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搜集外國人學習中國唐詩宋詞的趣事和另外
外國人學中文的尷尬趣事 -------------------------------------------------------------------------------- 多倫多信息港 2004-12-23 22:20:00 深圳新聞網 【多倫多信息港】望文生意 洋人:“你們中國人的確是一個勤奮的民族。”
中國人:“怎見得?” 洋人:“每當我早晨經過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寫著‘早點’兩個大字,提醒過路上班的人,不要遲到。” 老外評老外 初到美國時,幾個中國同學請我到一家中餐館上給我接風洗塵。
小林看到鄰桌幾個洋人在用筷子,便說:“現在會用筷子的老外越來越多了!” 小王接著說:“那些老外不但會用筷子,還會點菜呢。他們再也不是只會叫雜碎、春卷了。”
小張正要開口,只見鄰桌一個已吃飽喝足的老外慢條斯理地走到我們桌前來,用他那極其標準的京片子說:“請你們搞清楚,在這里,你們才是老外。” 打架三次 一位美國友人回國,請他談談觀感。
他說:“在你們這兒吃一餐飯,要打三次架。” 他解釋說:“一進餐廳,為了推讓座位,主客就開始互相拉扯,接著上菜,主客又要你推我擋一番,最后為了付賬,更會展開一場精彩激烈的爭奪戰。”
無法控制 一位外國留學生在大陸某地參加“普通話演講比賽”,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諸位女士、諸位先生,我首先得向各位道歉,我的普通話說得不好。我與貴國語文的關系就如同我跟太太的關系一樣,我很愛它,卻又無法控制它。”
外國人的好與更好 有一個剛來中國不久的外國人,他只會說兩句中國話:“很好”、“更好”。 一天,仆人說:“我要請假兩星期。”
外國人說:“很好。” 仆人說:“因為我父親死了。”
外國人說:“更好。” 不是東西 一位自命為中國通的教授,向他的學生講授中文課時說:“中國人把物品稱為‘東西’,例如桌椅、電視機等等,但是有生命的動物就不稱東西,例如蟲、鳥、獸、人……等等,所以,你和他都不是東西,我自然也不是東西!” 外國人看麻球 有個好吃的洋人,從中國帶了幾個麻球回國去,逢人便說:“你們看中國的麻球,真稀奇! 沒有洞,豆沙是怎么放進去的?再說,你們看,這芝麻,一顆顆地貼,需要多少時間啊!” 中國太奇妙了 有位美國朋友訪問了中國后,對翻譯說:“你們的中國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
譬如: ‘中國隊大勝美國隊’,是說中國隊勝了;而‘中國隊大敗美國隊’,又是說中國隊勝了。總之,勝利永遠屬于你們。”
處處都漂亮 一位外國朋友不知道中國人的“哪里!哪里!”是自謙詞。一次他參加一對年輕華僑的婚禮時,很有禮貌地贊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說了聲:“哪里!哪里!”不料,這位朋友卻嚇了一大跳!想不到籠統地贊美,中國人還不過癮,還需舉例說明,于是便用生硬的中國話說:“頭發、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結果引起全場哄堂大笑。
數學中文 一位美國數學系的研究生來臺灣搜集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資料,朋友請我代為招待。他是首次來到東方,也沒有學過中文,可是竟在短短半小時內學會寫錯綜復雜的“張”字——而且還是草書。
驚訝之余,不免向這位天才請教。他說:“這沒有什么,我只是用一筆把三又四分之十三這個數字寫出來而已。”
“吻”字新義 美國青年比利學習中文。當學到“吻”這個字時,比利提出了疑問:“吻字會意就是‘勿’,‘口’,不動口如何接吻?” 有人想了想,笑著回答:“中國人個性比較含蓄,‘勿’‘口’就是‘不必說話’的意思。
