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詩宋詞元曲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唐詩、宋詞、元曲特點 (一)唐詩: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詩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非格律詩或古體詩,如《詩經》、《楚詞》等;另一類是格律詩,在一首詩中,每句用字的平仄和韻腳,三、四兩句和五、六兩句應該分別對仗.唐帝國的經濟的發展必然導致文化的繁榮.國內各民族的融合,日趨頻繁的國際文化交流,各階級各階層的生活變得豐富復雜,為詩詞創作提供了多種多機關報養料和素材.唐帝國制定和執行的科舉選拔人才的制度以詩賦主要內容,這種機制也直接促進了詩歌的創作.唐詩的特點:唐詩從形式上講究調聲、隸事和內容上沿襲宮體,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纏綿婉轉、或英雄氣概或兒女情長.(二)宋詞:是詩經及魏樂府之蛻變和唐代近體詩不斷發展的結果.詞和詩的最大區別就是,詩為整齊的五、七言(齊言),而詞則長短句(雜言),依照樂曲的節拍而填制長短句的“詞”.“詞”就這樣產生的.宋詞的成熟繁榮時期,則是詞創作的最高峰,數量質量都達到了巔峰時期.宋詞得到整個社會各階層人士的普遍認同和喜愛.詞已深深植根于廣大人民群眾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發展,成為一個歷史時期文學樣式的代表.宋詞的特點:它是一種既能合樂而唱又能講求格律的新體詩.它包括有燕樂、民歌、近體詩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樂性、韻律美和濃郁的生活撥氣息的文學新形式.詞與詩有著密切的聯系,詞分豪放、婉約兩大流派.(三)元曲:清李調元《雨村曲話》引《弦索辨訛》稱:“三百篇而為詩,詩變而為詞,詞變而為曲”,明王世貞《曲藻》又稱:“詞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諧南耳而后有南曲”,說明了曲的起源.曲與詞的主要區別是,詞的字數有一定限制,曲的字數不定,詞韻大致依照詩韻.前期主要是文人和戲曲家創作后期產生專業的散曲作家,起了重要作用,使曲壇更為絢麗多彩.元散曲分為豪放、清麗兩大派別.元曲的特點:元曲韻密,有時每保句韻,甚至句中的韻,同時元曲是平仄.元曲可加襯字,尤其是套曲,襯字較多 ,如不分正字襯字,作品的句式、平仄等就分不清.- 檢舉。
2. 唐詩宋詞的區別或相同之處誰知道
詩體與詞體文學特征的不同
1、和音樂的關系的差異 詩體和詞體的文學特征有著很大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以格律詩和詞的對比來說明詩體和詞體文學特征的差異。首先,詩詞和音樂的關系是不同的。中國古典詩歌從一開始就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但是詩最終與音樂分離,并且在與音樂分離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榮。而詞是在音樂的土壤中萌芽產生的,音樂性是詞體文學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詞不再完全入樂歌唱,而成為一種新的韻律詩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詞譜所規定的韻律樂調填寫,音樂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異: 句式、句法、韻律、對仗 外部形式的差異表現在句式、句法、韻律、對仗等方面。首先從句式上看, 格律詩句式整齊劃一,詞的句式則參差不齊;其次,詩詞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詩句法相對固定,詞的句法卻靈活多樣;再次,詩詞的押韻規則也不一樣,格律詩只用平聲韻,一韻到底,隔句壓韻,首句可壓可不壓;詞平仄通壓,中間可以換韻,韻腳疏密不定;最后,詩詞的對仗規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詩第二、第三兩聯必須對仗,而詞的對仗卻靈活得多,沒有統一的要求。 3、題材內容的差異:詩:以社會性的群體情感為主; 詞:以作者個體的自我情感為主 詩詞的題材內容也有很大差異。詩在題材上比較偏重政治主題,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浮沉等為主要內容,抒發的主要是社會性的群體所共有的情感;而詞在題材內容上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以描寫男歡女愛、相思離別為主,抒發的大多是作者個人的自我情感。 4、語言特色的差異:詩是典型的語言藝術 詞是典型的精美語言藝術 詩是一種典型的語言藝術,而詞卻是一種典型的精美語言藝術。繆越先生曾經形象地把詩詞語言特色比喻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園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于詩來說,詞的語言更加輕靈細巧、纖柔香艷。 5、風格的差異:詩莊詞媚 詩詞風格上的差異被精練地概括為詩莊詞媚,即使題材內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現出的風格也大相徑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詩詞作品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這與詩詞題材內容和語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關系。
3. 唐詩宋詞元曲的共同點與不同點,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
唐詩的特點:唐詩從形式上講究調聲、隸事和內容上沿襲宮體,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纏綿婉轉,或英雄氣概,或兒女情長。
