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悼念李白的追悼詞
有難度 呵呵文化名人談如何紀念李白誕辰1300周年 1877年,在紀念1848年2月革命30周年時,雨果寫道:『回憶是力量之源……永遠不要忘記周年紀念日,開展紀念日活動,如同點燃一只火炬。
』 在法國,紀念雨果誕辰200周年活動於今年2月7日開始,這一天是法國學生圣誕節假期后開學的第一天,每一個中小學生在這一天的第一節課——不論上的是什麼課——自選一段雨果的詩歌或小說在課堂上朗讀。中小學校還將連續五天舉行『雨果馬拉松』,即在本校的藝術沙龍里接力式地朗讀雨果小說,形成一條『閱讀鏈』,學生、教師以及周圍的居民均可參加。
之后法國的讀書節、詩歌節、戲劇節都將以雨果為主題,整個法國的文化生活都將奏起雨果這支主旋律。 中國有那麼多的名人可以緬懷,有那麼多的歷史可以紀念,卻少見一種自然的發自內心的欣賞和敬畏,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之事。
(報摘) -我們頭上的天空中,有顆星星的名字叫李白 -中國詩人在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最多的就是李白 劉凈植(本報記者):春節前夕,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和北京青年報將聯合主辦李白誕辰1300周年的紀念活動。它本身只是通常意義上的演出或展覽活動,其中有很多值得深說細說的文化話題。
我們都知道,國外紀念文化名人的活動是很普遍的,比如說去年希臘是蘇格拉底年,今年法國是雨果年。在音樂方面,去年是威爾第年,今年是馬勒年。
歐陽江河(詩人):馬勒晚年最重要的一個作品《大地之歌》,如今已被公認為整個20世紀西方音樂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這個作品就是根據六首中國的唐詩創作的,其中三首是李白的詩作。我們從這個例子可以引出一個話題:李白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中演公司和北青報主辦的李白系列紀念活動定位在李白與當代、李白與世界這兩個基點上,把李白放在古代與當代、中國與世界這樣一種相互融合、交相輝映的語境里來紀念,我覺得這樣做有特別的意義。 進入21世紀以后,人類生活越來越具有一種消費性和職業化的全球特征,這種特征與李白身上那種中國傳統人文情懷似乎是漸行漸遠,但實際上李白詩意是具備當代性的。
他那與天地精神獨往來的宇宙意識,他親近山水的自然觀,他的想像力,他的酒神精神和浪漫情操,所有這些放在當代,肯定是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示和滋養的。至於為什麼要提李白與世界,李白身上有沒有世界性?中國詩人在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最多的就是李白。
李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世界文化名人,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此次紀念活動的后援單位。 據我所知,我們頭上的天空中,有兩顆星星是用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一個是李白,另一個是屈原。
-我們如何紀念自己的文化名人 -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似乎主要是跟經濟、體育有關,比如申奧,入世,世界杯出線,為什麼我們不能在文化上有所作為 劉:以前我們做這種紀念中國文化名人的活動非常的少,而且影響面也非常的小,通常是限定在學術的小圈子里,這讓人覺得不可理解。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名人太多紀念不過來,還是說我們不太善於回首過去? 歐陽:用李白與當代、李白與世界來定位李白誕辰1300年的紀念活動,既有學術與詩歌本身的一些考慮,但我覺得更重要的一個考慮是運用演出、展覽等普通老百姓樂於接受的方式,把李白的詩意、形象、思想和生活態度的影響擴大到整個社會。
去年被稱為中國年,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似乎主要是跟經濟、體育有關,比如申奧,入世,世界杯出線,為什麼我們不能在文化上有所作為?這次中演和北京青年報共同來做李白的誕辰紀念,看能不能提供一種新的可能性,將中國精神文化資源的能量發揮出來,創造一種具有當代性和世界性的共享文化。 尚曉嵐(本報記者):錢老師,我知道《文史知識》為紀念李白1300年誕辰出了一期專號,對此學術界有什麼反應嗎? 錢志熙(北京大學教授,博導):在歐美和日本,紀念文化名人的活動是常規性的,比如某某誕辰多少周年,逝世多少周年。
