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既有名又短還帶解釋的宋詞
相見歡① 【南唐】李煜 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 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② 剪不斷, 理還亂, 是離愁,③ 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④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曲,又名《烏夜啼》、《秋夜月》、《上西樓》.李煜此詞 即有將此調名標為《烏夜啼》者.三十六字,上片平韻,下片兩仄韻兩平韻. ②鎖清秋:深深被秋色所籠罩. ③離愁:指去國之愁. ④別是一般:另有 一種. 【品評】 詞名《相見歡》詠的卻是離別愁.此詞寫作時期難定.如系李煜早年之作, 詞中的繚亂離愁不過屬于他宮庭生活的一個插曲,如作于歸宋以后,此詞所表 現的則應當是他離鄉去國的錐心愴痛.起句“無言獨上西樓”,攝盡凄惋之神. “無言”者,并非無語可訴,而是無人共語.由作者“無言”、“獨上”的滯 重步履和凝重神情,可見其孤獨之甚、哀愁之甚.本來,作者深諳“獨自莫憑 欄”之理,因為欄外景色往往會觸動心中愁思,而今他卻甘冒其“險”,又可 見他對故國(或故人)懷念之甚、眷戀之甚.“月如鉤”,是作者西樓憑欄之 所見.一彎殘月映照著作者的孑然一身,也映照著他視線難及的“三千里地山 河”(《破陣子》),引起他多少遐想、多少回憶?而俯視樓下,但見深院為 蕭颯秋色所籠罩.“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這里,“寂寞”者究竟是梧桐還 是作者,已無法、也無須分辨,因為情與景已妙合無垠.過片后“剪不斷”三 句,以麻絲喻離愁,將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歷來為人們所稱道,但更見作 者獨詣的還是結句:“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詩詞家借助鮮明生動的藝術形 象來表現離愁時,或寫愁之深,如李白《遠離別》:“海水直下萬里深,誰人 不言此愁古”; 或寫愁之長, 如李白《秋浦歌》:“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 長”;或寫戀之重,如李清照《武陵春》:“只恐雙溪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或寫愁之多,如秦觀《千秋歲》:“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李煜此句則 寫出愁之味:其味在酸咸之外,但卻根植于作者的內心深處,無法驅散,歷久 彌鮮;舌品不得,心感方知.因此也就不用訴諸人們的視覺,而直接訴諸人們 的心靈,讀后使人自然地結合自身的體驗而產生同感.這種寫法無疑有其深至 之處.。
2. 宋詞10篇+解釋
高陽臺 作者:王沂孫和周草窗寄越中諸友韻① 殘雪庭陰,輕寒簾影,霏霏玉管春葭②。
小帖金泥,不知春在誰家。相思一夜窗前夢,奈個人、水隔天遮③。
但凄然,滿樹幽香,滿地橫斜④。 江南自是離愁苦,況游驄古道⑤,歸雁平沙。
怎得銀箋,殷勤與說年華。如今處處生芳草,縱憑高、不見天涯。
更消他,幾度春風,幾度飛花。【注釋】 ①周草窗:南宋著名詞人周密,字公謹,號草窗。
越中:泛指今浙江紹興一帶。 ②玉管春葭:葭:蘆葦,這里指蘆灰。
③滿樹幽香二句:林逋《山園小梅》詩:“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此化用其意。
④橫斜:指梅花的影子。 ⑤游驄:指旅途上的馬。
【翻譯】 庭院背陰處尚有殘雪堆積,透過簾幕,也還能感到輕寒。玉管中葭灰飛揚,不知不覺已到了立春時節。
