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易安體的形成過程
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我國宋代杰出的女作家。
她的成就主要來在詞上,一方面繼承了婉約派的創作風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創新和發展。她的詞婉約清秀,情真意切,語言清新自然,音調優美,自成一家,被稱為“易安體”。
“易安體”之稱最早見于南宋侯寘《[眼兒媚](效易安體)》,后又有辛棄疾《自[丑奴兒]博山道上效易安體》。侯氏效其意,辛氏效其文,皆失其本色,然而這是中國文學史上標舉“易安體”之始。
“尚清”意識是易安體形成的思想基礎和創作的指導思想,易安體是對審美傳統中的"尚清"意識的繼承和發揚。我國古代藝術家的造型審美趣味很少指向"五色"、"五音"、"五味"等炫人耳目之物,而更多指向"樸素"、"平淡zd"一類對象的根本原因所在。
具體表現在藝術創作和欣賞中,就是“尚清”的審美追求。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說,中國古代審美要求"內斂",正是美善統一的自覺要求,與西方審美觀中張揚的唯美主義、片斷性思維相比,是一種看待世界更為客觀的視角。
2. 李清照《聲聲慢》試分析上闕的語言特色
詞一開頭就用了十四個疊字。
“尋尋覓覓,”詞人好象有所尋求,但又不知道要尋求什么,這時她已經歷了國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什么可尋覓,也沒有什么需要尋覓的了,但詞人還是希望找點什么寄托自己空虛寂寞的情懷,支撐自己孤苦無助的人生,但尋覓的結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圍的環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讓人感到現實的孤苦無援。“凄凄慘慘戚戚”,寫詞人內心的凄涼、悲苦、慘戚的情緒。
這三句都在表現女主人的愁苦無聊,寂寞哀傷,但各有側重,第一句寫神態,第二句寫環境,第三句寫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尋尋覓覓”的結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慘慘戚戚,后感于心,進入愁境”(吳熊和《唐宋詞通論》)。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
剛覺得有點兒暖和卻又變冷了,這是秋天的時令特征。“將息”,調養。
人在天氣多變化時,是很難適應的,更何況是年歲已大,身體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對天氣的變化特別敏感,更覺得難以將養適應了。 為了適應這多變的秋天時節,詞人企圖以酒御寒,但“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酒是“三杯兩盞”,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擋黃昏時的陣陣秋風呢?淡酒不敵風寒,飲酒也不能排遣憂愁。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雁飛過去,正令人傷心,原來雁是我過去見過的。
這里我們可看到三層意思:(一)雁飛過去了,雁叫聲聲,凄厲難聞,正令人傷心,原來大雁是老相識了,觸動我內心的創傷已不止一次,現在又來觸動我,使我傷心難過。(二)古代有雁足傳書的傳說。
雁以往是給我帶過信的,給我安慰,現在丈夫已逝,親戚離散,雁飛過去無信可帶,不能再給我安慰了,使我傷心。(三)作者的故鄉在北方,而此時作者淪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飛,引起了對故鄉的思念,所以使她傷心。
雁在北方就相識,現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異鄉,發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懷鄉之意。 語言特色:改押入聲韻,并屢用疊字和雙聲字,這就變舒緩為急促,變哀惋為凄厲,以豪放縱恣之筆寫激動悲愴之懷,僅此幾句,奠定下一種愁慘而凄厲的基調。
3. 跪求2011年浙大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生考試點滴事
你去浙大研究生辦公室把往年的試卷買來看一下就清楚了。
中外文學史是填空名詞解釋簡答論述,全部都是古代文學的,文學評論與寫作只有一道大的論述題(或是材料分析題),也是有關于古代文學的,沒有現當代的和外國的。其實招生簡章里面提到的幾本書,像徐朔方全集、樂府詩述論之類,沒有時間可以不看,唐宋詞通論也不是每章都要看。
