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經典詩句賞析 (王維的詩句)
【新晴野望】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
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這首詩描寫雨過天晴后野外的秀美景色。
開篇兩句概寫“新晴”景氛,雨后初晴,空氣清新,天空中似乎一塵不染,極目遠望,則似乎原野較平日更為開闊,突出了雨后的特點。以下具體寫景。
詩人眼前是一座臨水的小山村,村邊緊靠著一條溪水的渡口,而村中綠樹環抱,一直伸延到溪邊。再順著溪流望去,遠處田野里積滿了水,水色在陽光照耀下閃閃發光,村后綿延著山巒,而在山巒之后又有青翠的山峰顯露出來,因為下雨,所以田中積水,因為空氣清新,所以平日模糊的遠峰也清晰地顯現出來。
這里的遠景描寫,再次刻劃“新晴”特點,響應一、二兩句。最后兩句響應三、四句,再寫山村,農家都全部出動到田野里緊張地勞作,表明正值農忙時節,也可見農民意在抓緊雨過天晴的有利時機而突擊耕種的情形。
這樣的描寫,使新晴景象與農民勞作融為一體,構成一幅景色優美且又充滿生活氣息的畫卷。 王維《積雨輞川莊作》詩歌鑒賞 積雨輞川莊作 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 蒸藜炊黍餉東??。
漠漠水田飛白鷺, 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 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 海鷗何事更相疑? 輞川莊,在今陜西藍田終南山中,是王維隱居之地。《舊唐書·王維傳》記載:“維兄弟俱奉佛,居常蔬食,不茹葷血,晚年長齋,不衣文彩。”
在這首七律中,詩人把自己幽雅清淡的禪寂生活與輞川恬靜優美的田園風光結合起來描寫,創造了一個物我相愜、情景交融的意境。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
首聯寫田家生活,是詩人山上靜觀所見:正是連雨時節,天陰地濕,空氣潮潤,靜謐的叢林上空,炊煙緩緩升起來,山下農家正燒火做飯呢。女人家蒸藜炊黍,把飯菜準備好,便提攜著送往東??——東面田頭,男人們一清早就去那里勞作了。
詩人視野所及,先寫空林煙火,一個“遲”字,不僅把陰雨天的炊煙寫得十分真切傳神,而且透露了詩人閑散安逸的心境;再寫農家早炊、餉田以至田頭野餐,展現一系列人物的活動畫面,秩序井然而富有生活氣息,使人想見農婦田夫那怡然自樂的心情。 頷聯寫自然景色,同樣是詩人靜觀所得:“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看吧,廣漠空蒙、布滿積水的平疇上,白鷺翩翩起飛,意態是那樣閑靜瀟灑;聽啊,遠近高低,蔚然深秀的密林中,黃鸝互相唱和,歌喉是那樣甜美快活。輞川之夏,百鳥飛鳴,詩人只選了形態和習性迥然不同的黃鸝、白鷺,聯系著它們各自的背景加以描繪:雪白的白鷺,金黃的黃鸝,在視覺上自有色彩濃淡的差異;白鷺飛行,黃鸝鳴囀,一則取動態,一則取聲音;漠漠,形容水田廣布,視野蒼茫;陰陰,描狀夏木茂密,境界幽深。
兩種景象互相映襯,互相配合,把積雨天氣的輞川山野寫得畫意盎然。所謂“詩中有畫”,這便是很好的例證。
唐人李肇因見李嘉釣集中有“水田飛白鷺,夏木囀黃鸝”的詩句,便譏笑王維“好取人文章嘉句”(《國史補》卷上);明人胡應麟力辟其說:“摩詰盛唐,嘉釣中唐,安得前人預偷來者?此正嘉釣用摩詰詩。”(《詩藪·內編》卷五)按,嘉釣與摩詰同時而稍晚,誰襲用誰的詩句,這很難說;然而,從藝術上看,兩人詩句還是有高下的。
宋人葉夢得說:“此兩句好處,正在添‘漠漠’‘陰陰’四字,此乃摩詰為嘉釣點化,以自見其妙。如李光弼將郭子儀軍,一號令之,精采數倍。”
(《石林詩話》卷上)“漠漠”有廣闊意,“陰陰”有幽深意,“漠漠水田”“陰陰夏木”比之“水田”和“夏木”,畫面就顯得開闊而深邃,富有境界感,渲染了積雨天氣空蒙迷茫的色調和氣氛。 如果說,首聯所寫農家無憂無慮的勞動生活已引起詩人的濃厚興趣和欣羨之情,那么,面對這黃鸝、白鷺的自由自在的飛鳴,詩人自會更加陶醉不已。
而且這兩聯中,人物活動也好,自然景色也好,并不是客觀事物的簡單摹擬,而是經過詩人心靈的感應和過濾,染上了鮮明的主觀色彩,體現了詩人的個性。對于“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的王維來說,置身于這世外桃源般的輞川山莊,真可謂得其所哉了,這不能不使他感到無窮的樂趣。
下面兩聯就是抒寫詩人隱居山林的禪寂生活之樂的。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詩人獨處空山之中,幽棲松林之下,參木槿而悟人生短暫,采露葵以供清齋素食。這情調,在一般世人看來,未免過分孤寂寡淡了吧?然而早已厭倦塵世喧囂的詩人,卻從中領略到極大的興味,比起那紛紛擾擾、爾虞我詐的名利場,何啻天壤云泥!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野老是詩人自謂。
詩人快慰地宣稱:我早已去機心,絕俗念,隨緣任遇,于人無礙,與世無爭了,還有誰會無端地猜忌我呢?庶幾乎可以免除塵世煩惱,悠悠然耽于山林之樂了。《莊子·雜篇·寓言》載:楊朱去從老子學道,路上旅舍主人歡迎他,客人都給他讓座;學成歸來,旅客們卻不再讓座,而與他“爭席”,說明楊朱已得自然之道,與人們沒有隔膜了。
《列子·黃帝篇》載:海上有人與鷗鳥相親近,互不猜疑。一天,父親要。
二、王維的詩句有哪些
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潺.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夏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酬張少府 王維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群問窮通理,漁歌入浦深.渭城曲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青溪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澹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渭川田家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句隹〕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西施詠艷色天下重,西施寧久微。朝為越溪女,暮作吳宮妃。
