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一首宋詞,其中有:錯
這首詞名字叫:“釵頭鳳”,是陸游寫給表妹唐琬的。
陸游初娶舅父唐閎之女,婚后夫妻相愛,而陸游的母親卻不喜歡,陸游迫于母命不得不與唐氏離異。離異后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趙士程。在一次春游中陸游與唐氏及其后夫趙士程邂逅于紹興城南禹跡寺附近的沈園。唐氏得后夫同意,遣人送酒饌致意,陸游感于前事,遂題此詞于沈園壁上。
這首詞分上下兩闋,上闋是男子口吻,自然是陸游在追敘今昔之異;昔日的歡情,有如強勁的東風把枝頭繁花一掃成空。別后數年心境索漠,滿懷愁緒未嘗稍釋,而此恨既已鑄成,事實已無可挽回。下闋改擬女子口吻,自然是寫唐氏泣訴別后相思之情:眼前風光依稀如舊,而人事已改。為思君消瘦憔悴,終日以淚洗面。任花開花落,已無意興再臨池閣之勝。當年山盟海誓都成空愿,雖欲托書通情,無奈礙于再嫁的處境,也只好猶夷而罷。此詞口吻之逼真,情感之摯婉,都不類擬想之作。如果沒有生活原型作為依據,只憑虛構是不會寫得如此真切感人的。
原詞:
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浥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唐琬回陸游的詞: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乾,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欄。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2. 為什么唐詩會變成宋詞
在宋代文學中,你會覺得有一種飽滿與安靜,它醞釀了另外一顆新的種子,與花的騷動性的美非常不同。騷動是因為它正在開放,開花自然要吸引別人注意,而果實不見得有那么多吸引力,但自有一種圓滿。
詞的產生 由于唐詩的成就太高,它經過初唐的成就,到李白、杜甫、李商隱、杜牧,唐詩的成就高到這樣的程度以后,老百姓、民間慢慢讀不懂了,因為它已經高不可攀。凡是藝術形式意境越來越高的時候,其實也就說明它遠離了民間。可是民間本身不可能沒有娛樂生活,所以他們自己就會寫一些歌來唱。結果這兩者就越來越遠。然而一旦當這兩個東西被拉近的時候,它就會產生新的藝術形式。就是我們現在講的詞。 大家千萬不要誤會,認為宋朝沒有人寫詩,其實多得不得了,甚至他們的詩比詞還要多。可是他們的詩都沒有詞的成就高。因為詞比較自由,它的整個音韻的形式發生了變化,當我們在讀“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我們會發現唐詩的七、五都在變化,它的音韻的跌宕起伏發生了很多節奏上的新的韻律感,這個韻律感推展出詞的一個新的境界出來。 講到詞,首先要提到五代詞,因為五代詞是唐詩過渡到宋詞的一個關鍵橋梁,這個關鍵橋梁的關鍵人物是李后主,其實李后主的作品不多,可是不多的作品,卻在文學史上發生了那么大的影響力。有時候的確可以看到在文學藝術的創造性上,一個人會有旋乾轉坤這么大的力量。 李后主揮淚對宮娥 在李后主早期作品當中,我們讀不到感傷,他也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感傷會降臨到他的身上。 等到宋太宗大軍南下的時候,李后主嚇了一跳:“怎么打仗了?”他曾在詩里寫過“幾曾識干戈”,從皇帝忽然變成俘虜,巨大的命運轉折,使他在文學史里扮演了重要角色。 王國維在評論他的時候,有一種很特殊的悲憫。王國維說李煜長于深宮婦人之手,從小在一堆女人當中長大,沒有辦法要求他不寫這樣的詩。他根本沒有機會出宮,沒有機會到宮廷外面去看外面的人生百態,他生命另外的一個開始,就是亡國。他前半生面對自己追求感官上的愉悅,追求女性,是誠實的,后半生亡國以后他的哀傷也是誠實的。甚至變成俘虜以后,李后主想到的竟然還是美。 