門前雖然已經有金泥帖,卻不知道春光到來了誰家的亭閣?我對你相思若渴,夢中迷離隱約相見,無奈終究被天水陰遮。待夢境醒來時,更加凄然傷心,只見滿樹幽香,地上都是疏影橫斜。
江南離別自然充滿愁苦,何況在古道上策馬。都在羈旅天涯,只見飛雁歸落平沙。
如何能在信箋之上,訴說自己空度年華。如今處處長滿芳草,縱然登上高樓眺望,也只能見萋萋芳草遍布天涯。
更何況,(人生)還能經受幾度春風,幾番飛紅落花。蘭陵王·卷珠箔 作者:張元干 卷珠箔①。
朝雨輕陰乍閣②。闌干外、煙柳弄晴,芳草侵階映紅藥。
東風妒花惡。吹落梢頭嫩萼。
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 尋思舊京洛③。
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④油壁⑤催梳掠。
曾馳道⑥同載,上林⑦攜手,燈夜初過早共約。又爭信飄泊? 寂寞。
念行樂。甚粉淡衣襟,音斷弦索。
瓊枝璧月春如昨。悵別后華表,那回雙鶴。
相思除是,向醉里、暫忘卻。【注釋】 ①箔(bó) :竹簾。
②乍閣(zhà ɡé):初停。閣:停止,同“擱”。
③舊京洛:指北宋汴京、洛陽。 ④障泥:掛在馬腹兩邊,用來庶擋塵土的馬具。
這里指代馬。 ⑤油壁:用油漆涂飾車壁的華麗車輛。
⑥馳道:秦代專供帝王行駛車馬的道路。這里指代表京城的大道。
⑦上林:秦、漢時苑名,專供帝王行獵的場所,這里泛指京都園林。【翻譯】 輕雨綿綿,柳條隨風輕拂,仿佛在迎接奏春天。
芳草的碧色映著新開的芍藥花,襯托得更加鮮紅。可惡的東風嫉妒花朵,一陣無情的風將梢頭上嬌嫩花葉吹落。
我把屏風緊掩,沉水香也懶得再熏。因喝酒會醉,總是怕看見酒盅。
回想從前在洛陽汴京,正是少年時代,時常縱情歡樂,也曾迷戀于歌舞表演者。常常準備好華麗的車馬,催促美人快些出發游玩。
曾經同乘一輛車奔馳在寬廣的大街上,也曾攜手在上林苑里一起開懷。剛剛玩完熱鬧的元宵佳節,又早早約定佳期再見。
不想會有今日,到處漂泊孤單如浮萍?寂寞啊寂寞,更加思念當日相依相伴的情人。恐怕她衣上的香粉已經消淡,琴弦上也久不彈奏。
自從和她分別之后,至今沒有音信,也不知她的面容,是否還和以前一樣冠壓群芳。悵恨分別之后,一切都在變化,萬事如過眼煙云,不知何時能化作一只仙鶴,飛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
我的相思之情無法忘卻,只能在酒醉的時候,才能暫時忘卻。蝶戀花·欲減羅衣寒未去 作者:趙令畤 欲減羅衣寒未去,不卷珠簾,人在深深處。
紅杏枝頭花幾許?啼痕止恨清明雨①。 盡日沉煙香一縷②,宿酒醒遲,惱破春情緒③。
飛燕又將歸信誤,小屏風上西江路④。【注釋】 ① 止:猶“只”。
② 沉煙:點燃的沉香。 ③ 宿酒:昨蜍所飲的酒。
惱:撩惹。惱破:惱煞,極盡煩惱。
④ 西江:古詩詞中常泛稱江河為西江。【譯文】 想要減掉羅衣,可是寒氣還沒有退去。
珠簾也無心卷起,一個人在深閨中閑居。紅杏枝頭的花不知還剩幾許,美麗的面龐尚有啼痕,只恨這清明時的細雨。
終日無聊悶坐,看著沉香的輕煙一縷。昨夜喝悶酒而大醉,今早醒來得太遲。
被惜春的情懷所困,心中充滿了愁緒,飛回的燕子又耽誤了帶來回信,我淚眼凄迷,呆呆地望著小巧的屏風,那上面畫的是遙遠的西江的水路。《蝶戀花·佇倚危樓風細細》 作者:柳永 佇倚危樓(1)風細細,望極(2)春愁,黯黯(3)生天際(4)。
草色煙光(5)殘照里,無言誰會(6)憑闌(7)意。 擬把(8)疏狂(9)圖一醉,對酒當歌,強(10)樂還無味。
衣帶漸寬(11)終不悔,為伊消得(12)人憔悴。【注釋】 (1) 佇倚危樓:長時間依靠在高樓的欄桿上。
佇,久立。危樓,高樓。
(2) 望極:極目遠望。 (3) 黯黯:心情沮喪憂愁。
(4) 生天際: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 (5) 煙光:飄忽繚繞的云靄霧氣。
(6) 會:理解。 (7) 闌:同“欄”。
(8) 擬把:打算。 (9) 疏狂:狂放不羈。
(10)強(qiǎng)樂:勉強歡笑。強,勉強。
(11)衣帶漸寬:指人逐漸消瘦。 (12)消得:值得,能忍受得了【翻譯】 我長時間倚靠在高樓的欄桿上,微風拂面一絲絲一細細,望不盡的春日離愁,沮喪憂愁從遙遠無邊的天際升起。