你接吻的時候,會說話嗎?” 吃水餃 在紐約的一家中國餐館,我親眼看見一位外國朋友吃水餃用的方式是“中餐西吃”,按西餐的習慣,先喝湯;他把那一大碗青菜豆腐蛋花湯先喝完,然后開始操起他的刀叉;先用刀將每一只餃子切開,使肉餡和餃子皮分開,然后吃一口餃子皮,再吃一口餡…… 慢慢咀嚼、品嘗,吃得津津有味,還不時向我投來微微的一笑。我見狀,走近問:“好吃嗎?”他用生硬的中國話答:“如果再能配上一點果子醬和奶油,那會更加OK。”
魏什么 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國太太。某日遇一老翁,兩人寒暄起來。
老翁:“您貴姓?” 德佬:“我姓魏。” 老翁:“魏什么?” 德佬:“為什么?姓魏也要為什么?” 各種各樣的“汁” 有一次,專考外國留學生的漢語“托福”試卷上出現了一道填空題:“絞盡___汁”。
試卷收上來,老師發現答案多種多樣,但都沒答對,如: “絞盡墨汁”; “絞盡乳汁”; “絞盡果汁”; “絞盡湯汁”; 老師在后來評講試卷時,對這批未來的來華留學生說:“你們真是‘絞盡腦汁’也沒寫出‘絞盡腦汁’。”。
2. 外國人能理解唐詩的美嗎
他們做不到,永遠都做不到,除非在中國長大,受中國教育,并且熱愛古代文化,能讀懂文言。因為他們不理解的主要原因是文化背景差異,其次才是語言差異。
一般的西方人最多做到表面理解,這時候就需要有同時精通中英文和中外文化的人做翻譯,把古詩翻譯成他們能理解的狀態就行了,再配合一些背景介紹或者紀錄片什么的。
其實不要說西方人,就是中國人,真正理解中國古詩的也沒有幾個,什么教授學者,沽名釣譽的多,真材實料的少。而且去百度上搜搜,學生們,青年人,都在問這句古詩怎么翻譯,那個語文作業怎么做,因為真正的中式教育已經沒有了,現在中國孩子和外國孩子都一個樣。
其實,在這個已經沒有人能寫出古詩的年代,沒有文化熏陶的年代,已經沒有人能真正理解古詩了。
3. 【你們對宋詞、唐詩的看法要自己的觀點】
唐詩、宋詞是我國傳統文學藝苑中的兩朵最美的奇葩.個人認為,他有以下優點,適合也值得大家去學習: 第一,總體看,他們篇幅短、韻律強,讀之朗朗上口,詞句優美,比之長篇大論的古文來說,她更易于現代人接受,更能讓人陶醉,而且讀之品之是一種享受; 第二,自古以來的說法是“詩言志”,詞發展成熟后也可以言志了,那么古人的智慧、古人的情感、古人的哲學觀等等,也都毫不保留地融入到了詩詞之中,我們品味詩詞,可以學習古人,增長智慧; 第三,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脈相承的,作為現代人的我們,不能不了解我們的前輩的生活,從古詩詞中,我們可以積累更多的歷史知識、民族風俗,比如讀懷古作品、讀節令作品等,這些都是中華民族特有的文化精華; 第四,因為古詩詞的語言最凝練,所以作者們在遣詞造句上用的功夫更多,可謂字字珠璣.長時間學習詩詞,可以增加自身語言的文采和底蘊,有助于文學素養的提升; 第五,詩從詩經開始,發展到唐代最成熟,是黃金時期.詞代唐末產生,到宋代為鼎盛.所以要看詩詞,首選唐詩宋詞,這是最精華的部分.。
4. 名人評價唐詩宋詞的區別
在格式上說
唐代詩壇較為流行的體裁是五言,五言古詩簡稱五古,唐人五古筆力豪縱,氣象萬千,直接用于敘事、抒情、議論、寫景,使其功能得到了空前的發揮,其代表作家有李白、杜甫、王維、孟浩然、韋應物等.
七言古詩簡稱七古,起源于戰國時期,甚至更早。現在公認最早的、最完整的七古是曹丕的《燕歌行》。
年代:三國 作者:曹丕 體裁:樂府 秋風蕭瑟天氣涼, 草木搖落露為霜, 群燕辭歸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斷腸, 慊慊思歸戀故鄉, 何為淹留寄他方?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9656465 賤妾煢煢守空房, 憂來思君不敢忘, 不覺淚下沾衣裳。 援琴鳴弦發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長。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漢西流夜未央。 牽牛織女遙相望, 爾獨何辜限河梁?
