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陶淵明有哪些較著名的詩句
春水滿四澤。夏云多奇峰。秋月揚明輝。冬嶺秀寒松。
【停云詩】〖四章〗
停云。思親友也。樽湛新醪。園列初榮。愿言不從。嘆息彌襟。
靄靄停云。蒙蒙時雨。八表同昏。平路伊阻。靜寄東軒。春醪獨撫。良朋悠邈。搔首延佇。
停云靄靄。時雨蒙蒙。八表同昏。平陸成江。有酒有酒。閑飲東窗。愿言懷人。舟車靡從。
東園之樹。枝條再榮。競用新好。以怡余情。人亦有言。日月于征。安得促席。說彼平生。
翩翩飛鳥。息我庭柯。斂翮閑止。好聲相和。豈無他人。念子實多。愿言不獲。抱恨如何。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時復墟里人。披草共來往。想見無雜言。但道桑麻長。桑麻日已長。我土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棲棲失群鳥。日暮猶獨飛。徘徊無定止。夜夜聲轉悲。厲響思清晨。遠去何所依。因值孤生松。斂翮遙來歸。勁風無榮木。此蔭獨不衰。托身已得所。千載不相違。
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分散逐風轉。此已非常身。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得歡當作樂。斗酒聚比鄰。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荒草何茫茫。白楊亦蕭蕭。嚴霜九月中。送我出遠郊。四面無人居。高墳正嶕峣。馬為仰天鳴。風為自蕭條。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千年不復朝。賢達無奈何。向來相送人。各自還共家。親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
2.陶淵明的詩歌有哪些
陶淵明《歸田園居》原文+譯文
[原文]
少無適欲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譯文
從小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性格本來愛好山野。
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后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
狗在深巷里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里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里面,現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移居二首》——陶淵明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弊廬何必廣 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譯文〕
從前便想居南村,
非為選擇好住宅.
聞道此間入純補,
樂與相伴共朝夕.,
我懷此念已很久,
今日遷居南村里.
陋室何必要寬大
遮蔽床靠愿足矣.
鄰居常常相往來,
直言不諱談往昔.
美妙文章同欣賞,
疑難問題共分析.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琢相思.
相思削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如不勝 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譯文]
春秋之季多朗日,
登高賞景詠新詩.
經過門前相呼喚,
有酒大家共飲之.
農忙時節各歸去,
每有閑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門,
歡言笑語無厭時.
此情此趣豈不美
切勿將它輕拋棄.
衣食須得自料理,
躬耕不會白費力.
3.陶淵明的詩句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東晉·陶淵明·移居)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東晉·陶淵明·飲酒)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東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東晉·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三)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東晉·陶淵明·讀山海經)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東晉·陶淵明·雜詩)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
(東晉·陶淵明·五柳先生傳)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 (東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陶淵明·飲酒)。
