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誰能整理初中語文辛棄疾所有的詩以及相關知識啊
1.清平樂 村居(辛棄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居① 宋 辛棄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③相媚好④,白發誰家翁媼⑤?大兒鋤豆⑥溪東,中兒正織⑦雞籠.最喜小兒亡 (無)賴⑧,溪頭臥⑨剝蓮蓬.注釋①清平樂·村居: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樂”在此處讀yuè 《清平樂·村居》歌曲譜.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④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⑤翁媼(ǎo)(也讀yùn和wò):對古代老婦的敬稱.⑥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⑦織:編織.⑧亡賴:亡,同“無賴”“.亡”讀wu,在這里意思這里指頑皮、淘氣.⑨臥,趴.譯文草屋的屋檐又低又小,溪邊長滿綠綠的青草,滿頭白發的老公公老婆婆,用方言,互相逗趣取樂 ,大兒子在河的東面的豆地里除草,二兒正忙于編織雞籠.最令人歡喜是小兒的頑皮淘氣,橫臥在溪頭草叢-- 剝食著剛剛摘下的蓮蓬.詞人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態,表現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2.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作者背景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字幼安,號稼軒,濟南(在今山東)人.21歲參加抗金起義,后率軍南歸,屢遭打擊,郁郁而終.他的詞多寫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慷慨縱橫,雄渾豪放,與蘇軾并稱“蘇辛”.注詞釋義 菩薩蠻:詞牌名.造口:在今江西萬安西南.郁孤臺:在今江西贛州市西南.清江:指贛江,它經贛州向東北 流入鄱陽湖.長安:漢唐首都,在今西安市.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可憐:可惜.愁余:使我憂愁.鷓鴣:鳥名,傳說它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古詩今譯 郁孤臺下這贛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見到無數的青山.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浩浩江水終于向東流去.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傳來聲聲鷓鴣.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注釋:破陣子——詞牌名;賦——寫作;壯詞——雄壯的詞) 挑(音:tiǎo)麾(音:huī)炙(音:zhì)弦(xian)塞(音:sài)的(音:dí)弦(xián)寫作背景 辛棄疾21歲時,就在家鄉歷夸(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后,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后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這首詞,抒寫了他夢寐以求、終生不變的抗敵救國的理想,抒寫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激烈.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整首詞抒發了作者壯志未酬,英雄遲暮的悲憤之情.譯文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里回到響徹號角聲的軍營.軍營將士都能分到犒勞的烤牛肉,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只可惜(現在)已白發叢生!重點字詞注釋 ① 醉里:醉酒之中. ② 挑燈:點燈.看劍:是準備上戰場殺敵的形象.說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際也不忘抗敵. ③ 夢回:夢醒. ④ 角:古代軍隊中用來發號令的號角. ⑤ 吹角:軍隊中吹號角的聲音 ⑥ 連營:連接一起駐扎的軍營 ⑦ 分:分配. ⑧ 麾下:指部下.麾:軍旗 ⑨ 炙:烤肉. ⑩ 八百里:牛名.《晉書·王濟傳》、《世說新語·汰侈》都記載八百里駁(bó),亦兼指連營之廣,語意雙關. ? 五十弦:本指瑟,古時最早的瑟為五十弦.這里泛指軍中樂器. ? 翻:演奏. ? 塞外聲:以邊塞作為題材的雄壯悲涼的軍歌. ? 沙場:戰場. ? 秋:秋季,秋天. ? 點兵:點兵,檢閱軍隊. ? 作:象,如. ? 了卻:完結,完成. ? 的盧:一種性烈的快馬.相傳劉備在荊州遭遇危難,騎的盧馬“一躍三丈”,脫離險境. ? 天下事:此特指恢復中原之事. 21 霹靂:驚雷,比喻拉弓時弓弦響如驚雷. 22 贏得:博得. 23 生前:活著的時候. 24 身后:死后. 25 可憐:可惜.。
二、初中所學蘇軾 李清照 辛棄疾所有的詩詞
《如夢令》 宋·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清平樂 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浣溪沙》 宋·蘇軾
山下蘭芽短浸溪,
松間沙路凈無泥。
瀟瀟暮雨子規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
休將白發唱黃雞。
《水調歌頭》 宋·蘇 軾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醉花陰》 宋·李清照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江城子·密州出獵》 宋·蘇軾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