宋詞的特點:它是一種既能合樂而唱又能講求格律的新體詩.它包括有燕樂,民歌,近體詩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樂性,韻律美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的文字新形式.詞與詩有著密切的聯系,詞分豪放,婉約兩大流派.元曲的特點:不同時期有不同的詞曲,政治色彩,文化色彩,藝術色彩都較多較濃.特定時期,政治色彩尤其突出.詞曲均不限形式,基本點沒有嚴格的格律要求. 詩莊,詞媚,曲諧——詞有詞牌,曲有曲牌,這是最基本的評斷,應該說這是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社會背景下的產物。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
唐代的古體詩,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
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
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
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的傳統,并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并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
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
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于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 宋詞是繼唐詩之后的又一種文學體裁,基本分為:婉約派、豪放派兩大類 婉約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棄疾、岳飛等 宋詞是中國古代文學皇冠上光輝奪目的一顆巨鉆,在古代文學的閬苑里,她是一塊芬芳絢麗的園圃。她以姹紫嫣紅、千姿百態的豐神,與唐詩爭奇,與元曲斗妍,歷來與唐詩并稱雙絕,都代表一代文學之勝。
遠從《詩經》、《楚辭》及漢魏六朝詩歌里汲取營養,又為后來的明清對劇小說輸送了有機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著人們的情操,給我們帶來很高的藝術享受。
詞的初期極盡艷麗浮華,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間,像曾因寫過"且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而得罪了當時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連于歌坊青樓之間,給歌妓們寫寫詞,所謂"凡有井水飲處,必有柳詞"之說,以至于宋朝的一個宰相(他的名字我不太記得了,好像叫什么宴殊的在當上宰相之后,他對于以前所做的詞都不承認是他寫的.我們也都知道,宋朝的艷妓之多,水平之高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們和宋朝的士大夫們一起,構成了宋朝的享樂主義,虛華的文化. 一個朝代,一個國家,若強盛,那么它在文與質兩方面是并重的,這里文指的是文風或者說一個社會的風氣吧,我們知道,一個人若專門讀書,鉆研學問的話,那么就必須脫離生產勞動,也不能去打仗,這在宋朝就叫做"養士""八股"確立之后,天下的秀才就專門來鉆這個東西撈取功名利祿養活自己,所以也就沒得工夫去思考事情,去造反了,如果一個國家"文風"越盛,那么做實事的人就越少,這個國家也就會出問題了.歷朝寫詩的人很多,宋詩也很有名,為什么獨獨詩以 "唐"命名呢?唐詩就算是歌頌風花雪月,也有一股質樸的美,透露出這個民族質樸,粗野與宏偉的氣魄,而宋詞則是比較多矯飾浮夸的文風,一個國家的文化若是推動這個國家的發展的,那么它就是強勢的,有生命力的, 在進化論和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如果”和“假設”,只有殘酷的現實,宋朝被野蠻民族滅掉,這就是結果,而士大夫群體人格的墮落,從這個幫閑享樂的社會就開始出現征兆了。元曲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寶庫中的一朵奇葩,它在思想內容和藝術成就上都體現了獨有的特色,和唐詩宋詞鼎足并舉,成為我國文學史上三座重要的里程碑。
元曲原本來自所謂的“蕃曲”、“胡樂”,首先在民間流傳,被稱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調”。 隨著元滅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大都(今北京)和臨安(今杭州)為中心的南北廣袤地區流傳開來。
元曲有嚴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數、平仄等都有固定的格式要求。但雖有定格,又并不死板,允許在定格中加襯字,部分曲牌還可增句。
所以讀者可發現,同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332643339一首“曲牌”的兩首有時字數不一樣,就是這個緣故(同一曲牌中,字數最少的一首為標準定格)。 與律詩絕句和宋詞相比,有較大的靈活性。
元曲將傳統詩詞、民歌和方。
4. 唐詩宋詞元曲的不同與相同之處唐詩宋詞元曲的異同
宋詞和元曲的相同之處: 1、都能夠入樂演唱 2、都能夠寫比較通俗的題材 3、都能夠運用口語 4、都有詞牌或曲牌 5、都是有一定格律要求而長短不一的文體 6、都是由民間創作發展到文人創作的 7、都曾被視為詩以外的“小道” 8、都代表了一代文學的最高成就 宋詞與元曲的最大區別表現在以下幾點: ①元曲在正字之外可在句首或句中加襯字,更自由,更靈活也更適合使用口語. ②兩者用韻不同.元曲用的是當時北方話音韻.協韻方法是通押一韻不換韻. ③元曲對仗形式比較豐富,除偶句外,三句四句皆可對.還有隔句對聯珠對等. 另外,元曲還有"務頭"、"俳體"等形式特點.。
5. 比較唐宋文化上的共同點與差異點
首先談一下差異點。唐代的文化的最明顯的特征是包容開放,由于統治者本身是胡漢混血,以及王朝實力雄厚,所以唐帝國本身有條件有自信去包容、吸收借鑒外來文化,再者由于唐帝國與昭武九姓的關系提供了一條向外傳播文化的通道。唐代尤其是盛唐時期,詩賦大盛,風格豪邁雄健,展現盛唐氣象。
而宋代由于其本身積弱的國力,以及統治者為籠絡皇權而實行的重文輕武政策,使整個社會文化失去了外向與大氣,趨向于內斂。金石學發展,理學的興起,以及作為宋詞主流的婉約詞派的發展無不體現了這一點。
至于說唐宋文化的相同點,這也就只在局部有體現了,因為唐宋以來文化的整體風格發生轉變,探究相同點的意義已然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