定,宛如銀鳳飛舞。高高的云松,像屈曲盤旋的玉龍,令人望而生寒。
不知誰在天上吹奏橫笛,吹落這瓊瑤碎玉般的雪花撒滿人間。這首詩是吟詠雪的,但詩的通篇沒有出現一個“雪”字。
可是讀起來,會覺得句句都是在寫雪,并且寫得巧妙、新奇、夸張、形象,這是這首詩的一個突出特點 可以嗎? 可以的話點個贊吧。
二、關于崇圣寺三塔的名句
關于崇圣寺三塔的名句有:1、題崇圣寺唐代:許渾西林本行殿,池榭日坡阤。
雨過水初漲,云開山漸多。 曉街垂御柳,秋院閉宮莎。
借問龍歸處,鼎湖空碧波。2、寓崇圣寺懷李校書唐代:許渾幾日臥南亭,卷簾秋月清。
河關初罷夢,池閣更含情。 寒露潤金井,高風飄玉箏。
前年共游客,刀筆事戎旌。3、崇圣寺斌公房唐代:賈島近來惟一食,樹下掩禪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壞衲衣。 白須長更剃,青靄遠還歸。
仍說游南岳,經行是息機。4、寄崇圣寺僧(一作關山寄詩贈清越)唐代:曹松不醉長安酒,冥心只似師。
望山吟過日,伴鶴立多時。 溝遠流聲細,林寒綠色遲。
庵西蘿月夕,重約語空期。5、崇圣寺斌公房宋代:高翥近來唯一食,樹下掩禪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壞衲衣。白須長更剃,青靄遠還歸。
仍說游南岳,經行是息機。
三、關于崇圣寺三塔的名句
關于崇圣寺三塔的名句有:
1、題崇圣寺
唐代:許渾
西林本行殿,池榭日坡阤。
雨過水初漲,云開山漸多。
曉街垂御柳,秋院閉宮莎。
借問龍歸處,鼎湖空碧波。
2、寓崇圣寺懷李校書
唐代:許渾
幾日臥南亭,卷簾秋月清。
河關初罷夢,池閣更含情。
寒露潤金井,高風飄玉箏。
前年共游客,刀筆事戎旌。
3、崇圣寺斌公房
唐代:賈島
近來惟一食,樹下掩禪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壞衲衣。
白須長更剃,青靄遠還歸。
仍說游南岳,經行是息機。
4、寄崇圣寺僧(一作關山寄詩贈清越)
唐代:曹松
不醉長安酒,冥心只似師。
望山吟過日,伴鶴立多時。
溝遠流聲細,林寒綠色遲。
庵西蘿月夕,重約語空期。
5、崇圣寺斌公房
宋代:高翥
近來唯一食,樹下掩禪扉。
落日寒山磬,多年壞衲衣。
白須長更剃,青靄遠還歸。
仍說游南岳,經行是息機。
四、有關云南大理三塔的名句
詠雪 (元)吳澄 臘轉鴻鈞歲已殘,①東風剪水下天壇。
剩添吳楚千汪水,②壓倒秦淮萬里山。 風竹婆娑銀鳳舞,③云松偃蹇玉龍寒。
④ 不知天上誰橫笛,吹落瓊花滿世間。 【注釋】 ①臘:臘月,農歷十二月。
鴻鈞:指自然界的變化。 ②吳楚:泛指今江蘇、安徽、湖北一帶,這里古代分屬吳國和楚國。
③婆娑:形容盤旋的樣子。 ④偃蹇(yǎn jiǎn):形容屈曲盤繞的狀態。
【解析】 這是一首描寫冬日雪景的詩。詩的大意說:大自然運轉到臘月,一年也就快過完了,寒冷的東北風把水剪成片片雪花,降落到天壇。
大雪紛紛,鋪天蓋地,更加增添了吳楚一帶的千條江水。皚皚白雪,氣勢磅礴,仿佛要壓倒秦淮流域的萬里群山。
雪壓竹枝,在陣風的吹拂下,搖曳不定,宛如銀鳳飛舞。高高的云松,像屈曲盤旋的玉龍,令人望而生寒。
不知誰在天上吹奏橫笛,吹落這瓊瑤碎玉般的雪花撒滿人間。這首詩是吟詠雪的,但詩的通篇沒有出現一個“雪”字。
可是讀起來,會覺得句句都是在寫雪,并且寫得巧妙、新奇、夸張、形象,這是這首詩的一個突出特點 可以嗎? 可以的話點個贊吧。
五、大理三塔的景色描寫
大理三塔,位于大理城北約一公里處。
雪巒萬仞、鏤銀灑翠的點蒼山峙其后,波濤萬頃、橫練蓄黛的洱海嵌于前。三塔鼎峙,撐天拄地;玉柱標空,雄渾壯麗,為蒼洱間的勝景之一。
“勝地標三塔,浮圖秘鬼工。”三塔的主塔名叫千尋塔,高69.13米,為方形16層密檐式塔,與西安大小雁塔同是唐代的典型建筑。
塔下仰望,只見塔矗云端,云移塔駐,似有傾倒之勢。塔的基座呈方形,分二層,下層邊長為33.5米,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上層邊長21米,其東面正中有石照壁,上有黔國公沐英后裔沐世階題的“永鎮山川”四個大字,莊重雄奇,頗有氣。
六、四年級傳統文化關于游覽云南大理的崇圣寺三塔的導游詞
這個問題問我就比較清楚了,我是云南省國際旅行社的,我之前就是做導游的, 歡迎大家來到素有“文獻名邦”之稱的大理旅游。
大 理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美麗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是**批準的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大理古稱葉榆,因五代時白蠻首領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而得名。
唐宋時,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勝有蒼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崇圣寺三塔,它已成為大理旅游的標志。
崇圣寺概況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峰。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
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觀音,大理地區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 這個問題問我就比較清楚了,我是云南省國際旅行社的,我之前就是做導游的, 歡迎大家來到素有“文獻名邦”之稱的大理旅游。
