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于月的唐詩宋詞
一、悲——永恒、無常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劉禹錫駐足“石頭城”的秦淮河畔,仰望蒼穹,一彎“舊時月”引起了詩人對歷史的浩嘆和追思,感慨系之。
月作為歷史的見證,陰晴圓缺,循環往復,亙古不變,月在詩人眼中是“永恒”;石頭城昔日繁華,今日蕭條,可謂“無常”。在永恒與無常的鮮明對照中,在歷史與現實的夢幻交錯中,詩人不禁悲從中來。
李煜說:“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世事無常,如煙似夢,往昔歌舞升平、雕梁畫棟的故國金陵如今只能在追憶中重現——所謂無常;而春花秋月亙古不變——所謂永恒。春花秋月的良辰美景只能越發襯托出國破家亡、君王淪為階下囚的悲哀。
張若虛從“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發問中引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感傷。
雖年年歲歲“月”相似,卻歲歲年年“人”不同。人生就如同歷史長河中稍縱即逝的浪花一般,顯得短暫而渺小,而明月、宇宙才是偉大而永恒的存在。
詩人以月作為人生的參照物,通過對月之永恒與人生無常的哲學思辨,抒發了綿綿無絕期的悲痛之情。 李白的“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
悠悠萬世,一輪皎潔的明月長掛碧天蒼穹,毫不吝惜地傾瀉著邈邈銀輝,它晚升日隱,與人總是若即若離。今人看不到古時的明月,古時的人也看不到今天的月亮,明月長在,而人生短暫。
面對亙古如斯的明月,詩人不覺感慨系之,引發了對人生哲理的探求,把宇宙的浩瀚無際、時空的蒼茫無限與人生的短暫渺小巧妙融合,抒發了永恒與無常之悲。 李白《蘇臺覽古》中的“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杜牧《潤州二首》中的“大抵南朝皆曠達,可憐東晉最風流。
月明更想桓伊在,一笛聞吹出塞愁”,姜夔《揚州慢》中的“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等等,傳達的都是永恒與無常之悲。
二、歡——美人、愛情 1、月與美人 在古代文人的審美世界里,月的形態美與女子的容貌、身姿之美最為相似,明月是美人的象征,從而創造出眾多用月描繪美人的句子,如人們常說的“花容月貌”、“閉月羞花”等。晏殊的《浣溪沙》中“鬢彈欲迎眉際月,酒紅初上臉邊霞。”
他用“月”與“霞”來隱喻女子的眉和臉,從而描繪出這位美人的嬌艷。再如晏幾道的《蝶戀花》中“斜貼綠云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描寫一位深閨少女午睡醒后的慵懶之態。
以“綠云”暗喻少女烏發,以“新月”暗喻少女烏發之下的愁眉。李白詩中月之意象也多有這種象征、比喻意。
如“眉目艷皎月,一笑傾城歡”(《古風》二十六),寫女子的美麗勝過皎潔的月亮;“銜杯映歌扇,似月云中見”(《相逢行》),就是以月比人,寫歌女用扇子遮面的嬌羞模樣,恰似時而云翳霧罩、時而半露嬌面的云中美月。天上美月,地上佳人交相輝映,相輔相成,至此詩人將天上人間巧妙融合,可望不可及的美月似乎相伴左右,身旁的佳人宛若天上仙子,如月的佳人帶給詩人視覺和心靈的雙重慰藉,這里的月是歡樂的意象。
月不但像美人,月宮中就住著一位絕世獨立的美人——嫦娥。對嫦娥曾有微詞的李商隱也贊美:“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嫦娥和青女在夜涼如水的月光中,爭著顯示自己的美好姿態。詩人的想像一改嫦娥在人們心中孤傲的形象,賦予嫦娥更多凡人的心理情感,甚至是炫耀自己美貌的虛榮心理,此時,嫦娥已不是神仙,而是一位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美人。
月是嫦娥的家,月是嫦娥的廣寒宮,因為嫦娥的美家喻戶曉,月也經常被當作美人的象征。 2、月與愛情 唐宋詩人在愛情詩詞中常常用到“月”的意象:一是因為月夜特有的浪漫氣息,特別適合烘托戀人間的柔情蜜意、勾勒有情人的纏綿繾綣;二是因為月亮的皎潔無暇、亙古長存可以象征愛情的堅貞不渝、天長地久。
在這類詩詞中,“月”暫時擺脫了傳統的悲愁意象,變得溫柔而朦朧,清新而明朗,正如人們常說的“花前月下”,充滿了詩情畫意。如晏幾道《六么令》中“閑云歸后,月在庭花舊欄角”一句交代了戀人幽會的地點環境,渲染了情境氛圍。
再如張先的《訴衷情》:“花前月下暫相逢,苦恨阻從容。何況酒醒夢斷,花謝月朦朧。
花不盡,月無窮,兩心同。此時愿作,楊柳千絲,絆惹春風。”
