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宋詞好還是唐詩好
各有千秋
要看比什么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間,是一種通俗的藝術形式,五代時期的《花間集》就很明顯地展露了詞美麗絢爛的文采,但是這期間的詞題材還僅限于描寫閨情花柳、笙歌飲宴等方面,可以說還顯得很“小氣”。雖然藝術成就上已經達到了相當的水準,但是在思想內涵上層次還不夠。宋代初期的詞一開始也是沿襲這種詞風,追求華麗詞藻和對細膩情感的描寫。像曾因寫過“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于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當時的詞被認為是一種粗俗的民間藝術,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當上宰相之后,對于他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自己寫的。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它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才子們一起共同推動了詞這一新興藝術形式在民間的廣泛流傳。
但是,隨著詞在宋代的文學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詞的內涵也在不斷地充實和提高。“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奠定了邊塞詞在宋詞中的地位,使只聞歌筵酒席、宮廷豪門、都市風情、脂粉相思之類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蘇軾詞首開豪放詞風,宋詞已經不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娛樂和表達兒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當時的士大夫對時代、對人生乃至對社會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詞徹底跳出了歌舞艷情的巢窠,升華為一種代表了時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2. 讓孩子過早背唐詩好嗎
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首先家長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培養孩子的智力,只背幾首唐詩是無法真正促進智力的。早期教育方法不正確還會阻礙孩子智力的正常發展,建議你看一本書,是有關早期教育的。中國戲劇出版社《兒童關鍵期與超常智力開發》。
dongdongxue:
真不能絕對地說好不好。
今天我把女兒從幼兒園接回來,聽到她自言自語地念“白毛浮綠水”,我想這肯定是今天在幼兒園老師教的。我把前前后后的幾句都念出來,還跟她解釋了,她好象也明白了詩的意思,但還是只念“白毛浮綠水”這一句。
我想,唐詩什么的對小孩子來說也沒那么神奇深奧,覺得好玩的話,他們就容易接受。他們有他們的理解,不會和成年人一樣的。只要我們不強制他們去記去背,像講故事一樣給他們講一講,也許能令他們幼小的心靈對唐詩宋詞這些中國古典文化有一個美好的印象,讓詩詞中那些美好的意境、優美的韻律像音樂一樣給他們一些熏陶,這,未嘗不是好事呢。
hexiao99:
我認為不好。與其讓孩子死記硬背對她來說艱澀難懂的詞句,不如給她講些生動有趣的故事,或者念一些朗朗上口的兒歌,里面的小動物或是花花草草都是她生活中隨處可以見到的,孩子非常樂于接受,而且印象深刻,還會自己講故事,這樣多好。常見到有些父母以炫耀的口氣說自己的孩子會背多少首唐詩,其實孩子能理解詩中意思的多少?不會背唐詩又怎么樣?大人的面子難道比孩子的成長更重要嗎?wqwqy:
我認為應順其自然,當他愿意接受時就盡量讓他背,這對記憶力增強總是有好處的。
helenhe:
我看過一篇關于幼兒教育的文章,大約是說,你的小孩將來很快就可以學到一、二、三、四,但他卻只有一次一歲、兩歲和三歲,讓他盡量享受他的童年吧,他可以在玩樂中領悟到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東西。快樂的童年可以讓小孩受惠一生!
dongdongxue:
對,讓孩子好好享受童年吧,這是他人生當中最美好的時光呢。無憂無慮,太陽每天都那么可愛。幾歲的孩子如果就有了愁緒,那多殘忍呀!eliza:
當看到孩子搖頭晃腦背詩的感覺真有趣。其實他并不懂的其中的意境,怎會有傷感。當然到一定年齡他也是樂于去學點東西。
3. 求問小學生多背唐詩好嗎
也有人說小學生淺顯的感官及領悟力不可能穿透古詩詞的文學意境,會產生錯誤的表象和思維,以至影響以后的學習,所以小學生不宜多學古詩。
我認為這種看法有些偏頗,我感到小學生學古詩益處多多:一、古詩是小學生背誦、記憶的好素材現在的小學生物質生活豐富,學的東西也很多,如:樂器、舞蹈、繪畫、書法等等,但值得小學生背誦記憶的東西不是很多。小學生時期是一個人記憶力最強的時期,古詩篇幅短小,工于音韻,句式工整,讀起來朗朗上口。
如:“少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遙臺鏡,飛入青云端。”描寫月亮形象生動,想象豐富,象這種貼近小學生生活、淺顯易懂的古詩,真是信手拈來,《詠鵝》、《絕句》、《一望二三里》等等,清·章學誠說:“記誦者,學問之舟車也。”
二、古詩是小學生學習語言的極好范例古詩在遣詞造句中講究平仄、對仗、韻律。古詩內容豐富,春、夏、秋、冬,寫景、詠物、抒情,應有盡有。
而小學生學習古詩一方面可以鍛煉口齒清楚伶俐、吐音準確流暢,另一方面能大量積累詞匯,能豐富自身的文學語言。古人曰:“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多讀詩,多背詩,能為其今后高雅風趣的談吐、妙筆生輝的寫作打下結實的基礎。三、古詩是小學生自由想象的載體古詩語句簡練,幾句詩詞就能描繪出一幅美麗的畫面。
“芙蓉向臉兩邊開。”描寫荷花像小朋友粉嫩紅潤的笑臉。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仿佛感覺到白雪飄飄的寒氣中陣陣襲來的梅花獨特的香味。
當然,有些古詩比較深奧,對于五六歲的小學生來說,古詩中的許多意境確有不能完全理解的,我們要求不宜過高,小學生現在也許不懂“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但誰能斷言在不久的將來孩子不會幡然領悟此詩中開闊的意境和那份濃濃的友情?。
4. 唐詩好還是宋詞好嚴羽
通常區分唐、宋詩,除了時代概念以外,則還指風格。風格當然與時代有關,不能幾械的用時間段來劃開;唐詩從韓孟詩派起下啟宋調,而宋朝也有傳承唐音者,比如宋初的白體和西昆體。就總體而言,唐宋詩風頗有不同,自宋以后直到近代,我國古典詩歌的風格,一般都沒有超出過唐、宋詩這兩大類的范圍。
《詩詞散論·宋詩》中說:“唐詩以韻勝,故渾雅,而貴蘊藉空靈;宋詩以意勝,故精能,而貴深折透辟。唐詩之美在情辭,故豐腴;宋詩之美在氣骨,故瘦勁。”這番話說的便是唐、宋詩各自的特色。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小學生背宋詞好還是唐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