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詩詞朗誦時要注意什么
首先要避免"矯揉造作"。
詩詞朗誦和其他文體的朗誦一樣,要自然,決不可以做作。詩詞的感情雖然比其他文體來得強烈,但仍然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
要朗誦好一首詩,首先要認真閱讀,領會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鳴,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
只有這樣,朗誦才能成功地再現作者的情感。 聽眾聽起來才會覺得"自然"。
如果朗誦者并不領會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計"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 失去了內在的感情基礎,單單依靠技巧來支撐,聽眾聽起來就必然會感到"做作"了。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自信。 擴展資料:舉例 《春曉》 這是一首格律詩,朗誦這首詩時,應該注意每個字都要吐音清晰,淌出詩的節奏。
每行詩句都可處理為三處停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念到“曉、鳥、少”時,字音要適當延長,略帶吟誦的味道,使聽眾能感覺出詩的音韻美和節奏感。 前兩句是寫詩人早上醒來后看到的景物,朗誦時要用柔和、舒緩的語調,音量不要過大。
“鳥”字的尾音可稍向上揚,表現出詩人見到的是春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明朗景象。 后兩句寫詩人想起昨天夜里又刮風又下雨,不知園子里的花被打落了多少。
在讀“花落知多少”時,要想象出落花滿園的景象。可重讀“落”字,再逐漸減輕“知多少”三個字的音量,表現出詩人對落花的惋惜心情。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詩歌朗誦。
2. 誦讀詩詞應注意的問題
我雖然不是朗誦高手,語音也不是非常的好聽,但是這么多年,朗誦的還算可以。
我對朗誦有這么幾點感悟,希望對你有幫助。一、熟悉作品,你對作品要達到非常熟悉的程度,隨機說出其中一句,立馬就是知道上下句。
二、了解作者,你要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特別是創作這篇作品的時候的時代背景,作者的當時的思想活動。三、掌握朗誦的基本法則。
停頓,根據作品的文意,選擇合適的停頓,長停、短停,中停;語調,根據文中意思,情感的輕重,選擇合適的語調,有慷慨激昂,有舒緩寧靜,有令人深思等;動作,在適當的時候有合適的自然的動作肯定會加分的;情感,朗誦就是要把自己的真情流露,投入到作品中去,但是不要做作;膽識,要多加練習,上臺不能小家子氣,大方得體。以上就是我的感悟。
3. 朗誦詩歌的注意事項
首先要避免"矯揉造作"。
詩歌朗誦和其他文體的朗誦一樣,要自然,決不可以做作。詩歌的感情雖然比其他文體來得強烈,但仍然是發自內心的真情流露。
要朗誦好一首詩,首先要認真閱讀,領會作者的感情。然后,努力地去引起共鳴,使自己的感受接近作者的情感。
只有這樣,我們的朗誦才能成功地再現作者的情感。聽眾聽起來才會覺得"自然"。
如果朗誦者并不領會作者的情感而只 是"估計"作者的情感,那就很容易失去分寸。失去了內在的感情基礎,單單依靠技巧來支撐,聽眾聽起來就必然會感到"做作"了。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是要自信。
4. 朗誦詩歌應該注意什么
. 你好!關于朗誦技巧 一、什么是朗誦 朗,即聲音的清晰。
響亮;誦,即背誦。朗誦,就是用清晰、響亮的聲音,結合各種語言手段來完善地表達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種語言藝術。
朗誦是口語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朗誦不僅可以提高閱讀能力,增強藝術鑒賞,更為重要的是,通過朗誦,大者可以陶冶性情,開闊胸懷,文明言行,增強理解;小者,可以有效地培養對語言詞匯細致入微的體味能力,以及確立口語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鑒別能力。
因此,要想成為口語表述與交際的高手,就不能漠視朗誦。 二、朗誦前的準備 朗誦是朗誦者的一種再創作活動。
這種再創作,不是脫離朗誦的材料去另行一套,也不是照字讀音的簡單活動,而是要求朗誦者通過原作的字句,用有聲語言傳達出原作的主要精神和藝術美感。不僅要讓聽眾領會朗誦的內容,而且要使其在感情上受到感染。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朗誦者在朗誦前就必須做好一系列的準備工作。 (一)選擇朗誦材料 朗誦是一種傳情的藝術。