全詞用花、月的意象貫串而成,借“花前月下”象征昔日相戀,借“花謝月朦朧”象征愛情受阻,借“花不盡,月無窮”象征對愛情的美好期愿與執著追求。天上月,地上花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一幅朦朧優美、花好月圓的圖畫,此時的月是愛情誓言的見證,是甜蜜歡愉的見證。
總之,在唐宋詩人的筆下不論是描繪美人,還是抒寫愛情的作品,都頻繁使用“月”的意象,將款款深情和歡欣喜悅寄托于明月。此時的月不是冷清,不是悲愁,而是在詩人含情脈脈的眼中幻化為溫情與喜悅。
2. 描述陽光三月的唐詩有哪些
三月
詩人:韓偓 全唐詩庫—第682卷
辛夷才謝小桃發,蹋青過后寒食前。四時最好是三月,
一去不回唯少年。吳國地遙江接海,漢陵魂斷草連天。
三月晦日贈劉評事
賈島
三月正當三十日,風光別我苦吟身。
共君今夜不須睡,未到曉鐘猶是春。
體裁:七絕
【注釋】:
1、題原作“三月三十日”,據《全唐詩》改。 晦日:陰歷每月的最后一日。
2、風光:風景;春色。《全唐詩》注,一作“春光”。苦吟身:苦苦吟詩的人。作者與孟郊,人稱“苦吟詩人”。此處是作者自稱。
3、君:指春光。
4、曉鐘猶:《全唐詩》注,一作“五更還”
新愁舊恨真無奈,須就鄰家甕底眠。
三月晦日送客
崔櫓
野酌亂無巡,送君兼送春。
明年春色至,莫作未歸人。
古人把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日。這一天,人們到野外游玩、宴飲,臨水祓除不祥,故寫晦日宴游的詩很多。這首詩題為《三月晦日送客》,說明詩的主旨不在宴游,而在送客,是把送別規定在晦日這一特定時間里,所以全詩始終把送別和送春聯系起來寫。
首句寫野酌的情景。飲宴,有所謂“酒過三巡”的說法。“亂無巡”表明這次飲宴與一般飲宴不同,你一杯,我一杯,主客都很隨和,現在已到了酒酣耳熱、杯盤狼藉的時候。為什么會這樣呢?第二句便點明,是因為“送君兼送春”。知已朋友,相聚多時,一旦別離,自是依依難舍,怎能不頻頻舉杯、殷勤相勸?何況今天恰恰是暮春的最后一天,又是送春的日子呢!只一“兼”字,便把惜別、傷春自然地粘合在一起,從而表現出雙重悵惘之情。這里送君是主體,送春是陪襯。但因為是在送春的時候來送君,傷春之意都融合到送別之情里面去了,這就大大加強了送君的離情別緒。古典詩詞中也不乏以春末景物來渲染離情的佳篇。如“楊花落盡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揚子江頭揚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等等,至于宋人的“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就更加纏綿了。崔櫓在這里沒有具體描寫落花、柳絮之類,而是將送別、送春直接聯系在一起,看起來很顯露,實際上容易引起讀者聯想、揣摩和玩味,從而把惋惜、悵惘之情表現得濃烈而深摯。
接下去,作者匠心獨運,把依依難舍之情,幻化成美好的希望,希望和春天一同離去的友人,也能和明年的春光一道歸來。“明年春色至,莫作未歸人。”這里沒有直接寫送別場景,而一幅執手相送、頻頻叮嚀的畫面,清晰地浮現在我們面前。其友情之真摯,讀者自能領會。再仔細體味,這話中還有話。春天是美好的,朋友們應該歡聚,所以希望友人明年春日再來,但現在不正是春天么?為什么卻要別離呢?惋惜中又含有挽留之意,這又為“送君兼送春”作了補筆,增強了感情的濃度,這真是只有高手才能得之,好!就此詩的結構而言,三、四句與一、二句之間的跳躍,由送春想到迎春,由別離想到重聚,亦能切合情景,脈絡分明。清人徐增說:“作詩用意用字,須要一時興會湊泊得好,此作雖淺,然卻有致。”(《而庵說唐詩》)說此詩淺露,未必妥當,但指出其“有致”,信是如此。
晦日宴高氏林亭 弓嗣初--唐詩
上序春暉麗,中園物候華。高才盛文雅,逸興滿煙霞。
晦日重宴 弓嗣初--唐詩
年華藹芳隰,春溜滿新池。促賞依三友,延歡寄一卮。
三月三日宴王明府山亭(得哉字) 高瑾--唐詩
暮春元巳,春服初裁。童冠八九,于洛之隈。
晦日宴高氏林亭 高瑾--唐詩
試入山亭望,言是石崇家。二月風光起,三春桃李華。
3. 描寫月亮的唐詩宋詞
唐詩
唐詩里少不了說李白杜甫。“詩仙”李白的詠月詩相當多,比如膾炙人口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但是我更喜歡他的《月下獨酌》: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滿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影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醉后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渺云漢。”在這首詩里,李白的豪放不羈,瀟灑超脫的個性一面躍然紙上,而他奇妙的想象力構織的意境也讓人陶醉。
