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詩的特點以及唐詩與宋詞的比較
唐詩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唐代的古體詩,主要有五言和七言兩種.近體詩也有兩種,一種叫做絕句,一種叫做律詩.絕句和律詩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詩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這樣六種:五言古體詩,七言古體詩,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古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寬:一首之中,句數可多可少,篇章可長可短,韻腳可以轉換.近體詩對音韻格律的要求比較嚴:一首詩的句數有限定,即絕句四句,律詩八句,每句詩中用字的平仄聲,有一定的規律,韻腳不能轉換;律詩還要求中間四句成為對仗.古體詩的風格是前代流傳下來的,所以又叫古風.近體詩有嚴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稱它為格律詩. 唐詩的形式和風格是豐富多彩、推陳出新的.它不僅繼承了漢魏民歌、樂府傳統,并且大大發展了歌行體的樣式;不僅繼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詩,并且發展為敘事言情的長篇巨制;不僅擴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運用,還創造了風格特別優美整齊的近體詩.近體詩是當時的新體詩,它的創造和成熟,是唐代詩歌發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國古曲詩歌的音節和諧、文字精煉的藝術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古代抒情詩找到一個最典型的形式,至今還特別為人民所喜聞樂見.但是近體詩中的律詩,由于它有嚴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詩的內容受到束縛,不能自由創造和發揮,這是它的長處帶來的一個很大的缺陷.詩是作出來的,詞是填出來的,詩多講究對仗押韻,五 七言律詩和相應的絕句要求嚴格些 ,樂府和古體相對沒有格式和字數上的嚴格要求,詞是對應一個詞牌都有每個詞牌的字數韻律限制,所以詞是按照嚴格的格式填起來的,不是作出來的,而且在當初每個詞牌都應該有一個與之對應的曲子,供演奏吟唱,而詩沒有.。
2. 唐詩宋詞的比較唐詩和宋詞相比,有何異同
區別 一、表現形式上的不同
唐詩以五言絕句、七言絕句、五言律詩、七言律詩為大宗。簡而言之,主要是四句或八句,每句五字或七字。但是唐代詩人作詩,也有用上句式較自由的古體詩,古體詩的句數和字數就很自由。
宋詞指宋代盛行的韻文體裁。宋詞的句式受到所謂詞牌的規范,有固定的句式和押韻,極少全首每句都字數相同,所以詞又稱為長短句,這是注明與詩在形式上的區別。
區別二、題寫內容不同
唐詩大多抒發自己的志向、理想,政治訴求,比如杜甫的“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又如李白的“若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凈胡沙。”
宋詞則更多的是描寫內心中的情感與感動。如溫庭筠的“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區別三、功能主題的不同
其實唐詩和宋詞最大的區別,還是關于音樂方面的。詞是歌詞,無論你寫的是什么,都是倚聲填詞,用來唱的,也就是說,至少在北宋以及南宋初期,詞都是為音樂服務。這與唐詩為作者的抒發志向感情為服務有根本性的不同。
唐宋交界已經是中國兩個不同時代的巨大分界,而唐詩宋詞已是實質的改變。唐代人追求著心性的清白正直,唐人高唱“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唐人坦蕩豪邁,解放個性。而宋人則追求的是瀟灑,追求生活的滿足,釋放個性。兩個不同時代的人不同心態,成為唐詩宋詞存在差異的原因。
3. 唐詩與宋詞的區別(寫唐詩的特點要宋詞沒有的特點
啊.先汗一個,首先說說什么是詞什么是詩,詞在古代一開始是歌詞,配上曲是可以唱的,詞牌名就是曲目,同一首曲可以配很多詞,但是對應于同一詞牌名的格式是不變的,所以寫詞通常叫做填詞.詞的句子字數是根據曲調唱法的具體需要來的,長短不一,所以詞又叫長短句,但是對押韻要求挺高,因為對詞的音樂感要求很高而詩則范圍比較廣,分狹義的和廣義的,這里就不細說了嗎,唐詩主要是指唐朝人寫的詩,從初唐四杰到后來大李杜小李杜的,他們寫的詩通常都是五言和七言的(就是同一首詩里每句話都是七個字,或五個字,并且同一首詩里每個句子的字樹一樣,但是,唐初早期的詩還沒有達到或要求那么嚴格,李白的將進酒就長短不一,)講究對仗工整,韻法嚴謹.。
