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泊船瓜洲整首古詩的詩句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注釋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這里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間:根據平仄來認讀jian四聲.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綠:吹綠,拂綠.譯文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我所居住的鐘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暖和的春風啊,吹綠了江南的田野,明月啊,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里?創作背景公元1068年,熙寧元年,4月,朗月之下,王安石乘著一艘小船行在京口瓜洲的長江水上,回望過去,他的家鄉就在幾重山以外.詩人看著這草長鶯飛雜花生樹的江南,突然對大好的前程意興闌珊,人還未離去,他就開始想回家了,明月啊,你何時照我回鄉?詩人乘船路過瓜洲,懷念金陵故居,因作此詩.。
2. 關于瓜洲的詩詞
1、《長相思·鐵甕城高》——宋代:秦觀 念凄絕秦弦,感深荊賦,相望幾許凝愁。
勤勤裁尺素,奈雙魚難渡瓜洲。 曉鑒堪羞,潘鬢點、吳霜漸稠。
幸于飛、鴛鴦未老,不應同是悲秋。 【譯文】我估量著,自分別以后,你一定每每彈著凄涼的曲調,思念著我;而我呢,也每每吟哦著哀怨的詞句,思念著你;山山相隔,我們相望了多少次都看不見,只能把愁恨凝聚在樂曲里和詞章里。
我屢屢想給你寫情書,無奈山高路遠,到不了你那邊。清晨臨鏡,白發日漸見多,老態堪羞。
有幸的是,你尚未見老,不應像我這樣,為衰老而悲傷。秋,寓有衰老意。
2、《書憤五首·其一》——宋代:陸游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 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 【譯文】年輕時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是如此艱難。
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熱血沸騰啊怨氣如山啊。記得在瓜州渡痛擊金兵,雪夜里飛奔著樓船戰艦。
秋風中跨戰馬縱橫馳騁,收復了大散關捷報頻傳。 想當初我自比萬里長城,立壯志為祖國掃除邊患。
到如今垂垂老鬢發如霜,盼北伐盼恢復都成空談。不由人緬懷那諸葛孔明,出師表真可謂名不虛傳,有誰像諸葛亮鞠躬盡瘁,率三軍復漢室北定中原! 3、《水仙子·渡瓜洲》——元代:趙善慶 渚蓮花脫錦衣收,風蓼青雕紅穗秋,堤柳綠減長條瘦。
系行人來去愁,別離情今古悠悠。南徐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
【譯文】小洲邊的野荷,花瓣脫落,粲綠的荷葉也已委靡。風中的秋蓼不再青蔥,暗紅色的穗花一派凄凄。
堤岸的楊柳減了翠色,只留下幾乎光禿的長條細細。這一切,同渡江行人的旅愁系結在一起。
古往今來,離情別恨最是難以擺脫和忘記。鎮江城下,西津渡口,北固山頭:一路上我都惆悵不已。
4、《月上瓜洲·寓烏夜啼南徐多景樓作》——宋代:張輯 江頭又見新秋。幾多愁。
塞草連天何處、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淚,水東流。
惟有漁竿明月、上瓜洲。 【譯文】江頭又到了一年的秋天,又帶來了幾多新愁。
塞草連天,神州到底在何處?古往今來多少英雄淚,都隨江水東流去。眼前只有瓜洲明月,江上拿著魚竿。
5、《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京口和瓜洲之間只隔著一條長江,鐘山就隱沒在幾座山巒的后面。
和煦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鐘山下的家里。
3. 泊船瓜洲的詩意
作品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àn),
明月何時照我還(huán)?