詩歌作品更具有現實主義的“詩圣”杜甫的詩篇就更蒼涼和沉重,比如他的詠月詩名篇《月夜憶舍弟》:“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在月色下是特別容易懷念故人的,何況遠在邊塞的詩人,于是思鄉和想念弟弟之情都油然而生,只是在杜甫凝重的筆觸下這些又混雜著對國家的憂思,顯得格外蒼涼。
相比而言,從鑒賞角度,唐代另一位大詩人王維的詩體現的“詩中有畫”更值得細細品味。我特別喜歡他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在這首詩里,一幅月下山澗的幽靜、安寧的山水畫展現在讀者面前,在這里飛起的鳥的叫聲更映襯出空蕩的山澗的安靜。在這個與世隔絕的意境里,多少可以感受到詩人忘卻塵世、怡然自得的心性,用現在的話說,有點兒“小資”。
宋詞
在宋詞里,最著名的詞人當屬蘇軾、辛棄疾、李清照三位,其中詠月詩寫得最出名的非一代文豪蘇軾莫屬。他的《水調歌頭·中秋》很多人都耳熟能詳: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倚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在上半闕的飄飄欲仙的遐想里,我們似乎看到了醉酒后的李白般的超然物外,但是蘇軾畢竟也是政治家,所以在詞中他也仍然無法擺脫人間的種種煩惱和情緒,在下半闕,東坡先生回到了人世,想到了月亮也常常殘缺,人生怎么能都盡意呢?所以最后還是收筆于祝福,收筆于“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這千古名句。由于本詞副標題有“兼懷子由(蘇軾的弟弟蘇轍)”,所以這里的祝福應該是祝福兄弟,但是由于它的闊大的意境,所以可以作為對任何人的祝福,甚至可以升華為對人間的祝福。
辛棄疾的詞常常懷著“壯志未酬”或“壯懷激烈”的豪情,他的詩比較少風花雪月,所以雖然有些詞提到月亮,比如《賀新郎》里的尾句“誰共我,醉明月?”和《木蘭花慢》里的“況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圓”等,但是傳唱不廣,不是他詞作的代表。
李清照是婉約派的代表,也是古代最著名的女詩(詞)人之一,在青春族中曾經很受歡迎的瓊瑤小說常常借用她的詞句作標題或主題。但是她的關于月的詞句并不著稱,雖然包含名句“此情無計可消,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一剪梅》中有“雁字回時,月滿西樓”這樣還算出名的句章,但是基本屬于陪襯。倒是婉約派詞人中的柳永的《雨霖鈴》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更為人熟知。
其實詠月的詩詞名句相當多,而且未必來自聲名如雷貫耳的某些大家,比如初唐的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整篇都堪稱精品,特別是“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盡,江月年年只相似。”更是千古絕唱。
4. 唐詩宋詞中與月有關的詩詞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
——岳飛《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子夜吳歌(三)秋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李白《軍行》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潛《歸田園居》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李賀《馬詩》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竹里館》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王維《鳥鳴澗》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繆氏子《賦新月》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
——戴叔倫《蘭溪棹歌》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