賤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鄰家子,效顰安可希!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金門遠,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縫春衣。置酒長安道,同心與我違。
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
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雜詩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送朱大入秦避人五陵去, 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 平生一片心.鹿柴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歸嵩山作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終南山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過香積寺不知香積寺,數里入云峰。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禪制毒龍。送梓州李使君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漢女輸〔木童〕布,巴人訟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漢江臨眺楚塞三湘接,荊門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郡邑浮前浦,波瀾動遠空。
襄陽好風日,留醉與山翁。終南別業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美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聞,白云無盡時。
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絳幘雞人送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
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向鳳池頭。酬郭給事洞門高閣靄馀輝,桃李陰陰柳絮飛。
禁里疏鐘官舍晚,省中啼鳥吏人稀。晨搖玉佩趨金殿,夕奉天書拜瑣闈。
強欲從君無那老,將因臥病解朝衣。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華。積雨輞川莊作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撟蛿去三點水加草頭)。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和賈舍人早朝絳幘雞人報曉籌,尚衣方進翠云裘.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日色才臨仙掌動,香煙欲傍袞龍浮.朝罷須裁五色詔,佩聲歸到鳳池頭.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夜靜群動息。
時聞隔林犬。卻憶山中時。
人家澗西遠。羨君明發去。
采蕨輕軒冕。送張五歸山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
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
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新晴野(一作晚)望新晴原野曠。
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
村樹連溪口。白水明田外。
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
傾家事南畝。黃花川危徑幾萬轉,數里將三休。
回環見徒侶,隱映隔林丘。颯颯松上雨,潺潺石中流。
靜言深溪里,長嘯高山頭。望見南山陽,白露靄悠悠。
青皋麗已凈,綠樹郁如浮。曾是厭蒙密,曠然銷人憂。
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
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
千里橫黛色。數峰出云間。
嵯峨對秦國。合沓藏荊關。
殘雨斜日照。夕嵐飛鳥還。
故人今尚爾。嘆息此頹顏。
老將行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射殺山中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旁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
三、王維的詩句有那些
送別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云無盡時。
送張五歸山送君盡惆悵,復送何人歸。幾日同攜手,一朝先拂衣。
東山有茅屋,幸為掃荊扉。當亦謝官去,豈令心事違。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一做送別)圣代無隱者,英靈盡來歸。遂令東山客,不得顧采薇。
既至君( 一作金) 門遠,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 一作兆) 縫春衣。
置酒臨長道( 一作長安道,一作長亭送),同心與我違。行當浮桂棹,未幾拂荊扉。
遠樹帶行客,孤村城當落暉。吾謀適不用,勿謂知音稀。
藍田山石門精舍落日山水好,漾舟信歸風。探奇( 一作玩寄) 不覺遠,因以緣( 一作尋) 源窮。
遙愛云木秀( 一作翠),初疑( 一作言) 路不同。安( 一作誰) 知清流轉,偶與前山通。
舍舟理輕策,果然愜所適。老僧四五人,逍遙蔭松柏。
