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下列小題
小題1:①該句將“愁”巧妙地拆分為“心上秋”,既突出季節為“秋”,又委婉地表明了內心因離別而愁。
②明月之夜不敢登樓,是因為登高懷遠,望月思人,月明之夜,更讓人增添愁苦,表達了月夜思鄉懷人而又充滿矛盾的心理。小題2:①借景抒情。
往事如夢,花落成空,美好年華如流水,表達了時光易逝的感慨。②對比(反襯)。
“燕歸客留”,人不如物,更突出了無法歸家的哀愁。③擬人。
詞人責備垂柳不能留住親友,卻總是纏留自己的行舟,表達了對親友的思念。 試題分析:小題1:起筆寫羈旅秋思,釀足了愁情。
從字面看,“愁”字是由“秋心”二字拼合而成,“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兩句一問一答,緊扣主題“秋思離愁”。
秋雨初停,天涼如水,明月東升,正是登樓納涼賞月的好時候。“都道晚涼天氣好”,可謂人云亦云,而“有明月,怕登樓”,才是游子真實獨特的心理寫照。
“月是故鄉明”,望月是難免會觸動鄉思離愁的。這三句沒有直說愁,卻通過游子心口不一的描寫把它充分地表現了出來。
小題2:吳文英的這首《唐多令》寫的是羈旅懷人。下片寫客中孤寂的感嘆。
“垂柳”是眼中秋景,而又關離情別事,寫來承接自然。“縈”“系”二字均由柳絲綿長思出,十分形象。
“垂柳不縈裙帶住”一句寫的是其人已去,“裙帶”二字暗示對方的身份和彼此之間的關系;“謾長是、系行舟”二句是自況,意思是自己不能隨去。羈旅異鄉,又成孤零,本就有雙重悲愁,何況離自己而去者又是情侶呢。
可見篇首“離人”二字具有更多一重含意,是離鄉又逢離別的人啊,其愁也就更不堪了。伊人已去而自己仍留,必有不得已的理由,卻不明說(也無須說),只是埋怨柳絲或系或不系,無聊至極,卻又耐人尋味。
“燕辭歸、客尚淹留”句與此三句,又形成比興關系,情景相映成趣。
2.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小題1:詩的首聯先點明了時間、地點、景物,渲染了凄清寥落的氣氛,奠定了全詩哀怨凄愁的感情基調;(2分)其次緊扣詩題抒寫自己江樓獨處,忽聞笛聲的寂寥;(2分)“怨”字,還是全詩的詩眼,點明全詩的主旨。
(1分)小題2:“頸聯抒發了詩人思鄉思親而不得歸的愁苦之情。(2分)通過借景抒情、用典(或想象、虛實結合等)來抒發情感的,詩人借“河漢”“孤雁”“瀟湘”之景象寫羈旅孤單、思念親人離家遙遠、歸途漫漫之情。
(2分)“二妃愁”用娥皇、女英二妃想念舜帝之典,從妻子的角度寫妻子盼歸人之苦。(2分) 點評:詩歌借助具體的語言描寫,來表現詩人的感情,傳達詩人的思想,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們所說的“思想內容”。
無論是憂國憂民之情、國破家亡之痛,還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婦之怨,無不感人至深。對于古典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細致地加以歸類,我們不難發現,有憂愁、寂寞、傷感、孤獨、恬淡、閑適、熱愛、贊美、仰慕、激憤,堅守節操、憂國憂民等各種類型。
3.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
小題1:運用擬人和襯托的手法,(1分)以客觀無知之塔,來襯托詞人主觀之情。
“誰似”二字,既意喻詞人不像亭亭聳立的塔一樣,能夠目送友人遠去而深感遺憾;(2分)又反映了詞人不像塔那樣無動于衷地迎客西來復送客遠去,表達了詞人對友人離去的無限傷感。(2分)小題2:晚風凄清,枕上初寒,殘燈斜照,微光閃爍,(2分)這些意象的組接,營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圍,烘托了作者的凄涼孤寂心境。
(2分)表達了詞人對友人的思念之情。(2分) 點評:鑒賞詩歌的意境,其實就是將詩文中帶有詩人主觀情感的客觀物象——意象一一找出來,然后看這些意象組成了什么樣的意境,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4.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小題
小題1: 全詞在構思上采取了虛實結合的寫法,將離愁別緒抒發得淋漓盡致(2分):上闋寫“行者” 離愁,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下闋寫“居者”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情景。
(分析3分)小題2: ①“候館梅殘,溪橋柳細”中的“殘”“細”可謂煉字精品,既寫出了時令特點,又把滿眼春光寫得凄楚動人。②“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用比喻手法把抽象的感情變成了具體的形象,讓人更容易感受到行人因路程加長、時間變久而產生的離愁;③“寸寸柔腸,盈盈粉淚”,用疊字渲染出女性居者對男性行者的思念之深,離愁無限;④“平蕪近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用對比、襯托手法,寫出春山已遠,而行人更在春山之外,將情景融為一體。
(選答一字和一句即可。找對字或句子給2分,分析出了句子的作用給4分,共6分) 小題1:。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