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王沂孫《高陽臺》賞析,我在宋詞300首里說這是一首和詞,想
高陽臺(西湖春感) 作者:張炎接葉巢鶯1,平波卷絮,斷橋斜日歸船2。
能幾番游,看花又是明年。東風且伴薔薇住,到薔薇、春已堪憐3。
更凄然,萬綠西泠4,一抹荒煙。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5,草暗斜川6。
見說新愁,如今也到鷗邊7。無心再續笙歌夢,掩重門、淺醉閑眠。
莫開簾,怕見飛花,怕聽啼鵑8。全部注釋1.接葉:茂密的樹葉。
杜甫《陪鄭廣文游何將軍山林》:"卑枝低桔子,接葉暗巢鶯。"2.斷橋:在杭州白沙堤東、西湖孤山側面。
西湖十景有"斷橋殘雪"。3."東風"三句:薔薇開于暮春,故云。
4.西泠:西湖橋名,在白沙堤西,是內外湖的分界。《武林舊事》:"西陵橋,又名西林橋,又名西泠橋"。
5.韋曲:在陜西長安城南明德門外。唐代的名門望族韋氏世居于此,故名。
此處借指南宋時達官顯貴的邸宅。6.斜川:在江西星子、都昌兩縣間的湖泊中。
陶潛有《游斜川詩并序》歌詠其景。此處借指山林隱士的居所。
7."見說"二句:謂遠居海上的無知鷗鷺也感染了詞人的哀愁。 8.啼鵑:杜鵑,又名子規。
傳說蜀帝杜宇死后魂化為杜鵑,泣淚滴血,啼聲悲愴。此詞是張炎在南宋滅亡后重游西湖時所作,抒發其亡國之恨。
《藝衡館詞選》引麥孺博云"亡國之音哀以思"。陳廷焯在《白雨齋詩話》評是詞為"凄涼幽怨,郁之至,厚之至"。
上闋起句寫春深美景,平和舒緩。"接葉、""平波"兩個雙聲疊韻詞的嵌對和諧精妙。
"能幾番游"句詞意陡變,言良辰短暫、美景難留,悲從中來。薔薇花雖艷,但春已遲暮,令人扼腕嘆息。
"更"字再生頓挫,謂春未消逝,西湖泠橋已現出了凄清荒蕪的景致,至此傷春之情自然轉入了亡國之恨。下闋以"韋曲"、"斜川"代指西湖昔日文人雅士云集之地, "苔深"、"草暗"則寫眼前的荒涼冷落,極嘆今昔之變;見說新愁"句暗用辛棄疾《菩薩蠻》"拍手笑沙鷗,一身都是愁"之意。
"無心"句既說現在的倦怠失意,又點出自己從前的貴胄弟子身份。結句遙應開頭,"掩門"對"開簾","飛花"對"卷絮","啼鵑"對"巢鶯",首尾一氣,余音不絕。
2. 王沂孫的詩詞特點
王沂孫最工于詠物。他現存64首詞,詠物詞即占了34首。在宋末詞人中,王沂孫的詠物詞最多,也最精巧。他的詠物詞的特點,一是善于隸事用典,他不是直接描摹物態,而是根據主觀的意念巧妙地選取有特定含意的典故與所詠之物有機融合,使客觀物象與主觀情意相互生發。這就是清人周濟所說的:“詠物最爭托意,隸事處以意貫串,渾化無痕,碧山勝場也。”(《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
二是擅長用象征和擬人的手法,用象征性的語言將所詠之物擬人化,使之具有豐富的象征意蘊,因而他的詞往往被認為有深遠的寄托。如著名的《眉嫵·新月》:
漸新痕懸柳,淡彩穿花,依約破初暝。便有團圓意,深深拜,相逢誰在香徑。畫眉未穩,料素娥、猶帶離恨。最堪愛、一曲銀鉤小,寶簾掛秋冷。
千古盈虧休問。嘆謾磨玉斧,難補金鏡。太液池猶在,凄涼處,何人重賦清景。故山夜永。試待他、窺戶端正。看云外山河、還老盡、桂華影。
詞中無法補圓的新月,寄托著詞人在宋室傾覆后復國無望的深哀巨痛。而另一首《齊天樂·蟬》所詠的“枯開閱世”而“獨抱清高”的蟬,則是遺民身世和心態的寫照。
三是凄楚哀婉的格調,清淡幽雅的意境。碧山詠物詞幾乎每首都有“冷”、“恨”、“斷魂”、“憔悴”、“凄涼”、“凄楚”等語,總也離不開悲情索思。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中說:“王碧山詞品最高,味最厚,意境最深,力量最重。感時傷世之言,而出以纏綿忠愛,詞中曹子建,杜子美也。詞人有此,庶幾無憾。”
3. 宋詞詞牌名全集(要所有的)
詞牌名大集合 漁歌子:又名《漁父》。
唐教坊曲名,詞調由張志和創制。 瀟湘神:又名《瀟湘曲》。
唐代瀟湘地帶祭祀湘妃的神曲。 長相思:調名取自南朝樂府“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原唐教坊曲名。
望江南:本名《謝秋娘》,李德裕為亡妓謝秋娘作,因白居易詞中有“能不憶江南”,而改名《憶江南》,又名《夢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謁金門:原唐教坊曲名,敦煌曲辭有“得謁金門朝帝廷”句,疑為此詞調本意。
蒼梧謠:通稱《十六字令》。 如夢令:后唐莊宗李存勖創制,因詞中有“如夢,如夢”而定名。