朝梵林未( 一作方) 曙,夜禪山( 一作心) 更寂。道心及( 一作友) 牧童,世事問樵客。
暝宿長林( 一作井) 下,焚香臥瑤席。澗芳襲人衣,山月映石壁。
再尋畏迷誤,明發更登歷。笑謝桃源人,花紅復來覿。
青溪言入黃花川,每逐青溪水。隨山將萬轉,趣途無百里。
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漾( 一作演) 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葦。
我心素已閑,清川( 一作明) 淡如此。請留盤石上,垂釣將已矣。
崔濮陽兄季重前山興秋色有佳興,況君池上閑。悠悠西林下,自識門前山。
千里橫黛色,數峰出云間。嵯峨對秦國,合沓藏荊關。
殘雨斜日照,夕嵐飛鳥還。故人今尚爾,嘆息此頹顏。
李處士山居君子盈天階,小人甘自免。方隨練金客,林上家絕【山獻】(1)。
背嶺花未開,入云樹深淺。清晝猶自眠,山鳥時一囀。
注(1):此字左右結構,左為"山"旁,右為"獻"字。渭川田家斜陽( 一作光)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野老念牧童( 一作僮樸), 倚杖候荊扉。雉【日句】麥苗秀,蠶眠桑葉稀。
田夫荷鋤至( 一作立),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閑逸,悵然吟式微。
注(1)"此字為左右結構。左為"日"旁,右為"句"字。
新晴野( 一作晚) 望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西施詠艷色天下重,西施寧( 一作又) 久微。朝乃( 一作為) 越溪女,暮( 一作暝) 作吳宮妃。
踐日豈殊眾,貴來方悟稀。邀( 一作要) 人傅香( 一作脂) 粉,不自著羅衣。
君寵益嬌態,君憐無是非。當( 一作常) 時浣紗伴,莫得同車歸。
持謝(寄言)鄰家子(女),效顰安可希?李陵詠注:時年十九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結發有奇策,少年成壯士。
長驅塞上兒,深入單于壘。旌旗列相向,簫鼓悲何已。
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里。將令驕虜滅,豈獨名王侍。
既失大軍援,遂嬰穹廬恥。少小蒙漢恩,何堪坐思此。
深衷欲有報,投軀未能死。引領望子卿,非君誰相理。
老將行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 一作取) 胡馬射。射殺中山(山中 山陰)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
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
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自從棄置便(更)衰朽,世事磋砣成白首。
昔時飛箭( 當作雀) 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路傍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
蒼( 一作茫) 茫古木連( 一作迷) 窮巷,寥( 一作遼) 落寒山對虛牖。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穎川空使酒。
賀蘭山下陣如云,羽檄交馳日夕聞。節使山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
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愿得燕弓射大將,恥令越甲鳴吳君( 一作吾軍)。
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取( 一作立) 功勛。桃源行時年十九漁舟逐水愛山春,兩岸桃花夾去( 一作古) 津。
坐看紅樹不知遠,行盡青溪不見人。山口潛行始隈□(1),山開曠望旋平陸。
遙看一處攢云樹,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五陵源,還從物外起田園。月明松下房櫳靜( 一作凈),日出云中雞犬喧。
驚( 一作忽) 聞俗客爭來集,競引還家問都( 一作鄉) 邑。平明閭巷掃花開,薄暮漁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間,及至(更聞)成仙遂(去)不還。峽里誰知有人事,世中遙望空云山。
不疑靈境難聞見,塵心未盡思鄉縣。出洞無論隔山水,辭家終擬長游衍。
自謂經過舊不迷,安知峰( 一作岑) 壑今來變。當時只記入山深,青溪幾曲( 一作度) 到云林。
春來遍是桃花水,不辯仙源何處尋。注(1):此字左右結構。
左為"阝"旁,右為"奧"字。洛陽女兒行時年十六,一作十八洛陽女兒對門居,才可容顏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驄馬,侍女金盤膾鯉魚。畫閣朱樓盡相望,紅桃綠柳垂檐向。
羅帷送上七香車,寶扇迎歸九華帳。狂夫富貴在青春,意氣驕奢劇季倫。
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春窗曙滅九微火,九微片片飛花瑣。
戲罷曾無理曲時,妝成只是薰香坐。城中相識盡繁華,日夜經過趙李家。
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氵爰】。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余落日,墟里上孤煙。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冬晚對雪憶胡居( 一作處) 士家寒更傳曉箭( 一作催唱曉),清鏡覽( 一作減) 衰顏。隔牖風驚。
四、王維的古詩有哪些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一陣新雨過后,青山翠谷越發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習習,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盡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長留。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借以表達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詩人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后清朗明凈的月夜: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構成了一幅明麗的畫圖。