碧綠的草色,飄忽繚繞的云靄霧氣掩映在落日余暉里,默默無言誰理解我靠在欄桿上的心情。 打算把放蕩不羈的心情給灌醉,舉杯高歌,勉強歡笑反而覺得毫無意味。
我日漸消瘦下去卻始終不感到懊悔,寧愿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神色憔悴。
3. 急需4首宋詞,有注釋與詩意的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晝出耘田夜績麻, 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 也傍桑陰學種瓜。 [注釋] 1. 雜興:隨興寫來,沒有固定題材的詩篇。
2. 耘田:除草。 3. 績麻:把麻搓成線。
4. 各當家:各人都擔任一定的工作。 5. 未解:不懂。
6. 供:從事,參加。 四時田園雜興 梅子金黃杏子肥, 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 唯有蜻蜓蛺蝶飛。 【注釋】: ①麥花——麥子秀穗叫吐花,呈白色綠色,在江南蘇州一帶是農歷四五月間。
菜花——指油菜花。 鮮黃色,農歷四五月間落花結子,所以說“稀”。
②日長--夏至白晝最長。籬落——籬笆。
四時田園雜興 范成大 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四時田園雜興 作者: 范成大 其二 土膏欲動雨頻催,萬草千花一晌開。
舍后荒畦猶綠秀,鄰家鞭筍過墻來。 其十五 蝴蝶雙雙入菜花,日長無客到田家。
雞飛過籬犬吠竇,知有行商來買茶。 其二十四 烏鳥投林過客稀,前山煙暝到柴扉。
小童一棹舟如葉,獨自編闌鴨陣歸。 其三十一(夏) 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
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 其三十五 采菱辛苦廢犁鋤,血指流丹鬼質枯。
無力買田聊種水,近來湖面亦收租。 其三十八 朱門巧夕沸歡聲,田舍黃昏靜掩扃。
男解牽牛女能織,不須邀福渡河星。 其四十四 新筑場泥鏡面平,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一夜連枷響到明。 其四十五 租船滿載候開倉,粒粒如珠白似霜。
不惜兩鐘輸一斛,尚贏糠核飽兒郎。 其五十八 黃紙蠲租白紙催,皂衣旁午下鄉來。
“長官頭腦冬烘甚,乞汝青錢買酒回。” 夏日田園雜興 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
日長籬落無人過,惟有蜻蜓蛺蝶飛。 冬日田園雜興 放船閑看雪山晴,風定奇寒晚更凝。
坐聽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 【總按】《四時田園雜興》組詩為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范成大在石湖養病時開始創作,“野外即事,輒書一絕,終歲得六十篇”,并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組,各十二首。
錢鐘書《宋詩選注》評價這些田園詩為“中國古代田園詩的集大成”。 【土膏】泥土滋潤狀。
言多場紛紛春雨之后,土地潤澤松動。 【一晌】片刻,一會兒。
【荒畦】荒地 【鞭筍】鞭,竹子埋在地下的莖。鞭筍指竹根生出的新筍。
【日長無客】表面一片寂靜,實際反襯田家的繁忙。春末夏初,白晝漸長,正是農忙時候,哪有閑暇串門呢? 【竇】指狗洞 【投林】回到樹林 【煙暝】暮靄云氣 【柴扉】柴門,用樹條編扎的簡陋院門。
【棹】船槳 【舟如葉】形容舟小 【編闌】阻攔,趕攔 【耘田】除去田間的雜草。 【績麻】將麻捻成麻線。
【各當家】承擔農家耕織,各做各的事。 【未解】不懂 【供】從事 【傍】靠近 【桑陰】桑樹的綠蔭。
【鬼質枯】形容人消瘦不成人樣。 【種水】湖中種菱。