把基礎的東西弄弄懂即可。在此向你介紹一本書《中文專業基礎知識總匯》,是杭州大學出版的,浙大中文系的前身即是杭大,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很大。
還有一點,很重要,多看作品,尤其是大家的作品(作品選里小家的作品可以不看)。好了就這些,祝你成功。
4. 貸款已經還清,如何消除征信上的不良記錄
不良貸款記錄是逾期還款就會有的,并不會因為貸款結清就消除,規定貸款征信的不良記錄最長保存期限為5年。
也可申訴,盡快消除。了解--銘科征信服物有限公司 學習如何消除逾期,養咔,各種貸等掌握經驗和技巧,能夠更好的和銀行溝通,消掉逾期,,,,,,,,不知是誰在窗前種下的芭蕉樹,一片濃陰,遮蓋了整個院落。
葉片和不斷伸展的葉心相互依戀,一張張,一面面,遮蔽了庭院。滿懷愁情,無法入睡,偏偏又在三更時分下起了雨,點點滴滴,響個不停。
雨聲淅瀝,不停敲打著我的心扉。我聽不慣,于是披衣起床。
添字丑奴兒:詞牌名。一作“添字采桑子”。
“丑奴兒”與“采桑子”同調而異名。添字:在此詞中具體表現e69da5e887aa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431356631為——在“丑奴兒”原調上下片的第四句各添入二字,由原來的七字句,改組為四字、五字兩句。
增字后,音節和樂句亦相應發生了變化。中庭:庭院里。
舒卷:一作“舒展”,在此可一詞兩用,舒,以狀蕉葉;卷,以狀蕉心。且卷,有通“婘”之訓,謂好貌。
馀清:此據王學初《李清照集校注》和吳熊和《唐宋詞通論》,此首斷句亦從吳著。“馀清”,今本多作“馀情”,“情”字在此其意似欠當,因此詞上片旨在詠物并非簡單的擬人之法。
馀清,意謂蕉葉舒卷;蕉心貽人以清涼舒適之感。視“清”字為“情”字的諧音,其意似勝于徑用“馀情”二字。
霖霪:本為久雨,此處指接連不斷的雨聲。
5. 聲聲慢 李清照
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翻譯:我到處尋找,尋到的只有冷清,十分凄慘。
乍暖還寒的季節,最難忍受。兩杯淡酒,怎能壓住心頭的悲傷?大雁飛過,我正傷心,卻發現它正是我在故鄉認識的那只滿地黃花堆積著,十分憔悴,有誰忍心去摘?我守著窗,獨自一人,一個人怎么才能熬到天黑?細雨敲打著梧桐,此正是黃昏,一點一滴落著。
這種場景,這種“愁”又怎是一句話能說得清的呢?賞析:這首詞寫于李清照生活的后期。一題作“秋情”,賦秋就是賦愁,但這里的愁已不是女詞人閨中生活的淡淡哀愁,詞人經歷了國家危亡,故鄉淪陷,丈夫病逝,金石書畫全部散失,自己流落在逃難的隊伍中,飽經離亂,所以這里的愁是深愁,濃愁,無盡的愁。
詞一開頭就用了十四個疊字。“尋尋覓覓,”詞人好象有所尋求,但又不知道要尋求什么,這時她已經歷了國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擊,生活中美好的東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實上在現實生活中已經沒有什么可尋覓,也沒有什么需要尋覓的了,但詞人還是希望找點什么寄托自己空虛寂寞的情懷,支撐自己孤苦無助的人生,但尋覓的結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圍的環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讓人感到現實的孤苦無援。
“凄凄慘慘戚戚”,寫詞人內心的凄涼、悲苦、慘戚的情緒。這三句都在表現女主人的愁苦無聊,寂寞哀傷,但各有側重,第一句寫神態,第二句寫環境,第三句寫心情,第二、三句又是第一句“尋尋覓覓”的結果,“冷冷清清,先感于外;凄凄慘慘戚戚,后感于心,進入愁境”(吳熊和《唐宋詞通論》)。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剛覺得有點兒暖和卻又變冷了,這是秋天的時令特征。
“將息”,調養。人在天氣多變化時,是很難適應的,更何況是年歲已大,身體衰弱,又遭遇了如此不幸的人,就更是對天氣的變化特別敏感,更覺得難以將養適應了。
為了適應這多變的秋天時節,詞人企圖以酒御寒,但“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酒是“三杯兩盞”,量少,又是“淡酒”,怎么能抵擋黃昏時的陣陣秋風呢?淡酒不敵風寒,飲酒也不能排遣憂愁。“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雁飛過去,正令人傷心,原來雁是我過去見過的。這里我們可看到三層意思:(一)雁飛過去了,雁叫聲聲,凄厲難聞,正令人傷心,原來大雁是老相識了,觸動我內心的創傷已不止一次,現在又來觸動我,使我傷心難過。
(二)古代有雁足傳書的傳說。雁以往是給我帶過信的,給我安慰,現在丈夫已逝,親戚離散,雁飛過去無信可帶,不能再給我安慰了,使我傷心。