4. 唐詩和宋詞的體裁,意境,風格的差異
唐詩的特點:唐詩從形式上講究調聲、隸事和內容上沿襲宮體,不同時期有著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纏綿婉轉,或英雄氣概,或兒女情長。
宋詞的特點:它是一種既能合樂而唱又能講求格律的新體詩.它包括有燕樂,民歌,近體詩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樂性,韻律美和濃郁的生活氣息的文字新形式.詞與詩有著密切的聯系,詞分豪放,婉約兩大流派.一、從詩詞和音樂的關系上來看中國古代詩歌一開始便與音樂結下了不解之緣《。尚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
就是說詩是用來表達人們的情感意志的,歌則是用來詠唱那些表達思想情感的言辭,五聲旋律緊緊地依附著歌唱,而律呂則是用來調偕五聲。可見言志之詩和歌唱關系之密切。
從原始歌謠,“到詩三百篇”,都是詩樂一體,密不可分。到了戰國時代,楚地歌辭本來也是合楚地音樂而歌的,如《孺子歌》等;而大詩人屈原的筆下開始發生變化。
一方面他的《九歌》仍按樂調寫新辭,另一方面他的《離騷》中雖“然亂曰”等極少數地方也許能唱,但全詩373句、2490多個字中的主體部分則只能誦讀而不能歌唱。這就開始將配樂而歌的“ 詩”,演變成為純語言藝術“的徒詩”。
這種用文字來表達的訴諸于視覺“的徒詩”,重在抒發個人情懷;而與樂一體的訴諸聽覺“的樂歌”,則重在抒寫群體心態。屈原開始了個人獨立歌唱的新時代,這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漢代的樂府詩,是配樂歌唱的;在樂工們的眼里,當然不把歌辭放在首位,甚至有任意割裂和拼湊歌辭以入樂的現象。但創作詩歌的人們的興奮點,主要不在詩歌能否入樂演唱上。
到了漢末建安時代“,三曹“”七子”的群星將詩壇映照得一片通明!他們中也有一些詩歌是按樂府舊調寫成,可以入樂歌唱;但擺脫音樂而寫詩,已經逐漸成為詩歌創作的主流;作詩重在抒發自己的情感,詩的文學生命開始高于詩的音樂生命。再往后,擺脫音樂的詩人們,又轉向向構成詩歌最基本的要素—語言—去尋求節奏和音律之美,也就是用詩歌內在的語言的聲韻不同、語調的抑揚變化所產生的音律美,代替從詩的外部配加上去的回旋起伏的音樂美。
這就是南朝齊永明年間出現“的永明體”詩。正如有的學者所評價的那樣:永明體的出現,標志著脫離音樂之后的純語言之詩發展到一個日臻完美的階段。
不同種類的藝術越是各自發展,便越是各自臻于成熟,詩歌和音樂的分離,也有力地促進了各自的成熟和繁榮。詞是在音樂的土壤萌芽和誕生的;早期的詞是受到音樂洗禮的一種音樂文學,是經過無數歌者歌唱的一種新體歌詩。
所以唐五代時人們稱詞“為曲子”“或曲子詞”,如:敦煌抄本中有《云謠集雜曲子》;五代歐陽炯于廣政三年所作《花間集敘》中稱所集“為詩客曲子詞”;花間詞人和凝入相后人“稱曲子相公”等。入宋后這種稱法仍然存在,如:晏殊曾問柳永“:賢俊作曲子么?”答道“:只如相公,亦作曲子。”
直到南宋時,朱熹仍稱“:長短句,今曲子便是。”王灼在《碧雞漫志》中曰“:古樂府變為今曲子。”
兩宋詞人詞集的名稱中,有“稱樂章”(的如柳永的《樂章集》),有“稱樂府”(的如蘇軾的《東坡樂府》),有稱“ 歌詞”(的如鲖陽居士的《復雅歌詞》),還有“稱歌曲”(的如姜夔的《白石道人歌曲》)等等。其實這些名稱,似異而實同,都表明詞的音樂性質。
詞的音樂性是詞體文學的最基本的特征。但詞的合樂和詩的合樂是有區別的。
其區別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所配合的音樂體系是不同的。先秦時的音樂一般稱為雅樂,與鄭聲相對;漢魏六朝時的樂府詩,所配音樂的主流是清樂;而與詞相配合的是(燕宴)樂。
燕( 宴)樂本來是指在宴飲歡會場合演奏的音樂,古已有之;但隋唐時所“稱(燕宴)樂”的意思有變化,主要是指六朝以來域外音(樂胡夷新聲)與中原民樂、傳統清樂、宗教音(樂法曲)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新興的音樂,其曲調的結構和風格一改舊的面貌,使人耳目一新,喜聞樂唱。二是與樂配合的方式不同。
大體而言,詩與樂相配的形式基本上“是以樂就詩”,即先有詩,然后給詩配樂;而詞大體(上自度曲除外)“是以詩就樂”,倚聲填詞,言合于聲。因為音樂的曲子有長短、旋律有繁簡、節拍有急緩等因素,就使得合樂而歌的歌詞,句式上有長有短,調子也千變萬化。
可以說詞的基本體制,是被音樂**而成的。所以說詞體文學是詞與樂的較為完美的一種結合。
音樂對詞的影響,可以說是深入骨髓的;即便是到了南宋后,詞已經不再完全入樂歌唱、而成為一種新的韻律詩歌后,按詞譜所規定的韻律樂調所填的詞體文學的肌體中,音樂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二、從詩詞外部的形式上看1.詞的句式長短不齊詞在形式上最明顯的一個特色,便是絕大多數詞調中的句式都是長短不齊、參差錯落,從一字句到七字句都有,這和詩歌主要是整齊劃一的五、七言句式,形成了一個十分鮮明的對比。