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1], 遍插茱萸少一人[2]。
【賞析】
王維是早熟的詩人,“年未弱冠,文章得名”。他從十五歲開始作詩,二十歲以前便寫出了《洛陽女兒行》和《桃園行》等佳篇。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他十七歲作的,立即成為膾炙人口的名作, 廣泛為人們傳誦。王維弟兄共五人,他居長,另有兩個妹妹。作這首詩時,他初次離開了家鄉,詩中表達了他思念親人的深情。
詩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獨在異鄉”,暗寫了孤獨寂寞的環境,對于初次離家的少年來說,對這種環境特別敏感。“異客”則更強調了游子在異鄉舉目無親的生疏清冷的感受。用“獨”和兩個“異”字組在一句詩里,大大加深了主觀感受的程度。第二句“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前面情緒的合理發展,說明平常已有思親之苦,而到節日,這思念就愈加轉深和增強了。“倍”字用得極妙,是聯系上下兩句情緒之間的關鍵。這兩句構成全詩的一個層次,是從抒情主人公自我的主觀感受來表現思親之情的。
五、王維的古詩
輞川集?孟城坳 王維新家孟城口,古木馀衰柳。
來者復為誰,空悲昔人有。輞川集?華子岡 王維飛鳥去不窮,連山復秋色。
上下華子岡,惆悵情何極。輞川集?文杏館 王維文杏裁為梁,香茅結為宇。
不知棟里云,去作人間雨。輞川集?斤竹嶺 王維檀欒映空曲,青翠漾漣漪。
暗入商山路,樵人不可知。輞川集?鹿柴 王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輞川集?木蘭柴 王維秋山斂馀照,飛鳥逐前侶。
彩翠時分明,夕嵐無處所。輞川集?茱萸沜 王維結實紅且綠,復如花更開。
山中儻留客,置此芙蓉杯。輞川集?宮槐陌 王維仄徑蔭宮槐,幽陰多綠苔。
應門但迎掃,畏有山僧來。輞川集?臨湖亭 王維輕舸迎上客,悠悠湖上來。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輞川集?南垞 王維輕舟南垞去,北垞淼難即。
隔浦望人家,遙遙不相識。輞川集?欹湖 王維吹簫凌極浦,日暮送夫君。
湖上一回首,青山卷白云。輞川集?柳浪 王維分行接綺樹,倒影入清漪。
不學御溝上,春風傷別離。輞川集?欒家瀨 王維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溜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下。輞川集?金屑泉 王維日飲金屑泉,少當千馀歲。
翠鳳翊文螭,羽節朝玉帝。輞川集?白石灘 王維清淺白石灘,綠蒲向堪把。
家住水東西,浣紗明月下。輞川集?北垞 王維北垞湖水北,雜樹映朱闌。
逶迤南川水,明滅青林端。輞川集?竹里館 王維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輞川集?辛夷塢 王維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輞川集?漆園 王維古人非傲吏,自闕經世務。
偶寄一微官,婆娑數株樹。輞川集?椒園 王維桂尊迎帝子,杜若贈佳人。
椒漿奠瑤席,欲下云中君。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鳥鳴澗 王維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蓮花塢 王維日日采蓮去,洲長多暮歸。
弄篙莫濺水,畏濕紅蓮衣。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鸕鶿堰 王維乍向紅蓮沒,復出清蒲飏。
獨立何褵褷,銜魚古查上。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上平田 王維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
借問問津者,寧知沮溺賢。皇甫岳云溪雜題五首?萍池 王維春池深且廣,會待輕舟回。
靡靡綠萍合,垂楊掃復開。答裴迪輞口遇雨憶終南山之作 王維淼淼寒流廣,蒼蒼秋雨晦。
君問終南山,心知白云外。山中寄諸弟妹 王維山中多法侶,禪誦自為群。
城郭遙相望,唯應見白云。聞裴秀才迪吟詩因戲贈 王維猿吟一何苦,愁朝復悲夕。
莫作巫峽聲,腸斷秋江客。贈韋穆十八 王維與君青眼客,共有白云心。
不向東山去,日令春草深。送別(一作山中送別,一作送友) 王維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別輞川別業 王維依遲動車馬,惆悵出松蘿。
忍別青山去,其如綠水何。左掖梨花(一作海棠。
與丘為、皇甫冉同作) 王維閑灑階邊草,輕隨箔外風。黃鶯弄不足,銜入未央宮。
菩提寺禁口號又示裴迪 王維安得舍羅網,拂衣辭世喧。悠然策藜杖,歸向桃花源。
雜詩三首 王維家住孟津河,門對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書家中否。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心心視春草,畏向階前生。
山茱萸 王維朱實山下開,清香寒更發。幸與叢桂花,窗前向秋月。
相思 王維 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書事 王維 輕陰閣小雨,深院晝慵開。坐看蒼苔色,欲上人衣來。
哭孟浩然(時為殿中侍御史,知南選,至襄陽有作) 王維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闕題二首 王維荊谿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相看不忍發,慘淡暮潮平。語罷更攜手,月明洲渚生。
田園樂七首(一作輞川六言,第六首一作皇甫曾詩) 王維厭見千門萬戶,經過北里南鄰。官府鳴珂有底,崆峒散發何人。