五言律詩簡稱五律,是律詩 清·同治辛末春刊《唐詩注疏三百首》
的一種。五律源于五言古體,風格峻整,音律雄渾,含蓄深厚,成為唐人應制、應試以及日常生活中普遍采用的詩歌題材。唐代五律名家數不勝數,以王昌齡、王維、孟浩然、李白、杜甫、劉長卿成就為大。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
七言律詩簡稱七律,是近體詩的一種,格律要求與五律相同。七律源于七言古體,在初唐時期漸成規模,至杜甫臻至爐火純青。有唐一代,七律圣手有王維、杜甫、李商隱、杜牧、羅隱等,風華絕代,輝映古今。
楓橋夜泊 [唐] 張繼
張繼楓橋夜泊書法帖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唐詩韻、平仄、對仗,都有許多講究,格律很嚴,押平聲韻,每句的平仄都有規定,每篇必須有對仗,對仗的位置也有規定,
五言就是五個字一句,七言就是七個字一句。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言古詩簡稱七古;五言律詩簡稱五律,七言律詩簡稱七律;五言絕句簡稱五絕,七言絕句簡稱七絕。
而宋詞
.詞,詩歌的一種。因是合樂的歌詞,故又稱曲子詞、樂府、樂章、長短句、詩余、琴趣等。始于唐,定型于五代,盛于宋.宋詞是宋代最有特色的文學樣式上詞,它兼有文學與音樂兩方面的特點。每首詞都有一個調名,叫做“詞牌”,依調填詞叫“依聲”。詞別名“長短句".
詞有5種分類方法
1、按長短規模分,詞大致可分小令(58字以內)、中調(59一90字以內)和長調(91字以上,最長的詞達240字)。一首詞,有的只有一段,稱為單調;有的分兩段,稱雙調;有的分三段或四段,稱三疊或四疊。 2、按音樂性質分,詞可分為令、引、慢、三臺、序子 、法曲、大曲、纏令、諸宮調九種。 3、按拍節分,常見有四種:令,也稱小令,拍節較短的;引,以小令微而引長之的;近,以音調相近,從而引長的;慢,引而愈長的。 4、按創作風格分,大致可以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 5、按詞牌來源分。
定風波 蘇軾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詞的格式較為自由,主要講求音律的美,沒有嚴格的格式
5. 外國詩人的詩詞
冬天的早晨 普希金 (俄 1799——1837) 冰霜和陽光,多美妙的白天! 嫵媚的朋友,你卻在安眠。
是時候了,美人兒,醒來吧! 快睜開被安樂閉上的睡眼。 請出來吧,作為北方的晨星, 來會見北國的朝霞女神! 昨夜,你記得,風雪在飛旋, 險惡的天空籠罩一層幽暗。
遮在烏云后發黃的月亮 像是夜空里蒼白的斑點。 而你悶坐著,百無聊賴—— 可是現在……啊,請看看窗外: 在蔚藍的天空下,像絨毯 燦爛耀目地在原野上鋪展。
茫茫一片白雪閃著陽光, 只有透明的樹林在發暗。 還有樅樹枝子透過白霜 泛出綠色:凍結的小河晶亮。
整個居室被琥珀的光輝 照得通明。剛生的爐火內 發出愉快的劈啪的聲響。
這時,躺在床上遐想可真夠美。 然而,你是否該叫人及早 把棕色的馬套上雪橇! 親愛的朋友,一路輕捷 讓我們滑過清晨的雪。
任著烈性的馬兒奔跑, 讓我們訪問那空曠的田野。 那不久以前葳蕤的樹林, 那河岸,對我是多么可親。
1829 年 (查良錚 譯) 【老人曹樹厚賞析】 普希金是19世紀偉大的俄國詩人,他的詩形式多樣,韻律豐富,具有優美、細膩、輕快、明朗的風格。 (2001年1月30日 星期二 ) 水仙 華茲華斯 (英 1770——1850) 我獨自漫游!像山谷上空 悠悠飄過的一朵云兒, 驀然舉目,我望見一叢 金黃色的水仙,繽紛茂密; 在湖水之濱,樹蔭之下, 在隨風搖弋,舞姿瀟灑。