正因為詞體句式上的這一最顯著的特點,所以從宋代開始“,長短句”成了詞的一個最流行的一個代名詞。雖然從《詩經》開始,詩中也有時句式長短不齊,如《詩經》中的《。
5. 唐詩和宋詞的異同
第一章 緒論 1、簡述初唐詩歌的發展概況。
2、簡述陳子昂詩歌理論的內容以及他的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對唐詩發展的貢獻。 3、何謂沈宋體?它對唐詩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4、簡述張若虛對唐詩意境創造的貢獻。
5、試結合詩歌創作的具體情況,闡述你對盛唐氣象的理解。 6、簡述盛唐邊塞詩的創作情況。
7、談談你對“最能代表盛唐氣象的首推李白”這句話的理解。 8、簡述中唐詩歌發展的情況。
9、如何理解杜甫的創作推進了中唐詩風的轉變。 10、韓孟詩派的詩歌創作有什么特色?對后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1、何謂“新樂府運動”?它的詩歌理論包括哪些內容?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12、元稹和白居易的詩歌理論和創作實踐對詩歌發展有什么貢獻? 13、簡述晚唐詩歌創作的情況。
14、何謂“曲子詞”?何謂“敦煌曲子詞”? 15、簡述唐五代文人詞的創作情況。 16、何謂“花間詞”?簡述“花間詞”的風格特征。
17、何謂“南唐詞”?簡述其代表詞人李煜詞作的特色。 18、簡述北宋詞創作的情況。
19、簡述南宋詞創作的情況。 20、試從外部形式、題材內容、總體風格、語言等幾個方面分析詩體和詞體在文學特征上的異同。
21、試結合實例論述“詞是一種典型的精美語言藝術”。 22、試結合作品闡述你對“詩莊詞媚”一語的理解。
(附:《緒論》一章思考題出的比較多,原因一是希望大家能先理清唐詩宋詞發展的大致脈絡,二是希望大家能對詩體和詞體的文學特征有一個總體上的把握。我們教材中對每一類題材的詩詞都是按照文學史發展的線索來進行論述的,因此理清唐詩宋詞發展的線索,對我們以后的學習有極大的幫助。
例如,弄清了盛唐詩歌的總體特色之后,我們自然也就能夠理解盛唐山水詩的特色,因為山水詩正是盛唐詩歌的一個組成部分,自然也就帶有盛唐詩歌的特點。另一方面,我們的教材對每一類題材都是按照詩和詞兩種體裁來分別論述的,因此把握詩體和詞體文學特征的不同,對于我們的學習也有重要的意義。
希望同學們一定重視《緒論》部分,尤其是專科階段非中文專業的同學,更要把《緒論》的學好。) 第二章 山水田園詩詞論析 1、何謂山水詩?簡述山水詩的產生過程及大小謝對山水詩發展的貢獻。
2、何謂田園詩?試述陶淵明田園詩創作的成就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3、初唐山水詩的創作有什么特色?試結合作品進行分析。
4、結合作品,分析孟浩然、王維、李白、杜甫山水詩的特色。 5、盛唐山水詩有哪些特點?試結合作品進行分析。
6、試析柳宗元和劉禹錫山水詩風格的異同。 7、結合作品分析孟浩然、王維田園詩的特色。
8、盛唐田園詩和中晚唐田園詩有那些不同?試舉例說明。 9、試分析下列作品孟浩然的《臨洞庭》、杜甫的《登岳陽樓》、王維的《終南山》和杜甫的《望岳》、李白的《蜀道難》、柳宗元的《漁翁》、王績的《野望》、孟浩然的《過故人莊》、陸游《游山西村》、王維的《渭川田家》、柳永《望海潮》、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蘇軾《浣溪沙》(蔌蔌衣巾落棗花)、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第三章 友情送別詩詞論析 1、簡述送別詩歌產生的過程。 2、宋代以言志為主的送別詞有什么特色?試結合其代表作進行分析。
3、試結合作品分析送別詩詞中的“南浦”這一意象。 4、試結合作品分析送別詩詞中的“楊柳”這一意象。
5、對王維《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適《別董大》進行比較分析。 6、試分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李白《贈王倫》、《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張元干《賀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辛棄疾《木蘭花慢?席上送張仲固帥興元》、《賀新郎?別茂嘉十二弟》。
第四章 詠史懷古詩詞論析 1、結合作品分析詠史懷古詩詞的藝術特征。 2、試以王維和李白的作品為例,論述盛唐詠史懷古詩是如何體現盛唐的精神風貌的。