注釋
1.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2.瓜洲:鎮名,在長江北岸,揚州南郊,即今揚州市南部長江邊,京杭運河分支入江處。
3.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蘇鎮江市。
4.一水:一條河。古人除將黃河特稱為“河”,長江特稱為“江”之外,大多數情況下稱河流為“水”,如
汝水、漢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這里的“一水”指長江。一水間指一水相隔之間。
5.鐘山:今南京市紫金山
6.綠:吹綠。
譯文:
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
公元1068年,熙寧元年,4月,朗月之下,王安石乘著一艘小船行在京口瓜洲的長江水上,回望過去,他的家鄉就在幾重山以外。詩人看著這草長鶯飛雜花生樹的江南,突然對大好的前程意興闌珊,人還未離去,他就開始想回家了,明月啊,你何時照我回鄉?
這首七絕觸景生情,通過對春天景物的描繪,表現了詩人此番出來做官的無奈和欲急切回歸江寧的愿望。頭兩句記敘北上的行程。詩人前往京城,卻偏偏回首江寧,表現不愿赴任的復雜心理。后兩句以景寫心,既有變法給自己帶來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詩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綠,這固然是春風吹綠的,但是那蔥綠的禾苗難道不是青苗法等變法措施產生的實效嗎?但是官場是險象環生的,詩人望著這照著瓜洲渡口,也照著鐘山的明月,發出了“明月何時照我還”的慨嘆,詩人是想早點離開是是非非的官場,很有余韻。這首詩不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敘事也富有情致,境界開闊,格調清新。
最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修辭上的錘煉。據洪邁《容齋隨筆》說:“春風又綠江南岸”一句原稿“春風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為‘過’,復圈去而改為‘入’,旋改為‘滿’,凡如是十許字,始定為‘綠’”。真達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境地。其實詩人不僅僅在煉字,也是在煉意,這才符合詩的情境。
4. 泊船瓜洲 詩意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間,
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
明月何時照我還?
1.從京口到瓜州只是一江之隔。
2.從京口到南京也只隔著幾座山。
3.春風又吹綠了長江南岸。
4.明月什么時候才能照著我回到故鄉。
[注釋]
1. 泊:停船靠岸。
2. 瓜洲:在現在江蘇省長江北岸,揚州市南面。
3. 京口:在長江南岸,現在的江蘇省鎮江市。
4. 鐘山:現在南京市的紫金山。
5. 數重:幾層。
6. 綠:吹綠了。
7. 還:指的是回到紫金山下的家里。
[簡析]
這是一首著名的抒情小詩,抒發了詩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園的深切感情。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邊岸上的“京口”與“瓜洲”這么近,中間隔一條江水。由此詩人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層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層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第三句又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用法,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他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 本詩從字面上看,是流露著對故鄉的懷念之情,大有急欲飛舟渡江回家和親人團聚的愿望。其實,在字里行間也寓著他重返政治舞臺、推行新政的強烈欲望。
5. 古詩泊船瓜洲的詩意
詩以“泊船瓜洲”為題,點明詩人的立足點。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間”寫了望中之景。詩人站在長江北岸瓜洲渡口放眼南望,看到了南岸的“京口”與這邊的“瓜洲”這么近,就一條江水的距離,不由地聯想到家園所在的鐘山也只隔幾座山了,也不遠了。次句“鐘山只隔數重山”暗示詩人歸心似箭的心情。
第三句為千古名句,再次寫景,點出了時令已經是春天,描繪了長江南岸的景色。“綠”字是吹綠的意思,是使動靜結合,用得絕妙。傳說王安石為用好這個字改動了十多次,從“到”“過”“入”“滿”等十多個動詞中最后選定了“綠”字。因為其它文字只表達春風的到來,卻沒表現春天到來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綠的景物變化。結句“明月何時照我還”,詩人眺望已久,不覺皓月初上,詩人用疑問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還”的畫面,進一步表現詩人思念家鄉的心情,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
原詩:《泊船瓜洲》宋代: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譯文:京口和瓜洲不過一水之遙,鐘山也只隔著幾重青山。溫柔的春風又吹綠了大江南岸,可是,天上的明月呀,你什么時候才能夠照著我回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