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樣學寫宋詞
首先要有國學基礎,這是最基本的,一些基本文言文單詞,詞語,句式,結構,語感等等,了解國學基本著作的常識,有深厚的基礎你才能去寫宋詞,如果基礎薄弱去寫,那么最好也就是有形而無神,俗氣沒有境界。
其次你要多了解別人寫的詩詞,那些流傳千古名家之詞,多讀,多體會,這些詞作中常用的表現手法,特殊詞匯要弄明白,身臨其境明白詞作者的感受,掌握宋詞的一些基本規律。
第三要了解什么是詞,長短句,詞牌,平仄要求等等,這些是你寫詞的框架。
第四,并不是所有符合規則的詞都是好詞,許多當代人的詞,寫的很拗口,或是無病呻吟,缺乏情感的注入,所以寫詞必須不能為寫而寫,需要自己對生活的理解感受。
第五寫詞很忌諱俗氣,作者本身需要一定的境界,平靜虛無的心態,才能靈感涌現,水到渠成,一個修為境界高的人才能成為詩詞大師,我們普通人可以從模仿做起,不能急躁。
最后我想說的是,寫詞,想象力很重要,好的想象力的人才會有不拘一格的創造力
這是我對詩詞的個人基本認知,未必正確,希望可以幫到你。
2. 我想學寫宋詞,要注意什么
其實我也不擅長詩詞,不過還是可以說說自己的見解:(1)在學寫宋詞前,最好先具備寫古體格律詩的功底,如果連古體格律詩都寫不好的人建議不要學寫宋詞,否則很容易誤入歧途。
因為宋詞的格式比古體格律詩更嚴格,甚至可以說是更死板。(2)對歷史典故要有相當了解與應用能力,這樣才可以在寫作中化用,妙筆生花。
(3)對古代漢語句式,拼音平仄,韻律對偶,詞性對仗等要在理解基礎上運用。(4)要知曉相當數量的詞牌及其風格、字數、平仄、詞性等內容,避免犯常識性的錯誤。
(5)學寫宋詞要由簡入繁,先常試學寫一些短的詞牌,如浣溪沙、西江月、如夢令等,待熟練才逐步挑戰長的詞牌。
3. 怎樣學寫詩詞怎樣才能入門
一個詩人或詞人最基本的素質,就是“能感之”,“能寫之”.首先,你需要有豐富、細膩,且真誠的感情.“修辭立其誠”,沒有真誠的文學永遠不會成為好的文學.具體到詩人詞人,那就是一顆純潔的赤子之心.鐘嶸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倘若沒有一顆善感的心靈,就不會受到任何感動,自然也就不會有寫詩的動機.詩詞是讓人的心靈不死的,因此一定要”能感之“.永遠不能為了寫詩而寫詩,真的有所感才能寫出好詩.其次,你需要熟悉古人的作品,只有多讀多背,讓詩詞化到自己的感情和思想中,才能寫得好.因此,所有的詩人詞人都是先背,然后才能自己創作.詩詞中特殊的句法與詞語都是需要學的,生硬的背不會起什么作用,因此多讀多背是最好的方法.熟悉了古人作詩的方法,自己也就能寫好了.“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詩讀詞一定要有抑揚頓挫的讀誦,務必將自己的感情投入進去,否則對詩詞聲調之美是無法真正體會的.倘若對聲調的美沒有體會,寫出來的詩詞不是生硬就是別扭.詩詞的生命與感發之力量有一大半是來自聲調的,嚴滄浪說盛唐詩“興象高遠”,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聲調抑揚頓挫,讀起來朗朗上口,能夠從聲音上直接打動人.詩詞當然有格律,但是真正寫好詩詞不是來自拼湊,而是來自自然的流露.詩的格律有平起與仄起兩種,五言平起的格式是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就往上再加兩個平仄相反的字: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這就變成仄起了.五言的仄起格式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前面加兩個字成為七言,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就是平起.雖然理論上一三五不論,但是三平與三仄在格律詩中都是不允許的,因此第五個字一定要論.要是五言的話,只有第一個字才能論.五言的平起格式與七言的仄起格式有一種特殊的句法叫“拗句”,即平仄仄變成仄平仄.至于詞律,每一種詞牌都有自己的格律,因此要參考像《白香詞譜》之類的詞譜.格律詩只能押平聲韻,古詩可以押仄聲和入聲,且可以換韻.詞有平聲韻、仄聲韻、亦可換韻.但是無論詩與詞,都一律不可四聲通押.入聲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倘若不能讀準確入聲字,詩詞的聲調之美也就不能得到充分的體現.說普通話的人都不知道入聲,因為從元朝開始入聲就被分入其他四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南方很多方言保存著入聲.要是你不知道準確的讀法,那就把入聲字讀成短促的去聲.入聲是很短促的字,且有p,t,k 的收尾.古人作詩填詞都有入聲的,比如“黃河遠上白云間”的“白”就是入聲,要是不讀成入聲這句就犯了三平了.要是一首詩或詞押的韻四聲都有,而且聽起來好像不太押韻的時候,那很有可能押的就是入聲韻.比如柳永的《江雪》:“絕”、“滅”、“雪”.普通話的讀音一個是陽平,一個是去聲,一個是上聲,但是這些字都是入聲,因此要讀成短促的去聲.入聲在平水韻有專門的分類,一共有十七個韻部.一個一個的背當然是最保險也最笨的方法,要是對詩詞的格律熟悉了,入聲辨別也就不難了.