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列舉幾個表明"拋棄塵世的繁華而追求寧靜與從容"的心態的詩
歲暮南山(杜甫)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垂.
興來每獨往,盛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直林叟,談笑無還期.
桃花庵詩(唐寅)
桃花塢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
套話仙人種桃樹,又摘桃花換酒錢.
酒醒只在花前坐,酒醉還在花下眠.
酒醉酒醒日復日,花落花開年復年.
但原老死花間酒,不肯鞠躬車馬前.
車塵馬足顯者事,酒盞花枝隱士緣.
若將顯者比隱士,一在平地一在天.
若將花酒比車馬,彼何碌碌我何閑.
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不見五陵豪杰墓,無花無酒鋤作田.
2. 請寫出連續兩句表現詩人淡泊名利、追求寧靜生活的詩句
1、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歸園田居·其三》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釋義:
我在南山下種植豆子,地里野草茂盛豆苗稀疏。清晨早起下地鏟除雜草,夜幕降臨披著月光才回家。山徑狹窄草木叢生,夜間露水沾濕了我的衣裳。衣衫被沾濕并不可惜,只愿我不違背歸隱心意。
2、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
《庚戌歲九月中于西田獲早稻》魏晉:陶淵明
人生歸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營,而以求自安?
開春理常業,歲功聊可觀。晨出肆微勤,日入負禾還。
山中饒霜露,風氣亦先寒。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
四體誠乃疲,庶無異患干。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顏。
遙遙沮溺心,千載乃相關。但愿長如此,躬耕非所嘆。
釋義:
人生歸依有常理,衣食本自居首端。誰能棄此不經營,便可求得自心安?初春開始做農務,一年收成尚可觀。清晨下地去干活,日落背稻把家還。居住山中多霜露,季節未到已先寒。
農民勞作豈不苦?無法推脫此艱難。身體確實很疲倦,幸無災禍來糾纏。洗滌歇息房檐下,飲酒開心帶笑顏。長沮桀溺隱耕志,千年與我息相關。但愿能得長如此,躬耕田畝自心甘。
3、白發蒼顏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江神子·博山道中書王氏壁》宋代:辛棄疾
一川松竹任橫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梅,時見兩三花。比著桃源溪上路,風景好,不爭多。
旗亭有酒徑須賒,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歸騎自隨車。白發蒼顏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釋義:
道路兩旁滿地都是枝橫葉斜的松竹,山中有一些人家被云霧遮住了。下雪后稀疏的梅樹上,不時看到兩三朵花。跟陶淵明所說的桃花運溪邊路上相比,風景好得差不多。
天晚了,酒店里有酒盡管去賒來喝吧,不然晚上天氣寒冷,怎么能經受得住。醉酒后匆匆趕路回去,乘坐的馬隨車而行。我頭發已白,容顏蒼老,就在這里度過晚年吧。
4、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
《癸卯歲始春懷古田舍二首.其二》魏晉:陶淵明
先師有遺訓,憂道不憂貧。瞻望邈難逮,轉欲志長勤。
秉耒歡時務,解顏勸農人。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
雖未量歲功,既事多所欣。耕種有時息,行者無問津。
日入相與歸,壺漿勞近鄰。長吟掩柴門,聊為隴畝民。
釋義:
先師孔子留遺訓:“君子憂道不優貧”。仰慕高論難企及,轉思立志長耕耘。農忙時節心歡喜,笑顏勸勉農耕人。遠風習習來平野,秀苗茁壯日日新。一年收成未估量,勞作已使我開心。耕種之余有歇息,沒有行人來問津。日落之時相伴歸,取酒慰勞左右鄰。掩閉柴門自吟詩,姑且躬耕做農民。
5、就淵明歸去來,怕鶴怨山禽怪,問甚功名在?
《殿前歡·暢幽哉》元代:貫云石
暢幽哉,春風無處不樓臺。一時懷抱俱無奈,總對天開。
就淵明歸去來,怕鶴怨山禽怪,問甚功名在?酸齋是我,我是酸齋。
釋義:
心情非常舒暢安閑,樓臺無處不刮著春風。自己的抱負卻無法施展,真是無奈,總是對著天慨嘆。跟著陶淵明歸隱吧,若歸隱田園再眷戀著世俗名利,恐怕會招致野鶴山禽的埋怨,管他什么功名利祿?我就是酸齋,酸齋就是我。
3. 關于遠離俗世寧靜的放飛心靈寓意的詩詞
陶淵明的這幾首不錯:
歸園田居五首
其一∶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中,一去十三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抱拙歸園田。
方宅十馀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讀《山海經》十三首
其一∶
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飲酒詩二十首
其五∶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4. 形容寧靜的詩詞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滁州西澗》
萬籟此俱寂,但余鐘磬音。---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滕王閣序》
5. 求關于追求寧靜幸福心靈凈土的事例
“非淡泊以明志,非寧靜以致遠.”而淡泊如何去尋,寧靜如何去覓,恐怕要全然在它——書中追求、感悟.“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盡管夸張,卻能在讀書時不聞其他事,足以對書的喜愛,足以見此事心情的純凈與安寧.而這份純凈、這份安寧全然來自于那“圣賢書”.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難免煩躁,難免氣憤.發泄,自然是一種很好的手段,可若如此刻,手中多了一本書,而你恰巧又能精心去悟其中的人物,景物,時間,書中的大千世界不禁令人眼花繚亂,不僅自覺自己的小事遠遠不止的動氣.心中雜亂不安時,書如同清理工般耐心梳理著焦躁與彷徘,為心靈換來一番安寧.書中的顏如玉,黃金屋,一番大道理似乎不再重要,也早已不重要.無論是什么,它能令你的心從憤怒到平和,從急躁到耐心,從悲痛到樂觀,這便是好的.或者可以說,若是心無法平靜,自然也無法閱讀,用平靜的心靈去閱讀,在閱讀中,又可以換心靈的另一番平靜.心靈煩亂,平靜,似是不可能.而試著去做過才知道看起來似乎不值一提的那本小書,卻蘊含著如此的“魔力”.淡薄,寧靜,讀起來遙不可及的字眼,通過書,變得近在咫尺,垂手可得.炎夏,蟬噪,煩悶的心情縈繞腦海,試著平靜,去看一本書,或許這就是寧夏,蟬鳴酷暑令人燥亂的寧靜的夏天.。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追求內心的平靜的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