青玉案:調名出自漢張衡《四愁詩》:“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八聲甘州:依唐邊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韻,故名八聲。
念奴嬌:念奴,唐天寶年間著名歌妓,曲名本此。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萬斯年》,因皇甫松詞有《懊惱天仙應有以》句而改名。
水調歌頭:唐大曲有《水調歌》,是隋煬帝開鑿汴河時所作,此調是截取其開頭一段另制的新曲。 菩薩蠻:原教坊曲名,又名《子夜歌》、《巫山一片云》等。
據記載,唐宣宗時,女蠻國入貢,其人高髻金冠,瓔珞被體,故稱菩薩蠻隊,樂工因作《菩薩蠻曲》。 釵頭鳳:取無名氏《擷芳詞》“可憐孤似釵頭鳳”為調名。
西江月:調名取自李白《蘇臺覽古》“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臨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是詠湘靈的。
南歌子:原唐教坊曲名,取自張衡《南都賦》“坐南歌兮起鄭舞”。 一剪梅:因周邦彥詞“一剪梅花萬樣嬌”而定名。
水龍吟:調名取自李白詩句“笛奏水龍吟”。 沁園春:沁園本為漢代沁水公主園林,唐詩人用以代稱公主園。
蝶戀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簡文帝詩句“翻階峽蝶戀花情”,又名“鵲踏枝”“鳳棲梧”。 破陣子:原唐教坊曲名,又名《十拍子》,出自唐初秦王李世民所制大型武舞曲《秦王破陣樂》。
4. 哪位知道陳毅元帥詩詞全集的
《冬夜雜詠》 共12題19首 小序云:一九六0年冬夜大雪,長夜不寐。
起坐寫小詩若干段,寄興無端,幾乎零亂。迄今事滿一年,不復詮次。
送登詩刊,以博讀者一粲。一九六一年十二月一日仲弘記。
《青松》 大雪壓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 待到雪化時。
《紅梅》 隆冬到來時, 百花跡已絕。 紅梅不屈服, 樹樹立風雪。
《幽蘭》 幽蘭在山谷, 本自無人識, 只為馨香重, 求者遍山隅。 《秋菊》 秋菊能傲霜, 風霜惡重重。
本性能耐寒, 風霜其奈何? 《含羞草》 有草名含羞, 人豈能無恥? 魯連不帝秦, 田橫刎頸死。 《亡羊》 亡羊懼岐路, 染絲悲墨子。
我亦厭淡紅, 惡其亂朱紫。 《長江》 有人雄今古, 游泳渡長江。
云此得寬余, 宇宙莽蒼蒼 《故鄉》 公社遍故鄉, 到處是桑園。 蠶娘兩萬人, 一年八季蠶。
《吾讀》 吾讀長短句, 最喜是蘇辛。 東坡胸次廣, 稼軒力如虎。
《一閑》 志士嗟日短, 愁人知夜長; 我則異其趣, 一閑對百忙。 只找到這么多。
5. 如何鑒賞王沂孫的“高陽臺”這首詞
周密與王沂孫等人是詞友。
王沂孫曾住過杭州,而在越地,即會稽,周密亦曾到此游覽,與王沂 孫等許多詞友在自然景致中流連忘返。周密有《三姝媚?送圣與(沂孫字)還越》詞,王沂孫作一和 詞送給周密。
周密又有《高陽臺?寄越中諸友》詞,于是王沂孫在越中亦作此和詞Q 周密原作有“雪霽空城,燕歸何處人家”,寄寓“舊時王謝堂前燕,飛人尋常百姓家”的亡國之思, 王沂孫詞與之相類,很顯然,兩詞都創作于南宋亡國后。 前者描寫殘冬風景,后者寫的是冬盡立春 (冬末或春初)之時,且都是表現無所事事、離別之恨的主題。
二詞大都是有寄托入,即有模糊的故 國之痛潛在心中,又以無寄托出,但只寫離情別緒,沒有明朗的表現。 沂孫詞開端三句:“殘雪庭陰,輕寒簾影,霏霏玉管春葭。
”“殘雪庭陰”是寫實景,庭院背陰處還 殘留著冰雪。“輕寒簾影”寫春寒料峭,簾影是寫虛景,即寫微帶寒意的春風吹動簾櫳,通過簾子這 一虛景表現寒之深淺。
“霏霏玉管春葭”,古代季節氣候的變化,用合于十二律的簫管十二,分別置 蘆葦(葭)灰于孔中,封閉室內,用羅觳蒙上,哪一節氣到了,哪一律管葭灰就飛出。 “霏霏”形容春葭 灰的飛動。
玉管即簫管,這句用典暗指立春到了。下二句正答周密“燕歸何處人家”意,說:“小帖金 泥,不知春在誰家。”
宋代風俗,立春時節君王命大臣到帝、后妃等所住殿閣張貼宜春帖子詞,字以金 泥寫就,故稱作金泥小帖。元初歐陽玄《漁家傲》賦十二個月中的臘月時,末句說“換年懶寫宜春 帖”,可見這種風俗元代還有。
