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納蘭詞和宋詞的詞風 的異同
歷代文學,人人都說唐詩宋詞,至于清代詞人,在當今依舊名世的首推納蘭性德了。納蘭性德的詞風,可稱為南唐后主李煜的傳人,直抒胸臆,獨發性靈。
豪放派和婉約派是宋詞中重要的兩大派別,豪放顧名思義,字里行間流露出激昂的斗志,描繪出驚心動魄、雄偉壯觀的背景,給人一種向上、激憤的力量,基調重且
剛,直抒胸臆。婉約,選字就不像“豪放”那種具有重剛的感覺,相反它具有輕柔的基調,字間充滿情意綿綿或失意悲哀之感,取材背景多是風花雪月、殘枝敗柳之物,悲歡離
合,人情之訴,美的詞語美的意境,意境中展現出作者的獨有的靈性。
納蘭的詞風和宋詞尤其是宋詞婉約派的相同點不明而意。
不同點多少來自于納蘭的民族和所處環境。滿族顯貴。納蘭的詞以明白如話著稱。明白如話不是淡如水,只是看似明白實則是用典精深,婉轉曲折,耐人尋味。宋詞多是強調意境,但只是詩人作詩顧講韻味意境。而納蘭的詞更似文人作文。白而意遠。
2. 納蘭詞的最大特點在于何處,與婉約詞及李煜詞最大的區別又在何處
納蘭詞最大的特點,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吧,我覺得最大的特點就是至情至性,得一“真”字。
我比較喜歡的納蘭詞都不是那種極盡修飾之美的,而是用平淡幾個字就能勾勒出一種心境,比如“當時只道是尋常”,就是寫我們當初不知珍惜的平常事,事后翻悔,才發現原來只認為是平常的東西,竟然如此珍貴。比如那句已經流行到泛濫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就不細說了,想必很多人因這簡單的七個字產生共鳴。比如“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沒有一個華麗的辭藻但是言語間流露的無奈和深情令人唏噓。比如“人到情多情轉薄,而今真個悔多情”,不也是很對么?常常是情至深處,反而內心酸澀,說不出任何話來,好像深厚的情感顯得消薄了。
因此我覺得,他能用直白明練的話語點出人們內心共有卻無法表達的真情,是為最大特點。
與李煜詞的區別和比較,我想這方面的研究成果應該不少,你可以找些論文來細讀,在此我就先簡單說說我的看法了。李煜詞向來評價極高,李后主被成為千古詞帝,而對于李煜詞,常見的評論都是分為前后兩個階段。普遍的觀點認為李后主亡國之前的詞,大多是寫鶯歌燕舞浮華奢靡的宮廷生活,趨近花間詞風。亡國后的詞由于李煜個人經歷的轉折和心態的變化,增加了亡國之痛和對人生虛無的感慨,境界大升。
而縱觀納蘭容若31歲的生命,他并未像李煜那樣經歷過亡國之痛的重大打擊,因此詞風并沒有像李煜那樣明顯的變化。如果說李煜詞前期是華麗和柔媚的代表,后期是洗盡鉛華的本真之美,那么納蘭詞是始終貫穿著優美的詞句和人生感慨的,只不過納蘭詞的特點沒有李煜詞那么突出。納蘭容若自己也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他對李煜也是十分推崇,他認為李煜詞是兼有貴重(華麗莊重)和適用(抒發情感)兩個優點的。
綜上,李煜詞最大特點是前后詞風差別較大,前期重鋪陳奢華,后期重抒情,后期境界和成就遠高于前期。
納蘭詞與李煜的區別就是納蘭將李煜前后期的優點一以貫之,融入到了自己詩詞創作的整個歷程之中。
以上均系原創,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3. 納蘭全詞本人很細化宋詞特別是納蘭詞需要全詞跪求附帶注釋 愛問知識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蝶戀花】 辛苦最憐天上月,一夕如環,夕夕都成決(換玉旁)。 若似月輪終皎潔,不辭冰雪為卿熱。
無那塵緣容易絕,燕子依然,軟踏簾鉤說。唱罷秋墳愁未歇,春叢認取雙棲蝶 【浣溪沙】 誰念西風獨自涼,蕭蕭黃葉閉疏窗,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當時只道是尋常。 【南鄉子-為忘婦題照】 淚咽更無聲,止向從前悔薄情,憑仗丹青重省識,盈盈,一片傷心畫不成。