宋朝軍隊抓他的時候,他特意跑到祖廟里,因為中國古代有一個習慣,君王亡國后,要到祖宗的墳墓前面去磕頭,跟自己的祖先告別,然后辭廟。“最是倉皇辭廟日”,拜完廟就被抓走了。他覺得很慘,“教坊猶奏別離歌”,教坊是皇室里面的樂隊,樂隊覺得皇帝要走了,就演奏起充滿離別意味的曲子。他看到平常服侍他的宮女,就哭了,“揮淚對宮娥”。這首詩被罵得非常厲害,大多數選本都沒選這首作品。人們覺得到這個時候李后主還“揮淚對宮娥”,真是亡國之君,實在太過貪好女色,亡國的時候還惦記著宮娥。如果他說“揮淚對祖先”好像比較可以被原諒。王國維卻認為他作為詩人的真性情就是在這個時候表現出來的。他覺得要走了,最難過的就是要與這些一同長大的女孩子們告別。所謂的忠、所謂的孝,對他來講非常空洞,他沒有感覺。這里顛覆了傳統的文以載道,絕對是真性情。李后主沒有感知到國家,他就是感知到宮娥,因為他是跟這些女孩子一起長大的,沒有其他機會去感知到底家國是什么?家國對他來講,只是供他揮霍的富貴。 文學的創作,藝術的創作,最重要一點就是是否真實。如果存在作偽,就是有問題。可李后主寫的“揮淚對宮娥”,如果以現代視角來看,剛好顛覆了人的偽善部分。我們看文天祥的《正氣歌》、史可法的《左忠公軼事》、林覺民的《與妻訣別書》為什么被選進課本?不見得因為它們是真正優秀的文學作品。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我們才會覺得當李后主寫出“揮淚對宮娥”的時候,顛覆性有多么大,他等于是打了已經習慣于偽善的文學傳統一個耳光。他就是不要揮淚對家國,而是揮淚對宮娥,這是他的私情。這在我們的生命當中,是令人羞怯和難以啟齒的部分,只有天真爛漫的李后主,才會如此坦然地寫出來。我一直很感動于王國維在寫《人間詞話》的時候給予李后主新的定位,不然在整個文化傳統中,我們甚至都會懷疑,到底應該把他放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
3. 跪求有關道歉的唐詩宋詞
呵呵 這是很少的 即便是有 也是意境很差的 所以未能流傳。如果是想哄女朋友 或者哄男朋友給你個小建議。陸游和唐婉的愛情故事千古流傳,陸游寫了一首《釵頭鳳》唐婉在下面一樣也提了一首《釵頭鳳》,兩人的愛情讓人唏噓不已,這兩首他們分別填寫的《釵頭鳳》是愛情的代名詞,分外浪漫。你可以附上這兩首詞 連帶講述他二人的愛情故事,加上這傷感的詞,相信會打動你愛的人。
釵頭鳳——陸游
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墻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杯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悒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
釵頭鳳——唐婉
世情薄,人情惡,雨送黃昏花易落。曉風干,淚痕殘,欲箋心事,獨語斜闌。難!難!難!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聲寒,夜闌珊,怕人尋問,咽淚裝歡。瞞,瞞,瞞!
還有一首把這兩首詞作為歌詞的歌曲,同名為《釵頭鳳》。
希望可以幫到你
4. 古代詩詞中鑄錯一詞有什么來歷
據宋?司馬光《資治 通鑒?唐昭宣帝天祐三年》和五代 ?孫光憲《北夢瑣言》卷十四《神告羅宏信》記載:唐魏博節度使羅紹威 因本府牙軍驕橫不可制,而請朱全忠的士兵盡殺牙軍,然自此以后魏 博衰弱不振,被朱全忠所凌制。
紹威對此很后悔,對親信說聚六州四 十三縣鐵,打一個錯,不能成也。”錯,即鉞,一種打磨銅鐵骨角的工 具。
羅紹威把自己的失誤比做聚六州鐵而不能鑄成的大錯,后因稱失 誤為“鑄錯”。宋?方岳《舊傳有客謁一士夫題其刺……》:“鑄錯空靡六 州鐵,補鞋不似兩錢錐。”
清?陳萇《挽姜西溟》:“晚入承明數未奇,那 知鑄錯不堪追。”清?顧炎武《山海關》:“七廟竟為灰,六州難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