——司空曙《江村即事》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李白《月下獨酌》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月夜》 劉方平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張九齡)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霜月》 (李商隱)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中秋月》(蘇軾 塵中見月心亦閑,況是清秋仙府間。
——《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唐 劉禹錫) 把酒問月李白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白兔搗藥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月光長照金樽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闌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幕遮范仲淹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
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相見歡 李煜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一剪梅 李清照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水調歌頭 蘇軾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春江花月夜張若虛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臺。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詠月辭賦蘇軾《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春夜行蘄水中。過酒家飲酒,醉。
乘月至一溪橋上,解鞍曲肱,醉臥少休。及覺已曉。
亂山攢擁,流水鏗然,疑非人世也。書此語橋柱上。
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障泥未解玉驄驕,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風月,莫教踏碎瓊瑤。解鞍欹枕綠楊橋,杜宇一聲春曉。
秋夜月 當初聚散。便喚作、無由再逢伊面。
近日來、不期而會重歡宴。向尊前、閑暇里, 斂著眉兒長嘆。
惹起舊愁無限。《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宋 文天祥照江疊節,載畫舫之清冰;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風雨滿城,何幸兩重陽之近;江山如畫,尚從前赤壁之游。
槁秸申酬,輪 嗣布。[滿江紅]中秋寄遠 宋 辛棄疾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誰做冰壺浮世界,最憐玉斧修時節。
問嫦娥、孤冷有愁無,應華發。 玉液滿,瓊杯滑。
長袖起,清歌咽。嘆十常八九,欲磨還缺。
若得。
5. 描寫江南陽春三月的詩詞
1.里羅醫汝茂別余京師作歌送之并示志
明代: 尹臺
陽春三月黃鳥鳴,送汝今出長安城。長安南去七千里,故鄉迢遞西江水。西江水闊鴻雁稀,故鄉今歲尺素違。
墳壟松楸颯夜雨,庭閭花竹殘春暉。三荊前戶昨同蔭,一鳥上林今獨飛。茅屋自支楓葉岸,釣船誰放蘆花磯。
人生性情各有慕,焉用但羨黃金扉。近者訪舊長安陌,昔年豪族半蕪沒。青云大第橫道傍,白日高門少行跡。
徒夸盛氣走風雷,不信繁華凋露月。鳴鐘列鼎況如是,單車獨馬競何益。始知富貴盡虛閑,側顧勛名堪太息。
我今餞汝一杯酒,汝歸幸謝舊親友。許身稷契事徒期,托勢金張吾不有。數莖白發豈貸人,萬里青山空回首。
何嗟要路未先登,所幸重權不在手。廣袖長裾易飾容,高官厚祿難辭咎。聊因送汝動我歌,腰間劍氣纏星河。
2.淡黃柳 新柳
清代: 王士祿
陽春三月。裊裊東風急。陌上橋頭吹不息。渲得短絲成碧。看嬉春黃鸝恰恰。
憐嬌色。曉日紅樓辟。似有個、盈盈立。斂修蛾、且罷流黃織。灞岸條垂,玉關夢杳,袖向晴光暗濕。
3.楊白花
清代: 張廷壽
陽春三月楊白花,花飛滿塘月滿沙。一夜東風忽吹起,憑空送入深宮里。宮門冷落扃不開,翠華空望玉階苔。
中有美人自歌舞,赤龍不來赤鳳來。寶帳氤氳滿瑤室,影轉華堂日初出。古來歡樂有時終,從此相思應更密。
芳草天涯翠黛新,雨行清淚漢江濱。日暮重閨深閉絕,不見楊花愁煞人。
6. 唐詩宋詞三百首有哪些
唐詩宋詞三百首主要有:唐詩包括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年間的詩歌,宋詞包括北宋、南宋的詩歌。