但我們基本上還是限於學術圈內,基本上沒有反應到大眾媒體上面去。現在很難跟五四以前比,像李白誕辰,在那時人們會舉行一些詩歌的吟唱活動,像蘇軾逝世多少年、屈原誕辰多少年、李白誕辰多少年都會舉行一些活動的。
由於有《床前明月光》等比較有名的絕句,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多少還知道一點李白,但僅此而已。 劉:這種現象正常嗎? 錢:當然不正常。
我覺得需要政府、文化機構、媒體和學校共同努力來改變這種狀況。通過這種紀念文化名人的大型活動,樹立起一種尊重文化遺產的意識。
至少在文化階層,有文化的人是應該關注李白的。 余華(著名作家):中國文人中抒情性最強的一個是李白、一個是屈原,他們的抒情性是后來所沒有的,有一些原始性的東西在作品里。
李白的詩歌有一種比較開放的結構,唐代新的詩體是格律詩體,但李白是反格律的,開放的。他的詩翻譯成外文詩意失去的比較少。
如果說詩歌藝術主要的本質是抒情的話,李白的詩歌達到了抒情藝術的極致,有一定的世界性,外國人可能接受李白比接受杜甫更容易一點。 歐陽:從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國古典詩歌也是一件很有。
2.悼念李白的追悼詞
有難度 呵呵文化名人談如何紀念李白誕辰1300周年 1877年,在紀念1848年2月革命30周年時,雨果寫道:『回憶是力量之源……永遠不要忘記周年紀念日,開展紀念日活動,如同點燃一只火炬。
』 在法國,紀念雨果誕辰200周年活動於今年2月7日開始,這一天是法國學生圣誕節假期后開學的第一天,每一個中小學生在這一天的第一節課——不論上的是什麼課——自選一段雨果的詩歌或小說在課堂上朗讀。中小學校還將連續五天舉行『雨果馬拉松』,即在本校的藝術沙龍里接力式地朗讀雨果小說,形成一條『閱讀鏈』,學生、教師以及周圍的居民均可參加。
之后法國的讀書節、詩歌節、戲劇節都將以雨果為主題,整個法國的文化生活都將奏起雨果這支主旋律。 中國有那麼多的名人可以緬懷,有那麼多的歷史可以紀念,卻少見一種自然的發自內心的欣賞和敬畏,不能不說是個遺憾之事。
(報摘) -我們頭上的天空中,有顆星星的名字叫李白 -中國詩人在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最多的就是李白 劉凈植(本報記者):春節前夕,中國對外演出公司和北京青年報將聯合主辦李白誕辰1300周年的紀念活動。它本身只是通常意義上的演出或展覽活動,其中有很多值得深說細說的文化話題。
我們都知道,國外紀念文化名人的活動是很普遍的,比如說去年希臘是蘇格拉底年,今年法國是雨果年。在音樂方面,去年是威爾第年,今年是馬勒年。
歐陽江河(詩人):馬勒晚年最重要的一個作品《大地之歌》,如今已被公認為整個20世紀西方音樂史上一個里程碑式的作品,這個作品就是根據六首中國的唐詩創作的,其中三首是李白的詩作。我們從這個例子可以引出一個話題:李白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中演公司和北青報主辦的李白系列紀念活動定位在李白與當代、李白與世界這兩個基點上,把李白放在古代與當代、中國與世界這樣一種相互融合、交相輝映的語境里來紀念,我覺得這樣做有特別的意義。 進入21世紀以后,人類生活越來越具有一種消費性和職業化的全球特征,這種特征與李白身上那種中國傳統人文情懷似乎是漸行漸遠,但實際上李白詩意是具備當代性的。
他那與天地精神獨往來的宇宙意識,他親近山水的自然觀,他的想像力,他的酒神精神和浪漫情操,所有這些放在當代,肯定是可以為我們帶來啟示和滋養的。至於為什麼要提李白與世界,李白身上有沒有世界性?中國詩人在世界上作品被翻譯最多的就是李白。
李白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布的世界文化名人,所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此次紀念活動的后援單位。 據我所知,我們頭上的天空中,有兩顆星星是用中國人的名字命名的,一個是李白,另一個是屈原。
-我們如何紀念自己的文化名人 -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似乎主要是跟經濟、體育有關,比如申奧,入世,世界杯出線,為什麼我們不能在文化上有所作為 劉:以前我們做這種紀念中國文化名人的活動非常的少,而且影響面也非常的小,通常是限定在學術的小圈子里,這讓人覺得不可理解。是我們自己的文化名人太多紀念不過來,還是說我們不太善於回首過去? 歐陽:用李白與當代、李白與世界來定位李白誕辰1300年的紀念活動,既有學術與詩歌本身的一些考慮,但我覺得更重要的一個考慮是運用演出、展覽等普通老百姓樂於接受的方式,把李白的詩意、形象、思想和生活態度的影響擴大到整個社會。