【朱門】富貴人家。 【巧夕】農歷七月初七,舊時民俗,婦女在這天晚上向織女星乞求智巧,稱為“乞巧”。
【扃】門 【渡河星】七夕牛郎織女天河相會。 【鏡面平】形容打稻的場地平如鏡。
【輕雷動】指打稻的響聲如雷。 【連枷】打稻的農具,使稻粒脫落,有長柄,上以軸轉動枷板,舉柄揮枷,旋轉擊稻。
【租船】繳納租米的民船。 【候】等候,等官府開倉收租。
【不惜】不要哀痛。 【兩鐘輸一斛】輸,繳納。
原本一斛的租實際要交兩鐘的糧。十斗一斛,六斛四斗為一鐘。
【贏】剩余。 【糠核】碎米糠皮。
【黃紙】皇帝昭書。 【蠲租】免除租稅。
【白紙】地方官的文告。 【皂衣】官府隸役的黑衣。
【旁午】交錯紛繁。 【冬烘】糊涂迂腐。
【長官句】用皂衣的話自曝官差的腐敗無恥。 【日長籬落無人過】夏收在望,農事繁忙,籬笆邊當然無人往來。
【坐聽】但聽 【珠玉碎】形容船篙觸冰的聲音 春日(其二) 土膏欲動雨頻催, 萬草千花一餉開; 舍后荒畦猶綠秀, 鄰家鞭筍過墻來。 夏日(其十一) 采菱辛苦廢犁鋤, 血指流丹鬼質枯。
無力買田聊種水, 近來湖面亦收租。 秋日(其八) 新筑場泥鏡面平, 家家打稻趁霜晴; 笑歌聲里輕雷動, 一夜連枷響到明。
4. 經典宋詞解釋并賞析
李之儀 卜算子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賞析】 這首小令僅四十五字,卻言短意長。
全詞圍繞著長江水,表達男女相愛的思念和分離的怨愁。上片寫相離之遠與相思之切。
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思聯系,樸實中見深刻。下片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
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末以己之鐘情期望對方,摯著戀情,傾口而出。全詞處處是情,層層遞進又回環往復,短短數句卻感情起伏,語言明白如話,感情熱烈而直露,很具樂府民歌風味。
5. 宋詞的注釋是什么
宋代最有特色的文藝形式是詞,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或者說詞本是一種依照一定曲調配樂演唱的詩。
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依調填詞叫“倚聲”。詞在宋代的別稱有“曲”、“雜曲”、“曲子詞”、“樂府”、“琴趣”、“樂章”等,均與音樂有關。
另一個后世比較通行的別名“長短句”,從表面上看著眼點是文字表現上與傳統五七齊言的詩不同,其實詞句子的長短參差,還是因為曲調節拍的需要。詞依音樂體段和節奏的不同,有“令”、“引”、“近”、“慢”等等分別。
令,也叫“小令”。慢詞,古人從字數著眼,也稱為“長調”。
詞的分段叫“分片”,除單調外,一首詞多由上、下兩片組成,慢詞有多至三四片者。 詞在唐五代即由文人在民間創作的基礎上引進教坊和詩壇,但所作仍以小令為主,齊言、雜言并存。
慢詞的大量出現,則是北宋中期的創造。從此宋詞曲調大盛,兼備眾體,蔚為中國詩歌史上與唐詩并峙的另一個高峰。
兩宋詞壇的勃興是在北宋建國七八十年之后的宋仁宗趙禎時期,代表作家有晏殊(991~1055)、歐陽修、張先(990~1078)、柳永等人。五代時,由于君主的提倡,南唐詞壇特盛,晏殊、歐陽修等出自江南舊地的江西詞人,沿襲南唐余緒,以風流自命,致力于創作短章小令、輕麗之詞。
柳永開始大量創作慢詞長調,為此后宋詞的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傳世的柳永《樂章集》二百余首,慢詞就占一百多。
著名的長調如《望海潮》(東南形勝)、《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以賦體的手法鋪寫都市生活和送別的場面,洋洋百余言,充分體現了慢詞篇幅宏大、適于鋪陳的特點,使宋詞在唐代近體詩長于比興的特點之外別樹一幟。柳詞的另一個貢獻是在一定程度上開拓了宋詞的題材,把詞的描寫范圍由士大夫的小庭深院引向市中都會;同時普及了詞的歌唱,使之成為雅俗共賞、“天下詠之”的文藝形式。