唐詩主要收錄五言古詩,如張九齡《感遇三首》、李白《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月下獨酌》《春思》杜甫《望岳》《贈衛八處士》、王維《送別》《青溪》;
孟浩然《夏日南亭懷辛大》《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王昌齡《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丘為《尋西山隱者不遇》、常建《宿王昌齡隱居》、岑參《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元結《賊退示官吏并序》、韋應物《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七言古詩如:陳子昂《登幽州臺歌》、李頎《送陳章甫》、孟浩然《夜歸鹿門山歌》、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杜甫《丹青引》、韓愈《山石》、柳宗元《漁翁》、白居易《長恨歌》;五言律詩如唐玄宗《經魯祭孔子而嘆之》張九齡《望月懷遠》、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駱賓王《在獄詠蟬并序》、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王灣《次北固山下》以及劉昚虛、戴叔倫、盧綸、李益、司空曙、劉禹錫張籍、白居易、杜牧、許渾、李商隱、溫庭筠等詩作,
宋詞則以詞牌名,如李清照、范仲淹、柳永、歐陽修、李清照、晏殊、王觀、晏幾道、王詵、周邦彥、蘇軾、蘇洵、蘇轍等人的大作,代表作品有包括:《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聲聲慢·尋尋覓覓》、《念奴嬌 赤壁懷古》、《雨霖鈴·寒蟬凄切》、《浣溪沙》燈。
7. 征文,唐詩宋詞中的月
關于月亮的詩句 1、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王建 2、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李白 3、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 李白 4、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 5、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李白 6、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李白 7、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 李白 8、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 9、我寄愁心與明月,隨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 10、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明月。
李白 11、峨嵋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李白 12、松風吹解帶,山月照彈琴。
王維 13、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王維 14、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 15、廣澤生明月,蒼山夾亂流。 馬戴 16、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盧綸 17、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杜甫 18、星臨萬戶動,月傍九霄多。
杜甫 19、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陶淵明 20、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
