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詩歌閱讀(10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后面問題
小題1: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國破家亡以及難以歸鄉的苦痛之情。
(2分)運用比喻的手法抒情,把不停前行的囚車聲比作不斷的流水聲,用漸漸遠去的車聲表達了作者離故鄉越來越遠、再也無法返回的痛苦心情。(比喻,2分;分析1分。
手法如果答“以實寫虛”可得1分)(共5分,意思對即可)小題2:前半部分側重于借景抒情。(1分)“月照孤村三兩家”是借景抒情,描繪了一幅只有三兩戶人家的荒村景象,不僅揭示了金兵燒殺擄掠造成的慘象,更襯托出作者被擄離鄉、身陷異地那種無比悲苦的心境。
(2分)后半部分側重于直抒胸臆,(1分)“萬結愁腸無晝夜” 直寫作者到了日也愁、夜也愁的地步,突出了國破家亡的悲哀。(2分)(共6分,意思對即可) 小題1:。
2. 評析宋詞:朱敦儒《減字木蘭花十七首》之一:長揖忘言
賞析:這首詞,是朱氏晚年所做,(據沙靈娜注釋本《樵歌集》說,貴州人民出版1985),較早年的詞作,情感沉潛許多,色彩也淡了,淡遠氣更加純粹。
這時他被迫致仕,想必心境不會多好吧。他可稱得上一個厭世派,詞里多此種情調,并且含蓄蘊藉,不直接抒寫,僅是動作或者表態之中,令人讀出心底的悲涼。
這種寫法令他詞多沉郁之氣,感人至深。 “閑人行李,羽扇芒鞋塵世外。”
一枚閑人,搖著羽扇,圾一芒鞋,去到“塵世外”,前之裝束,細細羅列描寫,是深入現實的折褶,畫面清新明媚,筆致很緊貼,而“塵世外”三個字,一下子將畫面豁開,距離也出來了,從正面變成背影,筆頭至此漾開,將景“虛化”,且加以人為定位,將此世與外界隔離,更表明作者自身,平常并非“閑人”,此時才作得“閑人”,平常所居為喧擾之塵世,此刻才“塵世外”,心是松的,也是沉的。“一疊溪山”,青溪碧山遠遠望去,似是一疊,此處“一疊”極妙,寫溪山之靜之嫻,將山和青溪“去雜亂化”和“去活潑化”了,這與朱敦儒當時清淡寂寥的心境合拍,也是此種心緒的外化,與張岱“湖心亭小記”里的“芥”、“粒”,屬異曲同工,但朱敦儒這里,下一句即將自己與清冷高格的張老夫子區別開來了,“原來溪山也懂得分出一點風來為客吹帆啊”,這一句口氣活潑,欣喜之色躍然,有點過年之時小孩子的情態了,將溪山當作人來寫,不易。
過度了會將境寫破寫鬧,不夠即會顯出沉悶笨拙來,朱敦儒這里,我個人意見,是稍稍過度了點,此前皆為白描,寫作者是游客的視角,遠遠的看,平平的說,有淡遠之致,所謂審美超越是也。而寫至此處,作者忽多情體驗其溪山的意思來,這種自然感的淡遠即略退,換以人間的情分了,稍嫌轉換太快,好在調一貫的平,并無將境弄的太破,且文辭簡潔,無過多渲染虛夸之言,因而大體上還是優雅的。
上片作完風景言,下片開始寫人事了。我們可以看見一個醉翁的形象,而這個形象非由描寫,乃由敘述出之(這亦是朱敦儒的特別,若溫庭筠,不靠描寫而寫詞是難以想像的),他說,時平易醉,先帶我們進一個大的周邊環境,即“時平”,與上文自然環境合拍,且都指向他的心境。
時平的調子,是低沉的,無事可做的,因而作者昏昏然喝醉,仿佛是應了時代的要求,至此似乎還可解做恬淡,雖然低沉,而接下一句,則露出他深埋的悲意來,“不會再又是驚心又是濺淚了呵,像我無知的少年一樣”,這是一句凄涼的自嘲,他的深意也可以讀出:收復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264626637中原無望,而我白白流了那么多淚,此后看清,亦當作罷,成熟一點,不要再難以釋懷了吧!驚心濺淚典出杜甫,指向家國之思,作者不驚心不濺淚,表態放棄國哀,實則只是埋深一點,更加絕望罷了。世間許多所謂解脫釋懷,大抵以此種方式,想來亦足可哀。
宴席過后,與友人作揖話別,已無可言,“長揖忘言”,典出陶潛,表隱居之樂,這里亦帶一點歡喜的閑適,長揖,動作悠長緩慢,忘言,樂在其中,況回棹,桃花滿船。兩句寫得余韻悠長,是對前句的一次淡出,以淡收尾而意往往甚濃。
好像一個人說完心酸往事,忘向天邊,說一句“天氣好涼,回去添衣”。 此詞寫一場聚會,多輕輕點過,留白甚多,耐人回味。
以敘述代替描寫抒情,下筆是簡淡的。且文言較稀,白話味重,也有意思。
朱敦儒如作文,必會是一個散文家而非小說家,不拘于情節,與所寫之物距遠,故能閑淡,而這距的獲得,殊為不易。寫詩者如曹植,填詞者如溫庭筠,均嫌太切,無此距離,筆濃意重,故境難高遠。
敦儒詞表面簡淡,而內里雄沉,有種無出路的悲涼感,用張愛玲的一句“望遠皆悲”來解,再好不過了。“人無無聊,何以遣有生之涯”,敦儒此生,執著當下書寫,恐怕也是抱有此種心態吧。
3.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以下小題
小題1:“朝云橫渡”既交代了作者被虜途中陰云橫飛密布,十分惡劣的天氣,又暗喻了當時的政治形勢,還表達了作者被虜背井離鄉的痛苦心情。
“轆轆車聲如水去”既寫出了作者乘敵囚車離鄉北去,不知所往的傷感,又以“如水去”的生動比喻,寫出了此行永不能回返的悲痛心情。小題2:上片“白草黃沙,月照孤村三兩家”不僅描繪了敵區北國戰亂的荒涼景況,更流露出作者對人民、對國家前途擔憂的悲苦心情,體現出女詞人的愛國情懷。
2分。下片“百結愁腸,既有父母兄長之亡喪的愁,也有國破愁。
“2分。回首鄉關歸路難”鄉關,乃親人、祖國之所在,家之國破,身為敵虜,充滿了家國破亡之悲,也寫出了難以再見家園,再回故國的痛苦,充溢著愛國之情。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