柳永詞多為歌妓所作,故始終未脫”詞為艷科”的傳統束縛,這一缺點他與晏殊、歐陽修相同,另一位與柳永同時而齊名的張先,也不能免。其后以異軍突起而主盟詞壇的蘇軾,在柳永開創的慢詞長調的基礎上,進一步“以詩入詞”,完全突破了詞的傳統題材和傳統風格,擴大了詞的境界,提高了詞的品格,使之成為一種可以表現多方面內容的新詩體,因而為宋詞的發展開辟了一個積極向上的新方向。
關于蘇軾詞風與柳永的不同,宋人有柳郎中詞,只好十七八女孩兒,執紅牙拍板唱“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西大漢,執鐵板唱“大江東去”(俞文豹《吹劍續錄》)的說法。“大江東去”即《念奴嬌·亦壁懷古》,與此相類的還有《江城子·密州出獵》、《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等,后世以“豪放派”概括蘇軾的詞風,大抵正著眼于這一部分作品。
其實蘇軾作詞,剛柔相濟,所著《東坡樂府》,其中婉約詞亦不少。不過就文學史上的影響而言,最能代表蘇詞的,還是清雄之作。
蘇軾作詞,以意為主,常常突破詞律的束縛。這一點曾引起恪守傳統詞法的后起作家如李清照等人的不滿。
在當時,他的門人、著名詞家秦觀(1049~1100)也沒有走他所開辟的道路。從秦觀到李清照,一般被認為是婉約派詞風的正宗。
秦觀有《淮海詞》傳世,代表作如《踏莎行》(霧失樓臺)、《鵲橋仙》(纖云弄巧),聲情并茂,語工而美,繼承了柳永贈妓之作的遺風,而詞品比他要高。李清照曾撰《詞論》,力主詞“別是一家”之說。
傳世的《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寫深閨中的寂寞和年輕女子惜春的心情,具有反對封建禮教束縛的讓會意義;晚年避亂江南所作的《聲聲慢》(尋尋覓覓),通過個人流離生活的描寫,反映當時的民族災難,以傳統詞風抒寫深沉的愛國情懷,均是婉約詞中思想價值較高的佳作。 北宋后期的重要詞人還有周邦彥(1056~1121)。
周邦彥精通詞律,能自度曲,宋徽宗時曾主持過中央音樂機關大晟府,是兩宋注重音律一派詞人承失啟后的主要代表。著有《清真集》,以“本色”、“當行”盛行于世。
南宋前期主盟詞壇的代表人物是著名愛國詞人辛棄疾。作為時代的歌手,辛棄疾一生寫了大量的詞,有《稼軒長短句》六百二十多首,著名的如《破陣子·為陳同父賦壯詞以寄之》、《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表現了當時重大的抗戰、愛國主題,抒寫了在把持朝政的投降派的排斥下,壯士報國無門的憂憤心情。
從藝術上講,稼軒詞繼承了蘇軾開創的豪放詞風,將“以詩為詞”進一步發展到“以文為詞”,使宋詞的思想和藝術都取得了空前的杰出成就。后世以“蘇、辛”并稱,但辛棄疾又自成特色,一時仿效或傾慕者如張孝祥、韓元吉、陸游、陳亮及稍后的劉過、劉克莊等,世稱辛派詞人。
南宋后期于辛詞外別立一宗的是姜夔(1155?~1221?)。姜夔上承周邦彥,下開格律詞派。
著有《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多自度曲,如《揚州慢》等自度曲十七首,均旁注音譜,是現存宋人詞集中僅見的完整的詞曲譜。其時及稍后詞壇較有影響者如吳文英、史達祖、王沂孫、周密、張炎等。
6. 經典宋詞解釋并賞析
李之儀 卜算子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
【賞析】
這首小令僅四十五字,卻言短意長。全詞圍繞著長江水,表達男女相愛的思念和分離的怨愁。上片寫相離之遠與相思之切。用江水寫出雙方的空間阻隔和情思聯系,樸實中見深刻。下片寫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追求與熱切的期望。用江水之悠悠不斷,喻相思之綿綿不已,末以己之鐘情期望對方,摯著戀情,傾口而出。全詞處處是情,層層遞進又回環往復,短短數句卻感情起伏,語言明白如話,感情熱烈而直露,很具樂府民歌風味。
7. 唐詩宋詞元曲大全加注釋
唐詩是唐代的詩人寫的,分絕句和律詩.
