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幾首描寫火的唐詩/宋詞
辛棄疾——《青玉案》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 賦得古原上草送別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經
山上層層桃李花,云間煙火是人家。銀釧金釵來負水,長刀短笠去燒畬。---竹枝詞 劉禹錫
寒食后,酒醒卻咨磋。休將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蘇東坡《望江南》
2. 形容心情不好向往大口喝酒的唐詩宋詞
唐·羅隱《自遣》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來明日愁。
玉樓春·春景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清明日對酒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
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3. 求描寫荒涼的唐詩宋詞
逢入京使 作者:岑參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簡析】在路上遇見回京的使者,請他捎句話給家人不要掛念,這是人之常情,但通過詩人表達出來就深了一層,結句尤讓人覺得似含有無數悲辛。
* 隴西行 作者:陳陶 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
【簡析】這首詩是對戰爭所造成的不幸的控訴,人人讀了都感到沉痛! *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幽州臺:又稱燕臺,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筑的黃金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 【簡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反叛,武則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軍討伐,陳子昂隨軍參謀,到了東北邊地。
武攸宜根本不懂軍事,陳子昂進諫,不僅沒被采納,反而被貶斥,因此登幽州臺抒發失意的感慨。全詩以廣闊的胸襟,慷慨悲涼的情調,感時傷事,吊古悲今,不假修飾,其立意、氣勢和思想、感情,千百年來一直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
* 關山月 作者: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邑,思歸多苦顏。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注】關山月:樂府《橫吹曲》調名。白登:今山西大同市東有白登山。
漢高祖劉邦曾親率大軍與匈奴交戰,被困七日。 【簡析】這首詩描繪了邊塞的風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層轉入戍卒與思婦兩地相思的痛苦。
開頭的描繪都是為后面作渲染和鋪墊,而側重寫望月引起的情思。 * 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 【注】受降城:貞觀二十年,唐太宗親臨靈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來。
但此詩的受降城所在地說法不一。回樂:縣名,故址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縣西南。
回樂峰:回樂縣附近的山峰。 【簡析】這首七絕是歷來傳誦的名篇。
霜月、蘆笛、鄉思,構成一幅思鄉圖,意境感人。 * 出塞 作者: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出塞】:樂府《橫吹曲》舊題。
龍城:宋刊本王安石《唐百家詩選》作盧城。龍城也就是盧龍城。
龍城飛將:指西漢時名將李廣。《漢書??李廣傳》載: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勇敢善戰,匈奴稱之為“漢之飛將軍”右北平唐時改為平州,治所在盧龍,即今河北省盧龍縣。
陰山:西起河套,東抵小興安嶺,橫跨今內蒙古自治區,漢代為北方天然屏障。 【簡析】詩人抓住月照關塞的典型環境,極其概括地從秦漢時代的邊境戰爭寫到唐代,又借對歷史上的名將的懷念,表現自己對朝廷不能平定邊患的不滿。
全詩音韻鏗鏘,氣勢雄渾壯闊。* 涼州曲 作者: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簡析】該詩表現了征戰的殘酷,又表現了征人視死如歸的樂觀曠達精神,使人覺得悲愴而又豪壯,是痛苦,也是自我解嘲 。
* 涼州詞 作者: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注】涼州詞:又名《涼州歌》。《樂苑》稱,開元年間,西涼都督郭知運進獻宮調《涼州》。
涼州:唐屬隴右道,州治在今甘肅省武威縣。詩題又作《出塞》。
首句一作“黃沙直上白云間”,末句一作“春光不度玉門關。”羌笛:我國古代西方羌人所吹的笛子。
楊柳:指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
下馬吹橫笛,愁殺行客兒。”其音凄苦。
【簡析】明代楊慎在《升庵詩話》中說:“此詩言恩澤不及于邊塞,所謂君門遠于萬里也。”這話是不錯的。
開元中、所期,唐玄宗荒淫縱樂,不務邊防,不關心遠戍征人的疾苦。詩人在進入涼州,聽到哀怨的笛聲后,寫下了這首詩,表達對遠戍士卒的同情。
塞上聽吹笛 高適 雪盡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別董大 高適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從軍行 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塞下曲 盧綸 其二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棱中。