朗誦者要很好地傳情,引起聽眾共鳴,首先要注意材料的選擇。選擇材料時,首先要注意選擇那些語言具有形象性而且適于上口的文章。
因為形象感受是朗誦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干癟枯燥的書面語言對于具有很強感受能力的朗誦者也構不成豐富的形象感受。其次,要根據朗誦的場合和聽眾的需要,以及朗誦者自己的愛好和實際水平,在眾多作品中,選出合適的作品。
(二)把握作品的內容 準確地把握作品內容,透徹地理解其內在含義,是作品朗誦重要的前提和基礎。固然,朗誦中各種藝術手段的運用十分重要,但是,如果離開了準確透徹地把握內容這個前提,那么,藝術技巧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成了一種純粹的形式主義,也就無法做到傳情,無法讓聽眾動情了。
要準確透徹地把握作品內容,應注意以下幾點: 1.正確、深入的理解 朗誦者要把作品的思想感情準確地表現出來,需要透過字里行間,理解作品的內在含義,首先要清除障礙,搞清楚文中生字、生詞、成語典故、語句等的含義,不要囫圇吞棗。望文生義。
其次,要把握作品創作的背景、作品的主題和情感的基調,這樣才會準確地理解作品,才不會把作品念得支離破碎,甚至歪曲原作的思想內容。以高爾基的《海燕》為例,掃除文字障礙后,就要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
這篇作品以象征手法,通過暴風雨來臨之前。暴風雨逼近和即將來臨三個畫面的描繪,塑造了一只不怕電閃雷嗚,敢于搏風擊浪,勇于呼風喚雨的海燕一--這一“勝利的預言家”的形象。
而這部作品誕生之后立即不脛而走,被廣大工人和革命群眾在革命小組活動時朗誦,被視作傳播革命信息,堅定革命理想的戰歌。綜合分析之后,朗誦時就不難把握其主題是:滿懷激情地呼喚革命高潮的到來。
進而,我們又不難把握這部作品的基調應是對革命高潮的向往、企盼。 2.深刻。
細致的感受 有的朗誦,聽起來也有著抑揚頓挫的語調,可就是打動不了聽眾。如果不是作品本身有缺陷,那就是朗誦者對作品的感受還太淺薄,沒有真正走進作品,而是在那里“擠”情、“造”性。
聽眾是敏銳的,他們不會被虛情所動,朗誦者要喚起聽眾的感情,使聽眾與自己同喜同悲同呼吸,必須仔細體味作品,進入角色,進入情境。 3.豐富、逼真的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的同時,往往伴隨著豐富的想象,這樣才能使作品的內容在自己的心中、眼前活動起來,就好象親眼看到、親身經歷一樣。
以陳然(我的自白書)為例,在對作品進行綜合分析的同時,可以設想自己就是陳然(重慶《挺進報》的特支書記),當時正處在這樣的情境中:我被國民黨逮捕,在獄中飽受折磨,但信仰毫不動搖,最后,敵人把一張白紙放在我面前,讓我寫自白書,我滿懷對敵人的憤恨和藐視,滿懷革命必勝的堅定信念,自豪地寫下了“怒斥敵酋”式的《我的自白書》。這樣通過深入的理解、真摯的感受和豐富的想象,使己動情,從而也使人動性。
(三)用普通話語音朗誦 要使自己的朗誦優美動聽,必須使用標準的普通話進行朗誦,因為朗誦作品一般都是運用現代漢民族共同語(即普通話)寫成的,所以,只有用普通話語音朗誦,才能更好地更準確地表達作品的思想內容;同時,普通話是漢民族共同語,用普通話朗誦;便于不同方言區的人理解。接受。
因而,在朗誦之前,首先要咬準字音,掌握語流音變等普通話知識。 三、朗誦的基本表達手段 朗誦時,一方面要深刻透徹地把握作品的內容,另一方面。
要合理地運用各種藝術手段,準確地表達作品的內在含義。常用的基本表達手段有:停頓、重音、語速、句調。
(一)停頓 停頓指語句或詞語之間聲音上的間歇。停頓一方面是由于朗誦者在朗誦時生理上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句子結構上的需要;再一方面是為了充分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同時,也可給聽者一個領略和思考、理解和接受的余地,幫助聽者理解文章含義,加深印象。
停頓包括生理停頓、語法停頓、強調停頓。 1.生理停頓 生理停頓即朗誦者根據氣息需要,在不影響語義完整的地方作一個短暫的停歇。
要注意,生理停頓,不要妨礙語意表達,不割裂語法結構; 2.語法停頓 語法停頓是反映一句話里面的語法。
5. 詩歌朗誦時應注意什么
詩歌朗誦注意事項上下臺(道具音樂之準備與收拾)手勢(自然,靈活,俐落,乾脆,大方)肢體(身體的擺動與走位)表情(豐富,喜怒哀樂之表達)聲音(大聲,嘹亮,立體有變化,不需太高以致破嗓)咬字(清晰,注音符號四聲要區分,尤其是第三聲)語調(配合內容高低起伏,形成對比,可適時停頓,拉長,造成戲劇效果)襯底音樂(配合詩的內容與氣氛,可以自備樂器伴奏,如鈴鼓,小提琴,三角鐵等,或準備錄音帶與CD,請事前提供與告知,音量不可蓋過朗誦)服裝(配合詩稿內容,可攜帶便服更換)10詩稿內容(可準備相關的布景,道具,如書,椅子,看板,布條,盆栽,花束等,但以不影響環境衛生清潔為原則)11題材(具有時代性,配合年紀與個人經驗,生活化,具些許的戲劇效果更佳,可自己撰寫現代詩稿或挑選他人作品)12詩稿以背誦為佳,這樣才能運用手部動作輔助演出13詩歌朗誦類似獨角戲的個人演出,要能掌握舞臺劇的特色。