再見封侯萬戶,立談賜璧一雙。詎勝耦耕南畝,何如高臥東窗。
采菱渡頭風急,策杖林西日斜。杏樹壇邊漁父,桃花源里人家。
萋萋春草秋綠,落落長松夏寒。牛羊自歸村巷,童稚不識衣冠。
山下孤煙遠村,天邊獨樹高原。一瓢顏回陋巷,五柳先生對門。
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朝煙。花落家童未掃,鶯啼山客猶眠。
酌酒會臨泉水,抱琴好倚長松。南園露葵朝折,東谷黃粱夜舂。
少年行四首 王維新豐美酒斗十千,咸陽游俠多少年。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云臺論戰功。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贈裴旻將軍 王維腰間寶劍七星文,臂上雕弓百戰勛。見說云中擒黠虜,始知天上有將軍。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時年十七) 王維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渭城曲(一作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楊柳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韋評事 王維欲逐將軍取右賢,沙場走馬向居延。遙知漢使蕭關外,愁見孤城落日邊。
送沈子歸江東(一作送沈子福之) 王維楊柳渡頭行客稀,罟師蕩槳向臨圻。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歸。
與盧員外。
六、王維的古詩和資料
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藍田輞川別墅。
擅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
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王維青少年時期即富于文學才華。開元九年(721) 中進士第,為大樂丞。
因故謫濟州司倉參軍。后歸至長安。
開元二十二年張九齡為中書令。王維被擢為右拾遺。
其時作有《獻始興公》詩,稱頌張九齡反對植黨營私和濫施爵賞的政治主張,體現了他當時要求有所作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張九齡罷相。
次年貶荊州長史。李林甫任中書令,這是玄宗時期政治由較為清明而日趨黑暗的轉折點。
王維對張九齡被貶,感到非常沮喪,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場。開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節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選,天寶中,王維的官職逐漸升遷。
安史亂前,官至給事中,他一方面對當時的官場感到厭倦和擔心,但另一方面卻又戀棧懷祿,不能決然離去。于是隨俗浮沉,長期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
他原信奉佛教,此時隨著思想日趨消極,其佛教信仰也日益發展。他青年時曾居住山林,中年以后一度家于終南山,后又得宋之問藍田輞川別業,遂與好友裴迪優游其中,賦詩相酬為樂。
天寶十五載(756)安史亂軍陷長安,玄宗入蜀,王維為叛軍所獲。服藥佯為□疾,仍被送洛陽,署以偽官。
兩京收復后,受偽職者分等定罪,他因所作懷念唐室的《凝碧池》詩為肅宗嘉許,且其弟王縉官位已高,請削官為兄贖罪,故僅降職為太子中允,后復累遷至給事中,終尚書右丞。 王維詩現存不滿 400首。
其中最能代表其創作特色的是描繪山水田園等自然風景及歌詠隱居生活的詩篇。王維描繪自然風景的高度成就,使他在盛唐詩壇獨樹一幟,成為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他繼承和發展了謝靈運開創的寫作山水詩的傳統,對陶淵明田園詩的清新自然也有所吸取,使山水田園詩的成就達到了一個高峰,因而在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與孟浩然并稱,是唐代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舊唐書·王維傳》說代宗時王縉編次王維詩 400余篇。又王縉《進王右丞集表》云編次王維詩文凡10卷。
述古堂原藏有南宋麻沙本《王右丞文集》10卷,后歸陸心源□宋樓。北京圖書館藏有宋蜀刻本《王摩詰文集》10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據以影印出版。
元刻有劉須溪評點《王右丞集》(詩集) 6卷,《四部叢刊》據以影印,其中已雜有錢起、盧象、崔興宗等人作品。明人顧起經有《類箋唐王右丞詩集》10卷,附文集4卷,這是現存最早的王維詩注本。
清趙殿成《王右丞集箋注》是迄今為止較好的注本。除箋釋全部詩文外,并附評語,對于作者可疑的詩歌加以說明,間有考訂;又收輯有關王維生平和詩畫評論的資料,作為附錄。
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于1961年將趙注本重加校訂,排印出版。又鄭振鐸曾以《四部叢刊》本為底本,用趙殿成注本等四種版本加以校勘,收入《世界文庫》中。
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顧起經注本和趙殿成注本都附有注者所撰王維年譜。
今人陳貽□有《王維生平事跡初探》一文,后附《王維簡要年表》(載《唐詩論叢》)。 王維的大多數山水田園之作,在描繪自然美景的同時,流露出閑居生活中閑逸蕭散的情趣。
詩人特別喜歡表現靜謐恬淡的境界,有的作品氣象蕭索,或幽寂冷清,表現了對現實漠不關心甚至禪學寂滅的思想情緒。王維從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尋求寄托,他自稱“一悟寂為樂,此生閑有余”(《飯覆釜山僧》)。
這種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詩歌創作之中。過去時代不少人推崇王維此類詩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們具有頗高的藝術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對其中體現的閑情逸致和消極思想產生共鳴。