別語忒分明,午夜鶼鶼夢早醒,卿自早醒儂自夢,更更,泣盡風前夜雨鈴。 【金縷曲-贈梁汾】 德也狂生耳。
偶然間、淄塵京國,烏衣門第,有酒惟澆趙州土,誰會成生此意, 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盡英雄淚。
君不見,月如水。 共君此夜須沉醉。
且由他、娥眉謠諑,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問,冷笑置之而已。
尋思起、從頭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緣、恐結他生里,然諾重,君須記。
【江城子-詠史】 濕云全壓數峰低,影凄迷,望中疑。非霧非煙,神女欲來時。
若問生涯原是夢,除夢里,沒人知。 【采桑子】 明月多情應笑我,笑我如今。
辜負春心,獨自閑行獨自吟。 近來怕說當年事,結遍蘭襟。
月淺燈深,夢里云歸何處尋? 【浣溪沙】 誰道飄零不可憐,舊游時節好花天。斷腸人去自經年。
一片暈紅才著雨,幾絲柔綠乍和煙。倩魂銷盡夕陽前。
【沁園春】 丁巳重陽前三日,夢亡婦淡妝素服,執手哽咽,語多不復能記。但臨別有云:“銜恨愿為天上月,年年猶得向郎圓。”
婦素未工詩,不知何以得此也,覺后感賦。 瞬息浮生,薄命如斯,低徊怎忘?記繡榻閑時,并吹紅雨;雕闌曲處,同依斜陽。
夢好難留,詩殘莫續,贏得更深哭一場。遺容在,只靈飆一轉,未許端詳。
重尋碧落茫茫。料短發、朝來定有霜。
便人間天上,塵緣未斷;春花秋葉,觸緒還傷。欲結綢繆,翻驚搖落,減盡荀衣昨日香。
真無奈,倩聲聲鄰笛,譜出回腸。 蝶戀花-出塞】 今古山河無定據。
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
西風吹老丹楓樹。 從前幽怨應無數。
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
深山夕照深秋雨。 【沁園春】 試望陰山,黯然銷魂,無言徘徊。
見青峰幾簇,去天才尺;黃沙一片,匝地無埃。碎葉城荒,拂云堆遠,雕外寒煙慘不開。
踟躕久,忽冰崖轉石,萬壑驚雷。 窮邊自足秋懷。
又何必、平生多恨哉。只凄涼絕塞,蛾眉遺冢;銷沉腐草,駿骨空臺。
北轉河流,南橫斗柄,略點微霜鬢早衰。君不信,向西風回首,百事堪哀。
水龍吟-題文姬圖】 須知名士傾城,一般易到傷心處。 柯亭響絕,四弦才斷,惡風吹去。
萬里他鄉,非生非死,此身良苦。對黃沙白草,嗚嗚卷葉,平生恨、從頭譜。
應是瑤臺伴侶,只多了、氈裘夫婦。嚴寒觱篥,幾行鄉淚,應聲如雨。
尺幅重披,玉顏千載,依然無主。怪人間厚福,天公盡付,癡兒騃女 【浣溪沙】 殘雪凝輝冷畫屏。
落梅橫笛已三更。更無人處月朧明。
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4. 納蘭容若與柳永、李商隱的詩詞的不同與相同之處
納蘭容若無論寫情懷、賦悼亡,還是記行旅、狀景物,大多籠罩著一片悲涼凄婉的氣氛。這當然跟他的處境和個性相關,但也是封建末世的時代氛圍使然。納蘭詞以“真”字勝,情真景真,形象生動。“夜深千帳燈”、“落日萬山寒”等名句曾被近代學者稱為“千古壯觀”。他的悼亡詞情深意切,感人肺腑,一直被人傳誦。他的行戍詞、贈友詞也佳篇疊見,體現出經久不衰的藝術魅力。
而柳永則比較“市井”所謂“忍把浮名,換了淺酌低唱”的浪子作風,詩詞的特點自然涉及時速政治與人民疾苦者很少;其中數量最多、藝術成就最高的,是反映婦女生活愿望和男女戀情的詞。他的一些表現羈旅行役的詞也寫得很精工。柳永的詞長于鋪敘,善用白描,無論寫景、敘事、抒情,都寫得淋漓盡致,情辭婉轉。柳詞的語言不用典故,不講典雅,不避俚俗。全是市井淺語,卻能狀難寫之景,達難敘之情。他的詞在當時影響極廣,相傳“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
李商隱則又與他們不同,因處于牛李黨派之爭,一身壯志未籌,空留遺憾,所以他的詩詞情致深蘊,是其根本特征。無論感時、抒懷、吊古、詠物或言情諸作,莫不滲透著詩人的真情實感,具有一唱三嘆的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