宋詞的結構比唐詩嚴格,
元曲的散曲分小令和( )忘了
唐詩:
秋夕
杜牧
紅燭秋光冷畫屏,
輕羅小扇撲流螢.
天階夜色涼如水,
坐看牽牛織女星.
寫了秋天的冷漠
宋詞:漁歌子①?【唐】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②
桃花流水鱖魚肥。③
青箬笠,④
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作者】本名龜齡,字子同,金華(今屬浙江)人。生卒年不詳。唐肅宗時待詔翰林。后因事被貶,絕意仕進,隱居江湖間。自號玄真子,又自稱煙波釣徒。著書亦名《玄真子》。
【注釋】
①此調原為唐教坊名曲。分單調、雙調二體。單調二十七字,平韻,以張氏此調最為著名。雙調,五十字,仄韻。《漁歌子》又名《漁父》或《漁父樂》,大概是民間的漁歌。作者寫了五首《漁歌子》,這是第一首。據《詞林紀事》轉引的記載說,張志和曾謁見湖州刺史顏真卿,因為船破舊了,請顏幫助更換,并作《漁歌子》。詞牌《漁歌子》即始于張志和寫的《漁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簡稱。
②西塞山:即道士磯,在湖北大冶縣長江邊。
③鱖(音貴)魚:俗稱“花魚”、“桂魚”。
④箬笠:用竹篾編成的斗笠。
瀟湘神
斑竹枝,斑竹枝,
淚痕點點寄相思。
楚客欲聽瑤琴怨,
瀟湘深夜月明時。
【作者】:劉禹錫 【朝代】:唐 【體裁】:詞
【格律】:○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斑竹枝,斑竹枝,
○●○,○●○
淚痕點點寄相思。
●○●●●⊙△
楚客欲聽瑤琴怨,
●●●⊙○○⊙
瀟湘深夜月明時。
○○⊙●●○△
【注釋】:
1.斑竹:即湘妃竹。相傳舜崩蒼梧,娥皇、女英二妃追至,哭啼極哀,淚染于竹,斑斑如淚痕,故謂“斑竹”。
2.瑤瑟:以美玉妝飾成的瑟。古代之管弦樂器
元曲:商政叔
雪飛柳絮梨花,梅開玉蕊瓊葩。
云淡簾篩月華。玲瓏堪畫,一枝瘦影窗紗。
賞析
賞析
〔賞析〕
這支小曲是寫冬季雪天的景色:飄揚的雪花如柳絮、似梨花,冬梅卻傲風雪而爭艷。月光從窗簾中照進來,更映襯得那遒勁的梅枝玲瓏可愛又不失風范,如詩如畫。作者借寫風雪中的梅花,而抒發自己不入俗流的情懷。
8. 求唐詩宋詞各八首,并帶注解
《望岳》杜甫唐詩鑒賞 【作品簡介】 杜甫的名篇《望岳》通過描繪泰山雄偉磅礴的氣象,熱情贊美了泰山高大巍峨的氣勢和神奇秀麗的景色,流露出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表達了詩人不怕困難、敢攀頂峰、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以及卓然獨立、兼濟天下的豪情壯志。
【原文】《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早期的作品,大約作于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736)以后。此時,詩人正“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
當他游歷到山東,被泰山的壯麗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望岳》詩。詩中以飽滿的熱情形象地描繪了這座名山雄偉壯觀的氣勢,抒發了作者青年時期的豪情和遠大抱負。
前六句實寫泰山之景。開頭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設問統領下文。
二句的“齊魯青未了”自問自答,生動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綿延、高大。“青”字是寫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現山勢座落之廣大,青翠之色一望無際。
這是遠望之景。 三、四句是近望之勢。
“造化鐘神秀”是說泰山秀美無比,仿佛大自然將一切神奇秀麗都聚集在這里了,一個“鐘”字生動有力。“陰陽割昏曉”,突出泰山的高聳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與昏暗的兩個天地。
“割”字形象貼切,給參天矗立的山姿賦予了生命力。 五、六兩句是近看之景,并由靜轉動。
“蕩胸生層云”描寫山腰云霧層層繚繞,使胸懷滌蕩,騰云而起,用“層云”襯托出山高。“決眥入歸鳥”,是瞪大了眼睛望著一只只飛回山林中的小鳥,表現出了山腹之深。
一個“入”字用得微妙傳神,好象一只只小鳥從遠處徐徐而來,又徐徐而去,足見山腹是何等深遠了。 最后兩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產生了登臨的愿望。
“會當凌絕頂”中的“凌”字,表現了作者登臨的決心和豪邁的壯志。“一覽眾山小”,寫詩人想象中登上絕頂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顯得低小,以此襯托出泰山的高大。
這首詩的題目是“望岳”,全篇緊緊抓住“望”字寫景,寫景中又處處烘托著一個“高”字。從而把泰山的萬千景色、高大的氣勢渲染得纖毫畢現,令人如親臨其境。
故此《望岳》一詩,成為歷代描寫泰山的佳篇,被人們傳頌不絕。 --------------------------------------------------------------------- 《送人東歸》溫庭筠唐詩鑒賞 送人東歸 溫庭筠 荒戍落黃葉,浩然離故關。
高風漢陽渡,初日郢門山。 江上幾人在,天涯孤棹還。