連綿密布似繁星萬點 在銀河上下閃爍明滅, 這一片水仙,沿著湖灣 排成延續無盡的行列; 一眼便瞥見萬朵千株, 搖顫著花冠,輕盈飄舞。 湖面的漣漪也迎風起舞, 水仙的歡悅卻勝似漣漪; 有了這樣愉快的伴侶, 詩人怎能不心曠神怡! 我凝望多時,卻未曾想到 這美景給了我怎樣的珍奇。
從此,每當我倚榻而臥, 或情懷抑郁,或心境茫然, 水仙呵,便在心目中閃爍—— 那是我孤寂時分的樂園; 我的心靈便歡情洋溢 , 和水仙一道舞蹈不息。 (楊德豫 譯) 【老人曹樹厚賞析】 :華茲華斯是英國“湖畔派”浪漫主義詩歌的主要代表。
他的詩感情醇厚,詩語平易。這首《水仙》淺顯易懂,但詩情洋溢。
(2001年2月6日 星期二 ) 稠李樹 葉賽寧 (蘇 1895——1925) 馥郁的稠李樹, 和春天一起開放, 金燦燦的樹枝, 像卷發一樣生長。 蜜甜的露珠, 順著樹皮往下淌; 留下辛香的綠痕, 在銀色中閃光。
緞子般的花穗 在露珠下發亮, 就像璀璨的耳環, 戴在美麗姑娘的耳上。 在殘雪消融的地方, 在樹根近旁的草上, 一條銀色的小溪, 一路歡快地流淌。
稠李樹伸開了枝丫, 發散著迷人的芬芳, 金燦燦的綠痕, 映著太陽的光芒。 小溪揚起碎玉的浪花, 飛濺到稠李樹的枝杈上, 并在峭壁下彈著琴弦, 為她深情地歌唱。
1915年 (劉湛秋、茹香雪 譯) 【老人曹樹厚賞析】 :蘇聯俄羅斯著名詩人。他的詩主要以農村自然景色為題材,具有強烈感染力。
窗邊的樹 弗羅斯特 (美 1874——1963) 我窗邊的樹呵,窗邊的樹, 夜幕降臨時我把窗關閉; 但永遠不要拉上窗簾吧, 以免將你我隔離。 你是地上崛起的朦朧夢影, 你像浮云一樣飄忽不定, 你輕巧的葉舌高聲宣講的一切, 并非一切都情理至深。
但樹呵,我曾見狂風將你搖撼。 假如你窺見我在這屋中睡眠, 你會看到我也曾猛烈地被激蕩, 幾乎被暴風席卷。
那天命運出于它的兒戲, 把我們兩個聯系在一起: 你受的是外界氣候的影響, 而我是內心風雨的蕩激。 (順子欣 譯) 【老人曹樹厚賞析】 :羅伯特.弗羅斯特,20世紀美國最負盛名的詩人。
他的詩主要以牧場和農村事物為題材,語言清晰、質樸、細膩而含蓄。這首詩寫窗邊樹,主題落在內心的蕩激。
(2001年2月20日 星期二 ) 聰明的星 海涅 (德 1797——1856) 花兒容易碰到人的腳, 大多數都會被人踐踏; 不管它是羞怯或者是膽大, 人們走過時總會踩碎它。 珍珠藏在大海寶箱里, 可是也會被人們發現, 給它們鉆孔,把它們扣住, 牢牢地扣在絲繩上面。
星星很聰明,它們有理由 遠遠地避開我們人寰; 星星掛在天幕上面, 像世界之燈,永遠安全。 (錢春綺 譯) 【老人曹樹厚賞析】 海涅的這首詩,寫的特別有趣:大自然被人類破壞很多了,連小草、珍珠都沒有了安全,只有星星高高掛在天幕上,人類想破壞它也無能為力。
詩寫的非常幽默,對人類破壞大自然,是一個警告。這個詩的主題,詩中沒有直接講出來,讓讀者自己體會。
像這樣的詩,讓讀者好似是自己的發現,特別覺得有詩味。 (2001年2月20日 星期二 ) 聰明的星 海涅 (德 1797——1856) 花兒容易碰到人的腳, 大多數都會被人踐踏; 不管它是羞怯或者是膽大, 人們走過時總會踩碎它。
珍珠藏在大海寶箱里, 可是也會被人們發現, 給它們鉆孔,把它們扣住, 牢牢地扣在絲繩上面。 星星很聰明,它們有理由 遠遠地避開我們人寰; 星星掛在天幕上面, 像世界之燈,永遠安全。
(錢春綺 譯) 【老人曹樹厚賞析】 海涅的這首詩,寫的特別有趣:大自然被人類破壞很多了,連小草、珍珠都沒有了安全,只有星星高高掛在天幕上,人類想破壞它也無能為力。詩寫的非常幽默,對人類破壞大自然,是一個警告。
這個詩的主題,詩中沒有直接講出來,讓讀者自己體會。像這樣的詩,讓讀者好似是自己的發現,特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