這兩句就是說元代宋興,舊日皇宮已不復存在,士大夫們也紛紛離 去,春天落在誰家?還有誰用金泥寫宜春帖子高掛門前?隱喻亡國之感,比“燕歸”句更現實、更 深刻。 后二句,和周密“夢魂欲度蒼茫去,怕夢輕、還被愁遮”二句,周密寫思越,王沂孫則寫思杭,“相 思一夜窗前夢,奈個人、水隔天遮”,是說相思成夢,魂牽夢縈,但好夢易醒,你的倩影仍在水天之外, “個人”當指周密。
結三句和這二句緊密相連,“但凄然,滿樹幽香,滿地橫斜”,點出周密在西泠孤山 之畔,夢見梅花滿樹幽香、枝影橫斜的凄涼。這幾句是從盧仝《有所思》“相思一夜梅花發,忽到窗前 疑是君”變化而來,也意在比喻周密生活凄涼而志潔高遠。
上闋筆調清絕,亡國感慨很深,但張惠言解為“傷君臣宴安,不思國恥,天下將亡”,實乃舍近求 遠,不管文字如何,脫離文本,任意發揮。 下闋細數離懷。
周密原詞開頭說:“萋萋望極王孫草,認云中煙樹,鷗外春沙。”意在思念越中舊 游之地。
而王沂孫“江南自是離愁苦,況游驄古道,歸雁平沙”,對周密懷念久游之地的離情最有感 觸,江南春光也最讓人觸景傷神。韋莊《古離別》:“更把玉鞭云外指,斷腸春色在江南。
”江淹《別 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都是寫江南離愁之苦的。“況游驄古道,歸雁平 沙”,是說更何況追憶往昔坐著青馬馳騁古道和江州湖上盡覽平沙落雁的美好!周密《三姝媚?送 王沂孫歸越》也有“淺寒梅未綻,正潮過西陵,短亭逢雁”句。
下二句說想寫信安慰周密:“怎得銀箋, 殷勤與說年華。”前幾句筆調起伏,這二句平收,意思是說想到你的懷念,便想覓得銀泥花箋,這就使 感情在離愁上疏遠些。
但下幾句筆鋒又回到離愁別恨上。“如今處處生芳草,縱憑高、不見天涯。”
周密原詞寫:“歸鴻 自趁潮回去,笑倦游、猶是天涯。 ”說從越倦游歸去,自笑此身還是遠在天涯。
這里王沂孫仍用周密 “萎萋望極王孫草”意,說如今處處春草離離,縱使登高望你,也是春草遮目,難覓你的身影。提及春 景,反而更觸動離愁別緒!這二句和晏殊《蝶戀花》“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恰好 相反,但無論能否望見天涯都是滿腔的離愁別恨,以春景寫衷情更見離思之苦。
最后寫“更消他,幾度東風,幾度飛花”,更見心境凄涼,近一步深化離別之思,人之將老,還能見 幾度春、幾次花飛花謝!這三句也和“不知春在誰家”“殷勤與說年華”等句相照應,雖是圍繞離情 說,卻有春光無主、聚散無期,好景難長的感懷。
6. 請問誰有李清照的詩詞集全集
李清照 (1084。
2。5。
~1155。4。
10。) 號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學家,山東濟南人,婉約詞宗。
生于北宋元豐七年,山東章丘,逝于臨安,享年七十二歲。歷史上與濟南歷城人辛棄疾并稱“濟南二安”。
其父李格非,北宋齊州歷城縣人,齊魯著名學者、散文家。 母王氏,知書善文。
夫趙明誠,為吏部侍郎趙挺之之子,金石考據家。李清照早年生活優裕,工書能文,通曉音律。
婚后與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整理,編寫了《金石錄》。中原淪陷后,與丈夫南流,過著顛沛流離、凄涼愁苦的生活。
明誠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學,早有才名。
以詞著名,兼工詩文,并著有詞論的李清照,在中國文學史上享有崇高聲譽,“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早年生活安定、優裕,詞作多寫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國家巨變,詞作多感慨身世飄零。
她的詩文感時詠史,與詞風迥異。她還擅長書畫,兼通音律。
現存詩文及詞為后人所輯,有《漱玉詞》等。 主張“詞,當別具一家也”。
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名字被用作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 “ 大河百代,眾浪齊奔,淘盡萬古英雄漢;詞苑千載,群芳競秀,盛開一只(枝)女兒花。”
形容的便是李清照。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極是當行本色。
前此太白,故稱詞家三李。(沈去矜) 清照以一婦人,而詞格乃抗軼周柳,雖篇帙無多,固不能不寶而存之,為詞家一大宗矣。
