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寫梅蘭竹菊的宋詞元曲,越多越長越好
梅:①卜算子·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②滿 庭 芳 李清照 小閣藏春,閑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
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漸好,又何必,臨水登樓。
無人到,寂寥渾似,何遜在揚州。從來知韻勝,難堪雨藉,不耐風揉。
更誰家橫笛,吹動濃愁。莫恨香消雪減,須信道,掃跡情留。
難言處,良宵淡月,疏影尚風流。③暗香 姜夔舊時月色,算幾番照我,梅邊吹笛。
喚起玉人,不管清寒與攀摘。何遜而今漸來,都忘卻春風詞筆。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瑤席。江國,正寂寂。
嘆寄與路遙,夜雪初積。翠尊易泣,紅萼無言耿相憶。
長記曾攜手處,千樹壓、西湖寒碧。又片片吹盡也,幾時見得?蘭:①浣溪沙 蘭花仿佛銅瓶見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嬌。
湘江清淚滴春潮,豈有心心同婉孌。 并無葉葉助風標,斷腸一集是離騷。
②木蘭花 李煜曉妝初了明肌雪,春殿嬪娥魚貫列。 鳳簫聲斷水云閑,重按霓裳歌遍徹。
臨風誰更飄香屑,醉拍闌干情未切。 歸時休放燭花紅,待蹋馬蹄清夜月。
③木蘭花 韋莊 獨上小樓春欲暮,愁望玉關芳草路。 消息斷,不逢人,卻斂細眉歸繡戶。
坐看落花空嘆息,羅袂濕班紅淚滴。 千山萬水不曾行,魂夢欲教何處覓。
菊:①蝶戀花 晏殊 檻菊愁煙蘭泣露,羅幕輕寒,燕子雙飛去。 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見天涯路。 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②鷓鴣天 尋菊花無有,戲作 辛棄疾掩鼻人間臭腐場。
古來惟有酒偏香。自從歸住云煙畔,直到而今歌舞忙。
呼老伴,共秋光。黃花何事避重陽。
要知爛熳開時節,直待西風一夜霜。③千秋歲 起晉對菊小酌,有懷溪山酒隱 蔡松年碧軒清勝,俗物無由到。
滄江半壁山傳照。幾窗**媚,天北重陽早。
金靨小。秋光秀色明霜曉。
手捻清香笑。今古閑身少。
放醉眼,看云表。淵明千載意,松偃斜川道。
誰會得,一樽喚取溪山老。④醉蓬萊 柳永漸亭皋葉下,隴首云飛,素秋新霽。
華闕中天,鎖蔥蔥佳氣。嫩菊黃深,拒霜紅淺,近寶階香砌。
玉宇無塵,金莖有露,碧天如水。正值升平,萬幾多暇,夜色澄鮮,漏聲迢遞。
南極星中,有老人呈瑞。此際宸游,鳳輦何處,度管弦清脆。
太液波翻,披香簾卷,月明風細。竹:①竹竹 韋式竹,臨池,似玉。
悒露靜,和煙綠。搶節寧改,貞心自束。
渭曲偏種多,王家看不足。仙杖正驚龍化,美實當隨鳳熟。
唯愁吹作別離聲,回首駕驂舞陣速。②詠竹 文同(忽憶故園修竹因作此詩)故園修竹繞東溪,占水浸沙一萬枝。
我走官途休未得,此君應是怪歸遲。(關于竹實在沒辦法了,抱歉。)
2. 求梅蘭竹菊詩詞各四句 五言絕句
圖像素太小,看不清,放大了更顯模糊梅花:憶梅 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早梅 齊已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村前深雪里,昨夜一枝開。《雜詩》之一 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題梅花圖 楊無咎
忽見寒梅樹,花開漢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蘭花:廣群芳譜 劉灝
泣露光偏亂,含風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葉勝看花。黃 滔 《芳草》
澤國多芳草,年年長自春。
應從屈平后,更苦不歸人。上官儀《假作幽蘭詩》
日月雖不照,馨香要自豐。
有怨生幽地,無由逐遠風。 王 勃《春蘭》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直知人事靜,不覺鳥聲喧。竹子:庭 竹
唐·劉禹錫
露滌鉛粉節,風搖青玉枝。
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賦予得臨池竹
唐·唐太宗
貞條障曲砌,翠葉貫寒霜。
拂牖分龍影,臨池得鳳凰。風
李嶠
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
過江千尺浪,入竿萬竿斜。竹窗聞風
開門復動竹,疑是故人來。
時滴枝上露,稍沾階下苔。
菊花: 晉·陶淵明《和郭主簿》: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
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杰。唐·杜甫《云安九日》: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
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 宋·梅堯臣《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陳毅《秋菊》:
秋菊能傲霜,風霜重重惡。
本性能耐寒,風霜其奈何!