4.陶淵明有哪些著名的詩句
陶淵明著名的詩句示例如下:
1、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飲酒·其五》
2、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飲酒·其五》
3、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飲酒·其五》
4、在昔曾遠游,直至東海隅。——《飲酒·其十》
5、雖留身后名,一生亦枯槁。——《飲酒·其十一》
6、一士常獨醉,一夫終年醒。——《飲酒·其十三》
7、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經。——《飲酒·其十六》
8、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歸園田居 其一》
9、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歸園田居 其一》
10、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歸園田居 其三》
11、晨興理荒穢,戴月荷鋤歸。——《歸園田居 其三》
12、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五柳先生傳》
13、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雜詩》
14、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歸來去兮辭 》
15、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讀山海經》
陶淵明(352或365年—427年[1] ),字元亮,又名潛,私謚“靖節”,世稱靖節先生,潯陽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東晉末至南朝宋初期偉大的詩人、辭賦家。田園詩派創始人、文學史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被稱為“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有《陶淵明集》。
5.陶淵明的詩詞有那些
陶淵明的詩詞 1、飲酒詩 陶淵明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
他的《飲酒》20首以“醉人”的語態或指責是非顛倒、毀譽雷同的上流社會;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險惡;或表現詩人退出官場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現詩人在困頓中的牢騷不平。從詩的情趣和筆調看,可能不是同一時期的作品。
東晉元熙二年(420),劉裕廢晉恭帝為零陵王,次年殺之自立,建劉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隱晦曲折地記錄了這一篡權易代的過程。
對晉恭帝以及晉王朝的覆滅流露了無限的哀惋之情,此時陶淵明已躬耕隱居多年,亂世也看慣了,篡權也看慣了。但這首詩仍透露出他對世事不能忘懷的精神。
2、詠懷詩 以《雜詩》12首,《讀山海經》13首為代表。《雜詩》12首多表現了自己歸隱后有志難騁的政治苦悶,抒發了自己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潔人格。
可見詩人內心無限深廣的憂憤情緒。《讀山海經》13首借吟詠《山海經》中的奇異事物表達了同樣的內容,如第10首借歌頌精衛、刑天的“猛志固常在”來抒發和表明自己濟世志向永不熄滅。
3、田園詩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操;充分表現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為一個文人士大夫,這樣的思想感情,這樣的內容,出現在文學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門閥制度和觀念森嚴的社會里顯得特別可貴。陶淵明的田園詩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頓狀況的,可使我們間接地了解到當時農民階級的悲慘生活。
陶淵明的《桃花源詩并記》大約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理想社會。
表現了詩人對現存社會制度徹底否定與對理想世界的無限追慕之情。它標志著陶淵明的思想達到了一個嶄新的高度。
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它以純樸自然的語言、高遠拔俗的意境,為中國詩壇開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響到唐代田園詩派。