李煜 21、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辛棄疾 22、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 23、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云。 對聯 24、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劉方平 25、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李商隱 26、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蘇軾 27、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蘇軾 關山月 李 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古朗月行 李 白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仙人垂兩足,桂樹作團團。 白兔搗藥成,問言誰與餐? 蟾蜍蝕圓影,大明夜已殘。
羿昔落九烏,天人清且安。 陰精此淪惑,去去不足觀。
憂來其如何?凄愴摧心肝. 成語: 月白風清 2. 月明星稀 3. 月圓花好 4. 月暈而風 5. 月明如水 6. 月盈則食 7. 月滿則虧 8. 月缺重圓 9. 月下花前 10. 月黑風高 11. 日月入懷 12. 日月如梭 13. 日居月諸 14. 日就月將 15. 日新月異 16. 日往月來 17. 日省月試 18. 日積月累 19. 春花秋月 20. 曉風殘月 21. 曉月殘星 22. 水中捉月 23. 流星趕月 24. 田月桑時 25. 花容月貌 26. 年頭月尾 27. 松風水月 28. 鏡花水月 29. 清風明月 30. 歲月如流 31. 皓月千里 32. 鏤月裁云 33. 風月無邊 34. 風花雪月 35. 風清月朗 嘲風弄月 風花雪月 日削月朘 日就月將 閉月羞花 月白風清 月明星稀 月圓花好 月暈而風 月明如水 月盈則食 月滿則虧 月缺重圓 月下花前 月黑風高 日月入懷 日月如梭 日居月諸 得月較先 近水樓臺先得月 月懷一雞 吟風詠月 月圓花好 月暈而風 月明如水 月缺重圓 月下花前 日居月諸 日新月異 日往月來 日省月試 日積月累 春花秋月 曉風殘月 曉月殘星 水中捉月 流星趕月 田月桑時 花容月貌 年頭月尾 松風水月 鏡花水月 歲月如流 皓月千里 鏤月裁云 風月無邊 風花雪月 風清月朗 文德橋上半邊月 蘭荷碧月 月下老人 月懸碧空 月落烏啼 月影婆娑 月移花影 月籠輕紗 月色迷離 月出東山 月圓花好 月夕花朝 月出星隱 月上柳梢 日月合壁 明月高照 星月交輝 秋月慘白 星月皎潔 冷月凄風 日月參辰 閉月羞花 滿月生輝 新月如鉤 六月飛霜 日東月西 日升月恒 猴年馬月 成年累月 眾星捧月 長年累月 烘云托月 春花秋月 海底撈月 蹉跎歲月 吳牛喘月 嫦娥奔月 窮年累月 經年累月 披星戴月 冰壺秋月 1.成年累月 2.月露風云 3.月旦春秋 月白風清 2. 月明星稀 3. 月圓花好 4. 月暈而風 5. 月明如水 6. 月盈則食 7. 月滿則虧 8. 月缺重圓 9. 月下花前 10. 月黑風高 11. 日月入懷 12. 日月如梭 13. 日居月諸 14. 日就月將 15. 日新月異 16. 日往月來 17. 日省月試 18. 日積月累 19. 春花秋月 20. 曉風殘月 21. 曉月殘星 22. 水中捉月 23. 流星趕月 24. 田月桑時 25. 花容月貌 26. 年頭月尾 27. 松風水月 28. 鏡花水月 29. 清風明月 30. 歲月如流 31. 皓月千里 32. 鏤月裁云 33. 風月無邊 34. 風花雪月 35. 風清月朗 嘲風弄月 風花雪月 日削月朘 日就月將 閉月羞花 月白風清 月明星稀 月圓花好 月暈而風 月明如水 月盈則食 月滿則虧 月缺重圓 月下花前 月黑風高 日月入懷 日月如梭 日居月諸 得月較先 近水樓臺先得月 月懷一雞 吟風詠月 月圓花好 月暈而風 月明如水 月缺重圓 月下花前 日居月諸 日新月異 日往月來 日省月試 日積月累 春花秋月 曉風殘月 曉月殘星 水中捉月 流星趕月 田月桑時 花容月貌 年頭月尾 松風水月 鏡花水月 歲月如流 皓月千里 鏤月裁云 風月無邊 風花雪月 風清月朗 文德橋上半邊月 蘭荷碧月 月下老人 月懸碧空 月落烏啼 月影婆娑 月移花影 月籠輕紗 月色迷離 月出東山 月圓花好 月夕花朝 月出星隱 月上柳梢 日月合壁 明月高照 星月交輝 秋月慘白 星月皎潔 冷月凄風 日月參辰 閉月羞花 滿月生輝 新月如鉤 六月飛霜 日東月西 日升月恒 猴年馬月 成年累月 眾星捧月 長年累月 烘云托月 春花秋月 海底撈月 蹉跎歲月 吳牛喘月 嫦娥奔月 窮年累月 經年累月 披星戴月 冰壺秋月 1.成年累月 2.月露風云 3.月旦春秋 4.清風明月 花前月下 花好月圓 月白風清 風清月朗 月夕花朝 月黑風高 品唐詩宋詞中月亮 翻開唐詩宋詞,吟詠月亮的名篇佳作比比皆是。古代文人為何鐘情于這一物象?歸納起來有以下幾點: 一、用月色渲染氣氛,表達貶謫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