(三)作者的故鄉在北方,而此時作者淪落南方,秋天北雁南飛,引起了對故鄉的思念,所以使她傷心。雁在北方就相識,現在看到雁不是在故土,而是在異鄉,發出物是人非的感慨,寄托懷鄉之意。
6. 敦煌曲子詞有那些特點
本世紀初,大量五代寫本被發現于甘肅敦煌莫高窟(又稱千佛洞)。
隨之而重新問世的唐五代民間詞曲,或稱為敦煌曲子詞,或稱為敦煌歌辭。它們是千年詞史的椎輪大輅,內容廣泛,形式活潑,風格繁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征和濃郁的生活氣息,反映了詞興起于民間時的原始形態。
敦煌詞的輯本,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詞集》,饒宗頤的《敦煌曲》,任二北的《敦煌歌辭總集》等。 詞,作為一種新興的詩體,它最初廣泛流傳于民間。
可以肯定,當時流傳在民間的詞一定是很多的。遺憾的是,由于種種原因,民間詞絕大多數都已亡佚了。
1900年,一個偶然的機會,在敦煌鳴沙山第288石窟(藏經洞)里發現了幾百首抄寫的民間詞,為研究詞曲的發展提供了極其珍貴的資料敦煌曲子詞已整理成集者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詞集》,輯詞164首;饒宗頤的《敦煌曲》,輯詞318首;任二北初編《敦煌曲校錄》,兼及《五更轉》等俗曲佛曲,擴大到545首;任二北后又編定《敦煌歌辭集》,擴大到凡入樂者概采錄,計1200余首。 但一般論敦煌曲子詞者,仍以具有調名、合乎詞體的為主,即以王重民收集的曲子詞為研究對象,以便與樂府歌辭及其它俗曲歌辭區別開來。
就現在發現的敦煌民間詞來看,其內容是相當廣闊的。其中“有邊客游子之呻吟,忠臣義士之壯語,隱君子之怡情悅志;少年學子之熱望與失望,以及佛子之贊頌,醫生之歌訣,莫不入調。
其言閨情與花柳者,尚不及半。”(見王重民《敦煌曲子詞集·敘錄》)其中最突出的是歌頌愛國統一這一內容的作品。
如《菩薩蠻》(“敦煌古往出神將”)、《獻忠心》(“生死大唐好”)等。這些詞表達了“安史之亂”以后邊地人民所遭受的苦難以及熱誠盼望國家強盛使大唐帝國再獲統一這一強烈愿望。
此外,有的民間詞還反映了商人游子的旅況與艱辛,反映歌兒舞女的戀情生活及對幸福生活的渴望,有的詞還抒發了征夫思婦對不義之戰的厭倦情緒,等等。現存的敦煌曲子詞,不僅題材廣闊,內容豐富,同時在藝術上也保留了民間作品那種質樸與清新的特點,風格也較為多樣。
正是這種流傳在下層人民中間的民間詞哺育了文人,促進了文人詞的創作和發展。同時,在敦煌發現的曲子詞里,還保存下一些在現存唐代文人詞中很少見的長調。
值得注意的是,在敦煌曲子詞中寫得最好、最多的依然是言男女情愛的作品。 配合公私宴飲等娛樂場所中流行之燕樂歌唱的曲子詞,必然會受到創作環境、氛圍的影響,表現出一個大概的創作傾向,即多言男女艷情以侑酒助樂。
可以想象,在花前月下酒宴歌舞的環境里,唱小曲勸酒助興的妙齡歌女突然高唱“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或者沉重端莊地緩歌“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是多么地與周圍的氣氛不協調,一定會大殺風景。 這時,如果唱艷曲小調以助酒興,則與氣氛非常和諧。
所以,在敦煌曲子詞中,言閨情花柳的雖不及半,但卻是被表現得最為頻繁的。如果將《敦煌曲子詞集》做一次分類歸納,就能發現言閨情花柳的作品占三分之一以上,所占比例最大。
市民階層喜歡談論俗艷的話題,敦煌曲子詞從一開始就顯露出來的多言男女艷情相思的創作傾向,便迎合了他們的欣賞口味與審美習慣,這類作品也寫得最為生動活潑,藝術成就最高。 試舉二首詞為例: 珠淚紛紛濕羅綺,少年公子負恩多。
當初姊妹分明道,莫把真心過于他。子細思量著,淡薄知聞解好么?(《拋球樂》) 天上月,遙望似一團銀。
夜久更闌風漸緊,為奴吹散月邊云,照見負心人。 (《望江南》) 《拋球樂》是一篇青樓歌妓的“懺悔錄”,寫一女子被玩弄、被拋棄的遭遇以及因此帶來的內心痛苦與事后的追悔。
她懊恨自己的真情付出,悔不該不聽從姊妹們當初好意的勸戒,沉摯深切,動人心扉。其感受之真、體味之切、語意之痛,惟有此中人才有這般訴說。
《望江南》也是閨中怨歌,想起“負心人”,就抑制不住內心的苦恨。“多情女子負心漢”,是古代民間的一個常見性主題。
這首詞構思的新穎別致,增加了抒情的藝術表現力,這就是民歌的風韻。 作為詞的初期形態,敦煌曲子詞也明顯不同于后來成型的歌詞。
它的初期形態的特征,吳熊和先生《唐宋詞通論》歸納為六點:有襯字、字數不定、平仄不拘、葉韻不定、詠調名本意者多、曲體曲式豐富多樣。同時在藝術表現上,許多作品還過于俚俗粗糙,往往令人不堪卒讀。
曲子詞這顆明珠,還掩埋在沙土之中,需要文人去挖掘、揩拭、磨光。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唐宋詞通論吳熊和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