《歸去來兮辭》是一篇脫離仕途回歸田園的豪邁宣言,陶淵明以詩心慧眼來透視生活,用生花妙筆來點化景物,通過無拘無束的鄉間生活的再現和云淡風清、明凈如洗的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崇尚自然、追求自由的浪漫情懷,也反映出詩人厭惡官場、遠離世俗的孤傲之態。人們談論《歸去來兮辭》習慣于稱道陶淵明的田園之樂和隱逸之歡,而忽視了潛藏在字里行間的人生悲涼。
我在研讀文本時,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詩人抒寫歡快喜樂的同時,總是有意無意地使用一些容易引發人們聯想到他的酸心隱痛的詞句,揣摩、品味這些詞句的深層內涵,我覺得,《歸去來兮辭》在某種意義上說也是一篇吐露隱痛,舒展苦悶的心靈悲歌。下面結合文章內容對此稍作分析。
(一)、心為形役之悲。文章第一段交待詩人歸隱的原因和決心。
陶淵明是晉安帝義熙元年歸隱的。關于歸隱的原因,《宋書?陶潛傳》說是“郡遣督郵至縣,吏自應束帶見之。
潛嘆曰:‘我不能這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人。’即日解印綬去職,賦《歸去來》。”
陶淵明自己說的,則與此略有不同。他在《歸去來兮辭》小序中說是“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 缸無儲粟。
生生所資,未見其術。”在親友勸告下,“脫然有懷”,入于仕途,求得彭澤縣令一職。
但未過多久,便“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
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
但他仍打算做一年官再“斂裳宵逝”。恰恰這時,他的一位妹妹去世,他也就“自免去職”,寫了這篇《歸去來兮辭》。
不管是他傳還是自序,都不難看出,陶淵明歸隱田園的真正原因是“心為形役”,即心志被形體役使,做了許多違心悖情而又無可奈何的事情,想做的卻不能做,不想做的卻又不能不做。結合《宋書》和小序來分析,“心為形役”含義有二:一是詩人為口腹之計,羈身宦海,折腰事人,寄人籬下,仰人鼻息,遭遇了冷眼和歧視,深感屈辱和厭倦。
二是詩人質性自然,與俗相違,矯厲不得,不容于世。逆情悖性,違心違己,在詩人看來是玷污心性,扭曲靈魂,因而深感慚愧,惆悵悲傷。
一旦醒悟,便覺得“往者不可諫”而“來者猶可追”;覺得“迷途未遠”,“今是而昨非”,因而決計棄官歸田。這中間固然有亡羊補牢、為時未晚的慶幸,更有陷身官場、鑄成大錯的沉痛。
大夢初醒、了然徹悟的“歸田”宣言中更有痛徹心肺、追悔莫及的自責自悔。 (二)、居家涉園之痛。
文章第二段直寫自己想象中的歸途情景和歸隱后閑適自在的家園生活,這中間,有“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焦急迫切,也有終于沖破“塵網”、掙脫“樊籬”的歡欣鼓舞;有久別重逢、安享天倫的歡暢喜悅,也有閑庭信步、觸目成趣的寧靜安逸;有飲酒寄傲、與世隔絕的孤高自許,也有策杖流憩、矯首遐觀的自然情趣。總之,一句話,寧靜淡泊的日常生活,溫馨樸實的家鄉親情和清新素雅的自然景觀令詩人留連忘返,沉醉不醒。
我們品讀文章,也會感同身。
6.陶淵明的詩句
淵明《歸田園居》原文+譯文
[原文]
少無適欲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譯文
從小沒有投合世俗的氣質,性格本來愛好山野。
錯誤地陷落在人世的羅網中,一去就是十三年。
關在籠中的鳥兒依戀居住過的樹林,養在池中的魚兒思念生活過的深潭。
到南邊的原野里去開荒,依著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種田園。
住宅四周有十多畝地,茅草房子有八、九間。
榆樹、柳樹遮掩著后檐,桃樹、李樹羅列在堂前。
遠遠的住人村落依稀可見,樹落上的炊煙隨風輕柔地飄揚。
狗在深巷里叫,雞在桑樹頂鳴。
門庭里沒有世俗瑣雜的事情煩擾,空房中有的是空閑的時間。
長久地困在籠子里面,現在總算又能夠返回到大自然了。
《移居二首》——陶淵明
其一
昔欲居南村,非為卜其宅
聞多素心人,樂與數晨夕
懷此頗有年,今日從茲役
弊廬何必廣 取足蔽床席
鄰曲時時來,抗言談在昔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譯文〕
從前便想居南村,
非為選擇好住宅.
聞道此間入純補,
樂與相伴共朝夕.,
我懷此念已很久,
今日遷居南村里.
陋室何必要寬大
遮蔽床靠愿足矣.
鄰居常常相往來,
直言不諱談往昔.
美妙文章同欣賞,
疑難問題共分析.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賦新詩.
過門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農務各自歸,閑暇琢相思.
相思削披衣,言笑無厭時.
此理如不勝 無為忽去茲.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譯文]
春秋之季多朗日,
登高賞景詠新詩.
經過門前相呼喚,
有酒大家共飲之.
農忙時節各歸去,
每有閑暇即相思.
相思披衣去串門,
歡言笑語無厭時.
此情此趣豈不美
切勿將它輕拋棄.
衣食須得自料理,
躬耕不會白費力.
7.有關“陶淵明”的詩句
顏延之《陶徵士誄》:居備勤儉,躬兼貧病。
人否其憂,孑然其命。隱約就閑,遷延辭聘。
非直也明,是惟道性。糾纏斡流,冥漠報施。