明代胡應麟稱王維五絕“卻入禪宗”,又說《鳥鳴澗》、《辛夷塢》二詩,“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詩藪》),便是一個明證。雪景 傳為王維作 王維其他題材的作品,如送別、紀行之類的詩中,也經常出現寫景佳句,如“遠樹帶行客,孤城當落暉”(《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山中一半雨,樹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都是傳誦不衰的名句。
蘇軾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王維不但有卓越的文學才能,而且是出色的畫家,還擅長音樂。
深湛的藝術修養,對于自然的愛好和長期山林生活的經歷,使他對自然美具有敏銳獨特而細致入微的感受,因而他筆下的山水景物特別富有神韻,常常是略事渲染,便表現出深長悠遠的意境,耐人玩味。他的詩取景狀物,極有畫意,色彩映襯鮮明而優美,寫景動靜結合,尤善于細致地表現自然界的光色和音響變化。
例如“聲喧亂石中,色靜深松里”(《青溪》)、“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過香積寺》)以及《鳥鳴澗》、《鹿柴》、《木蘭柴》等詩,。
七、王維的古詩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竹里館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送別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歸嵩山作
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與還。
荒城臨古渡,落日滿秋山。
迢遞嵩高下,歸來且閉關。
終南山
太乙近天都,連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八、一首題目帶"興"字的詩歌
與胡興安夜別 何遜 居人行轉軾, 客子暫維舟。
念此一筵笑, 分為兩地愁。 路濕寒塘草, 月映清淮流。
方抱新離恨, 獨守故園秋。 贈周散騎興嗣 吳均 子云好飲酒, 家在成都縣。
制賦已百篇, 彈琴復千轉。 敬通不富豪, 相如本貧賤。
共作失職人, 包山一相見。 將赴吳興登樂游原 杜牧 清時有味是無能,閑愛孤云靜愛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樂游原上望昭陵。 題興化寺園亭 賈島 破卻千家作一池, 不栽桃李種薔薇。
薔薇花落秋風起, 荊棘滿亭君自知。 春行即興 李華 宜陽城下草萋萋, 澗水東流復向西。
芳樹無人花自落, 春山一路鳥空啼。 秋望興慶宮 戎昱 先皇歌舞地,今日未游巡。
幽咽龍池水,凄涼御榻塵。 隨風秋樹葉,對月老宮人。
萬事如桑海,悲來欲慟神。 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 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重物華。 由桂林朔漓江至興安 袁枚 江到興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
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 奉和圣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 王維 渭水自縈秦塞曲,黃山舊繞漢宮斜。
鑾輿迥出千門柳,閣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雙鳳闕,雨中春樹萬人家。
為乘陽氣行時令,不是宸游玩物華。 獻始興公 王維 〔時拜右拾遺〕 寧棲野樹林。
寧飲澗水(一作中)流。 不用坐【粱】(梁)肉。
崎嶇見王侯。 鄙哉匹夫節。
布褐將白頭。 任智誠則短。
守任固其優。 側聞大君子。
安問黨與讎。 所不賣公器。
動為蒼生謀。 賤子跪自陳。
可為帳下不。 感激有公議。
曲私非所求。 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 王維 夜靜群動息。
蟪蛄聲悠悠。 庭槐北風響。
日夕方高秋。 思子整羽翰。
及時當云浮。 吾生將白首。
歲晏思滄州。 高足在旦暮。
肯為南畝儔。 緱氏尉沈興宗置酒南溪留贈 王昌齡 林色與溪古,深篁引幽翠。
山尊在漁舟,棹月情已醉。 始窮清源口,壑絕人境異。
春泉滴空崖,萌草拆陰地。 久之風榛寂,遠聞樵聲至。
海雁時獨飛,永然滄州意。 古時青冥客,滅跡淪一尉。
吾子躊躇心,豈其紛埃事。 緱峰信所克,濟北余乃遂。
齊物意已會,息肩理猶未。 卷舒形性表,脫略賢哲議。
乘月期角巾,飯僧嵩陽寺。 雜興 王昌齡 握中銅匕首,紛銼楚山鐵。
義士頻報仇,殺人不曾缺。 可悲燕丹事,終被狼虎滅。
一舉無兩全,荊軻遂為血。 誠知匹夫勇,何取萬人杰。
無道吞諸侯,坐見九州裂。 秋興 王昌齡 日暮西北堂,涼風洗修木。
著書在南窗,門館常肅肅。 苔草延古意,視聽轉幽獨。
或間余所營,刈黍就寒谷。 武陵龍興觀黃道士房問易因題 王昌齡 齋心問易太陽宮,八卦真形一氣中。
仙老言余鶴飛去,玉清壇上雨蒙蒙。 雜興三首 白居易 楚王多內寵,傾國選嬪妃。
又愛從禽樂,馳騁每相隨。 錦鞲臂花隼,羅袂控金羈。
遂習宮中女,皆如馬上兒。 色禽合為荒,刑政兩已衰。
云夢春仍獵,章華夜不歸。 東風二月天,春雁正離離。
美人挾銀鏑,一發疊雙飛。 飛鴻驚斷行,斂翅避峨眉。
君王顧之笑,弓箭生光輝。 回眸語君曰:昔聞莊王時, 有一愚夫人,其名曰樊姬, 不有此游樂,三載斷鮮肥。
越國政初荒,越天旱不已。 風日燥水田,水涸塵飛起。
國中新下令,官渠禁流水。 流水不入田,壅入王宮里。
余波養魚鳥,倒影浮樓雉。 澹滟九折池,縈回十余里。
四月芰荷發,越王日游嬉。 左右好風來,香動芙蓉蕊。
但愛芙蓉香,又種芙蓉子。 不念閶門外,千里稻苗死! 吳王心日侈,服玩盡奇瑰。
身臥翠羽帳,手持紅玉杯。 冠垂明月珠,帶束通天犀。
行動自矜顧,數步一徘徊。 小人知所好,懷寶四方來。
奸邪得藉手,從此幸門開。 古稱國之寶,谷米與賢才。
今看君王眼,視之如塵灰。 伍員諫已死,浮尸去不回。
姑蘇臺下草,麋鹿暗生麑。 和錢員外禁中夙興見示 白居易 窗白星漢曙,窗暖燈火余。
坐卷朱里幕,看封紫泥書。 窅窅鐘漏盡,曈曈霞景初。