去年被稱為中國年,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力似乎主要是跟經濟、體育有關,比如申奧,入世,世界杯出線,為什麼我們不能在文化上有所作為?這次中演和北京青年報共同來做李白的誕辰紀念,看能不能提供一種新的可能性,將中國精神文化資源的能量發揮出來,創造一種具有當代性和世界性的共享文化。 尚曉嵐(本報記者):錢老師,我知道《文史知識》為紀念李白1300年誕辰出了一期專號,對此學術界有什麼反應嗎? 錢志熙(北京大學教授,博導):在歐美和日本,紀念文化名人的活動是常規性的,比如某某誕辰多少周年,逝世多少周年。
但我們基本上還是限於學術圈內,基本上沒有反應到大眾媒體上面去。現在很難跟五四以前比,像李白誕辰,在那時人們會舉行一些詩歌的吟唱活動,像蘇軾逝世多少年、屈原誕辰多少年、李白誕辰多少年都會舉行一些活動的。
由於有《床前明月光》等比較有名的絕句,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人多少還知道一點李白,但僅此而已。 劉:這種現象正常嗎? 錢:當然不正常。
我覺得需要政府、文化機構、媒體和學校共同努力來改變這種狀況。通過這種紀念文化名人的大型活動,樹立起一種尊重文化遺產的意識。
至少在文化階層,有文化的人是應該關注李白的。 余華(著名作家):中國文人中抒情性最強的一個是李白、一個是屈原,他們的抒情性是后來所沒有的,有一些原始性的東西在作品里。
李白的詩歌有一種比較開放的結構,唐代新的詩體是格律詩體,但李白是反格律的,開放的。他的詩翻譯成外文詩意失去的比較少。
如果說詩歌藝術主要的本質是抒情的話,李白的詩歌達到了抒情藝術的極致,有一定的世界性,外國人可能接受李白比接受杜甫更容易一點。 歐陽:從西方人的角度看中國古典詩歌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3.懷念已故親人的詩句
一、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宋)陸游《沈園二首》
譯文:那座令人傷心的橋下,春水依然碧綠,當年這里我曾經見到她美麗的側影驚鴻一現。
二、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唐)李白《哭宣城善釀紀叟》
譯文:紀老在黃泉里,還會釀制老春美酒。
三、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宋)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譯文:千里之外那座遙遠的孤墳啊,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
四、梧桐半死清霜后,頭白鴛鴦失伴飛。——(宋)賀鑄《半死桐·重過閶門萬事非》
譯文:我好像是遭到霜打的梧桐,半生半死;又似白頭失伴的鴛鴦,孤獨倦飛。
五、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唐)元稹《遣悲懷三首·其二》
譯文:我誠知死別之恨世間人人都有,但咱們貧賤夫妻事事更覺悲哀。
4.杜甫懷念李白的詩有哪些
春日憶李白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
夢李白二首
【夢李白其一】
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
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夢李白其二】
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5.杜甫他思念李白寫下的詩句
夢李白二首 杜甫 【原文】 死別已吞聲, 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 逐客無消息。 故人入我夢, 明我長相憶。
君今在羅網, 何以有羽翼? 恐非平生魂, 路遠不可測。 魂來楓林青, 魂返關塞黑。
落月滿屋梁, 猶疑照顏色。 水深波浪闊, 無使蛟龍得! 浮云終日行, 游子久不至。
三夜頻夢君, 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 苦道來不易: 江湖多風波, 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 若負平生志。 冠蓋滿京華, 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 將老身反累! 千秋萬歲名, 寂寞身后事。
天末懷李白 杜甫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贈李白 - - 杜甫 秋來相顧尚飄蓬, 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 (唐)杜甫 冬日有懷李白 寂寞書齋里,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春日憶李白 杜甫 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參考資料:。