比如,王維的“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此二句的格律應當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歇”自然是入聲,否則按照普通話的讀音這句格律就完全不對了.至于押韻的問題,相對來說不是很大,理論上說應該按照平水三十韻,但是有些韻部(比如一東二冬)是可以合并的.詞韻更為廣泛,《白香詞譜》的附錄應該有詞韻.前面所說的格律、入聲等方面,只不過是詩詞的準則,真正要寫好詩最根本的還是取決于詩外的功夫,那就是你的感情,你的品格,你是否有一個愿意為之“九死不悔”的理想或理念,你對社會是否有關懷、有責任.一個詩人寫出什么樣的詩要取決于他的學識、經歷、性格、最重要的是人格.杜甫之所以偉大,不還是因為他的忠愛纏綿是完全出于真摯的感情而不是理性的死板的教條嗎?每一位詩人的風格不同,也是由于性格、經歷等方面的不同,和詩本身沒有太大的關系.古人云“詩言志”,詩詞與人格是不可分開的,我相信秦檜之流的人物絕對寫不出好詩.剛開始寫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能夠寫出來、能夠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感情,可以不合格律,但是寫完之后要改好.最好的情況就是格律諳熟于心,寫出來的詩詞就自然合乎格律了.即使如此,寫完之后有必要的話還是要改的,比如不通順的句子或者生硬的詞語.古人從小背詩,他們的語言也有入聲字,因此這些問題都不是他們擔心的.我們的時代雖然離古人很遠,但是古人創作的詩詞卻歷久常新,給予我們心靈的感動與提升是任何其他學問都無法代替的.在物欲橫流的現代社會中,讓我們守住心靈的凈土,延續這優良的傳統吧。
4. 學寫宋詞有哪些步驟
宋詞一般是按照詞牌來復填的。
有一定的格式,就像用圈圈圈鴨蛋。比如《蝶戀花》就有好多古人寫過,仔細觀察,它們的格式幾乎差不多。
寫宋詞也要注意押韻,不過沒有詩歌要求那么嚴,不用句句押韻。詞一般有上片、下片,這兩則一般要有聯系,或起承轉合,或補充制,或總分。
比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千古風流人物。”
接著下片以“周瑜”為例,進行了解釋。詞的開頭形式多樣,可寫景,定全詞基調如“寒蟬凄切。
”基調凄涼;可抒情、可發問。
詞中運用疊字可增zd強表現效果“爭渡、爭渡”。結尾一句很關鍵,寫壞了就會前功盡棄。
具體如何寫,就看你寫什么內容了,從模仿開始吧,呵呵祝你成功。
5.
首先多讀詩詞找語感這個是第一步必須的,其次要懂一點詩詞的不同體裁格式的知識.比如古體詩和近體詩的區別,寫出來分別有什么要求.了解這個的話,可以去看一下施蟄存寫的《唐詩百話》.再進一步就要具體了解詩詞的格式、音律要求,可以看一下王力寫的《詩詞格律》.最后,最好還要有一點音韻學的知識做基礎,可以隨便涉獵一下古人寫的音韻學的書,廣韻之類的東西,因為這樣寫出來的詩詞會比較有古典韻味(因為現代普通話很多語音跟古漢語有較大區別了,唐音算中古漢語),當然最后這一點不顧及也罷,算是比較高的要求了.。
6. 如何學寫宋詞
吟誦《詩詞三百首》,能夠使人獲得最具東方特色的高雅藝術享受,對過去進行冷靜地思考和全新地認識,對未來產生美好的向往并做出客觀的把握,從而更加充滿勇氣和自信,坦然地面對一切,達到“學以聚之,問以辨之,寬以居之,仁以行之”的人生最高境界。
多少年來,從長城內外到大江南北,從學齡兒童到百歲老人,越來越多的人們都已經把《詩詞三百首》作為勾通心靈的渠道和加深感情的紐帶、傳承文明的載體和弘揚正氣的媒介。“讀最好的書,做高尚的人。”又一次成為不同時代人們的共識。
《詩詞三百首》思想性和藝術性完美和諧、高度統一;與天公直接對話,與大地時刻共語,并能永遠撫慰人們的心靈。雖然曲高和寡,但并非高不可攀,而是來自社會大眾的一種真情呼喚和至愛宣泄,是天意民心借作者手筆向我們傳遞的一種美好祝福 .
7. 怎樣學寫宋詞
十六字令16字 搗練子27字 憶江南27字 憶王孫31字 調笑令32字
如夢令33字 相見歡36字 烏夜啼36字 長相思36字 生查子40字
點絳唇41字 浣溪沙42字 菩薩蠻44字 卜算子44字 采桑子44字
減字木蘭花44字 謁金門45字 訴衷情45字 憶秦娥46字 清平樂46字
更漏子46字 阮郎歸47字 畫堂春 47字 桃源憶故人48字 攤破浣溪沙48字
賀圣朝49字 太常引49字 西江月50字 南歌子52字 醉花陰52字
浪淘沙54字 鷓鴣天55字 鵲橋仙56字 虞美人56字 南鄉子56字
玉樓春56字 一斛珠57字 踏莎行58字 小重山58字 蝶戀花60字
一剪梅60字 臨江仙60字 漁家傲62字 唐多令60字 河 傳61字
蘇幕遮62字 定風波62字 錦纏道 66字 謝池春66字 青玉案67字
天仙子68字 江城子70字 離亭燕72字 何滿子74字 一叢花78字
御街行78字 驀山溪82字 洞仙歌83字 滿江紅93字 水調歌頭95字
滿庭芳95字 八聲甘州97字 晝夜樂98字 雙雙燕98字 念奴嬌100字
桂枝香101字 翠樓吟101字 石州慢102字 水龍吟102字 雨霖鈴103字
永遇樂104字 望海潮107字 沁園春114字 賀新郎116字 摸魚兒116字
邁陂塘116字 六洲歌頭143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