樓臺紅照曜,松竹青扶疏。 君愛此時好,回頭特謂余: 不知上清界,曉景復何如? 清夜琴興 白居易 月出鳥棲盡,寂然坐空林。
是時心境閑,可以彈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隨人心。
心積和平氣,木應正始音。 響余群動息,曲罷秋夜深。
正聲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山路偶興 白居易 筋力未全衰,仆馬不至弱。
又多山水趣,心賞非寂寞。 捫蘿上煙嶺,蹋石穿云壑。
谷鳥晚仍啼,洞花秋不落。 提籠復攜榼,遇勝時停泊。
泉憩茶數甌,嵐行酒一酌。 獨吟還獨嘯,此興殊未惡。
假使在城時,終年有何樂。 興果上人歿時題此訣別兼簡二林僧社 白居易 本結菩提香火社,為嫌煩惱電泡身。
不須惆悵從師去,先請西方作主人。 晚興 白居易 極浦收殘雨,高城駐落暉。
山明虹半出,松暗鶴雙歸。 將吏隨衙散,文書入務稀。
閑吟倚新竹,筠粉污朱衣。 送李校書趁寒食歸義興山居 白居易 大見騰騰詩酒客,不憂生計似君稀。
到舍將何作寒食,滿船唯載樹陰歸。 早興 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開門鼓一聲。
犬上階眠知地濕,鳥臨窗語報天晴。 半銷宿酒頭仍重,新脫冬衣體乍輕。
睡覺心空思想盡,近來鄉夢不多成。 宿東亭曉興 白居易 溫溫土爐火,耿耿紗籠燭。
獨抱一張琴,夜入東齋宿。 。
九、王維寫的古詩有哪些
1、《雜詩》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思鄉詩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 。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重陽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3、《送別》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送別詩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綠,王孫歸不歸。
4、《紅豆》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唐詩三百首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5、《鹿柴》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唐詩三百首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6、《送元二使安西》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友情詩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7、《竹里館》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山水詩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8、《送別》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送別詩
下馬飲君酒,問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歸臥南山陲。但去莫復問,白云。
9、《觀獵》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忽過新豐市,還歸。
10、《使至塞上》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邊塞詩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
11、《積雨輞川莊作》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田園詩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12、《鳥鳴澗》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山水詩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13、《山居秋暝》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山水詩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
14、《渭城曲》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送別詩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5、《渭川田家》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田園詩
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
16、《終南別業》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田園詩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行到水窮處,坐看。
17、《終南山》
年代:唐 作者:王維 分類標簽:唐詩三百首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分野中峰變,陰晴。
18、《渭城曲》
年代:唐 作者: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19、《雜詩》
年代:唐 作者:王維
雙燕初命子,五桃新作花。王昌是東舍,宋玉次西家。小小能織綺,時時。
20、《雜詩》
年代:唐 作者:王維
朝因折楊柳,相見洛陽隅。楚國無如妾,秦家自有夫。對人傳玉腕,映燭。
http://**chaxun/zuozhe/*王維詩詞全集
一、王維的所有詩