6.杜甫懷念李白的詩有哪些
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
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
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夢李白二首【夢李白其一】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
江南瘴癘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
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
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夢李白其二】浮云終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
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孰云網恢恢,將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后事。
7.懷念已逝故人句子或詩有哪些
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代: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釋義: 兩人一生一死,隔絕十年,相互思念卻很茫然,無法相見。
不想讓自己去思念,自己卻難以忘懷。妻子的孤墳遠在千里,沒有地方跟她訴說心中的凄涼悲傷。
即使相逢也應該不會認識,因為我四處奔波,灰塵滿面,鬢發如霜。 晚上忽然在隱約的夢境中回到了家鄉,只見妻子正在小窗前對鏡梳妝。
兩人互相望著,千言萬語不知從何說起,只有相對無言淚落千行。料想那明月照耀著、長著小松樹的墳山,就是與妻子思念年年痛欲斷腸的地方。
賞析:蘇東坡十九歲時,與年方十六的王弗結婚。王弗年輕美貌,且侍親甚孝,二人恩愛情深。
可惜天命無常,王弗二十七歲就去世了。 這對東坡是絕大的打擊。
公元1075年(熙寧八年),東坡來到密州,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這首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2、《哭孟浩然》 唐代:王維 故人不可見,漢水日東流。
借問襄陽老,江山空蔡州。 釋義:老朋友我再也見不到了,漢水滔滔仍然日夜東流。
請問襄陽遺老今在何方?江山依舊何人再游蔡州? 賞析:王維這首詩并無華辭麗藻,其動人心魄處全在于情深。誠如明末清初黃宗羲所言:“情者,可以貫金石,動鬼神。”
3、《對酒憶賀監二首》 唐代:李白 四明有狂客,風流賀季真。 長安一相見,呼我謫仙人。
昔好杯中物,翻為松下塵。 金龜換酒處,卻憶淚沾巾。
狂客歸四明,山**士迎。 敕賜鏡湖水,為君臺沼榮。
人亡余故宅,空有荷花生。 念此杳如夢,凄然傷我情。
釋義: 四明山中曾出現過一個狂客,他就是久負風流盛名的賀季真。 在長安頭一次相見,他就稱呼我為天上下凡的仙人。
當初是喜愛杯中美酒的酒中仙,今日卻已變成了松下塵。 每想想起用盎龜換酒的情景,不禁就悲傷地淚滴沾巾。
狂客賀先生回到四明,首先受到山**士的歡迎。 御賜一池鏡湖水,為您游賞在山光水色之中。
人已逝去僅余故居在,鏡湖里空有朵朵荷花生。 看到這些就使人感到人生渺茫如一場大夢,使我凄然傷情。
賞析:這兩首詩在藝術上主要采用了今昔對比的手法,隨著鏡頭的一再轉換,展現出詩人撫今追昔、感慨萬千的心緒。 第一首前四句著重對昔日的追憶,但后四句卻是在今——昔、今——昔的反復重迭之中,來加強感情的抒發。
第二首前四句言昔,后四句言今,同樣是在對比之中展示出詩人那極不平靜的心緒。這一手法的運用,無疑加強了詩歌的藝術效果。
4、《李白墓》 唐代:白居易 采石江邊李白墳,繞田無限草連云。 可憐荒壟窮泉骨,曾有驚天動地文。
但是詩人多薄命,就中淪落不過君。 譯文:在采石江邊,無邊的野草圍繞墳地,遠接白云。
可悲的是這荒墳深穴中的枯骨,曾經寫過驚天動地的詩文。 只要是詩人,大都命運不好,而詩人窮困失意,誰也沒有超過李君。
賞析:李白詩名垂于千古,但生前遭遇不幸,漂泊淪落,死后蕭條,墓地簡陋。斯人而有斯遇,詩人憑吊之際,自是感慨萬千。
詩中寫李白墓地的荒涼,對李白詩文成就表示了由衷的推崇和欽慕,而對其一生潦倒,更寄予了無限的同情。 5、《哭宣城善釀紀叟》 唐代:李白 紀叟黃泉里,還應釀老春。
夜臺無曉日,沽酒與何人? 譯文:紀老在黃泉里,還會釀制老春美酒。 只是陰間沒有李白,你老賣酒給何人? 賞析:沽酒與釀酒是李白與紀叟生前最平常的接觸,然而,這看似平常的小事,卻最令詩人難忘,最易引起詩人傷感。
詩人善于抓住這一點,并賦予浪漫主義的色彩加以渲染,感情真摯自然,十分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