3. 推薦幾首關于“梅蘭竹菊”的詩詞
1、墻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安石《梅花 》
翻譯: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
2、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
翻譯:不需要別人夸它的顏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氣彌漫在天地之間。
3、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盧梅坡《雪梅·其一》
翻譯:說句公道話,梅花須遜讓雪花三分晶瑩潔白,雪花卻輸給梅花一段清香。
4、身在千山頂上頭,突巖深縫妙香稠。——鄭燮《題畫蘭》
翻譯:蘭花生長在山巖的頂處,它的香氣飄散四溢,在突出的巖石和巖縫中,美妙的花香濃郁芬芳。
5、著意聞時不肯香,香在無心處。 ——曹組《卜算子·蘭》
翻譯:特意來聞蘭花的香味時,花并不香;只有在不經意中,才能聞到花的芳香。
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鄭燮《竹石》
翻譯: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7、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鄭燮《新竹》
翻譯:新長的竹子要比舊竹子高,它們的生長全憑老的枝干扶持。
8、花開不并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鄭思肖《寒菊》
翻譯:你在秋天盛開,從不與百花為叢。獨立在稀疏的籬笆旁邊,你的情操意趣并未衰窮。
9、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不第后賦菊》
翻譯:盛開的菊花璀璨奪目,陣陣香氣彌漫長安,滿城均沐浴在芳香的菊意中,遍地都是金黃如鎧甲般的菊花。
10、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白居易《詠菊》
翻譯:耐寒的只有東邊籬笆旁的菊花,它花蕊初開,讓早晨多了一份清香。
4. 描寫梅蘭竹菊的詩詞及賞析 馬上要用
卜算子·詠梅 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這首詞最早發表在人民文學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詩詞》。 【譯詩】 風雨將春天送走了, 飛雪又把春光迎來。
正是懸崖結下百丈冰柱的時節, 但仍然有花枝俏麗競放。 俏麗但不掠春光之美, 只是把春天消息來報告。
待到山花開滿大地時, 梅花就在花叢中歡笑。 【賞析】 梅花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千年吟詠不絕的主題。
宋代林和靖,這位賞梅愛梅的大隱士就有不斷吟唱梅花的詩篇。以“妻梅子鶴”的感情寄寓于梅花之中,可謂愛梅之最的文人了。
**在這里所據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詠梅》的確與陸游所寫大相徑庭。陸游寫梅花的寂寞高潔,孤芳自賞,引來群花的羨慕與嫉妒。
而主席這首詩卻是寫梅花的美麗、積極、堅貞,不是愁而是笑,不是孤傲而是具有新時代革命者的操守與傲骨。中國寫梅之詩不計其數,大意境與大調子都差不多;**的確以一代大詩人的風范,出手不凡,一首詠梅詩力掃過去文人那種哀怨、頹唐、隱逸之氣,創出一種新的景觀與新的氣象,令人嘆為觀止,心服口服。
年復一年,風雨送春歸去,但漫天大雪又將春天迎了回來。哪怕縣崖峭壁上結下百丈冰棱,面對如此盛大寒冷的冬景,梅花仍然一支獨秀,傲然挺拔。
詩人當然也依古訓,以詩言志,也借梅寄志。就在這“高天滾滾寒流急”的嚴峻當口(即:當時中國的三年自然災害,以及反帝、反修的激烈斗爭),詩人以隆冬里盛開的梅花勉勵自己,勸慰他人,應向梅花學習,在如此險峻的情況下,勇敢地迎接挑戰,去展示自己的俊俏。
詩人這個“俏”字用得極好,梅花從未出現這的形象就在這一個字上出現了。這是喜悅者的形象、自信者的形象、勝利者的形象,當然這不僅是詩人眼中梅花的形象,也是詩人自己以及中國**人的形象。
這個“俏”包含了多少層深刻的含義啊,積極進取、永不屈服。 下闋,詩人又把梅花的形象向縱深引導,它雖俏麗但不掠春之美,只是一名春天使者,為我們送來春的訊息。
而當寒冬逝去,春光遍野的時候,梅花卻獨自隱逸在萬花叢中發出欣慰的歡笑。梅花,它在詩人眼中是一名戰士,它與嚴寒搏斗,它只為了贏得春天,通報春天的來臨,然后退去,并不強奪春天的美景。
這一形象是大公無私、默默奉獻的形象。詩人在此已大大地深化了梅花的形象,它已成為一名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的形象,它已從一個中國革命者成為一名世界革命者。
梅花在新中國里,它的形象已被詩人塑造成型,更加豐滿高大了。五律 詠竹 亭亭出淡妝,秀草隱幽篁。
勁骨羞寒宇,飛菱笑莽荒。 芳華常對月,永壽幾經霜。
苦志誰堪訴,潔心自可藏。唐·韓愈 幽蘭操 蘭之猗猗,揚揚其香。
不采而佩,于蘭何傷。今天之旋,其曷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貿貿,薺麥之茂。
子如不傷,我不爾覯。薺麥之茂,薺麥之有。
君子之傷,君子之守。唐·王勃 春莊 山中蘭葉徑,城外李桃園。
豈知人事靜,不覺鳥啼喧。袁山松 詠菊 靈菊植幽崖①,擢穎陵寒飆②。
春露不染色③,秋霜不改條。評釋】 菊花很早就出現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大詩人屈原在《離騷》中即有“夕餐秋菊之落英”的名句。
但以吟詠菊花為主題的詩歌,到了六朝時期才正式出現,這與六朝時期詠物詩的興盛有密切聯系。袁山松的這首詩,題名即為《詠菊》。
此詩雖然篇幅比較簡短,意思也很簡單,但集中地提煉出了菊花的幾種優秀品質,并加以熱情贊美。首句“靈菊植幽崖”,點明這是生長在野外山中的野菊花。
菊花獨自居處在幽僻的山崖下,甘于寂寞的同時又能秉持性靈、卓爾不群。“擢穎陵寒飆”,是贊美菊花在凜冽的寒風吹來之際,能夠傲然綻放自己的花朵,完全不為嚴寒所懼。
……。
5. 關于梅蘭竹菊的詩句,每個一首
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 ,為有zhidao暗香來。
蘭:
汪士慎
幽谷出幽蘭,秋來花畹畹。
與我共幽期,空山欲歸遠。
竹:
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中.
菊:
殘菊
黃昏風雨打園林,
殘菊飄零滿地金;
折得一枝還好在,
可憐公子惜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