其三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
大雪滿弓刀。 鑒賞:《塞下曲》六首是盧綸 邊塞詩的代表作,這里選了其中的兩首。
它們表現了戍邊將士豪邁壯麗的軍事生活,刻畫出一位武藝高強、英勇殺敵的將軍形象。出塞二首(其二) 王昌齡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
城頭鐵鼓聲猶震,匣里金刀血未干。從軍行 王昌齡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上海風秋。
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4. 描寫春夏秋冬的唐詩.宋詞.元曲各兩首
唐·韓愈《晚春》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唐 韓愈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春日》 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 萬紫千紅總是春《采蓮曲》唐 王昌齡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秋詞》唐 劉禹錫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宋·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5. 描寫月亮的唐詩宋詞
唐詩
唐詩里少不了說李白杜甫。“詩仙”李白的詠月詩相當多,比如膾炙人口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是我更喜歡他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滿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影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渺云漢。”在這首詩里,李白的豪放不羈,瀟灑超脫的個性一面躍然紙上,而他奇妙的想象力構織的意境也讓人陶醉。
詩歌作品更具有現實主義的“詩圣”杜甫的詩篇就更蒼涼和沉重,比如他的詠月詩名篇《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在月色下是特別容易懷念故人的,何況遠在邊塞的詩人,于是思鄉和想念弟弟之情都油然而生,只是在杜甫凝重的筆觸下這些又混雜著對國家的憂思,顯得格外蒼涼。
相比而言,從鑒賞角度,唐代另一位大詩人王維的詩體現的“詩中有畫”更值得細細品味。我特別喜歡他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在這首詩里,一幅月下山澗的幽靜、安寧的山水畫展現在讀者面前,在這里飛起的鳥的叫聲更映襯出空蕩的山澗的安靜。在這個與世隔絕的意境里,多少可以感受到詩人忘卻塵世、怡然自得的心性,用現在的話說,有點兒“小資”。
宋詞
在宋詞里,最著名的詞人當屬蘇軾、辛棄疾、李清照三位,其中詠月詩寫得最出名的非一代文豪蘇軾莫屬。他的《水調歌頭·中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倚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上半闕的飄飄欲仙的遐想里,我們似乎看到了醉酒后的李白般的超然物外,但是蘇軾畢竟也是政治家,所以在詞中他也仍然無法擺脫人間的種種煩惱和情緒,在下半闕,東坡先生回到了人世,想到了月亮也常常殘缺,人生怎么能都盡意呢?所以最后還是收筆于祝福,收筆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千古名句。由于本詞副標題有“兼懷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所以這里的祝福應該是祝福兄弟,但是由于它的闊大的意境,所以可以作為對任何人的祝福,甚至可以升華為對人間的祝福。
辛棄疾的詞常常懷著“壯志未酬”或“壯懷激烈”的豪情,他的詩比較少風花雪月,所以雖然有些詞提到月亮,比如《賀新郎》里的尾句“誰共我,醉明月?”和《木蘭花慢》里的“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等,但是傳唱不廣,不是他詞作的代表。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女詩(詞)人之一,在青春族中曾經很受歡迎的瓊瑤小說常常借用她的詞句作標題或主題。但是她的關于月的詞句并不著稱,雖然包含名句“此情無計可消,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一剪梅》中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樣還算出名的句章,但是基本屬于陪襯。倒是婉約派詞人中的柳永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為人熟知。
其實詠月的詩詞名句相當多,而且未必來自聲名如雷貫耳的某些大家,比如初唐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整篇都堪稱精品,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更是千古絕唱。
6. 描寫秋天的唐詩、宋詞、元曲
1.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鍋《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8.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