何當重相見,尊酒慰離顏。 溫庭筠詩鑒賞 詩題為“ 送人東歸 ”,所送何人不詳 。
看詩中地名都在今湖北省 ,可知是溫庭筠宣宗大中十三 ( 859)貶隨縣慰之后 、懿宗咸通三年(862)離江陵東下之前的作品 ,可能作于江陵 ,詩人時年五十左右。 關于本詩的發端,清人沈德潛曰:“起調最高。”
(《唐詩別裁》)試想:地點既傍凄涼冷落的古堡,時令又值落葉蕭蕭的寒秋,此時此地送友人遠行,那別緒離愁,將何以堪!然而出人意料,接下去詩思卻陡然一振:“浩然離故關 ”——友人此行,心浩然有遠 志。氣象格調,非同尋常。
頷聯兩句互文,意為:初日高風漢陽渡,高風初日郢門山。初日,點明送別是在清晨。
漢陽渡,長江渡口,在今湖北省武漢市;郢門山,位于湖北宜都縣西北長江南岸。一東一西,相距千里,不會同時出現在視野之內,這里統指荊山楚水,從而展示遼闊雄奇的境界,并以巍巍高山、浩浩大江、颯颯秋風、杲杲旭日,為友人送行。
頸聯仿效李白“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而賦予兩重詩意: 詩人一面目送歸舟孤零零地消逝在天際,一面遙想江東親友大概正望眼欲穿 ,切盼歸舟從天際飛來 。幾人,猶言誰人。
“江上幾人在”,想象歸客將遇見哪些故人,受到怎樣的接待 ,是對友人此后境況的關切; 詩人早年曾久游江淮,此處也寄托著對故交的懷念。 尾聯寫當此送行之際 ,開懷暢飲 ,設想他日重逢,更見惜別之情。
這首詩逢秋而不悲秋 ,送別而不傷別 。如此離別,在友人,在詩人,都不曾引起深切的愁苦。
詩人只在首句稍事點染深秋的蒼涼氣氛,便大筆揮灑,造成一個山高水長、揚帆萬里的遼闊深遠的意境,于依依惜別的深情之中 ,回應上文 “浩然”,前后配合,情調一致。結尾處又突然閃出日后相逢的遐想。
論時間,一筆宕去,遙遙無期;論空間,則一盡而收,從千里之外的 “江上”回到眼前 ,構思布局的縱擒開合,是很見功底的。 --------------------------------------------------------------------------- 唐詩五言絕句:白居易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pēi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新釀的米酒,色綠香濃;小小紅泥爐,燒得殷紅。
天快黑了,大雪要來啦…… 能否共飲一杯否?老兄! [題解]詩意在描寫雪天邀友小飲御寒,促膝夜話。詩中蘊含生活氣息,不加任何雕琢,信手拈來,遂成妙章。
語言平淡而情味盎然。細細品味,勝于醇酒,令人身心俱醉。
------------------------------------------------------------------------ 江雪 柳宗元 (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
9. 著名的名言警句及解釋
釵頭鳳 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
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第一名:姜夔 春漸遠,汀洲自綠,更添了、幾聲啼鴂。
誰教歲歲紅蓮夜,兩處沉吟各自知。 閱人多矣,誰得似長亭樹。
樹若有情時,不會得青青如此。 象筆鸞箋,甚而今、不道秀句。
怕平生幽恨,化作沙邊煙雨。 今何許?憑欄懷古,殘柳參差舞。
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 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
第二名:李煜 砌下落梅如雪亂,拂了一身還滿。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千里江山寒色遠,蘆花深處泊孤舟。 笛在月明樓。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世事漫隨流水,算來一夢浮生。
醉鄉路穩宜頻到,此外不堪行。 金劍已沉埋,壯氣蒿萊。
晚涼天凈月華開。想得玉樓瑤殿影,空照秦淮! 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
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 第三名:李清照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 綠肥紅瘦。
見有人來,?i襪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吹簫人去玉樓空, 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 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 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處?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第四名:辛棄疾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可憐白發生! 落日樓頭,斷鴻聲里,江南游子。把吳鉤看了,闌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貍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將軍百戰聲名裂。