(《四庫提要》) 李易安詞,獨辟門徑,居然可觀,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鑄語則多生造,婦人有此,可謂奇矣。 (《白雨齋詞話》) 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紅藕香殘玉簟秋”,精秀特絕,真不食人間煙火者。
點絳唇寂寞深閨,柔腸一寸愁千縷。惜春春去,幾點催花雨。
倚遍欄干,只是無情緒!人何處?連天衰草,望斷歸來路。 著名詩詞:點絳唇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
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有人來,襪刬金釵溜,和羞走。
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浣溪沙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鐘己應晚來風。
瑞腦香消魂夢斷,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時空對燭花紅。浣溪沙小院閑窗春己深,重簾未卷影沈沈,倚樓無語理瑤琴。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梨花欲謝恐難禁。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訴衷情夜來沈醉卸妝遲,梅萼插殘枝。酒醒熏破春睡,夢斷不成歸。
人悄悄,月依依,翠簾垂。更挪殘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時。
菩薩蠻歸鴻聲斷殘云碧,背窗雪落爐煙直。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
角聲催曉漏,曙色回牛斗。春意看花難,西風留舊寒。
菩薩蠻風柔日薄春猶早,夾衫乍著心情好。睡起覺微寒,梅花鬢上殘。
故鄉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沈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
好事近風定落花深,簾外擁紅堆雪。 長記海棠開后,正是傷春時節。
酒闌歌罷玉尊空,青缸暗明滅。魂夢不堪幽怨,更一聲啼鴂。
清平樂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 看取晚來風勢,故應難看梅花。
憶秦娥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煙光薄,棲鴉歸后,暮天聞角。
斷香殘香情懷惡,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
添字采桑子窗前誰種芭蕉樹?陰滿中庭;陰滿中庭,葉葉心心、舒卷有馀情。 傷心枕上三更雨,點滴霖霪;點滴霖霪,愁損北人、不慣起來聽! 攤破浣溪沙揉破黃金萬點輕,剪成碧玉葉層層。
風度精神如彥輔,太鮮明。梅蕊重重何俗甚,丁香千結苦粗生。
熏透愁人千里夢,卻無情。攤破浣溪沙病起蕭蕭兩鬢華,臥看殘月上窗紗。
豆蔻連梢煎熟水,莫分茶。枕上詩書閑處好,門前風景雨來佳,終日向人多醞藉,木犀花。
武陵春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南歌子天上星河轉,人間簾幕垂。涼生枕簟淚痕滋,起解羅衣聊問、夜何其?翠貼蓮蓬小,金銷藕葉稀。
舊時天氣舊時衣,只有情懷不似、舊家時! 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秋已暮、紅稀香少。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蓮子已成荷葉老,青露洗、蘋花汀草。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鷓鴣天寒日蕭蕭上鎖窗,梧桐應恨夜來霜。酒闌更喜團茶苦,夢斷偏宜瑞腦香。
秋已盡,日猶長,仲宣懷遠更凄涼。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
鷓鴣天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 玉樓春 紅梅紅酥肯放瓊苞碎,探著南枝開遍末?不知醞藉幾多時,但見包藏無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