孰云與仁?實疑明智。謂天蓋高,胡愆斯義?履信曷憑?思順何置?年在中身,疢維痁疾。
視死如歸,臨兇若吉。藥劑弗嘗,禱祀非恤。
傃幽告終,懷和長畢。 沈約《宋書·隱逸傳》:潛弱年薄官,不潔去就之跡。
自以曾祖晉世宰輔,恥復屈身后代,自高祖王業漸隆,不復肯仕。所著文章,皆題其年月,義熙以前,則書晉氏年號;自永初以來,唯云甲子而已。
蕭統《陶淵明傳》:淵明少有高趣,博學,善屬文;穎脫不群,任真自得。 《陶淵明集序》:有疑陶淵明詩篇篇有酒,吾觀其意不在酒,亦寄酒為跡者也。
其文章不群,辭彩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橫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
語時事則指而可想,論懷抱則曠而且真。加以貞志不休,安道苦節,不以躬耕為恥,不以無財為病,自非大賢篤志,與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鐘嶸《詩品》:文體省凈,殆無長語。
篤意真古,辭興婉愜。每觀其文,想其人德。
世嘆其質直。至如“歡顏酌春酒”,“日暮天無云”,風華清靡,豈直為田家語邪!古今隱逸詩人之宗也。
楊休之《陶集序錄》:余覽陶潛之文,辭采雖未優,而往往有奇絕異語,放逸之致,棲托仍高。 王通《文中子中說·立命篇》:或問陶元亮,子曰:“放人也。
《歸去來》有避地之心焉,《五柳先生傳》則幾于閉關也。” 《晉書·隱逸傳》:厚秩招累,修名順欲。
確乎群士,超然絕俗。養粹巖阿,銷聲林曲。
激貪止競,永垂高躅。 孟浩然《仲夏歸漢南寄京邑舊游》:賞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目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王維 《偶然作》:陶潛任天真,其性頗耽酒。自從棄官來,家貧不能有。
九月九日時,菊花空滿手。中心竊自思,儻有人送否。
白衣攜壺觴,果來遺老叟。且喜得斟酌,安問升與斗。
奮衣野田中,今日嗟無負。兀傲迷東西,蓑笠不能守。
傾倒強行行,酣歌歸五柳。生事不曾問,肯愧家中婦。
《與魏居士書》:近有陶潛,不肯把板屈腰見督郵,解印綬棄官去。后貧,《乞食》詩曰“叩門拙言辭”,是屢乞而慚也……一慚之不忍,而終身慚乎?此亦人我攻中,忘大守小,不受其后之累也。
李白《九日登山》: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為無杯中物,遂偶本州牧。
因招白衣人,笑酌黃花菊。 韓愈《送王秀才序》:吾少時讀《醉鄉記》,私怪隱居者,無所累于世,而猶有是言,豈誠旨于味邪?及讀阮籍、陶潛詩,乃知彼雖偃蹇不欲與世接,然猶未能平其心,或為事物是非相感發,于是有托而逃焉者也。
白居易《訪陶公舊宅》:垢塵不污玉,靈鳳不啄膻……連征竟不起,斯可謂真賢……不慕樽有酒,不慕琴無弦。慕君遺容利,老死此丘園。
宋代 林逋《省心錄》:陶淵明無功德以及人,而名節與功臣、義士等,何耶?蓋顏子以退為進,寧武子愚不可及之徒歟。 歐陽修:晉無文章,唯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蘇軾: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 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
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
黃庭堅《宿舊彭澤懷陶令》:潛魚愿深渺,淵明無由逃。彭澤當此時,沉冥一世豪。
司馬寒如灰,禮樂卯金刀。歲晚以字行,更始號元亮。
凄其望諸葛,骯臟猶漢相。時無益州牧,指揮用諸將。
平生本朝心,歲月閱江浪。空余時語工,落筆九天上。
向來非無人,此友獨可尚。屬予剛制酒,無用酌杯盎。
欲招千載魂,斯文或宜當。 陳師道《后山詩話》:陶淵明之詩,切于事情,但不文耳。
……淵明不為詩,寫其胸中之妙耳。……右丞、蘇州,皆學于陶,正得其自在。
王安石(陳正敏《遯齋閑覽》載):(王安石)言其(淵明)詩有奇絕不可及之語,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由詩人以來無此句也。
然則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人而已。 楊時《龜山先生語錄》:陶淵明詩所不可及者,沖澹深粹,出于自然。
若曾用力學,然后知淵明詩非著力之所能成。 晁說之《晁氏客語》:淵明如:“歷覽千載書,時時見遺烈;高操非所攀,深得固窮節”,不與物競,不強所不能,自然守節。
蔡啟《蔡寬夫詩話》:觀其(淵明)《貧士》、《責子》與其他所作,當憂則憂,遇喜則喜,忽然憂樂兩忘,則隨所遇而皆適,未嘗有擇于其間,所謂超世遺物者,要當如是而后可也。 曾纮(李公煥《箋注陶淵明集》載):余嘗評陶公詩語造平淡而寓意深遠,外若枯槁,中實敷腴,真詩人之冠冕也。
蔡絳《西清詩話》:淵明意趣真古,清淡之宗,詩家視淵明,猶孔門之視伯夷也。 陶淵明像 許顗《彥周詩話》:陶彭澤詩,顏、謝、潘、陸皆不及者,以其平昔所行之事,附之于詩,無一點愧詞,所以能爾。
楊萬里《西溪先生和陶詩序》:淵明之詩,春之蘭,秋之菊,松上之風,澗下之水也。 《誠齋詩話》:五言古詩句雅淡而味深長者,陶淵明、柳子厚也。
朱熹《朱子語類》:淵明所說者莊、老,然辭卻簡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