1、《雜詩》思鄉詩 唐·王維 2、《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節 唐·王維 3、《少年行》 唐·王維 4、《送別》送別詩 唐·王維 5、《紅豆》唐詩三百首 唐·王維 6、《鹿柴》唐詩三百首 唐·王維 7、《送元二使安西》友情詩 唐·王維 8、《竹里館》山水詩 唐·王維 9、《送別》送別詩 唐·王維 10、《觀獵》 唐·王維 11、《使至塞上》邊塞詩 唐·王維 12、《送綦毋潛落第還鄉》友情詩 唐·王維 13、《酬張少府》友情詩 唐·王維 14、《歸嵩山作》山水詩 唐·王維 15、《過香積寺》唐詩三百首 唐·王維 16、《漢江臨眺》山水詩 唐·王維 17、《積雨輞川莊作》田園詩 唐·王維 18、《老將行》唐詩三百首 唐·王維 19、《洛陽女兒行》唐詩三百首 唐·王維 20、《鳥鳴澗》山水詩 唐·王維 21、《青溪》山水詩 唐·王維 22、《山居秋暝》山水詩 唐·王維 23、《山中》田園詩 唐·王維 24、《送梓州李使君》送別詩 唐·王維 25、《桃源行》唐詩三百首 唐·王維 26、《輞川閑居贈裴秀才迪》描寫秋天 唐·王維 27、《渭城曲》送別詩 唐·王維 28、《渭川田家》田園詩 唐·王維 29、《辛夷塢》田園詩 唐·王維 30、《終南別業》田園詩 唐·王維 31、《終南山》唐詩三百首 唐·王維 32、《渭川田家》 唐·王維 33、《渭城曲》 唐·王維 34、《從軍行》 唐·王維 35、《青溪》 唐·王維 36、《渭川田家》 唐·王維 37、《桃源行》 唐·王維 38、《老將行》 唐·王維 39、《雜詩》 唐·王維 40、《雜詩》 唐·王維 41、《出塞作》 唐·王維 42、《孟城坳》 唐·王維 43、《欒家瀨》 唐·王維 44、《漆園》 唐·王維 45、《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唐詩三百首 唐·王維 46、《秋夜曲》描寫秋天 唐·王維 47、《伊州歌》思念詩 唐·王維 48、《贈郭給事》 唐·王維 49、《酬郭給事》唐詩三百首 唐·王維 50、《隴西行》戰爭詩 唐·王維 51、《早朝》 唐·王維 52、《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唐·王維 53、《送綦毋潛落第還鄉》 唐·王維 54、《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四聲依次用各六韻》 唐·王維 55、《藍田山石門精舍 ?》 56、《春中田園作》田園詩 唐·王維 57、《新晴野望》田園詩 唐·王維 58、《燕子龕禪師》 唐·王維 59、《偶然作六首》 唐·王維 60、《故南陽夫人樊氏挽歌》 唐·王維 61、《夷門歌》 唐·王維 62、《橫吹曲辭 隴頭吟》 63、《燕支行》 唐·王維 64、《送李睢陽》 唐·王維 65、《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 唐·王維 66、《晦日游大理韋卿城南別業四聲依次用各六韻》 唐·王維 67、《燕子龕禪師》 唐·王維 68、《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俠少類,作盧象《》 唐·王維 69、《故南陽夫人樊氏挽歌》 唐·王維 70、《夷門歌》 唐·王維 71、《早朝》 唐·王維 72、《山居即事》孤獨 唐·王維 73、《登河北城樓作》 唐·王維 74、《故南陽夫人樊氏挽歌》 唐·王維 75、《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 唐·王維 76、《春日與裴迪過新昌里訪呂逸人不遇》 唐·王維 77、《酌酒與裴迪》 唐·王維 78、《雜詩三首》描寫梅花 唐·王維 79、《書事》 唐·王維 80、《息夫人》 唐·王維 81、《和賈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 唐·王維 82、《奉和圣制登降圣觀與宰臣等同望應制》 唐·王維 83、《奉和圣制送不蒙都護兼鴻臚卿歸安西應制》 唐·王維 84、《扶南曲歌詞五首》 唐·王維 85、《早春行》 唐·王維 86、《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王維 87、《送從弟蕃游淮南》 唐·王維 88、《留別山中溫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縉》 唐·王維 89、《華岳》 唐·王維 90、《丁宇田家有贈》 唐·王維 91、《飯覆釜山僧》 唐·王維 92、《苦熱行》 唐·王維 93、《納涼》 唐·王維 94、《李陵詠》 唐·王維 95、《過太乙觀賈生房》 唐·王維 96、《洛陽女兒行 ( 97、《同崔傅答賢弟》 唐·王維 98、《贈吳官》 唐·王維 99、《不遇詠》 唐·王維 100、《青雀歌》 唐·王維 101、《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游有懷靜者季》 唐·王維 102、《答張五弟》 唐·王維 103、《奉和圣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 唐·王維 104、《登樓歌》 唐·王維 105、《雙黃鵠歌送別》 唐·王維 106、《奉和圣制登降圣觀與宰臣等同望應制》 唐·王維 107、《奉和圣制送不蒙都護兼鴻臚卿歸安西應制》 唐·王維 108、《扶南曲歌詞五首》 唐·王維 109、《戲贈張五弟諲三首(時在常樂東園,走筆成)》 唐·王維 110、《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唐·王維 111、《送從弟蕃游淮南》 唐·王維 112、《留別山中溫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縉》 唐·王維 113、《藍田山石門精舍》 唐·王維 114、《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磴道盤曲四五十里至》 唐·王維 115、《納涼》 唐·王維 116、《故人張諲工詩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隸,頃以詩見》 唐·王維 117、《同比部楊員外十五夜游有懷靜者季》 唐·王維 118、《奉和圣制天長節賜宰臣歌應制》 唐·王維 119、《待儲光羲不至》友情詩 唐·王維 120、《田家》 唐·王維 121、《贈從弟司庫員外絿》 唐·王維 122、《秋夜獨坐懷內弟崔興宗》 唐·王維 123、《送韋大夫東京留守》 唐·王維 124、《韋侍郎山居》 唐·王維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