3、試結合作品,論述詠史懷古詩詞是如何實現“古”與“今”的結合的。 4、試以辛棄疾的作品為例,論述詠史懷古詩詞是如何在詠懷歷史中表達對現實政治的關注的。
5、詩分析下列作品陳子昂《登幽州臺歌》、王維《夷門歌》、李白《古風》其十、《登金陵鳳凰臺》、杜甫《蜀相》、《八陣圖》、劉禹錫《西塞山懷古》、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懷古》、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周邦彥《西河?金陵懷古》、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第五章 詠物詩詞論析 1、唐代的詠物詩具有那些藝術特點?試結合作品進行分析。
2、結合作品分析蘇軾、周邦彥和姜夔詠物詞的特色以及彼此之間的異同。 3、試分析南宋末年詠物詞興盛的原因,并結合作品分析南宋末年詠物詞的特色。
4、試析下列作品:杜甫《房兵曹胡馬》、陸龜蒙《白蓮》、駱賓王《在獄詠蟬》、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周邦彥《六丑?薔薇謝后作》、《蘭陵王?柳》、姜夔《疏影》、王沂孫《齊天樂?蟬》。
6. 唐詩宋詞的比較唐詩和宋詞相比,有何異同
同:都屬于古代詩歌范疇,唐詩中的律詩和詞都有嚴格的格律。
異:一是朝代不同,分別是唐和宋;一是題材不同,分別是詩和詞。對于第二點,大致說一下:詩分律詩和古風兩類。
律詩大約開始出現于南北朝,盛行于唐,有嚴格的格律,字數和句數都有嚴格的規定。例如七律、五律、七絕、五絕等,分別是八句每句七字、八句每句五字、四句每句七字、四句每句五字等。
古風沒有嚴格的格律,字數和句數也不規定。如白居易的新樂府就屬于古風類,名作有我們熟悉的〈賣碳翁〉等。
詞又叫長短句,句子長短不齊,但并不是自由詩,在每一個詞牌下,對于字數、句數、壓韻等都有著嚴格的規定。故作詞又叫“填詞”,即根據詞牌的規定填出詞。
7. 唐詩和宋詞的比較
詩體與詞體文學特征的不同
1、和音樂的關系的差異 詩體和詞體的文學特征有著很大的區別,下面我們就以格律詩和詞的對比來說明詩體和詞體文學特征的差異。首先,詩詞和音樂的關系是不同的。中國古典詩歌從一開始就與音樂有著不解之緣,但是詩最終與音樂分離,并且在與音樂分離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榮。而詞是在音樂的土壤中萌芽產生的,音樂性是詞體文學的最基本特征, 即使在南宋詞不再完全入樂歌唱,而成為一種新的韻律詩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詞譜所規定的韻律樂調填寫,音樂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異: 句式、句法、韻律、對仗 外部形式的差異表現在句式、句法、韻律、對仗等方面。首先從句式上看, 格律詩句式整齊劃一,詞的句式則參差不齊;其次,詩詞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詩句法相對固定,詞的句法卻靈活多樣;再次,詩詞的押韻規則也不一樣,格律詩只用平聲韻,一韻到底,隔句壓韻,首句可壓可不壓;詞平仄通壓,中間可以換韻,韻腳疏密不定;最后,詩詞的對仗規定也不很不相同,格律詩第二、第三兩聯必須對仗,而詞的對仗卻靈活得多,沒有統一的要求。 3、題材內容的差異:詩:以社會性的群體情感為主; 詞:以作者個體的自我情感為主 詩詞的題材內容也有很大差異。詩在題材上比較偏重政治主題,以國家興亡、民生疾苦、胸懷抱負、宦海浮沉等為主要內容,抒發的主要是社會性的群體所共有的情感;而詞在題材內容上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以描寫男歡女愛、相思離別為主,抒發的大多是作者個人的自我情感。 4、語言特色的差異:詩是典型的語言藝術 詞是典型的精美語言藝術 詩是一種典型的語言藝術,而詞卻是一種典型的精美語言藝術。繆越先生曾經形象地把詩詞語言特色比喻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園亭。從中我們可以看出,相對于詩來說,詞的語言更加輕靈細巧、纖柔香艷。 5、風格的差異:詩莊詞媚 詩詞風格上的差異被精練地概括為詩莊詞媚,即使題材內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現出的風格也大相徑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詩詞作品也表現出截然不同的風貌。這與詩詞題材內容和語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關系。
轉載請注明出處華閱文章網 » 唐詩和宋詞的意境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