向河梁、回頭萬里,故人長絕。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推手含情還卻手,一抹《梁州》哀徹 第五名:蘇軾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花褪殘紅青杏小。
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
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
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
10. 經典唐詩宋詞
蘇軾:念奴嬌 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間如夢,一尊還酹江月。江城子 密州出獵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
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欲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云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陸游:卜算子.詠梅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候,匹馬戍梁州。
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釵頭鳳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
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
桃花落。閑池閣。
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秦觀:鵲橋仙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岳飛:滿江紅寫懷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
抬望眼、仰天長嘯,壯懷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
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驚回千里夢,已三更。
起來獨自繞階行。人悄悄,簾外月朧明。
白首為功名。舊山松竹老,阻歸程。
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李煜:浪淘沙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羅衾不耐五更寒.夢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貪歡.獨自莫憑闌!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相見歡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破陣子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離別歌。垂淚對宮娥。
林逋:長相思吳山青,越山青。兩岸青山相送迎。
誰知離別情?君淚盈,妾淚盈。羅帶同心結未成。
江頭潮已平。王觀:卜算子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康與之:長相思南高峰,北高峰,一片湖光煙靄中。
春來愁殺儂。郎意濃,妾意濃,油壁車輕郎馬驄。
相逢九里松。辛棄疾:采桑子 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
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
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菩薩蠻 書江西造口壁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
破陣子 為陳同父賦壯語以寄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西江月 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西江月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青玉案 元夕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歐陽修:蝶戀花誰道閑情拋棄久,每到春來,惆悵還依舊.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辭鏡里朱顏瘦.河畔青蕪堤上柳,為問新愁,何事年年有?獨立小橋風滿袖,平林新月人歸后.玉樓春別后不知君遠近,觸目凄涼多少悶.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沉何處問.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