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破陣子?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 宋·辛棄疾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點秋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描寫戰斗場面)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表達了作者的愛國激情和雄心壯志。)可憐白發生!(充滿了壯志未酬的抑郁和憤慨。)
三、初中辛棄疾的詞
《清平樂 村居》 宋·辛棄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四、誰能整理初中語文辛棄疾所有的詩以及相關知識啊
1.清平樂 村居(辛棄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相媚好,白發誰家翁媼。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無賴,溪頭臥剝蓮蓬。清平樂·村居① 宋 辛棄疾 茅檐②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吳音③相媚好④,白發誰家翁媼⑤? 大兒鋤豆⑥溪東,中兒正織⑦雞籠。最喜小兒亡 (無)賴⑧,溪頭臥⑨剝蓮蓬。
注釋 ①清平樂·村居:清平樂,詞牌名。村居,這首詞的題目。
“樂”在此處讀yuè 《清平樂·村居》歌曲譜。 ②茅檐:茅屋的屋檐 。
③吳音:作者當時住在江西東部的上饒,這一帶古時是吳國的領土,所以稱這一帶的方言為吳音。 ④相媚好:這里指互相逗趣,取樂。
⑤翁媼(ǎo)(也讀yùn和wò):對古代老婦的敬稱。 ⑥鋤豆:鋤掉豆田里的草。
⑦織:編織。 ⑧亡賴:亡,同“無賴”“。
亡”讀wu,在這里意思這里指頑皮、淘氣。 ⑨臥,趴。
譯文草屋的屋檐又低又小, 溪邊長滿綠綠的青草, 滿頭白發的老公公老婆婆, 用方言, 互相逗趣取樂 , 大兒子在河的東面的豆地里除草, 二兒正忙于編織雞籠。 最令人歡喜是小兒的頑皮淘氣, 橫臥在溪頭草叢-- 剝食著剛剛摘下的蓮蓬。
詞人描繪了一家五口在鄉村的生活情態,表現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2.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辛棄疾)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作者背景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
字幼安,號稼軒,濟南(在今山東)人。21歲參加抗金起義,后率軍南歸,屢遭打擊,郁郁而終。
他的詞多寫報國無門、壯志難酬的悲憤,慷慨縱橫,雄渾豪放,與蘇軾并稱“蘇辛”。 注詞釋義 菩薩蠻:詞牌名。
造口:在今江西萬安西南。 郁孤臺:在今江西贛州市西南。
清江:指贛江,它經贛州向東北 流入鄱陽湖。 長安:漢唐首都,在今西安市。
這里借指北宋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 可憐:可惜。
愁余:使我憂愁。 鷓鴣:鳥名,傳說它的叫聲像“行不得也哥哥”。
古詩今譯 郁孤臺下這贛江的流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淚。我舉頭眺望西北的長安,可惜只見到無數的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擋住,浩浩江水終于向東流去。江邊日晚我正滿懷愁緒,聽到深山傳來聲聲鷓鴣。
3.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注釋:破陣子——詞牌名;賦——寫作;壯詞——雄壯的詞) 挑(音:tiǎo)麾(音:huī)炙(音:zhì)弦(xian)塞(音:sài)的(音:dí)弦(xián)寫作背景 辛棄疾21歲時,就在家鄉歷夸(今山東濟南)參加了抗金起義。起義失敗后,他回到南宋,當過許多地方的長官。
他安定民生,訓練軍隊,極力主張收復中原,卻遭到排斥打擊。后來,他長期不得任用,閑居近二十年。
這首詞,抒寫了他夢寐以求、終生不變的抗敵救國的理想,抒寫了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該詞是作者失意閑居信州時所作,無前人沙場征戰之苦,而有沙場征戰的激烈。
詞中通過創造雄奇的意境,抒發了殺敵報國、恢復祖國山河、建立功名的壯懷。結句抒發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
整首詞抒發了作者壯志未酬,英雄遲暮的悲憤之情。譯文 醉夢里挑亮油燈觀看寶劍,夢里回到響徹號角聲的軍營。
軍營將士都能分到犒勞的烤牛肉,讓樂器奏起雄壯的軍樂鼓舞士氣。這是秋天在戰場上閱兵。
戰馬像的盧馬一樣跑得飛快,弓箭像驚雷一樣,震耳離弦。(我)一心想完成替君主收復國家失地的大業,博得天下生前死后的美名。
只可惜(現在)已白發叢生!重點字詞注釋 ① 醉里:醉酒之中。 ② 挑燈:點燈。
看劍:是準備上戰場殺敵的形象。說明作者即使在醉酒之際也不忘抗敵。
③ 夢回:夢醒。 ④ 角:古代軍隊中用來發號令的號角。
⑤ 吹角:軍隊中吹號角的聲音 ⑥ 連營:連接一起駐扎的軍營 ⑦ 分:分配。 ⑧ 麾下:指部下。
麾:軍旗 ⑨ 炙:烤肉。 ⑩ 八百里:牛名。
《晉書·王濟傳》、《世說新語·汰侈》都記載八百里駁(bó),亦兼指連營之廣,語意雙關。 ? 五十弦:本指瑟,古時最早的瑟為五十弦。
這里泛指軍中樂器。 ? 翻:演奏。
? 塞外聲:以邊塞作為題材的雄壯悲涼的軍歌。 ? 沙場:戰場。
? 秋:秋季,秋天。 ? 點兵:點兵,檢閱軍隊。
? 作:象,如。 ? 了卻:完結,完成。
? 的盧:一種性烈的快馬。相傳劉備在荊州遭遇危難,騎的盧馬“一躍三丈”,脫離險境。
? 天下事:此特指恢復中原之事。 21 霹靂:驚雷,比喻拉弓時弓弦響如驚雷。
22 贏得:博得。 23 生前:活著的時候。
24 身后:死后。 25 可憐:可惜。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初中關于辛棄疾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