大 理 大理是滇西高原上的一座美麗的城市,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是**批準的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并且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大理古稱葉榆,因五代時白蠻首領段思平建立了大理國而得名。
唐宋時,大理是云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理的名勝有蒼山、洱海、古城及蝴蝶泉,我們今天要游覽的是崇圣寺三塔,它已成為大理旅游的標志。
崇圣寺概況 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峰。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
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觀音,大理地區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續云南通志》記載:“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
1961年3月,被**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游區。
崇圣寺到了,請隨我下車。 塔的基本知識 進入大門,我們就能清楚地看到位于臺階之上的三塔。
前方正中較大的稱千尋塔,兩側位置靠后的塔規模較小一些。 塔起源于印度,最早用于藏佛的舍利,形狀為一個半圓形墳冢。
傳人中國后,與中國傳統建筑相結合,演化出豐富的形式,有樓閣式、密檐式、覆缽式、金剛寶座式等。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塔均為密檐式。
大理地區盛行建塔,除三塔外,還有一塔、蛇骨塔等。 千尋塔 千尋塔全名為“法界通靈明道乘塔”,建于唐代南詔勸豐佑時期,據說是唐代恭韜、徽義兩位工匠用了48年時間設計建造的。
千尋塔矗立在兩層高大的臺基上,塔高69.13米,共有16層,是我國少有的層數較多的偶數層塔。 塔的結構為密檐式空心磚塔,塔心中空,古時有井字形樓梯供人攀登。
自下而上由塔基、塔身和塔剎三部分組成。塔身每層正面中央開券龕,龕內有白色大理石佛像一尊,兩邊龕為窗洞。
兩層窗洞的方向交替錯開,以利于塔內的采光和通風,同時交錯開窗有利于塔的堅固性。 塔檐越往上間距越小,自第三、四層起逐漸向內收束,最后收束于塔頂。
使得塔身的外形輪廓不是僵硬的直線向上,而是呈上下向內收,中部微凸的曲線,其形制與西安小雁塔略同。 以前塔頂四角各有一只銅鑄的金翅鳥,傳說用以鎮壓洱海中的龍妖水怪。
照 壁 塔正中朝東一面有一照壁,照壁上有“永鎮山川”四個楷書大字,每個字高1.7米。為明代黔國公沐世階所書。
題這四個字的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認為大理地區水患多,“永鎮山川”意在鎮服水患,塔頂的大鵬金翅鳥也是鎮龍之物;另一種說法是大理被納入明朝的版圖后,鎮守云南的黔國公(沐英之孫沐世階)題下“永鎮山川”意在誓死鎮守云南山川。 。
小 塔 南北兩座小塔與千尋塔在平面布局上呈一等腰三角形,距千尋塔的距離均為70米,兩小塔相距97.5米。 它們的建筑年代晚于千尋塔,大約在大理國時期,相當于中原的五代時期(公元12世紀左右)。
兩座小塔均為十層八角形密檐磚塔,高42.19米,每層分別雕券龕、佛像、蓮花等,塔身外涂抹一層白色泥皮,塔頂有傘形銅鈴和三只銅葫蘆。 l 特 點 對于三塔,我們可以總結出以下三大特點: ①千尋塔為16層,小塔為lO層,均為偶數層塔,與中原盛行的奇數層塔截然不同; ②千尋塔的外形輪廓是上下向內收縮,中部凸出,呈現出柔和的曲線美; ③據說建造三塔時采取了“堆土建塔,挖土現塔”的建筑方式。
三塔建成1000多年以來,經歷了長期的風雨剝蝕。
七、形容一下崇圣寺三塔
崇圣寺概況崇圣寺位于大理古城北1.5公里處,東臨洱海,西靠蒼山應樂峰。
崇圣寺建成的時間為南詔國后期,為南詔國第十代王勸豐佑時(824—859年)所建。建成之后即為南詔國和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到大理國時成為著名的皇家寺院。
故崇圣寺有“佛都”之譽。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也就是我國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滇游日記》中所寫的三塔寺和現代武俠小說大師金庸在《天龍八部》中所提到的天龍寺。
崇圣寺壯觀的廟宇建筑在清咸豐同治年間燒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崇圣寺中的“圣”指的是觀音,大理地區觀音崇拜極盛,一年一度的三月街也稱觀音街。
《續云南通志》記載:“崇圣寺前有三塔,寺內有觀音像,高二丈四尺,唐蒙時董善明鑄。”1961年3月,被**公布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03年被評為全國AAAA級旅游區。 市內交通:大理(即大理古城)距三塔1公里,從大理古城可以步行前往,只需半個小時;在下關則需要乘坐旅游班車。
大理崇圣寺三塔景點門票: 121元/人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公交車,從下關火車站可以坐崇圣寺三塔專線抵達三塔!票價1.5元!祝你旅途愉快!!。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描寫大理三塔寺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