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與唐詩宋詞 詩詞歌賦對應的四字詞語什么
一、詞的定義。
宋代盛行的一種中國文學體裁,宋詞是一種相對于古體詩的新體詩歌之一,標志宋代文學的最高成就。宋詞句子有長有短,便于歌唱。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
它始于梁代,形成于唐代而極盛于宋代。據《舊唐書》上記載:“自開元(唐玄宗年號)以來,歌者雜用胡夷里巷之曲。”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明珠,在古代中國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座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神韻,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艷,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盛。后有同名書籍《宋詞》。
宋詞的代表人物主要有蘇軾、辛棄疾(豪放派代表詞人)、柳永、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
二、詞的分類。
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以內)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三、詞牌和詞的分類。
詞有詞牌,即曲調。有的詞調又因字數或句式的不同有不同的“體”。比較常用的詞牌約100個,如《水調歌頭》、《念奴嬌》、《如夢令》、等等。詞的結構分片或闋,不分片的為單調,分二片的為雙調,分三片的稱三疊。按音樂又有令、引、近、慢之別。“令”一般比較短,早期的文人詞多填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搗練子令》等。“引”和 “近”一般比較長,如《江梅引》、《陽關引》、《祝英臺近》、《訴衷情近》。而“慢”又較“引”和“近”更長,盛行于北宋中葉以后,有柳永“始衍慢詞”的說法。詞牌如《木蘭花慢》、《雨霖鈴慢》等。依其字數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調”、“長調”之分。據清代毛先舒《填詞名解》之說,58字以內為小令, 59—90字為中調,90字以外為長調。最長的詞調《鶯啼序》,240字。
一定的詞牌反映著一定的聲情。詞牌名稱的由來,多數已不可考。只有《菩薩蠻》、《憶秦娥》等少數有本事詞。詞的韻腳,是音樂上停頓的地方。一般不換韻。有的句句押,有的隔句押,還有的幾句押。象五、七言詩一樣,詞講究平仄。而仄聲又要分上、去、入。可以疊字。
2. 唐詩,宋詞,元曲的特點,用四字詞語(成語)形容
唐詩:氣勢磅礴、井然有序
宋詞:出水芙蓉、豪放不羈
元曲:曲折煽情、雅俗共賞
1、氣勢磅礴
讀音:qì shì páng bó
解釋:磅礴:廣大無邊的樣子。形容氣勢雄偉壯大。
出處:宋·文天祥《文山集·指南后錄·正氣歌》第十四卷:“是氣所磅礴;凜冽萬古存。”
白話釋義:這是氣勢雄偉壯大;酷寒古今萬年存在。
2、井然有序
讀音: jǐng rán yǒu xù
解釋:井然:整齊不亂的樣子。序:次序。整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1356564整齊齊,次序分明,條理清楚。
出處: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外編》:“如尤公瑛《寡人之于國也》章文;以制產、重農、救荒分三事……井然有序。”
白話釋義:“像公方瑛《我對于我的國家的意見》所說;以控制生產、重視農業、救荒分三件事……井然有序進行。”
3、出水芙蓉
讀音:chū shuǐ fú róng
解釋:芙蓉:荷花。剛開放的荷花。比喻詩文清新不俗。也形容天然艷麗的女子。
出處:南朝·梁·鐘嶸《詩品》:“謝(靈運)詩如芙蓉出水。”
白話釋義:感謝謝靈運詩如芙蓉出水。
4、豪放不羈
讀音:háo fàng bù jī
解釋:羈:馬籠頭,引伸為束縛。形容人性情豪邁,不受拘束。
出處:唐代李延壽《北史·張彝傳》:“彝少而豪放,出入殿庭,步眄高上,無所顧忌。”
白話釋義:張彝年輕而豪放,出入宮庭,昂首闊步,沒有顧忌。
5、雅俗共賞
讀音: yǎ sú gòng shǎng
解釋:形容某些藝術創作優美通俗,各種文化程度和藝術品位的人都能欣賞。
出處:明·孫仁孺《東郭記·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
白話釋義:聽到有綿駒唱歌,各種文化程度和藝術品位的人都能欣賞。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宋詞還不如賭一個四字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